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 毫秒
1.
目的探讨接受HAART治疗的HIV/AIDS患者肝损害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接受HAART治疗的71例HIV/AIDS患者病例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感染途径、饮酒状况、CD4 T细胞数、HAART治疗方案、肝毒性药物的使用、HBV和/或HCV协同感染等对肝功能的影响。结果71例患者中HBV感染者9例,HCV感染者35例,其中HBV、HCV共同感染者5例;51例患者出现了肝功能异常。肝功能异常组与肝功能正常组HBV和/或HCV协同感染比率分别为63%和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年龄、性别、感染途径、饮酒状况、CD4 T淋巴细胞数(<50)、HAART治疗方案、使用肝毒性药物的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回归分析HBV和/或HCV的协同感染是HAART患者肝功能损伤的危险因素。结论HBV和/或HCV与HIV的协同感染十分普遍,是HAART治疗HIV/AIDS患者肝功能损伤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的肝脏功能损害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179例HIV/AIDS病人临床资料,根据肝脏功能损害程度,分为肝功能正常组、肝功能轻度损害组、中度损害组、重度损害组,比较各组间相关情况。结果肝功能损害组使用肝毒性药物、合并HBV和/或HCV感染的比例均高于肝功能正常组,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39、0.030、0.003)。中重度肝功能损害组使用肝毒性药物的比例高于轻度损害组,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37)。结论HIv/AIDS病人肝脏损害发生率高,而男性、使用肝损害药物、合并HBV和/或HCV是HIV/AIDS病人发生肝脏损害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Li XF  Kan QC  He Y  Yu ZJ  Li ZQ  Liang HX 《中华内科杂志》2010,49(11):951-954
目的 观察HIV感染者合并HCV和HBV感染后对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疗效的影响.方法 对某地区HIV、HCV共感染患者166例(HIV+HCV组),HIV、HCV和HBV混合感染患者23例(H1V+HCV+HBV组)及单纯HIV感染者178例,给予1年的HAART治疗,观察3组患者病毒学反应、免疫学反应和肝功能动态变化.以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实时PCR定量检测HCV、HIV和HBV病毒载量.结果 单纯HIV感染组、HIV+HCV+HBV组和HIV+HCV组经HAART 1年后,HIV病毒载量分别由治疗前(6.78±1.08)、(6.23±1.34)、(6.54±1.23)lg拷贝/ml下降至(0.53±0.15)、(0.67±0.16)、(0.43±0.11)lg拷贝/ml(P值均<0.001).CD4+T淋巴细胞计数分别由治疗前的(197±127)、(184±113)、(213±143)个/μl上升至(382±74)、(383±70)、(378±76)个/μl(P值均<0.001).3组之间各时间点CD4+T淋巴细胞、HIV病毒载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患者ALT、AST、总胆红素治疗前后无显著变化,相同时间点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AART前后,HCV病毒载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IV感染者混合感染HBV和(或)HCV,不影响HAART的疗效;HAART对HCV复制无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艾滋病合并HCV感染患儿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AART)治疗后肝功能、病毒载量、CD4^+T细胞变化特点,探讨艾滋病患儿合并HCV感染对HAART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艾滋病患儿合并HCV感染者19例为研究组,单纯艾滋病患儿64例为对照组,患儿均接受HAART治疗,采用酶法检测治疗前、后两组肝功能,采用PCR法检测病毒载量,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4^+T细胞,并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治疗后,ALT、CD4^+T细胞均显著升高,HIV-RNA降低(P均〈0.01)。对照组治疗后,ALT、TBIL、CD4^+T细胞均显著升高,HIV-RNA降低(P均〈0.01)。研究组治疗后ALT高于对照组(P〈0.05)。HAART治疗后,研究组2级以上肝毒性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7.07,P〈0.01)。结论 HAART增加了艾滋病患儿合并HCV感染者肝毒性的发生率,但合并HCV感染对HAART治疗效果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5.
静脉吸毒人群中HIV/HCV/HBV共感染的肝功能指标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艾滋病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俩型肝炎病毒(HIV/HBV/HCV)有相似的传染途径,在静脉注射毒品的人群中常出现联合感染(混合或重叠)。目前,由于高效抗逆转录病毒联合治疗(HAART)方案的使用,使艾滋病(AIDS)的病死率明显下降,而HIV/HCV重叠感染的病死率呈上升趋势。3种病毒共感染后病毒间生物学作用,使感染者临床表现复杂化,尤其是3种病毒中2种为嗜肝病毒,共感染后的肝功能改变鲜见报道。现将一次性124份血清肝功能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HBV(乙肝病毒)重叠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细胞免疫功能损害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2007年收治的HBV重叠HIV感染的AIDS(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30例的临床资料、免疫状态和转归,分析30例HBV重叠HIV感染者、50例单纯AIDS患者以及20例正常对照者的CD3、CIM、CD8细胞百分比以及CD4/CD8比值。结果:在30例HBV重叠HIV感染者中,6例死亡,均死于肝功能衰竭或肝硬化并发症。实验检查发现其肝功能以低蛋白血症为主要表现,转氨酶、胆红素轻度升高,透明质酸(HA)升高明显,HBV复制异常高拷贝。CIM、CD3的检测值,在3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D3及CIM细胞计数表现为HBV/HIV重叠感染组〈AIDS组〈正常对照组(P〈0.01),CD8细胞计数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D4/CD8比值降低,HBV/HIV重叠感染组、AIDS感染组均〈正常对照组(P〈0.01)。B超均显示肝回声增粗,弥漫性肝损害6例、腹水5例、肝肿大10例、脾大10例。结论:HBV重叠HIV感染者临床表现肝脏炎症反应较轻,但全身情况差,并发症多,增强了与HBV感染相关的终末期肝病风险,病死率也明显升高,同时CD4淋巴细胞衰减明显,细胞免疫损害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合并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对艾滋病病毒(HIV)/艾滋病(AIDS)病人接受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后,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为HIV/AIDS合并HCV感染的综合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前瞻性观察167例合并HCV感染的HIV/AIDS患者(HIV/HCV组),接受HAART治疗2-5年出现不良反应的类型、频率、严重程度,以同期264例HIV/AIDS患者(HIV组)作为对照组。结果 167例合并HCV感染的HIV/AIDS患者中,163例(97.6%)出现疲乏症状,163例(97.6%)发生胃肠道反应,107例(64.1%)出现肝功能异常,98例(58.7%)出现血脂升高,83例(49.7%)出现药物性皮疹,56例(33.5%)出现腹泻,52例(31.1%)出现贫血。与HIV组相比,HIV/HCV组出现肝功能损害的频率较高(P<0.05),但严重程度无明显差异(P>0.05),其余不良反应发生的类型、频率及严重程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HIV/AIDS病人在HAART过程中可发生多种不良反应,合并HCV感染时更容易发生肝功能损害,选择HAART方案时应尽量选择肝毒性少的药物。  相似文献   

8.
230例HIV/AIDS患者肝脏损害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艾滋病病毒/艾滋病(HIV/AIDS)患者的肝脏损害情况。方法检测230例住院的HIV/AIDS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标志,分为单纯HIV感染、HIV/HCV、HIV/HBV、HIV/HCV/HBV合并感染4组,对这4组患者的肝脏病理、CD4 淋巴细胞计数、肝功能、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动度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HIV合并HCV感染的患者住院时的CD4 计数216±195/mm3,与单纯HIV感染者及合并HBV感染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单纯HIV感染者的肝脏病理呈非特异性改变,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酸转氨酶(AST)呈轻度升高,白蛋白(ALB)降低;HIV/HCV、HIV/HBV合并感染者的肝脏损害表现为肝脏病理的炎症分级和纤维化程度比单纯HIV感染者高,ALT、AST呈轻度升高,ALB降低,以HIV/HBV合并感染者为明显,达27.7±7.5g/L;HIV/HCV/HBV合并感染者的肝脏损害最严重,表现为总胆红素(TB)明显增高,达61.0±100.6μmol/mm3,ALT、AST呈轻至中度升高,ALB降低,胆碱脂酶明显降低,凝血酶原时间明显延长,除ALB外,与单纯HIV感染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单纯HIV感染患者的肝脏损害呈非特异性,HIV合并HCV或/和HBV感染,可加重患者的肝脏损害,以同时合并HCV、HBV感染者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运城市农村地区HIV感染者/AIDS病人健康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了摸清运城市农村地区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的健康状况,为今后的关怀、治疗、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477例HIV感染者/AIDS病人进行全面健康检查及相关化验检查,观察合并感染情况和治疗效果.结果 477例HIV感染者/AIDS病人中,有1/5的人发生常见机会性感染症状,AIDS病人治疗后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均高于治疗前(P<0.05);男女性治疗后CD4 细胞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平均增长37.08%;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肝功能损害.HIV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占2.9%,合并丙型肝炎病毒(HCV)53.5%,同时合并HBV和HCV感染的占1.9%;有心电图改变者占20.3%;HIV/结核菌(TB)双重感染率为2.3%.结论 运城市农村地区HIV感染者/AIDS病人健康状况较好,抗病毒治疗效果良好,今后要积极开展机会性感染或合并感染的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包含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联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肝毒性特点。方法回顾研究75例接受包含奈韦拉平或依非韦仑的联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HIV/AIDs患者,对出现肝毒性者进行肝毒性分级,分析性别、年龄、HBV和/或HCV感染、其他肝毒性药物及NNRTIs种类对肝毒性发生的影响。结果75例接受HAART的HIV/AIDs患者中,45例(60.0%)发生至少1次肝毒性,其中肝毒性1级26例(57.8%),2级16例(35.6%),3级2例(4.4%),4级1例(2.2%);男性31例(68.9%),女性14例(3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658,P=0.428);肝毒性组患者平均年龄(39±9)岁,无肝毒性组平均年龄(38±12)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73,P=0.511);合并HBV和/或HCV感染肝毒性组29例(64.4%)、无肝毒性组11例(3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581,P=0.018);应用基于NVP的HAART方案者肝毒性发生率为88.9%(32/36):应用基于EFV的HAART方案者肝毒性发生率为33.3%(13/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4.07,P=0.000);同时应用抗结核药物或复方新诺明肝毒性组30例(66.7%)、无肝毒性组12例(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95,P=0.023)。结论包含NNRTIs的联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所致的肝毒性多为轻到中度,合并感染HBV和/或HCV、应用包含NVP的治疗方案和同时应用其他肝毒性药物的患者容易出现肝毒性,需要密切监测。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合并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流行现状及其特点,为AIDS的防控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1-2015年期间准备开始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HIV/AIDS病人986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HIV/AIDS病人血液中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或丙型肝炎病毒抗体(HCV-Ab)。计数资料样本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HIV/AIDS病人合并HBV感染率为6.06%(59/974),合并HCV感染率为4.12%(40/972),合并HBV/HCV双重感染率为0.42%(4/960),HIV/AIDS病人合并HBV和HCV感染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液途径感染HIV者的合并HBV感染率为15.79%,合并HCV感染率为41.03%,均显著高于性途径合并HBV和HCV的感染率(5.01%和1.68%)。合并乙型肝炎病人的CD4+T淋巴细胞200个/μL的比例,明显高于合并丙型肝炎病人CD4+T淋巴细胞200个/μL的比例。合并HBV和HCV感染的病人的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均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郑州市HIV/AIDS病人合并HBV和HCV总体感染率低于普通人群,HIV合并HBV/HCV感染的趋势有所控制。但血液途径感染HIV者合并HBV和HCV感染率仍高于普通人群,要加大防控力度。  相似文献   

12.
丙型肝炎病毒(HCV)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合并感染的情况十分多见,在经输血或单采血浆而感染HIV者中甚至高达90%以上。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应用使HIV相关的综合征和病死率大大下降。却使HCV慢性感染在共感染者中的致病作用日益凸现。本研究旨在通过比较HIV/HCV共感染组与HCV单纯感染组的肝组织病理学改变,观察HIV/HCV合并感染者肝组织的病理学特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临床病例分析,观测CD4^+细胞计数对机会性感染的预示作用。方法 分析了176例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患者的CD4^+细胞计数与机会性感染并发症的对应关系。结果 发现在CD4^+细胞计数<200个/mm^3的114例HIV感染者/AIDS患者中,有53例发生了多种机会性感染,其发生比例为46.5%;而CD4^+细胞计数>200个/mm^3的62例患者中,只有2例发生了机会性感染,其发生比例为3.2%。结论 不同水平的CD4^+细胞计数,机会性感染的发生几率不同,两者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因而CD4^+细胞计数作为开展机会性感染预防的参照指标,对于提高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国内HIV/AIDS患者血浆病毒载量和外周血CD4^ 、CD8^ T淋巴细胞的变化,探讨这些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未经抗病毒治疗的HIV/AIDS患者124例,用bDNA法检测血浆病毒载量,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4^ 、CD8^ T淋巴细胞。结果:AIDS患者的血浆病毒载量明显高于HIV感染者,血浆病毒载量与CD4^ 细胞计数呈显著负相关,但其最高峰位于CD4^ 细胞计数100/μl处,然后随着CD4^ 细胞计数的下降而减少。CD4^ T细胞计数为AIDS组<HIV组<正常对照组:HIV感染者的CD8^ T细胞计数显著高于正常组和AIDS组,而AIDS患者CD8^ T细胞数则随着CD4^ T细胞减少而下降。结论:血浆病毒载量随着疾病进展而显著升高,但在疾病晚期则有所降低。外周血CD4^ T细胞计数随着疾病的进展而进行性减少;CD8^ T细胞计数在感染早期显著升高,进入晚期则减少。在评价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病情时,应结合病毒载量、CD4^ 、CD8^ T细胞计数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5.
梅毒合并HIV感染4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梅毒合并HIV感染的临床表现及转归,探讨梅毒对已进行高效反转录抗病毒治疗(HAART)的HIV感染者血浆CD4^+T细胞计数及病毒载量的影响。方法对41例梅毒合并HIV感染患者的性别、好发人群、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别选择24例HIV单独及共梅毒感染者进行HAART,分析梅毒对CD4^+T细胞计数与病毒载量的影响。结果在340例HIV感染者中,梅毒阳性者41例(10.2%)。男性同性恋人群是梅毒和HIV共感染的高危人群。经有效驱梅治疗梅毒滴度降低较满意。共感染者经HAART后CD4^+T细胞计数增加不明显或降低,但病毒载量没有明显变化。结论梅毒不仅能增加传播HIV的几率,而且能够降低HIV感染者的免疫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艾滋病病毒(HIV)/丙型肝炎病毒(HCV)合并感染人群抗病毒治疗前血液相关检测结果特征及其对临床治疗的指导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2009—2016年间收治的HIV感染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HIV/HCV合并感染者和HCV感染者抗病毒治疗前的实验室检测资料,对收集的病人免疫细胞计数和血常规相关检测指标,采用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统计软件为SPSS 19.0。结果共入组196例病人,其中HIV单一感染者75例,HIV/HCV合并感染者76例,HCV单一感染组45例。分析HIV单一感染组和HIV/HCV合并感染组之间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及CD8+T淋巴细胞(简称CD8细胞)计数、CD4/CD8比值,结果显示:HIV/HCV合并感染组的CD4细胞、CD8细胞计数和CD4/CD8比值较HIV单一感染组无显著差异(Z=-1.319,P=0.187;Z=-0.171,P=0.864;Z=-1.560,P=0.119);三组间血常规各项指标检测结果显示:HIV/HCV合并感染组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RBC差值、HGB差值与HIV单一感染组及HCV单一感染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HIV单一感染组与HCV单一感染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MCH外)。结论排除肝功能异常的影响后,合并HCV感染未显著影响HIV/AIDS病人外周血免疫细胞计数,但合并HCV感染的HIV/AIDS病人抗病毒治疗前更易发生贫血,且以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类型为主,提示HIV/HCV合并感染者的临床治疗需要更多关注贫血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纵向研究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对HIV单一感染者和HIV/HCV合并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粘病毒抵抗蛋白Mx A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分析HAART后HIV/HCV合并感染者抗HCV前基线Mx A mRNA水平是否与后续干扰素抗HCV疗效有关。方法以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收治的艾滋病患者(HIV单一感染组,HAART前CD4+T淋巴细胞200个/mm3,42例)和HIV/HCV合并感染患者(HIV/HCV合并感染组,HAART前CD4+T淋巴细胞200个/mm3,33例)为研究对象,并以22名健康自愿者作为对照;观察患者在抗HCV治疗前的HAART的不同时间点(0 W、4 W、12 W、24 W、48 W、72 W、96 W)PBMCs中Mx A mRNA表达水平;对比分析后继抗HCV治疗效果(有早期病毒学应答EVR,无早期病毒学应答NEVR)与Mx A mRNA表达水平的关系。结果 HIV单一感染组PBMCs中Mx A mRNA水平在HAART 4 W后下降(P0.05),其他各时间点及与健康对照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IV/HCV合并感染组PBMCs中HAART各时间点及与健康对照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AART 96 W后进行抗HCV治疗,EVR组抗HCV治疗前Mx A mRNA水平较NEVR组高(P0.05)。结论长期HAART对HIV/HCV合并感染者PBMCs中Mx A mRNA表达水平无显著影响;但HAART后抗HCV治疗前PBMCs中Mx A mRNA水平可作为HIV/HCV合并感染者抗HCV疗效的预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中国内地HIV/AIDS合并结核感染的概况,总结分析HIV/AIDS合并结核感染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以及治疗转归情况。方法采用统一调查表格收集中国内地不同省份的9家医院HIV/AIDS合并结核感染者的各项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HIV/AIDS合并结核感染者241例,以男性(75.9%)青壮年为主。新疆和云南以静脉注射毒品感染为主,其他省市以输血及血制品(上海、河南、山西闻喜县)和性传播(福州、上海、深圳、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为多。单纯肺结核占59.3%,肺外结核21.2%,肺内合并肺外结核19.5%。痰结核培养阳性率2.9%,痰抗酸染色阳性率9.5%,胸水或脑脊液标本抗酸染色阳性率10.8%,PPD大多显示阴性或弱阳性。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的有76.8%,〈100个/μl的有58.5%。80.5%的患者接受抗结核治疗,69.7%的患者接受高效联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存活203例(84.2%),死亡38例(15.8%)。结论9家医院的241例HIV/AIDS合并结核感染者以肺结核为多,临床表现多样,CD4^+T淋巴细胞计数低下,免疫功能差。结核相关的实验室检查指标阳性率低,对诊断帮助不大。虽然大多数患者接受HAART和(或)抗结核治疗,但病死率达15.8%。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及艾滋病(AIDS)患者血清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表达及与T细胞亚群的相关性。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流式细胞分析法,检测了18例HIV感染者和24例AIDS患者血清中MMP—9水平和淋巴细胞中CD3^ 、CD4^ 、CD9^ 的表达及绝对数。结果:HIV感染者组和AIDS患者组MMP—9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P<0.01)。AIDS患者组CD3^ 细胞数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HIV感染者组和AIDS患者组CD4^ 计数降低非常明显(P<0.001),CD8^ 计数非常明显升高(P<0.00l,P<0.01),CD4^ /CD8^ 的比值倒置。AIDS患者组MMP—9水平、CD3^ ,CD4^ 、CD8^ 的表达较HIV感染者组均有明显差异。HIV感染者组和AIDS患者组MMP—9表达与CD4^ 细胞数呈负相关(P<0.05,P<0.01),AIDS患者组MMP—9水平与CD8^ 细胞数明显相关(P<0.05)。结论:感染HIV后,MMP—9的水平随病情发展而增加,CD3^ 、CD4^ 细胞数逐渐减少,可作为判断AIDS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和分析结核菌素(PPD)反应在艾滋病(AIDS)合并结核中的应用;评价结核菌素反应与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CD4^+细胞水平之间的关系;分析结核菌素反应的变化与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关系.方法分别选取24名HIV感染者/AIDS患者,男19人,女5人,测定其CD4^+细胞计数,并进行PPD皮试.结果21例的CD4^+细胞在50个/μl以下,有2例CD4^+细胞分别是198个/μl和132个/μl,另有1例CD4^+细胞是600个/μl;PPD皮试结果:无反应的23例,1例出现强阳性;另有1例在HAART治疗5个月后出现阳性反应(直径为10cm).结论PPD阳性在HIV感染者/AIDS患者中不是活动性结核的必要指标;PPD反应率随患者的不同的CD4+水平而异.随着患者免疫状况的好转,反应可发生阳转,并且对下一步的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