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探讨常规口腔护理联合复合维生素B溶液雾化吸入预防患者口咽黏膜放射性损伤的效果。方法:将120例采用直线加速器行放射治疗的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在放疗期间进行常规口腔护理。观察组在进行常规口腔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复合维生素B溶液雾化吸入。观察两组放疗期间口咽黏膜反应。结果:放射剂量达20~30Gy时,两组口咽黏膜反应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放射剂量达66—74Gy时,观察组Ⅲ、Ⅳ级口咽黏膜反应例数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常规口腔护理联合复合维生素B溶液雾化吸入,可有效预防鼻咽癌患者口咽黏膜放射性损伤,降低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2.
荆卉 《齐鲁护理杂志》2008,14(14):21-22
目的:探讨常规口腔护理联合复合维生素B溶液雾化吸入预防患者口咽黏膜放射性损伤的效果.方法:将120例采用直线加速器行放射治疗的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在放疗期间进行常规口腔护理.观察组在进行常规口腔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复合维生素B溶液雾化吸入.观察两组放疗期间口咽黏膜反应.结果:放射剂量达20~30Gy时,两组口咽黏膜反应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放射剂量达66~74Gy时,观察组Ⅲ、Ⅳ级口咽黏膜反应例数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常规口腔护理联合复合维生素B溶液雾化吸入,可有效预防鼻咽癌患者口咽黏膜放射性损伤,降低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思密达药冰含漱防治鼻咽癌患者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效果,为降低鼻咽癌患者放疗所致口腔黏膜反应,减轻患者痛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80例行直线加速器放疗的鼻咽癌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2组放疗期间均给予常规口腔护理,对照组用思密达药液含漱4~6次/d;实验组从放疗第1d开始采用思密达冰块含服3~5次/d,放疗摆位时再含服1次,直至放疗结束。观察2组在20Gy、40 Gy、60Gy照射剂量期间口腔黏膜反应程度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在20Gy时2组口腔黏膜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0Gy时,实验组口腔黏膜炎以Ⅰ度为主,占57.80%,对照组以Ⅱ、Ⅲ度为主,占80.00%,另有2例出现了Ⅳ度口腔黏膜炎,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当放射剂量达60Gy时,实验组口腔黏膜炎以Ⅰ、Ⅱ度为主,占80.00%,对照组60.00%的患者发生Ⅲ度口腔黏膜炎,有5例出现了严重的Ⅳ度口腔黏膜反应,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运用思密达冰块含服能更好地防治鼻咽癌患者的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并能提高患者张口训练功能康复的依从性,增加舒适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自行配制的复方黏膜喷雾剂,预防和治疗口腔部黏膜放射性损伤的效果。方法对118例头颈部恶性肿瘤放射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58例和对照组60例。实验组应用我科自行配制的口腔喷雾剂,于放射治疗后黏膜出现Ⅰ度放射反应时开始用药,5~10次/d,均匀喷于口腔及咽部黏膜;对照组应用复方口灵漱口液,于放射治疗开始时含漱,5~10次/d;2组用药至放疗结束。观察2组反应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Ⅰ度黏膜反应46例,对照组32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全部坚持完成放射治疗,对照组7例中断治疗。结论口腔黏膜复方喷雾剂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治疗放射性的黏膜反应,减轻患者的疼痛,保障放射治疗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5.
那夕明  李政  包小英 《护理学报》2009,16(17):62-63
目的 探讨自制溃疡散含漱液治疗头颈部肿瘤患者放射性口腔炎的效果.方法 随机将80例头颈部放射治疗的肿瘤患者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组使用自制溃疡散含漱液于3餐饭前30min、3餐饭后和睡前7个时间点口腔含漱;对照组采用口泰漱口液、温盐水(0.9%氯化钠),于3餐饭前30 min、3餐饭后、睡前7个时间点交替含漱.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采用其他药物性漱口液,坚持使用漱口液至放疗结束.两组疼痛严重患者均予静脉补充能量、抗炎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放疗第3周末、第7周末口腔黏膜炎损伤及疼痛程度.结果 放疗后第3周末、第7周末,两组口腔黏膜炎损伤及疼痛程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口腔黏膜炎损伤及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结论 使用自制溃疡散进行口腔含漱可以减轻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损伤及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冰生理盐水含漱在护理鼻咽癌患者放疗所致口腔疼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1日~12月31日160例接受放疗的鼻咽癌患者,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冰生理盐水含漱;比较两组口腔黏膜炎发生情况、放射性损伤程度、口腔疼痛程度、干预前后口腔舒适度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口腔黏膜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口腔黏膜放射性损伤程度轻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口腔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味觉改变、咽痛、口干等舒适性量表维度评分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冰生理盐水含漱能缓解鼻咽癌患者放疗所致口腔疼痛,减少口腔黏膜炎的发生,降低放射性损伤程度,提高舒适度及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用于鼻咽癌患者急性放射性口腔粘膜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Ⅲ-Ⅳa期初治鼻咽癌放疗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30例,诱导化疗期间即使用G-CSF稀释液含漱直至放化疗结束;对照组30例,诱导化疗时不使用G-CSF稀释液含漱,从放疗开始用G-CSF稀释液含漱,2组病例均在治疗前常规做好保持口腔清洁卫生的健康教育,根据RTOG关于急性放射性口腔粘膜炎分级标准进行临床评价,观察Ⅱ级及以上放射性口腔粘膜炎的发生率及时间、疼痛程度、咀嚼吞咽功能等情况,并比较分析照射剂量对口腔粘膜损伤的程度并观察探讨G-CSF最佳的给药时机。结果实验组Ⅱ级及以上急性放射性口腔粘膜炎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实验组20.0%(6/30),对照组86.7%(26/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照射30Gy以下Ⅱ级放射性口腔粘膜炎的发生时间实验组迟于对照组:实验组30%(9/30),对照组90%(27/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口腔粘膜疼痛多为轻度疼痛,对照组多为中度疼痛,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明显改善患者口腔咀嚼吞咽功能,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G-CSF含漱能有效降低鼻咽癌患者急性放射性口腔粘膜炎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蒙脱石散和自配漱口液交替含漱对于放射性口腔黏膜损伤的防治作用。方法 60例鼻咽癌放疗病人随机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采用蒙脱石散和自配漱口液交替含漱,对照组仅采用自配漱口液含漱。观察两组放射性口腔黏膜损伤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口腔黏膜放射性损伤发生率均为100%。3、4级黏膜损伤发生率试验组为10.0%,对照组为33.3%,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试验组较对照组口腔黏膜损伤的程度有所减轻,发生时间有所延迟。结论 蒙脱石散和自配漱口液交替含漱防治放射性口腔黏膜损伤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应用对头颈部放疗引起急性放射性口腔炎的防治效果。[方法]对2012年12月—2014年12月在本科放疗的头颈部肿瘤病人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放疗全程采用生理盐水250 mL+2%利多卡因5 mL+地塞米松5 mg+维生素B1210 mg+维生素B250 mg口腔含漱,每天3次~5次,每次10 mL~15 mL;观察组除放疗全程同对照组采用相同漱口液含漱外,于放疗第8次开始给予5%葡萄糖250 mL+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1.2 g 静脉输注,每天1次,每周5d。比较两组急性放射性口腔黏膜反应程度及疼痛分级情况。[结果]两组急性放射性口腔黏膜反应程度有显著差异;观察组以Ⅰ级和Ⅱ级为主,对照组以Ⅱ级和Ⅲ级为主;观察组以轻度疼痛为主,对照组以中度疼痛为主,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可用于早期干预放射性口腔黏膜炎,降低其发生率及损伤程度,延缓发生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五倍子液联合金因肽治疗头颈部肿瘤患者放射性口腔炎的效果.方法 随机将90例头颈部放射治疗的肿瘤患者分为2组,各45例.观察组使用五倍子液于3餐饭前30min、3餐饭后和睡前7个时间点口腔含漱,然后将金因肽喷在口腔黏膜处;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混合剂于3餐饭前30min、3餐饭后、睡前7个时间点交替含漱.2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采用其他药物性漱口液,坚持使用漱口液至放疗结束.2组疼痛严重患者均予静脉补充能量、抗炎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放疗第3周末、第7周末口腔黏膜炎损伤及疼痛程度.结果 2组放疗后第3周末、第7周末,2组口腔黏膜炎损伤及疼痛程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口腔黏膜炎损伤及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结论 使用五倍子液联合金因肽治疗可以减轻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损伤及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11.
1Subjectandmethod1.1SubjectFrom1989~1998,33womenwithmetastatictumorofbonefollowingsurgeryofmammarycancerwererecruited.Theywere30~60yearsold.Womenaged30~50yearsaccountedfor78.5%(25/33).Primarylesionswereprovedpathologically,whilemetastaticlesionswereimprovedbyX-ray,CT,MRIorECT.Amongthesepatients,25hadsimplemetastasis,othershadmultiplemetasta-sis.Total47metastaticlesionswereconfirmedincluding19lactatedinspine(6inthoraxspine,11inlu…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剂量递增试验探索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进展期胰腺癌局部肿瘤提高靶区剂量以及减少周围正常组织照射剂量,并提高疗效的可能性。方法27例局部进展期胰腺癌患者接受同期放化疗。放射治疗分第一阶段予常规放射治疗,剂量30Gy/15次/3周;第二阶段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肿瘤靶区分割剂量4Gy/次,总剂量为20~32Gy,在2周内分5~8次完成。总剂量递增水平:50、54、58、62Gy。在放射治疗过程中,每个治疗日5Fu静脉滴注。结果22例完成治疗计划,分别为52Gy3例、54Gy3例、58Gy3例,62Gy13例,5例退出研究。16例治疗前后CA199值分别为(716±15.6)、255U/ml[t(0.05,15)=2.23,P<0.05)]。16例以疼痛为主的患者减少1/3~1/2的麻醉药品用量,其中6例疼痛症状完全消失。15例患者治疗后卡氏评分有提高。结论局部进展期胰腺癌患者接受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并同期应用5Fu化疗增敏,可获得确切的姑息治疗作用;肿瘤剂量62Gy分23次在5周完成,无严重的放射治疗和化疗相关的急性毒性反应。  相似文献   

13.
利多卡因在气管切开患者吸痰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减轻气道吸引时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63例气管切开意识清醒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用常规方法进行气道内吸引,观察组吸引前用2%利多卡因0.5~1 ml沿气管内壁缓慢注入,待2~3 min后再行气道内吸引.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发生刺激性咳嗽、躁动等方面存在统计学显著差异(P<0.01);在吸痰时与吸痰后2 min,血氧饱和度读数均值两组存在统计学显著差异(P<0.01);吸痰后5 min血氧饱和度读数均值两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在气道内吸引前用2%利多卡因气道内注入,明显减轻机体的反应,降低对气管的刺激性,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口服曲马多止痛对骨科严重创伤患者应激性高血糖的影响。方法80例骨科严重创伤应激性高血糖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为常规止痛组,入院第3天按视觉模拟法(VAS)评估疼痛4级以下时不予用药,4.1~6.0级给予去痛片0.73口服,疼痛为6级以上使用杜冷丁50mg肌注;实验组入院第3d按视觉模拟法评估患者疼痛,疼痛为1级以上时给予盐酸曲马多100mg口服,q12h,连续使用5d。观察两组患者入院第3、4、5、6、7d疼痛程度(VAPS)、清晨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实验组患者VAPS、清晨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HOMA-IR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早期口服曲马多可以明显减轻骨科创伤患者疼痛,有效缓解骨科严重创伤患者应激状态,籍此有效缓解应激性高血糖。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三维适形放疗(3D-CRT)和后程加速超分割(LCAF)适形放疗食管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为中、晚期食管癌根治性放疗提供参考方案.方法 120例符合入组条件的食管癌患者分成两组:3D-CRT组65例,照射剂量60~70 Gy,每次2 Gy,每周5次,中位剂量66 Gy;LCAF组55例,前程为传统常规分割放疗,照射剂量30 Gy,后程改为加速起分割放疗,每次1.5 Gy,每天2次,照射剂量30~39 Gy,总剂量60~69 Gy,中位剂量63 Gy.结果3D-CRT组.1、2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88.1%和79.0%,较LCAF组的81.9%和62.9%高,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两组3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74.4%和4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两组1、2,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D-CRT组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较LCAF组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81),放射性肺炎发生率分别为12.3%和27.3%(P=0.036).结论 食管癌3D-CRT的局控率、近期生存率稍优于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并且其不良反应较LCAF组轻.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三乙醇乳膏(比亚芬)预防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皮肤反应的效果。方法将110例采用直线加速器放疗的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55)和对照组(n=55),治疗组于第1次放疗后给予比亚芬乳膏涂抹照射野皮肤,对照组只做常规护理,不涂任何药物。观察两组在20Gy、50Gy和70Gy照射剂量时皮肤反应程度。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20Gy照射剂量时,皮肤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6.25,P〉0.05);当放疗剂量达到50Gy时,治疗组皮肤反应以Ⅰ度为主,占67.27%,而对照组则以Ⅱ度(45.45%),为主,另有14例出现Ⅲ度皮肤反应,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16.37,P〈0.01);当放射剂量达到70Gy时,治疗组仍以Ⅰ,Ⅱ度为主(81.82%),而对照组有70.91%的患者达到Ⅲ度,且有4例因出现极严重的皮肤反应而被迫中止放疗,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20.57,P〈0.01)。结论比亚芬乳膏能有效地预防鼻咽癌放疗后皮肤反应的发生,能减轻患者痛苦,使放射治疗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2D-STI)定量分析左室短轴收缩功能,评价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在检出胸部放疗后对心脏早期损伤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46例接受胸部放疗的恶性肿瘤患者按照放疗进程分为3组:A组:放疗前(对照组);B组:放疗时间2.5~3周、照射剂量26~30Gy;C组:放疗时间5~6周、照射剂量50~60Gy。测量左心室基底段、中段短轴方向峰值径向应变(RS)及圆周应变(CS)。结果:①C组前壁、前间隔和后壁各节段的RS和CS较A组明显减低(P<0.01);C组前壁、前间隔和后壁各节段的RS和CS较B组减低(P<0.05);B组前壁、前间隔和后壁各节段的RS和CS与A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下壁、侧壁和后间隔各节段的RS和CS在各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研究表明胸部放疗达到一定时间和剂量时,被照心肌组织的RS和CS均比放疗前明显减低,说明已出现心脏局部的收缩功能受损。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对评价胸部放疗后的早期心脏损伤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陈斌  吴爽  张勇 《华西医学》2005,20(1):26-27
目的 :评价腹腔内注射利多卡因用于腹腔镜术后镇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行胆囊切除术的患者12 0例 ,随机分成两组。利多卡因组 (A组 ,n =6 0例 )于术毕在膈下注射 5 0毫升 0 2 5 %的利多卡因 ;生理盐水组 (B组 ,n =6 0例 )于术毕在膈下注射 5 0毫升的生理盐水。于术后 2小时、 6小时、 8小时、 12小时和 2 4小时视觉模拟评分法 (visualanologuescale,VAS)记录VAS评分、镇痛药用量。结果 :利多卡因组 (A组 )于术后 2小时、 6小时、 8小时、 12小时和 2 4小时的VAS评分明显小于生理盐水组 (B组 ) (P <0 0 1) ,镇痛药用量也明显减少。结论 :利多卡因腹腔内注射可用于腹腔镜术后的镇痛 ,可明显减少术后镇痛药的用量 ,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多西他赛和顺铂同步化疗治疗不可手术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效果和毒副反应。方法将52例局部晚期NSCLC病人随机分为2组,各26例。单放组采用三维适形放疗,每日单次剂量DT2Gy,总剂量DT60-64Gy。化放组给予多西他赛30mg/m^2和顺铂20mg/m^2化疗,第1、8、22、29天分别在放疗前进行,放疗方法同单放组。结果化放组和单放组有效率分别为92.3%、76.9%,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10.8,P〈0.05)。两组急性毒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多西他赛和顺铂同步化疗治疗不可手术的局部晚期NSCLC的效果和病人耐受性较好。  相似文献   

20.
陈红  宋文广  曹晓艳  代素梅 《临床荟萃》2008,23(23):1683-1685
目的观察后程三维适形放疗(three-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ation therapy,3D-CRT)联合羟基喜树碱(10-hydroxycamptothecin,HCPT)同步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脑转移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134例患者随机分为放疗加化疗组68例(放化组)和单纯放疗组66例(放疗组)。两组前程均行普通二维放疗,在全脑照射总剂量(total dose,DT)30~40 Gy后,后程缩野对脑转移癌局部病灶行3D-CRT,每次2 Gy,每周5次,加量DT 10~24 Gy,至DT 50~64 Gy。放化组放疗2~4周,其间给予HCPT 6 mg/m2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7天同步化疗,观察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放化组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分别为16.2%和67.6%,而放疗组分别是7.6%和50.0%,放化组有效率(CR PR)明显高于放疗组(P<0.05)。放化组和放疗组1、2年生存率分别是33.8%、2.9%和30.3%、1.5%,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放化组白细胞下降、恶心呕吐的发生率较放疗组高。结论后程3D-CRT联合HCPT同步化疗治疗NSCLC脑转移可明显提高近期疗效,不良反应虽有所增加,但患者能耐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