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创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价入治疗效果。方法采取穿刺点局麻,Seldinger法穿刺,置入8F鞘,SF造影管常规双侧脑血管造影,确诊后置入8F导引管,经导引管置入装好可脱性球囊的BD导管行栓塞治疗。结果所有患者术后眼部症状及颅内杂音均消失或减轻。1例颅内动脉受压变窄,1例患者颈内动脉被闭塞。2例患者术后出现视力下降及对侧肢体麻痹等并发症。2例行GDC栓塞治疗患者术后颅内杂音减弱,眼部症状有所缓解。结论经导管介入栓塞瘘口是治疗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一种行之有效方法,其具有创伤小、疗效好等优点,为治疗该病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
男性,47岁。1月前因车祸致左侧眼突、视力下降、结膜充血、水肿、眼球运动受限,眶周有淤血斑及血管杂音,并有眼睑下垂。MRI表现:见鞍旁块状高信号影,有增强效应,并有眶上静脉扩张。诊断:颈内动脉-海绵窦瘘。血管造影:经股动脉Seldinger法插管行全脑血管DSA,结果显示左侧CCF,瘘口在C4段,两侧海绵窦提前显影,患侧颅内主干不显影,侧位示海绵窦及粗大的眼上静脉引流。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血管内栓塞治疗方法的选择、栓塞技术及疗效。方法 对我院自1999-2002年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的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患者1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15例患者均经股动脉途径采用可脱性球囊进行栓塞,其中栓塞瘘口13例,行患侧颈内动脉闭塞术2例。结果 全部患者栓塞均获成功,无明显术后并发症,颈内动脉通畅率为86.7%;随访3-40个月,无症状复发。结论 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患者首选血管内栓塞治疗;经股动脉途径采用可脱性球囊栓塞瘘口,保持颈内动脉通畅,是最理想的栓塞方法;正确选择栓塞途径及栓塞材料是该病血管内栓塞治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 (TCCF)治疗方法的选择、栓塞技术及疗效。方法 TCCF栓塞治疗 2 6例患者 ,经动脉入路 2 5例 ,经静脉入路 1例 ;用可脱性球囊栓塞瘘口 2 1例 ,行颈内动脉球囊闭塞术 3例 ,用微弹簧圈栓塞治疗 2例。结果  2 4例患者一次性栓塞成功 ,2例第 1次栓塞后因球囊早泄复发 ,再次经球囊栓塞后治愈。一次性栓塞治愈率 92 3 % ,颈内动脉畅通率 88 5 % (2 3/2 6)。随访 2~ 1 2个月 ,有 2例并发假性动脉瘤形成 ,1例症状明显行GDC栓塞治疗后治愈 ,另 1例无症状继续随访 ,本组无死亡及其他并发症。结论 经动脉入路用可脱性球囊栓塞瘘口是治疗TCCF的首选方法 ;对于球囊无法进入的小瘘口TCCF可选用微弹簧圈栓塞 ;若动脉入路不能或失败可行静脉入路栓塞瘘口 ;对于瘘口在放置多个球囊仍不能将瘘口栓塞的患者 ,可考虑闭塞颈内动脉  相似文献   

5.
例1,男,67岁,因食管中段鳞癌,经右侧开胸及上腹部切口完成食道癌切除,主动脉弓上行食道胃端侧吻合。手术经过顺利,术后有躁动、剧咳、血压偏低等表现。胸管引流量不多,第4天拔除胸管,第5天出现呼吸急促,右胸痛,发热。第6天胸透提示右侧液气胸,胸穿抽出带有臭味的棕色胸液,口服美蓝证实瘘已形成,考虑为吻合口瘘。第3次行胸腔闭式引流及空肠造瘘术。3个月后第3次进胸试行瘘口修补术,术中发现吻合口完好,胃小弯残端裂开,裂口有4cm长,裂口周围胃壁粘连固定,勉强分离出瘘周围胃壁,行瘘口修补。术后修补失败,并发…  相似文献   

6.
目的:提高对女性尿瘘的认识,探讨二维基波(FI)、组织谐波显像技术(THI)对女性尿瘘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二维基波(FI)、组织谐波显像技术(THI)诊断8例女性尿瘘。并对两种方法所得图像进行质量对比分析。结果:全部病例经手术证实,其中膀胱阴道瘘2例,尿道阴道瘘6例。大瘘口0个,中瘘口3个,小瘘口5个。伴阴道结石3例。膀胱充盈或排尿时全部伴有阴道积液。结论:超声对诊断女性尿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组织谐波显像技术可以提高女性尿瘘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7.
食管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瘘的防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食管贲门癌切除术后吻合口瘘防治的方法。方法总结分析785例食管贲门癌切除术病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11例,其中颈瘘6例,胸内瘘3例(1例为颈吻合),纵隔瘘2例。早期瘘(术后3d内)2例,中晚期瘘9例。结果发现瘘后予抗感染、胸管引流、胃肠减压及营养支持治疗,颈瘘经换药10-20d后均治愈;纵隔瘘经禁食1周观察,无须再处理,均治愈。胸内瘘行空肠造瘘肠内营养,1-3个月治愈3例,死亡1例。结论颈吻合时重点注意降低吻合口张力,避免胸胃顶端血供受到较大影响;胸内吻合采用吻合器时重点注意避免食管残端荷包缝合不佳;经鼻肠管肠内营养可降低吻合口瘘的风险;对胸内吻合口瘘按其发展各阶段采取积极主动措施可获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用磁吻合环建立兔小肠侧侧吻合的可行性。方法:设计加工适用于兔小肠侧侧吻合的子、母磁体。以10只新西兰兔为动物模型行磁压榨小肠侧侧吻合术。在胃前壁造瘘,子、母磁体经胃造瘘口依次置入小肠近端和远端内,在合适位置调整磁环至对系膜缘侧,子、母磁体相吸压榨肠壁,关闭胃造瘘口。磁环间组织受压缺血坏死后连同磁环从吻合口脱落入肠道,小肠侧侧吻合即建立,磁环最终经肠道自行排出体外。术后1月处死动物,获取吻合口标本,肉眼观察吻合口愈合情况。采用SPSS 22.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0只新西兰兔均顺利完成手术操作。平均手术时间为(35.30±6.41)min(范围为28~46 min),磁体排出时间为(11.70±2.21)d(范围为9~15 d)。术后1个月获取吻合口标本,肉眼观察可见小肠侧侧吻合口愈合良好。结论:磁吻合环用于兔小肠侧侧吻合具有操作简单、成功率高、吻合效果确切等优点,设计加工适用于人肠道解剖特点的磁吻合环可向临床试用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颈内动脉(ICA)颅内段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11~2013年某院神经内科收治的329例首发症状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或脑卒中且具备脑血管狭窄危险因素的患者,在发病3d内先后行TCD及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术(CTA)检查,进行自身对照,比较两种方法之间的差异;以CTA为诊断标准,确定ICA颅内段狭窄的血管条数,然后对CTA证实ICA颅内段狭窄的患者的TCD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分别计算TCD诊断不同程度ICA颅内段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并分析TCD诊断颅内动脉病变的价值。结果 (1)对颈内动脉颅内段狭窄病例,TCD敏感性是81.3%,特异性是94.3%,阳性预测值是70.9%,阴性预测值96.7%,准确度92.4%。(2)侧支循环开放,重度狭窄患者75.8%存在侧支循环开放,中度及轻度狭窄患者未见侧支循环开放病例。(3)对诊断ICA颅内段狭窄,TCD与CTA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TCD对ICA颅内段重度狭窄、闭塞的患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作为筛查颈内动脉颅内段狭窄的首选检查手段,可作为血管内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术前筛查及术后复查的手段。  相似文献   

10.
经桡动脉全脑血管造影96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索用5F共用型造影管经桡动脉途径开展选择性全脑血管造影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968例经桡动脉穿刺成功的患者进行全脑血管造影,观察5F共用型造影管的成功率、失败原因,脑血管病变和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用5F共用型造影管行右侧锁骨下动脉、椎动脉、颈动脉及颅内血管造影成功率均为100%(968/968),左侧锁骨下动脉、椎动脉成功率为97.4%(943/968),左颈动脉和颅内血管的成功率为98.2%(951/968)。不成功者或显影不佳的主要原因为主动脉弓迂曲或动脉开口异常致使导管不能准确到位。脑血管总病变为18.8%(182/968),其中狭窄17.1%(166/968),动脉瘤1.4%(14/968),动静脉瘘0.2%(2/968);桡动脉痉挛1.5%(15/968),假性动脉瘤0.4%(4/968),术侧手肿胀2.5%(24/968),无出血、动静脉瘘及皮肤破溃感染发生。结论经桡动脉途径5F共用型造影管进行全脑血管造影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易于接受的介入诊治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用5F共用型造影管经桡动脉途径开展选择性全脑血管造影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968例经桡动脉穿刺成功的患者进行全脑血管造影,观察5F共用型造影管的成功率、失败原因,脑血管病变和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用5F共用型造影管行右侧锁骨下动脉、椎动脉、颈动脉及颅内血管造影成功率均为100%(968/968),左侧锁骨下动脉、椎动脉成功率为97.4%(943/968),左颈动脉和颅内血管的成功率为98.2%(951/968)。不成功者或显影不佳的主要原因为主动脉弓迂曲或动脉开口异常致使导管不能准确到位。脑血管总病变为18.8%(182/968),其中狭窄17.1%(166/968),动脉瘤1.4%(14/968),动静脉瘘0.2%(2/968);桡动脉痉挛1.5%(15/968),假性动脉瘤0.4%(4/968),术侧手肿胀2.5%(24/968),无出血、动静脉瘘及皮肤破溃感染发生。结论经桡动脉途径5F共用型造影管进行全脑血管造影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易于接受的介入诊治方法。  相似文献   

12.
伴发侧裂区血肿的颅内动脉瘤早期手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伴发侧裂区血肿的颅内动脉瘤早期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伴发侧裂区血肿的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资料,所有病倒均行标准大骨瓣开颅,在开颅血肿清除同时探查动脉,发现大脑中动脉瘤3例,其中行瘤颈夹闭2例,动脉瘤包裹1例;发现颈内动脉瘤并夹闭1例。结果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14例患者出院时预后良好10例(GOS 4~5分),预后差3例(GOS 2~3分),死亡(GOS 1分)1例。结论伴发侧裂区血肿的颅内动脉瘤早期手术治疗可防止再出血,清除血肿,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3.
刘妮 《药物与人》2014,(7):200-201
脑血管影术(DSA)是经股动脉插管,在透视下将不同型号的导管运用抽插、捻转等手法送进两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及椎动脉内,分别注射药物造影,能显示动脉瘤的部位、形态、数目,囊内有无血栓,动脉硬化及动脉痉挛的范围、程度,有无颅内血肿或脑积水,瘤蒂大小及是否适于夹闭等。此外,还可以了解血管的正常与变异,侧支循环等。  相似文献   

14.
目的联合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评估单侧严重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对颅内循环的影响。方法对可疑缺血性脑血管病变患者1126例,其中67例CDFI诊断一侧颈内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患者,采用TCD技术检测其颅内动脉的流速及Willis环和眼动脉侧支开放情况。结果 CDFI显示狭窄处峰值血流速度及舒张期血流速度明显增快。TCD显示:①病变侧的大脑中动脉流速明显低于健侧;②Willis环代偿组患侧MCA流速明显高于颈内外侧支代偿组;③ACoA与中风的发生负相关。结论 TCD、CDFI的联合应用可以全面观察整个颈动脉系统的血液动力学改变,为下一步的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食道癌根治术后吻合口瘘的临床治疗,总结吻合口瘘发生的原因、早期诊断及预防和治疗的方法。方法对6例吻合口瘘患者采用禁食、胃肠减压、保持胸腔引流通畅、控制胸腔感染、全面的营养支持治疗并尽早使用肠内营养,以及于瘘口位置放置食管内支架、封堵瘘口的方法。结果 5例治愈出院,1例因吻合口瘘破溃入右侧主支气管,导致肺部严重感染,低血氧症,破溃后26 h后死亡。结论对于吻合口瘘的患者,早期诊断及采取针对性的治疗,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评估严重颈动脉狭窄或闭塞对颅内循环的影响及与中风的关系。方法对67例一侧颈内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患者,采用TCD技术检测颅内动脉的流速及Willis环和跟动脉侧支开放情况,并分析其与中风的相关性。结果TCD显示①病变侧的大脑中动脉流速明显低于健侧。②willis环代偿组患侧MCA流速明显高于颈内外侧支代偿组。③有Willis环代偿组梗塞的发生明显减低。④ACoA与中风的发生负相关。结论TCD可以评价颈动脉狭窄或闭塞对颅内循环的影响,为预测中风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制一种新型的肠道造瘘口扩张器,从根本上解决用手指对肠道造瘘口进行扩张训练时存在的诸多缺陷。方法:选择合适的塑料原料,利用注塑机和不同的模具制作出各种型号的肠道造瘘口扩张器,用于肠道造瘘口的扩张训练。结果:该肠道造瘘口扩张器可以很好地满足不同患者的个性化需求,能有效解决医务人员用手指对患者肠道造瘘口进行扩张时带来的诸多不便,同时也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结论:研制出的肠道造瘘口扩张器经实践检验,能有效解决用手指对肠道造瘘口进行扩张时带来的诸多缺陷,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张晓农 《中国保健》2010,(11):51-52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吻合口瘘的原因、诊断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1990~2009年发生的6例胃癌根治术后吻合口瘘的资料。结果5例经非手术治疗痊愈,1例经非手术治疗死亡。结论胃癌根治术后吻合口瘘,一旦确诊应尽早采取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通过颈部颅外段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评估颅内段血管病变的效果。方法 以2020年6月—2022年12月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选取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无颅外段血管病变,但血流频谱结果出现形态异常改变的患者139例,所有患者颅内段血管均经其他影像学检查核实是否存在病变,比较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估颅内段血管病变与其他影像学检查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139例患者颈部动脉颅外段血流频谱形态均呈低速高阻型,即形态异常侧较正常侧血流速减低、阻力指数增高,提示颅内段血管发生病变。经其他影像学检查证实存在颅内段血管病变132例,准确率为95.0%;其中,58例颈内动脉频谱形态异常者,经证实为57例,准确率为98.3%;81例椎动脉频谱形态异常者,经证实为75例,准确率为92.6%。结论 颈部颅外段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能够评估颅内段血管病变,与其他影像学检查结果有良好的一致性,值得借鉴使用。  相似文献   

20.
粱国辉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7):3591-3592
[目的]探讨创伤性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和海绵窦瘘并发鼻出血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了2003年8月~2006年8月间在某院住院保守治疗无效、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为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和海绵窦瘘并发鼻出血的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例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中,行血管栓塞治疗后痊愈6例,2例死亡;20例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患者均使用可脱性球囊栓塞一次性治疗成功,痊愈率100%;治愈出院患者在3个月~3年的随访期间均无再出血和相关并发症。[结论]DSA血管内栓塞治疗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和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并发鼻出血临床效果好,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