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按中医辨证可分为多种证型,以脾胃虚寒型和气滞血淤型为多见。我们观察了此二种证型患者的体表胃电图改变,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及方法: 本实验患者共85例,均经胃镜证实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其中脾胃虚寒型32例,气滞血淤型53例。男性56例、女性29例,最大年令57岁,最小年令19岁,平均为41.2岁。记录前患者应空腹6小时以上,按常规操作描记体表胃电图。仪器为北京产SCDCⅡ型胃肠电图机。结果: 脾胃虚寒型:体表胃电图频率为3.22±0.62次/分((?)±S),波幅为198±47μV(X  相似文献   

2.
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36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笔者从2000—2006年以来,用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脾胃虚寒型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36例,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属于中医胃脘痛的范畴。按中医辨证分型适于黄芪建中汤治疗的有3种类型,即脾胃虚寒型、脾胃虚弱型、气虚血瘀型。通过用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45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病患者,其中临床治愈14例,占31.1%;好转者27例,占60%;无效4例,占8.9%。总有效率为91.1%。  相似文献   

4.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属于中医胃脘痛的范畴。按中医辨证分型适于黄芪建中汤治疗的有3种类型,即脾胃虚寒型,脾胃虚弱型、气虚血瘀型。通过用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45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病患者,其中临床治愈14例,占31.1%;好转者27例,占60%;无效4例,占8.9%。总有效率为91.1%。  相似文献   

5.
目的 六味养胃颗粒治疗胃阴亏虚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0例胃阴亏虚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随机分成: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分别采用六味养胃颗粒和奥美拉唑胶囊、胶体果胶铋胶囊等西药治疗.结果 六味养胃颗粒对胃阴亏虚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具有显著疗效,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六味养胃颗粒治疗胃阴亏虚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安全性高,未见明显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杨明 《实用中医药杂志》2007,23(12):756-757
目的:观察温中理胃汤治疗脾胃虚寒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疗效。方法:治疗组47例用温中理胃汤治疗,对照组47例用奥美拉唑和阿莫西林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1.5%、89.4%,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的Hp转阴率分别为87.2%、83.0%,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1.9%,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温中理胃汤治疗脾胃虚寒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有较好疗效,且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7.
从肝脾论治胃脘痛109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临床资料10 9例均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其中男性 90例 ,女性 19例 ;年龄最大者 70岁 ,最小者 19岁 ;病程最长者 30年 ,最短者半年 ,平均 6年。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4 1例 ,十二指肠球炎 2 7例 ,慢性胃炎 2 9例 ,胃下垂 5例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并出血 3例 ,十二指肠炎并出血 4例。辨证分型 :肝胃不和型 5 6例 ,脾胃虚寒型 5 3例。2 治疗方法基本方 :柴胡、半夏、佛手各 9g ,黄连、枳壳各 6g,党参、白芍各 12g ,蒲公英、丹参各 15g ,甘草 5g。肝胃不和型用基本方 ;脾胃虚寒型用基本方加黄芪 15g,桂枝 9…  相似文献   

8.
笔者自1988年6月至1991年12月,采用黄芪建中汤加呋喃唑酮治疗辨证属脾胃虚寒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45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病例中,男性38例,女性7例,年龄17岁~56岁,全都为体力劳动者。平均年龄  相似文献   

9.
张亮 《光明中医》2011,26(12):2505-2507
目的观察黄芪建中汤加味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脾胃虚寒型患者的疗效。方法治疗组服用黄芪建中汤加味,对照组口服奥美拉唑,并比较两者的作用。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7%,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8%,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结果表明以黄芪建中汤加味治疗可有效改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病的症状,控制并治疗溃疡面。  相似文献   

10.
笔者用血府逐瘀胶囊治疗消化性溃疡病人,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 60例病人来自我院门诊,均已经胃镜检查确诊为胃或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具有上腹部周期性、节律性疼痛的临床特点.或伴有胃脘部烧灼感,或泛酸、呃逆.临床辨证脾胃虚寒型、肝胃不和型、脾虚气滞型、胃阴不足型、血瘀气滞型均存在,但无1例便潜血检查阳性者.  相似文献   

11.
血府逐瘀胶囊治疗消化性溃疡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用血府逐瘀胶囊治疗消化性溃疡病人,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 60例病人来自我院门诊,均已经胃镜检查确诊为胃或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具有上腹部周期性、节律性疼痛的临床特点.或伴有胃脘部烧灼感,或泛酸、呃逆.临床辨证脾胃虚寒型、肝胃不和型、脾虚气滞型、胃阴不足型、血瘀气滞型均存在,但无1例便潜血检查阳性者.  相似文献   

12.
笔者以锡类散生肌散为主治疗消化性溃疡16例,效果满意,介绍如下。临床资料16例患者均经 X 线钡餐检查或纤维胃镜检查确诊为胃或十二指肠溃疡,其中胃溃疡9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7例。男性10例,女性6例,男性多于女性。最大年龄70年,最小年龄19岁其中21至45岁者为最多。脾胃虚寒性型11例,表现为空腹及夜间胃脘痛甚,食后痛,喜热喜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老年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中医证型特点。方法:选取老年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37例总结其中医证型特点。结果:老年DU证型由多到少为脾胃虚弱证肝胃郁热证脾虚夹湿热型证湿热中阻证胃阴不足证=气滞血淤证。结论:老年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以正虚为主。  相似文献   

14.
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消化性溃疡98例长乐市医院(350200)吴良章笔者以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98例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取得了较好的疗效。1一般资料:98例患者中,男62例,女36例;胃溃疡39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59例;年龄最小17岁,最大63岁,平...  相似文献   

15.
1979~1980年我们对纤维胃镜观察下的消化性溃疡病人进行中医分型治疗。从中发现脾胃虚寒型者采用自拟“胃疡汤”试治,疗效颇佳,特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3例均为住院病人,素有溃疡病史,近有溃疡病活动期的症状、体征,且于一个月内经本院内科消化组纤维胃镜检查有胃或/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也可伴有各型慢性胃炎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验证总结胃得治对慢性胃炎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3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3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服用胃得治每次2粒,每日3次,疗程3个月.30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服用胃得治每次2粒,每日3次,疗程2个月.结果: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征候总体疗效的总有效率为86.7%,胃镜及病理学疗效的总有效率为86.6%;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征候总体疗效的总有效率为46.7%,胃镜及病理学疗效的总有效率为40%.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临床症状疗效总有效率为83.3%;溃疡愈合的总有效率为53.3%;总体疗效的总有效率为56.7%.结论:胃得治对慢性胃炎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有一定疗效,尤对慢性浅表性胃炎疗效显著,并随用药时间延长,疗效相随提高.对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韩丽娟 《中医药导报》2012,18(9):107-108
搜集并分析10年来关于西医、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并发出血的资料,总结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并发出血的治疗效果最新进展.认为中、西医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各有所长,而中西医结合治疗则可集合两者的优点,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桂枝加芍药汤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联合桂枝加芍药汤进行治疗,对两组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桂枝加芍药汤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疾病可获得满意疗效,改善患者临床各项症状,减少十二指肠球部溃疡面积.  相似文献   

19.
我们从1991年起,先后运用自制胎乌灵空腹口服治疗消化性溃疡35例,效果满意。现分析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经胃镜(XS—A 型)证实为活动性消化性溃疡患者35例。其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25例,胃溃疡10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25例中,  相似文献   

20.
胃脘痛384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自拟脘平汤治疗胃脘痛384例,取得了显著疗效.所选病例均经胃肠钡餐透视,个别经胃镜等检查确诊,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215例,女169例,年龄18~74岁.诊断慢性胃炎及胃窦炎132例,十二指肠球部炎症116例,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86例,结肠脾区综合征38例,十二指肠憩室及息肉10例,贲门失驰症4例.中医辨证:湿热郁滞证133例,肝气犯胃证121例,脾胃虚寒证103例,胃阴不足证27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