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目的:观察护肝降酶丸降低慢性肝炎AL T的临床疗效。方法:选符合入选标准的慢性肝炎12 7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护肝降酶丸,对照组用复方益肝灵和清开灵胶囊,连用3个月。结果:从治疗一疗程后,治疗组AL T降低较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 <0 .0 0 1) ;经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3% (95 % CI=90 .2 %~99.7% ) ;对照组为76 .9% (95 % CI=6 5 .4 %~88.4 % ) ;两组综合疗效未达到显著性差异(u =1.8985 ,P =0 .0 5 78)。结论:护肝降酶丸可有效降低慢性肝炎AL T参数。统计结果提示,治疗组宜加大疗程数量。  相似文献   

2.
慢性肝炎黄疸经常规护肝、降酶、退黄3个月,症状改善,黄疸下降,但停留于一定数值,在治疗效果不理想,成为顽固性黄疸.  相似文献   

3.
慢性肝炎肝硬化是目前临床上的常见病,慢性病,因其发病率高,预后较差是亟待攻克的疑难病之一。我院肝胆科在多年临床经验的基础上与中药制剂室联合研制软肝降酶丸用于慢性肝炎肝硬化的治疗。自2003.1~2004.12在我院肝胆科门诊和病房治疗的慢性肝炎肝硬化100例,其中治疗组用软肝降酶丸治疗60例,对照组用大黄蛰虫丸,复方益肝灵治疗40例,结果发现治疗组能明显提高肝功能的复常率,有效抑制病毒复制,提高抗病毒效果,抑制肝纤维化的形成,效果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4.
慢性肝炎中医药降酶治疗概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洪慧闻 《中医杂志》1994,35(9):561-563
目前,有关中医药治疗病毒性慢性肝炎谷丙转氨酶(ALT或称SGPT)升高的文献很多,反映了中医药在降酶方面的独特见解和治疗优势。本文就近几年有关文献进行了归纳分析,现介绍如下。1 五味子及其专方专药降酶六十年代末首先发现五味子粉剂或蜜丸对病毒性肝炎病人有降低谷丙转氨酶及改善症状的效果,经过三十年的临床观察及实验研究后,汪氏认为五味子粗制剂及其合成品(联苯双酯)仍是目前用于降酶最多且  相似文献   

5.
沈启明  贾文涛 《中医杂志》1993,34(7):411-412
提出肝病治胆,肝胆并治的观点,拟定了柴胡合剂加丹参注射液静点的治疗方案,治疗属肝胆湿热兼瘀血阻络证的慢性肝炎60例。结果表明,在退黄、降酶和抑制病毒复制等方面均优于西药对照组。  相似文献   

6.
我们在用五味子蜜丸治疗慢性肝炎取得较好的降酶疗效的启发下,进一步用以治疗谷丙转氨酶增高的非肝炎疾患86例,收到了更较满意的降酶效果。现将这部分的观察结果,整理介绍如下,并供参考。药物制作和用法  相似文献   

7.
联苯双酯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临床已初步肯定其降血清谷丙转氮酶的近期疗效。为了进一步探讨该药治疗慢性肝炎及肝硬变的作用机理,在门诊选择具有某些异常化验指标(蛋白电泳、甲胎蛋白、胆红素)的慢性肝炎及肝硬变患者作为疗效观察对象。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降酶灵胶囊为抗肝炎药,由五味子果仁提取物制成,具有降低谷丙转氨酶的作用.用于急性肝炎、迁延性、慢性肝炎的治疗.据文献报道,五味子的含量测定方法可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1]测定其中五味子醇甲的含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 1,6 -二磷酸果糖与阿拓莫兰联用治疗慢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 6 8例慢性肝炎患者 ,将其随机分为 2组 ,治疗组予 1,6 -二磷酸果糖与阿拓莫兰治疗 ,对照组予丹参注射液及门冬氨酸钾镁、维生素C治疗 ,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4 % ,对照组为 71%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治疗组ALT ,AST及TBil均明显下降 ,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1,6 -二磷酸果糖与阿拓莫兰联用治疗慢性肝炎有较好的护肝、降酶和退黄效果。  相似文献   

10.
五味子治疗肝炎具有较明显的降血清谷丙转氨酶(以下简称谷丙酶)效果,及其对实验性肝损伤具有一定程度的保肝作用,已屡见于文献报道。虽然对其治疗慢性肝炎的评价尚有争议,但它仍是目前临床常用的治疗肝炎尤其是降谷丙酶的有效药物之一,惟由于药源不足及药物本身的酸味可能引起胃部不适,  相似文献   

11.
护肝降酶颗粒是枸杞子、黄芪、桑椹子、茯苓、茵陈、南五味子、大黄、大枣、龙胆草等组成,具有补养肝肾、健脾利湿、降低转氨酶的功效,临床上用于急、慢性肝炎的治疗。为了控制该制剂的质量,确保临床疗效,我们对护肝降酶颗粒的主要成分进行了定性鉴别及大黄素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2.
降酶饮治疗谷丙转氨酶升高50例天门市肝肠病医院(431700)吴庆中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持续不正常是慢性肝炎活动期病情加重的标志,笔者自拟降酶饮治疗ALT异常5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50例患者症状和体征均符合1990年上海病毒性肝...  相似文献   

13.
慢性肝炎常用的降酶方法有哪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答;慢性肝炎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药物。因此,恢复病人的肝功能,降低转氨酶(ALT),且长期保持稳定,被认为是具有普遍意义的临床治愈的客观指征。临床实践证实,中草药在降酶方面具有较好疗效。近年来,临床报道降酶的方法颇多,但主要有以下几种:1 清泄湿热法:此法适用于ALT升高而湿热毒盛者。临证所见,慢性肝炎(中度)均有不同程度的ALT升高,且往往都有湿热证候的存在,提示ALT升高与湿热毒邪有关。清除湿热,则ALT自可复常。湿热之出路一是利小便,二是泻大便,常用药物有龙胆草、黄芩、  相似文献   

14.
转氨酶升高和黄疸是慢性肝炎的两大临床生化指标,陈四清老师基于"瘀热"理论组建的"如意降酶汤"基本方,治疗不同原因肝炎所致的转氨酶升高疗效明显,彰显了中医"异病同治"的特色,佐证了"瘀热"不仅是黄疸的主要病机,也是慢性肝炎的病机关键,慢性肝炎是否有黄疸均可从瘀热论治,慢性肝炎皆可运用"凉血化瘀"大法治疗。结合验案三则进行了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肝康宁治疗急、慢性病毒性肝炎的疗效。方法 :60例急慢性肝炎住院及门诊患者 ,采用肝康宁 3 g口服 ,每日 3次 ,疗程 1~ 3个月。结果 :肝康宁对改善急、慢性肝炎患者的症状、体征及肝功能有明显的效果 ,降酶、退黄作用亦明显。对血清白球蛋白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且优于对照组 ( P<0 .0 5)。能降低血清MDA(丙二醛 )、TNF-α(肿瘤坏死因子 -α) ,升高红细胞 SOD(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 ) ,( P<0 .0 1 )。治疗组 HBe Ag转阴率 2 1 .3 4% ( 3 /1 4) ,对照组无 1例转阴。提示 :肝康宁有保护肝细胞、降酶、退黄、调整蛋白、清除氧自由基及抗脂质过氧化作用 ,且可能有一定的抗乙肝病毒的作用 ,尚待进一步观察证实。  相似文献   

16.
病毒性肝炎是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传染病。特别是乙型肝炎易发展为慢性肝炎、肝硬变。目前治疗此病主要途径是抗病毒。免疫调节。促进肝损伤恢复的疗法,包括退黄、降酶、降絮、纠正蛋白质、糖、脂肪三大代谢紊乱。促进肝细胞再生,抗肝纤维化等。临床单纯用西药治疗难获良效。因此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治疗80例病毒性肝炎取得了理想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考察双藤慢肝胶囊治疗慢性肝炎及其对血清生理氨基酸比值的影响。方法 :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的慢性肝炎病例191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对照组91例 ,两组均予一般护肝降酶治疗 ,治疗组另给予双藤慢肝胶囊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3 % ,对照组48.26 % ;治疗组治疗后BCAA/AAA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 ;治疗组治疗后各型的血清白蛋白和球蛋白与对照组比较亦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双藤慢肝胶囊可通过提高BCAA/AAA比值及血清白蛋白、降低球蛋白而治疗慢性肝炎 ,恢复肝功能。  相似文献   

18.
慢性病毒性肝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是反映肝细胞损害的表现,为慢性肝炎活动的主要检验指标。临床看到,很大部分慢性肝炎患者ALT反复波动或持续升高,常使患者情绪不安与紧张。反之,由于情绪紧张或不安使慢性肝炎患者ALT持续升高则占绝大多数,两者互为因果,甚至形成恶性循环,使ALT居高不下和反复波动。临床体会,鉴于慢性病毒性肝炎ALT升高与患者情志舒畅与否息息相关。笔者认为患者的情绪(情志)在慢性肝炎降酶治疗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必须在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高度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八味降酶汤临床应用与疗效评价上海市中医门诊部肝科莫锦明病毒性肝炎检验指标谷一丙转氨酶增高,既可标志急性肝炎发病,又可反映慢性肝炎活动,迁延。全国著名肝科老中医韩哲仙拟制“八味降酶汤”一方,确具降酶疗效。全方由穿破石、同稔根、六月雪、平地木、板兰根、蒲...  相似文献   

20.
对慢性肝炎降酶治疗中辨虚实的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宗广 《中医杂志》2002,43(5):338-338
病毒性慢性肝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是反映肝细胞损害的表现,为慢性肝炎活动的主要检验指标,或伴其他指标异常。临床看到,部分慢性肝炎病人ALT反复波动或持续升高,常使患者情绪不安与紧张。所以降酶对于稳定病人情绪与改善病情均有裨益。临床体会,慢性病毒性肝炎ALT升高系人体正气与邪气斗争的反映。临床表现有以邪实为主或以虚为主,唯有明辨虚实,运用祛邪安正或扶正达邪的治则,方可取得降酶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