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造成的可能威胁生命的肝脏感染。我国是乙肝的高流行区,乙型肝炎病毒最常见的传播途径是母婴传播或在幼儿期的儿童间传播。以往研究表明,孕妇体内Th1/Th2细胞免疫失衡是导致HBV宫内感染的重要因素,而对于新近发现的与白细胞介素-23(IL-23)相关,能分泌白细胞介素-17(IL-17)的CD4+T细胞亚群即Th17细胞,或许能为我们提供新的思路。下面就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机制及研究现状、IL-23与乙肝合并妊娠及宫内感染等疾病的关系及此免疫通路活化在乙肝合并妊娠及宫内感染的致病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乙型肝炎病毒(HBV)是一种双链DNA病毒,可导致急性和慢性乙型肝炎,是病毒性肝炎的主要类型。全球范围内,每年因病毒性肝炎感染死亡的数量超过百万。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HBV暴露可经由母婴传播增加子代乙肝感染的风险,同时可影响妊娠结局、遗传物质改变,甚至可能对子代有远期不良影响。本文对HBV暴露对子代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30例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乙肝转阴汤和贺普丁联合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30例,6个月后后查肝功能,HBV—DNA。结果: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总有效率90%。结论:乙肝转阴汤和贺普丁联合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疗效明显,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自身免疫在病毒性肝炎发病机制、病情转归及癌变中的作用正日赵受到研究者们的重视.我们通过检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都的HBV-DNA载量、自身抗体及肝功能指标,探讨HBV感染后HBV复制情况与自身抗体阳性率的关系以及自身抗体检测在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及治疗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后宿主的免疫系统和病毒及其产生的蛋白之间发生复杂的相互作用,决定了HBV感染的结局,导致各种急慢性肝脏疾病的发生。在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acute hepatitis B,AHB)中,宿主通过固有免疫和强有力的适应性免疫可以清除病毒。而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保山市聋哑学校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病毒(HBV)感染状况,为聋哑学校乙肝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在校的90名师生采集静脉血,用ELISA方法检测HBV5项血清学指标。结果 90名调查对象中,聋哑学生68人,教师22人,均无乙肝疫苗免疫史,全校HBsAb阳性率仅为23.3%。HBsAg阳性聋哑学生4人,阳性率为5.9%;HBsAg阳性教师1人,阳性率为4.5%。聋哑学生及本校教师分别有83.8%、31.8%为乙肝易感人群。聋哑学生与同年龄自然人群、本市正常学生HBsAg阳性率相近(P〉0.05),HBsAb阳性率及HBV感染率均低于本校教师及自然人群(P〈0.05)。结论聋哑学生感染HBV机会较自然人群小,但是聋哑学生面临HBV感染的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7.
卞艳萍 《医学信息》2008,21(4):537-537
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高发地区,仅HBeAg阳性携带者就达10.3%,而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是导致肝炎后肝硬化、慢性重症肝炎和原发性肝细胞癌的主要原因,乙型肝炎已列为国家三大重点攻关课题.  相似文献   

8.
病毒性肝炎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以损害肝脏为主的感染性疾病.可以分为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病毒性肝炎.在这五种病毒性肝炎中,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是通过肠胃道传播的,其他三种肝炎则可以通过血液和体液传播.其中丁型肝炎病毒是缺陷病毒,它自身不会引起疾病,必需有乙型肝炎病毒的辅助才能感染宿主.本文就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的病原体即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和丁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Delta Virus,HDV)体外细胞培养体系系统的研究现状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9.
婴幼儿病毒性肝炎,主要感染途径来自于母亲、父亲、血液等传播,对婴幼儿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其不利的影响,尤其是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e抗原(HBeAg)均为阳性的父亲或母亲的婴儿,发病率达90%,通过预防接种得到保护70%~90%,还有20%~30%的婴儿发展成乙型病毒性肝炎(HBV)或丙型病毒性肝炎(HCV)慢性病毒携带者和发病。本文通过对婴幼儿父母感染HBV和HCV途径进行分析,提出防范措施,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病毒性肝炎合并糖尿病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春伟 《医学信息》2010,23(5):1380-1381
病毒性肝炎是我国常见的传染病,严重危害人的健康.病毒性肝炎是导致肝硬化的主要原因,在我国主要为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所致的慢性乙型肝炎和慢性丙型肝炎.肝脏是葡萄糖代谢的重要器官,当其功能因各种肝病受损时,往往影响正常糖代谢,甚至出现糖尿病.糖尿病的发生除与遗传因素相关外,自身免疫也起重要作用,而自身免疫的产生可能与激发其产生的感染有关.因此,本研究对病毒性肝炎与糖尿病发病的关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自然史可分为康复、表面抗原(HBsAg)无症状携带者、慢性乙肝、急性乙肝、乙肝后肝硬化、乙肝相关性肝癌等[1].慢性乙肝(chronichepatitis B,CHB)是HBV感染发病的常见状态,CHB的预后主要取决于病毒感染时机和宿主的免疫状况.  相似文献   

12.
广西壮族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与HLA-DQA1基因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Ⅱ类分子HLA-DQA1基因与广西地区壮族人群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相关性.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式反应(ssp-PCR)法检测30名壮族健康人和90例壮族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HLA-DQA1等位点进行基因分析研究.结果显示,HLA-DQA1·0103等位基因的频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而HLA-DQA1·0102等位基因的频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DQA1·0103可能是广西壮族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易感基因,DQA1·0102可能是保护基因.  相似文献   

13.
慢性病毒性肝炎通常指病程超过6个月以上的肝脏炎症性疾病。一般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和非甲非乙型病毒(NANB)所引起,甲型肝炎不发展成慢性。本文着重讨论慢性肝炎(CAH)的发病机理,其中免疫反应和结缔组织增生是决定该病发展的关键因素。一、免疫发病机理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机理取决于病毒和人体免疫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HBV本身并不直接损害肝细胞,因为健康的慢性HBsAg携带者,其肝细胞胞浆内有丰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epatitis B virus deoxyribonucleic acid,HBV DNA)载量与干扰素诱导蛋白-10(Interferon-inducible protein-10,IP-10)及白细胞介素-12(Interleukin-12,IL-12)水平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感染疾病科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135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感染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入组时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 DNA载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IP-10蛋白及IL-12水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HBV DNA载量与IP-10蛋白及IL-12间相关性.结果:135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感染患者入组时HBV DNA载量(486.25±541.21)×105 copy?mL-1,IP-10蛋白106.69±29.70 pg?mL-1、IL-1259.61±33.39 pg?mL-1;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IL-12、IP-10蛋白水平与HBV DNA载量呈正相关,均是患者病情发展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IL-12、IP-10蛋白水平与HBV DNA载量密切相关,可以通过检测IL-12、IP-10蛋白水平判断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病情发展.  相似文献   

15.
我国属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高流行区[1],据统计在我国约有1亿的乙肝病毒携带者。为了解HBV感染者的感染状况、病毒复制情况、病程预后和药物疗效观察等,目前HBV血清学检测项目主要是乙肝"两对半"。但实际上它并不能完全反映HBV在患者体内复制与传染性情况[2]。HBVDNA是诊断乙肝病毒复制的金标准[3]。  相似文献   

16.
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近年来国内逐渐走向以现代病理检查为诊断依据,以中医药治疗为主要治疗途径的综合诊疗方法.过去的乙肝治疗,从最早对病毒没有分型认识时起,方案是建立在改变肝细胞的炎变状态和改善肝功能的外在表现上的.然而随着医药科学的发展,肝炎病分型确立以后,人们进一步认识到病毒性肝炎中乙型肝炎病毒(HBV)是属于逆转录酶病毒,该病毒的基因为DNA,可与肝细胞整合成一个细胞整体,故治疗应标本兼顾.  相似文献   

17.
趋化性细胞因子和趋化性细胞因子受体在抗病毒免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其表达的抗原系统及其抗体所介导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和非特异性的以细胞因子为主的炎症介质导致的肝细胞损伤。CCR5作为趋化性细胞因子受体在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本文主要讲述CCR5基因的结构和功能,及在编码区和启动子区的多态性与HBV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相似文献   

18.
乙型肝炎病毒免疫病理及免疫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BV免疫病理和病毒清除机理的研究 ,一直是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策略中的重要课题。近年来 ,CTL启动的炎症性因子在病毒清除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疾病慢性化进程中还存在THl/TH2因子的不平衡应答以及病毒核衣壳蛋白 (HBeAg)的负性免疫调节作用。与此同时 ,旨在打破HBV感染后免疫耐受的多种新型免疫治疗方案正得到不断的完善。  相似文献   

19.
淋巴细胞相关趋化因子及其受体与慢性病毒性肝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毒性肝炎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传染病之一.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 HCV)是最主要的两大元凶.  相似文献   

20.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人体可引起从急性肝炎到肝细胞癌的一系列临床表现.细胞凋亡(apoptosis)是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主性死亡过程,是HBV感染相关性肝病中重要的调节因子.本文从乙型肝炎、肝细胞癌等方面就细胞凋亡在HBV感染所致肝炎、肝癌发病机理中的作用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