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2 毫秒
1.
先天性后鼻孔闭锁术后单眼失明一例李静云孙宝琨患者男,21岁。因生后双鼻不通气诊断为先天性双侧后鼻孔闭锁收住院。全身无畸形,张口呼吸,呈腺样体面容,说话有鼻音。鼻腔较宽,探针不能通过鼻咽部,鼻咽腔造影显示双后鼻孔完全闭锁。CT检查双后鼻孔闭锁骨隔厚约8...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4岁。病史由父母代诉。出生后双鼻腔不通气,流涕,于 1989年 7月 22日入院。患儿出生时右眼独眼,伴持续性流泪;张口呼吸,进食常有呛咳、气喘;熟睡后易惊醒,常患“感冒”。父母非近亲婚配,家族中无类似病史。检查:一般情况良好。双眼溢泪,左眼球缺如,右眼正常,双眼泪点均闭锁。本科检查:说话呈闭塞性鼻音,鼻呈朝天鼻外观,双鼻腔充满粘液涕,清除后见双侧下鼻甲瘦小,粘膜淡红色,双侧鼻后孔均为额面位隔膜状物封闭,球头探针探查不通;X线碘油造影,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 ,7岁。因自幼张口呼吸、双侧鼻塞、嗅觉丧失 ,于 2 0 0 0年 11月 18日入院。患儿自出生后双鼻不通气 ,流白黏涕 ,嗅觉丧失 ,张口呼吸 ,哺乳困难 ,吮奶或闭口时呼吸困难加重 ,张口啼哭时症状明显缓解。查体 :鼻中隔居中 ,双侧下鼻甲不大 ,双下鼻道后端狭窄 ,有大量的脓性物堆积。CT示双侧后鼻孔有骨性及软组织样密度影封闭 ,左侧重 (图1) ,后鼻孔与鼻咽部不通。入院诊断 :先天性后鼻孔闭锁。于 11月 2 1日全身麻醉行鼻内镜下后鼻孔成形术 ,地塞米松麻黄素溶液收敛鼻腔 ,导入内镜 ,以下鼻甲为引导至后鼻孔处 ,吸净分泌物 ,双侧鼻腔均…  相似文献   

4.
患者 ,女 ,38岁。于 1 998年 3月无明显诱因出现鼻咽部疼痛、异物感 ,鼻呼吸或吞咽时疼痛加重 ,被迫张口呼吸 ,无鼻出血、流脓涕 ,亦无昏迷、恶心及其他症状。在外院检查发现鼻咽部溃疡 ,经活检确诊为“溃疡型咽结核” ,在抗痨治疗的同时 ,为促进愈合 ,刮除溃疡表面坏死组织 ,上述症状缓解 ,鼻呼吸明显改善。半年后鼻呼吸受阻逐渐加重 ,因条件所限未就诊 ;2年后不能用鼻呼吸 ,于 2 0 0 0年 5月 2 6日来我院就诊。检查 :鼻腔通气受阻 ,被动张口呼吸。擤鼻不能 ,闭塞性鼻音 ,嗅觉减退。见软腭与咽后壁粘连 ,悬雍垂居中 ,变短 ,以大弯钳从前鼻…  相似文献   

5.
患儿 ,男 ,4岁。1 994年初其母发现患儿吸奶时呼吸困难 ,张口呼吸并发现右鼻腔内肿物 ,且流清水样涕 ,感冒受凉后流涕增多 ,无头疼及发热。曾在当地诊断为“鼻息肉”,因患儿小未手术。 1 996年 4月来院就诊 ,行鼻腔分泌物生化分析及冠状位 CT、MRI检查 ,诊断为“先天性鼻腔脑膜脑膨出 (鼻内额筛型 )”。入院体检 :鼻根稍宽 ,鼻背右侧膨隆 ,右侧鼻前庭充血粗糙 ,鼻腔内可见淡红色新生物 ,呈囊性感 ,轻触之能移动 ,不易出血 ,肿物蒂视不清 ,鼻腔新生物表面有较多水样分泌物 ,中鼻甲视不清 ;左侧鼻腔正常。鼻腔分泌物生化分析 :p H7.5,氯化…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5个月。出生后3天家长发现其右鼻腔有一肿物,5个月来肿物逐渐增大伴鼻塞,张口呼吸,于1983年5月2日入院。体检:右侧鼻根鼻背膨隆,右鼻腔见一肿物,呈淡红色,表面不平,可移动,触之不易出血,肿物凸出于鼻前孔,向后凸出鼻后孔达鼻咽部,鼻中隔被肿物推压而左偏,左  相似文献   

7.
先天性、混合性双后鼻孔闭锁手术治疗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儿 ,男 ,7岁 ,体重 14kg。出生后即出现吸奶时每吸一口之后立即张口呼吸 ,呈周期性呼吸困难。夜间睡眠时张口呼吸。 1995年 7月 9日收入我科 ,经检查确诊为先天性混合性双侧后鼻孔闭锁。 7月19日在全麻口腔插管下行手术治疗。术中见硬腭凹陷 ,双后鼻孔骨性加膜性闭锁 ,闭锁骨质厚实 ,呈斜坡形 ,鼻中隔后端梨骨宽 ,双鼻腔后段狭窄。手术采取头低后仰位 ,硬腭进路 ,分离粘骨膜达腭骨边缘 ,咬除硬腭水平板及中隔后端梨骨 ,使骨性后鼻孔形成并足够宽大。然后切开闭锁膜及鼻底粘膜 ,使鼻咽与口咽相通 ,将切开之粘膜覆盖并缝合手术创面。双鼻…  相似文献   

8.
鼻石3例     
例1,女,35岁.自幼右鼻腔通气不良伴流脓涕,未治疗,近半年双鼻腔发干出血.查体见右鼻腔总道后方脓痂,双鼻腔粘膜萎缩,双下甲比正常的小.清理右鼻腔总道后方脓痂后见有黑褐色固体物,触之有骨质感,因异物较坚实,破碎困难,嘱患者平卧侧身,将异物逐渐推向后鼻孔,从口腔用弯止血钳咬住异物之触突取出,异物系鼻石,为2.5cmⅹ1.5cmⅹ1.1cm,重2.52mg,呈黑褐色,部分灰色,表面不平,化学分析主要含CaCo3.例2,男,47岁.5年前曾行右侧鼻腔息肉摘除术,术后通气良好.近2年再次鼻阻,涕不多,但伴鼻出血屡发6月,查体见双鼻腔粘膜萎缩,右鼻腔总道后段见深褐色硬性骨质样物嵌顿固定,并伸向鼻中道.钳取时在右鼻中甲前端折裂,使异物稍活动,沿鼻腔前后轴将异物纵裂为二,分次从前鼻孔取出.异物系鼻石,2.0cmⅹ1.5cmⅹ1.0cm,重1.85mg,深褐色部分灰色,表面粗糙,化学分析含CaCo3.例3,男,67岁.右鼻腔通气不良渐进性加重1年,伴同侧头痛月余.查体见右鼻腔粘膜稍肿胀,鼻总道、中道后段有一块状物,触之质坚硬,位于鼻总道后下部,内接鼻中隔,下至鼻底,外抵鼻下甲,部分突入鼻中道,基底附着于中道后端,可活动,但不能整块取出,碎后分次钳取净.取出异物(鼻石)为1cmⅹ1.5cmⅹ1.0cm,重1.38mg,剖开内为丝状纤维样物质,化学分析为CaCo3.  相似文献   

9.
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放疗后鼻后孔鼻咽部粘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 ,我科采用鼻内窥镜手术治疗 6例鼻咽癌放疗后鼻后孔和鼻咽部粘连的患者 ,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6例中 ,男 2例 ,女 4例 ;年龄 33~ 62岁。分别于鼻咽癌放疗后 3~ 8年逐出现鼻塞并进行性加重 ,直至鼻腔完全堵塞 ,张口呼吸 ,鼻流脓涕。检查 :1莆田市湄洲湾北岸医院耳鼻咽喉科 (福建莆田 ,35 1146 )鼻中隔后缘和软腭背侧广泛与鼻咽后壁粘连 ,双侧咽鼓管圆枕被包埋在瘢痕组织中 ,双侧鼻腔与咽部完全不通。双侧中、下鼻甲轻度萎缩 ,表面粘膜光滑 ;中鼻道、鼻底见脓涕 ;鼻腔内未见新生物。自口腔可见软腭与咽后壁广泛粘…  相似文献   

10.
错构瘤常发生于腋窝、上臂及肩胛部 ,发生在头面部 ,尤其鼻腔较少见。我科曾收治 1例鼻腔错构瘤患者 ,经手术治疗后恢复较好。患者 ,女 ,2 3岁。 1 996年起于感冒后出现左鼻通气不畅 ,随着病程延长 ,鼻塞逐渐加重 ,1年前于私人诊所行左鼻甲封闭治疗 ,鼻塞减轻。但近半年又加重 ,且出现右侧鼻塞 ,伴脓性涕 ,张口呼吸 ,持续性头痛。以“双上颌窦炎”于 1 999年 5月 2 8日收治入院。检查 :一般情况好。鼻内窥镜下见左鼻腔有较多脓涕 ,清除后于左鼻腔外侧壁、中鼻甲与下鼻甲之间有一带蒂状肿物向后鼻孔、鼻咽部脱出。肿物表面被覆脓性分泌物 ,清…  相似文献   

11.
用油纱条行鼻腔填塞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的基本操作之一 ,但是填塞后患者多有不适 ,如吞咽困难 ,咽鼓管吹张感 ,张口呼吸等。近年 ,我们在鼻手术中采用鼻腔填塞的同时行鼻腔置管 ,取得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合用组 :32例 ,男 2 1例 ,女 1 1例 ;年龄 1 7~ 70岁 ,平均 41 .3岁。鼻中隔手术 4例 ,鼻中隔加下鼻甲手术 6例 ,下鼻甲手术 3例 ,鼻息肉手术 3例 ,鼻出血 6例 ,鼻外伤并鼻骨骨折 8例 ,上颌窦手术 2例。术后均行双侧鼻腔填塞加置管。对照组 :40例 ,男 2 6例 ,女 1 4例 ;年龄 2 0~ 74岁 ,平均 39岁。鼻中隔手术 1 9例 ,鼻中…  相似文献   

12.
作者提出:局限型鼻硬结症近年比往年多见。文中报导开罗医学院耳鼻咽喉科的6例患者,并总结其特点如下: 局限型鼻硬结症常发生于一侧或两侧,表面红色光滑或呈微细颗粒状,质地坚硬如软骨,探针往往不能将肿块向后推移而触及其基底,常有严重出血,肿块外形酷似良性肿瘤(如:血管瘤、血管纤维瘤、纤维瘤)。作者提出:鼻腔的任何良性肿块都应考虑存在鼻硬结之可能性,当然最后确诊需依靠病理。局部检查呈以下改变:病变轻的硬结常发生于鼻前庭、中隔、鼻侧壁或鼻腔底的后面;中隔或中甲表面覆有痂皮,与萎缩性病变早期相似。病变重的中隔常被肿块推移,鼻腔  相似文献   

13.
鼻腔气流测定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鼻腔气流测定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鼻腔减充血状态下,采用前鼻测压法对21例患者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前后的双鼻腔阻力及气流进行测定并予比较。结果:发现双鼻腔气流差异率比鼻气道阻力更能反鼻通气功能,术前双鼻腔气流差异率绝对值大于50%的患者后差,术后患者主观疗效评价与双鼻腔气流差异相关。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32岁,2007年1月感全身酸痛,行走乏力,偶感右鼻塞,在当地医院检查示骨质疏松,经补钙等对症治疗无效,右鼻塞及全身酸痛渐进性加重,2008年3月开始不能行走,并出现右鼻腔间歇性出血,头晕、头痛,张口呼吸,于2009年7月入院.体格检查:张口呼吸,外鼻无畸形,右面颊部压痛;右鼻腔见结节状肿物,触之易出血,麻黄素收缩欠佳,左鼻腔受压欠通畅,未见明显肿物,张口正常,可见肿物从鼻咽突人口咽,双侧颈部未触及肿大淋巴结.  相似文献   

15.
鼻腔置管在鼻腔填塞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油纱条行鼻腔填塞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的基本操作之一,但是填塞后患者多有不适,如吞咽困难,咽鼓管吹张感,张口呼吸等.近年,我们在鼻手术中采用鼻腔填塞的同时行鼻腔置管,取得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儿童腺样体肥大3种切除方式疗效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比较传统经口腔腺样体刮除术、鼻内镜下经鼻腔腺样体切除术及鼻内镜下经口鼻腔双径路腺样体切除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例接受腺样体肥大手术患儿的临床资料,比较3种术式术后患儿夜间打鼾、鼻塞、鼻漏及听力等症状的恢复和腺样体残留等情况。结果:传统经口腔腺样体刮除术后6例患儿存在腺样体残留,其他2种术式术后无腺样体残留。鼻内镜下经口鼻腔双径路腺样体切除术后患儿打鼾、鼻塞症状改善明显。结论:腺样体肥大的理想手术方法为鼻内镜下经口鼻腔双径路腺样体切除术。  相似文献   

17.
患者,女,42岁,伴鼻咽部异物感3年,近半年出现反复咯血性痰,时有双鼻塞。查体:鼻中隔左偏,双下鼻甲肥大。鼻内镜检查:双鼻腔通畅未见新生物,双鼻腔后端可见新生物遮挡后鼻孔。电子鼻咽镜所示(图1):不规则椭圆形态新生物占据鼻咽部,新生物表面黏膜不光滑,呈糜烂溃疡样,覆污秽分泌物,质地较脆,触之易出血,新生物遮挡双侧鼻腔后端,似有根蒂连于鼻中隔后游离缘,紧邻双侧圆枕。鼻窦CT所示(图2):鼻咽部可见一不规  相似文献   

18.
全喉切除术后鼻腔长期形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全喉切除术后长期气流缺失对鼻腔形态的影响.方法:应用A1鼻声反射仪,测量32例全喉切除术后患者的鼻腔最小截面积(MCSA)、鼻腔容积,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用鼻内镜观察鼻腔形态变化,问卷调查评估患者的主观症状,对不同症状程度之间鼻声反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术后1年以内组、术后1年以上组鼻腔MCSA、鼻腔容积较正常对照组均显著扩大(P<0.05),术后1年以上组与术后1年以内组相比鼻腔MCSA、鼻腔容积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鼻内镜检查示鼻腔各结构呈萎缩性改变.问卷调查显示,患者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鼻阻塞感、鼻干、嗅觉减退等.中度鼻阻塞感时鼻腔MCSA、鼻腔容积最大,重度鼻干或重度嗅觉减退时鼻腔MCSA、鼻腔容积也最大.结论:全喉切除术后,鼻腔各结构出现萎缩性改变,鼻腔MCSA、鼻腔容积均变大,症状不同程度之间鼻声反射结果不同.  相似文献   

19.
例 1 男 ,1 6岁。因双鼻渐进性鼻塞伴间歇性鼻出血 5年入院。检查 :鼻背左侧膨隆 ,鼻根部平坦 ,眼距稍增宽。左鼻腔可见灰白色肿物充填鼻腔 ,中隔被推向右侧 ,后鼻孔被肿物充填。行肿物穿刺 ,刺入后有落空感 ,抽出 2ml淡红色液体。CT扫描 :鼻腔、鼻咽部可见一约 5cm× 5cm× 4cm大囊性肿物 ,边界清晰 ,有完整包壳 ,质密 ,厚约 4mm ,中央呈密度均匀的透光区。肿物压迫邻近结构 ,突入左上颌窦腔 ,双筛窦、蝶窦结构消失 ,鼻中隔、鼻甲结构部分消失。全麻下行鼻侧切开 ,见肿物与鼻腔、鼻窦粘膜无粘连。肿物外壳蜡样硬度 ,中央为咖…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植物神经系统在鼻变态反应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然而许多有关植物神经感受器的分布以及对鼻变态反应的发生所起的怍用仍不甚清楚。为回答这些问题,作者做了不同的亲植物神经系统的药物对鼻粘膜直接作用和变应性鼻炎病人对变应原的反应的药物影响的试验。方法:清除过量的鼻腔分泌物后,先测量鼻道阻力,然后用喷雾器将药物或盐水各0.26ml喷入双鼻腔,当喷嚏出现后记录次数,分泌物以鼻流量器收集,15分钟后再测量鼻道阻力并记录治疗前后的变化。其次检查药物对鼻刺激物反应的效果。亦清除过量鼻分泌物,测量鼻道阻力,接着双鼻腔喷入0.26ml的盐水,15分钟后以含有变应原的纸板刺激双下鼻甲,10分钟后检查鼻道阻力、鼻分泌物量和喷嚏次数。次日用药物取代盐水同法重复试验,记录并对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