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研究近视患者不同厚度角膜前后表面形态的差异。方法按屈光度和角膜厚度将54例近视患者共108眼分组,测量角膜表面变异系数并进行比较,分析不同厚度角膜表面形态差异的特点。结果角膜厚度较薄组的前后表面形态变异程度均大于厚度较高组(P〈0.05)。但中等屈光度的不同厚度角膜后表面变异未见显著差别。结论不同厚度角膜表面形态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角膜接触镜对大范围角膜上皮脱落的疗效。方法:收集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眼科2010年1-12月期间收治的大范围角膜上皮脱落的患者(36例)数据,对佩戴角膜接触镜后的患者上皮愈合情况进行跟踪观察。结果:佩戴角膜接触镜后患者眼痛、异物感症状立即缓解,连续配戴角膜接触镜5~7d后,其中28例患者角膜上皮完全修复,8例摘镜后继续使用1~2d眼液、眼膏后角膜上皮完全修复;对36例患者随访3~6月均未出现角膜上皮再次脱落。结论:在使用角膜接触镜治疗角膜上皮脱落时,患者所受痛苦少、治疗操作方便、费用低,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接触镜引起角膜病变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角膜病浸润迅速 ,病程长 ,易复发 ,是致盲的主要原因。因配戴角膜接触镜而引发感染的病例在学校增多 ,现将 2年内门诊观察配戴接触镜引起角膜病变 30例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1998年 7月至 2 0 0 0年 7月门诊共收治戴角膜接触镜引致角膜病变患者 30例 ,其中男性 18例 ,女性 12例。因双眼屈光参差过大戴接触镜 6例 ,因高度近视不规则散光戴接触镜 16例 ,因体育活动及文艺表演戴接触镜 8例。接触镜均为亲水型 ,周戴型 2 0例 ,日戴型 10例。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用 2 0g/L荧光素角膜染色后 ,在裂隙灯下检查角膜。2 结果临床上…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比较手提式角膜曲率仪KM-500 AUTO KERATOMETER(以下简称KM-500) 与传统台式角膜曲率仪(OM-4)的特点及准确性,评价KM-500手提式角膜曲率仪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83例108只眼白内障患者,术前分别应用手提式角膜曲率仪KM-500,台式角膜曲率仪OM-4测量角膜中央曲率的最大值、最小值。结果:两种检测仪所测得的角膜曲率的最大值、最小值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手提式角膜曲率仪KM-500进行角膜曲率测量具有与传统台式角膜曲率仪OM-4 一样的准确性,对患儿、欠合作的患者、卧床患者以及大数量患者普查等,:KM-500具有它的独特优点。  相似文献   

5.
术语注释 角膜移植手术.就是利用异体的正常透明角膜组织,取代置换混浊、病变的角膜组织,使患眼复明或控制角膜病变的一种重要的复明手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角膜白斑、圆锥角膜、角膜营养不良、严重的角膜炎、角膜溃疡、角膜穿孔等影响视力的角膜病变大多数都能施行角膜移植手术。手术和术后护理,好比走向复明的两条腿。而术后护理的效果取决于病人对卫生知识掌握与运用的程度。  相似文献   

6.
不同术式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后角膜地形图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后角膜表面形态、角膜散光的变化规律。方法  41例 (4 1眼 )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三组 :玻璃体切除联合环扎术组、环扎联合巩膜外加压术 (环扎外加压术 )组、巩膜外加压术组。分别于术前 ,术后 1周、1个月、3个月用角膜地形图仪检测角膜形态变化。结果 ⑴术后 1周 ,三组的角膜散光值和角膜表面非对称指数 (SAI)较术前显著性增大 (P <0 0 5 ) ,角膜散光轴与外加压物中心的位置方向有呈一致的趋势。⑵三组角膜地形图改变表现为加压物所在子午线方向的角膜陡峭。结论 三种术式术后均可引起较长时间的不规则、不对称性角膜形态改变 ,导致角膜散光。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正己烷染毒大鼠角膜神经和角膜组织的损伤。方法将3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正己烷染毒组。采取静式吸入染毒方式,正己烷浓度为35.2g/m^3,染毒1、3、7、14d后处死大鼠,对照组为吸入空气的空白对照。采用氯化金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正己烷对角膜神经的损害,同时观察角膜组织病理学和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染毒各组大鼠全血中正己烷的平均浓度分别为(242.91±59.68)、(668.77±221.74)、(1021.21±545.71)、(1140.42±468.44)μg/L,随染毒时间延长呈梯度上升。正己烷染毒7和14d,大鼠角膜神经纤维稀疏、变细,中央神经网密度下降;电子显微镜下可见,角膜上皮内神经末梢轴膜不完整,轴浆部分溶解或空泡样改变,轴浆内微管和小泡减少。染毒14d,大鼠角膜上皮细胞微绒毛减少,部分基底细胞出现核固缩或核内空泡,线粒体水肿或消失。结论正己烷可造成大鼠角膜神经和角膜组织的明显损害,将导致角膜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前的角膜散光及非球面因子Q值的分布情况。方法研究对象为在我院眼科住院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85例(101眼),术前应用OrbscanⅡ眼前节分析系统检查角膜曲率、散光度数、散光轴位及角膜Q值。应用SPSS11.5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术前的平均角膜曲率为(44.71±2.1)D,呈正态分布趋势。②散光度数为(1.02±0.82)D,非正态分布,其中≥1.0D的有40眼,占40%;顺规散光30眼,约占30%;逆规散光53眼,占52%;斜轴散光18眼,占18%。③角膜Q值为(-0.10±0.27),呈正态分布趋势,角膜Q值与角膜曲率成负相关(r=-0.51,P=0.000);角膜Q值与散光度数无相关关系(r=-0.11,P=0.29)。结论①老年人的角膜散光大部分为逆规散光,大约40%的患者需矫正散光。②老年人的角膜Q值大多为负值,呈正态分布,与角膜曲率成负相关,与散光度数无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前的角膜散光及非球面因子Q值的分布情况。方法研究对象为在我院眼科住院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85例(101眼),术前应用OrbscanⅡ眼前节分析系统检查角膜曲率、散光度数、散光轴位及角膜Q值。应用SPSS11.5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术前的平均角膜曲率为(44.71±2.1)D,呈正态分布趋势。②散光度数为(1.02±0.82)D,非正态分布,其中≥1.0D的有40眼,占40%;顺规散光30眼,约占30%;逆规散光53眼,占52%;斜轴散光18眼,占18%。③角膜Q值为(-0.10±0.27),呈正态分布趋势,角膜Q值与角膜曲率成负相关(r=-0.51,P=0.000);角膜Q值与散光度数无相关关系(r=-0.11,P=0.29)。结论①老年人的角膜散光大部分为逆规散光,大约40%的患者需矫正散光。②老年人的角膜Q值大多为负值,呈正态分布,与角膜曲率成负相关,与散光度数无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王红 《职业与健康》2008,24(23):2605-2606
目的及时清除角膜异物,保证视力不再下降和防止并发症发生。方法将1ml一次性无菌注射器的4号针头,距针尖0.5mm处向斜面弯曲70°角,再将距此弯曲9mm处向相反方向弯曲45。角(与截囊针方向相反)。结果使用该异物针在裂隙灯下为502例角膜异物患者剔取异物,手术过程中造成异物周围角膜损伤小,一次性取出成功率高,术后反应轻,创面容易愈合,减轻了患者再次取出异物的痛苦。结论选择适当的手术器械对角膜异物的剔除非常重要。用上述方法制作的一次性角膜异物针,经济方便,安全适用,便于推广。一人一针,符合消毒隔离规范,无医院内交叉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