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15L实验室规模发酵罐阿维菌素发酵过程主要特点,尤其是发酵液流体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 表明,阿维菌素发酵液总体为非牛顿流体,并满足剪切稀化特性,且随着发酵的进行,表观粘度和稠度系数K按一定的规律变化;而在搅拌转速一定的情况下,维持发酵液溶氧水平所需的通气量与发酵液的流变特性有紧密的关联性.较高的溶氧水平有利于获得较高效价的阿维菌素;但过高的溶氧会导致生物量迅速增长,如果控制不当,则将导致发酵液流变特性迅速恶化,并最终可能引起菌丝发糊现象的出现.因此对于高溶氧条件F的阿维菌素发酵过程,前期发酵液流体特性及反应器流场的监控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2.
真菌是很多植物的病原菌,因此现在作为真菌病的新治疗剂而使用,研制的抗真菌剂不少是作为农药或工业防腐剂进行结构-活性研究的物质和化学性质的关系极为密切的物质.一、灰黄霉素灰黄霉素是用于皮肤丝状菌感染的抗生素,经口服安全.虽然是一种老抗生素,但其作用机理却是最近才阐明的.灰黄霉素能选择性地作用于皮肤丝状菌,其作用特征是在低于完全抑制该菌生长浓度时可引起菌丝  相似文献   

3.
碱性大环内酯类抗生素8653是从小单孢菌8653的发酵液中分离得到,产生菌经过形态、培养特征和生理特性等方面的研究,属于紫色小单孢群。在合成培养基上,它的基内菌丝为桂皮淡棕—牵牛紫—暗玉紫,可溶性色素为墨紫—火岩棕,与国内、外资料发表的已知种不相同,定名为近玫瑰小单孢菌新种(Micromonospora roseotus n.sp.)。  相似文献   

4.
丝状真菌和链霉菌是用于抗生素生产的最常见微生物.由于它们在工业生产沉没培养中的复杂形态,因此对发酵控制需要特别注意.丝状菌在沉没培养中表现为两个极端形态:球状和丝状.两种形态之间没有明显界限.丝状一般指游离分散菌丝.这些菌丝常常缠连成丛,使发酵液呈高粘度和非牛顿型,在发酵中造成不良的传热和传质.球状生长由离散致密菌丝团形成,通常使发酵液呈牛顿型特征.但当球增大时,使营养成分向球中心扩散受到限制,从而造成较低产率.已知沉没培养中呈丝状生长的微生物在许多工业发酵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一些代谢物的商业化生产常常需要产生菌以特殊的形态生长.例如,青霉素生产要求产黄青霉呈丝状生长,而柠檬酸生产则需要呈球状生长的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  相似文献   

5.
RP—HPLC法测定发酵液中麦考酚酸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发酵液中麦考酚酸含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方法:发酵液样品用甲醇提取后进样。采用 Sino-Chrom ODS-BP(5μm,200 mm×4.6 mm)色谱柱,以甲醇-10 mmol·L~(-1)醋酸铵(67:33)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20 nm,艾瑞昔布为内标,测定了63株菌发酵液样品中麦考酚酸的含量。结果:发酵液中麦考酚酸含量在0.30~6.00m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7,n=6),平均回收率为102.4%(n=9)。结论:本测定方法准确、简便,重复性好,为筛选发酵法合成麦考酚酸的高产菌株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6.
工业规模产阿维菌素的分批发酵动力学及其流变特性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对除虫链霉菌在150m3发酵罐产阿维菌素分批发酵动力学及其流变特性进行研究,并建立了动力学模型以及相应的发酵液流变特性模型.对模型参数进行了非线性回归的结果显示,预测值与实验值有良好的拟合性,实验值平均偏差在5%左右,表明了这些模型对在150m3发酵罐产阿维菌素的发酵生产具有实际意义.引入菌丝形态分析软件,对发酵过程菌丝球的周长进行了定量计算,并对其与流变参数之间的关系建立模型,这种快速的菌丝形态采集和定量分析手段可用于阿维菌素发酵过程在线实时监控,对快速预测发酵过程阿维菌素产量,及时指导阿维菌素发酵过程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参数.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检测黏细菌纤维堆囊菌发酵液中代谢物埃博霉素B(EpoB)含量的方法。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EpoB的含量,色谱柱为C18柱,流动相为甲醇-水(60∶40),流速为1.0 mL/min,进样量为3μL,检测波长为247 nm。结果平均回收率为99.55%,RSD为1.94%(n=9),精密度试验表明,日内RSD为0.94%(n=5),日间RSD为1.98%(n=5),EpoB在0.625~10 mg/mL浓度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最低检测限为1.25μg/mL。结论此法可以用于检测代谢产物的含量,具有良好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相似文献   

8.
抗真菌药     
金有豫 《首都医药》2004,11(19):35-36
其他抗真菌药灰黄霉素Griseofulvin【抗真菌谱和抗菌作用】灰黄霉素主要对毛发癣菌、小孢子菌、表皮癣菌等浅部真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MIC<1μg/ml。对念珠菌属、隐球菌属、组织胞浆菌属、孢子丝菌属、芽生菌属、球孢子菌属等无作用。灰黄霉素的抗菌作用机制在于它可抑制真菌有丝分裂,它与微小管蛋白结合,引起有丝分裂纺锤体的断裂。此外,它也可干扰真菌DNA的合成而抑制其生长。灰黄霉素可沉积在皮肤、毛发、甲的角质层的角蛋白前体细胞,并与其角蛋白相结合,以防止皮肤癣菌等的继续侵入;存在于浅表角质层的致病真菌则可随皮肤或毛发的脱落…  相似文献   

9.
对一种组合式的离心式同向双旋流器空气雾化喷嘴喷雾特性进行研究。双旋流器采用旋向相同的径向开孔式设计,在常温常压下试验,研究不同空气压力降和喷嘴供油压力工况下液雾的索太尔平均直径(SMD)及分布指数。试验中以航空煤油为介质测试其雾化性能,采用马尔文激光测雾仪测量喷嘴下游50mm处的液雾分布。结果表明:随着空气压力降和喷嘴供油压力的增大,SMD减小,分布指数增大,推导了在空气压力降△P/P<3%和△P/P>3%两种工况下SMD计算模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海洋真菌Y26-02发酵液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对其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以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各种波谱数据对这些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海洋真菌Y26-02菌液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灰黄霉素(griseofulvin,1)、表灰黄霉素(epigriseofulvin,2)、异灰黄霉素(isogriseofulvin,3)、脱氯表灰黄霉素(dechloroepigriseofulvin,4)、脱氢灰黄霉素(de-hydrogriseofulvin,5)、4′-丁氧基异灰黄霉素(4′-butoxyisogriseofulvin,6)、2′-丁氧基表灰黄霉素(2′-butoxyepigriseofulvin,7)。结论这7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真菌的代谢产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6、7是新天然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