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个体的自尊心是健康心理的重要支柱,也是心理成熟的标志。孩子的自尊可看作是对自己身体、能力、表现等感到满意的一种心态。孩子很容易感受外界给他的评价。所以父母要注意维护和培养孩子的自尊心。 1、不要嘲弄孩子 “小宝贝,你身上脏得跟猪仔一样,赶快去洗澡吧!”父母开这样的玩笑只是希望孩子感到羞愧,以求  相似文献   

2.
有的家长在孩子有了缺点或错误时,不分青红皂白地训一通。其实,这样做往往适得其反,孩子仍然我行我素,因此批评孩子应注意以下十点:一、批评前,宜先表扬他的一些优点,孩子对批评就会乐于接受。二、批评时,不要当众讽刺挖苦孩子,这样会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损伤,孩子觉得侮辱了其人格。  相似文献   

3.
我的孩子很敏感,对孩子的过失和缺点,我恐怕批评会对其自尊心造成伤害,请问那种批评方式能让孩子"心甘情愿"的接受呢?  相似文献   

4.
有的孩子看起来很健康,但反复发生鼻出血,让家长着急不已。鼻子出血看似小问题,但如果被忽视了,也许会引起严重的疾病。孩子鼻出血有的发生在上课或玩耍期间,有的则发生在晚上睡眠中;有些孩子则是在上呼吸道感染、发热时发生鼻子出血。  相似文献   

5.
周礼 《健康生活》2013,(6):60-60
很多家长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越是打骂孩子,孩子越是不怕,越是不听话,越是跟你对着干。而越是夸奖和鼓励孩子,孩子越是努力,越是乖巧,越是优秀。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是孩子的自尊心在作怪。有些家长认为,孩子那么小,哪有什么自尊心。  相似文献   

6.
何谓“维生素N”?美国心理学家罗博士把拒绝、否定孩子的某些要求,即英语中的NO——“不”称为“维生素N”。不少家长对独生子女的爱总是“有求必应”、“百依百顺”。他们认为,尽可能满足孩子的要求,是给孩子“面子”,不伤害其自尊心,失望和挫折不利于孩子自尊的培养。其实,这些观点都是很错误的。殊不知,缺乏“维生素N”的孩子,会有许多难以预料的毛  相似文献   

7.
《rrjk》2010,(12)
<正>我家宝宝3岁了,特别淘气,我们家长采取好多办法总不能奏效,又怕伤害了孩子,请指教?——庞女士出诊专家:青兰在孩子犯错的情况下,对其进行适当的惩罚是必要的,但一定要在尊重孩子人格、维护孩子自尊心的前提下进行。惩罚绝不等于  相似文献   

8.
正有的孩子,逗他玩、跟他互动,表现很愉悦;而有的孩子,被轻轻碰一下,就会有很大反应。在儿保门诊中,遇到不太配合的宝宝,医生会先和家长聊一聊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总有家长反映,自己宝宝在家很活泼,一出门就像变了个人似的,不仅害羞,还不喜欢别人触碰,很抵触  相似文献   

9.
家里的孩子为啥特别胆小,让娃打个招呼,都是扭扭捏捏,得一次又一次提醒;想让小家伙和叔叔阿姨抱一个,孩子干脆躲在爸爸妈妈腿后面,场面很是尴尬.喊声好握握手,对这些孩子怎么就这么难?为啥有的孩子会这么胆小内向呢?  相似文献   

10.
正很多父母在进行夫妻性活动时没有回避孩子,有的父母认为孩子太小,即使看到也不懂;有的父母误以为孩子睡着后进行性活动,孩子并不知晓。然而,这些都是认知的误区。我们曾经接到过一位成年女性的咨询,她回忆自己在小的时候,不止一次看到父母光着身子扭动的情景,当时父母还以为她在熟睡。最开始很害怕,后来感觉很羞耻,感觉很恨父母。女孩长大结婚后,每次与丈夫做爱的时候,脑海里都会浮现出父母当时的  相似文献   

11.
刘峰 《健康世界》2010,(12):42-43
2010年的秋天,中小学刚刚开学。江西九江的街头巷尾议论着一件事情,九江小学一个11岁的女孩跳楼自杀了。起因是这孩子的暑假作业没有做完,家长知道了以后很生气,当着客人的面狠狠的骂了几句,孩子自尊心很强,一时想不开就跳楼自杀了。  相似文献   

12.
正当妈的都希望自家娃能有"吃货"属性,吃好了才能健康长大。可事与愿违,有的孩子只爱吃肉,蔬菜得追着喂;有的孩子直接把不爱吃的菜扔地上,简直是个小恶魔。改掉孩子挑食毛病,宝妈们可谓费尽苦心。挑食不仅影响生长发育,还可能影响孩子的行为孩子挑食是个很普遍的问题。针对北上广5所幼儿园3045名孩子的调查显示,60%的孩子存在严重的  相似文献   

13.
望子成龙之心,人皆有之.大部分家长想方设法把那些能出人头地的一技之长融合到孩子的个性中去,却忘记了孩子的心理教育,忘却了教会孩子如何社交.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可看到这些情况:有的孩子在家里活泼好动,聪明伶俐,而一旦来到新的环境,接触陌生人时,就会变得胆怯腼腆,呆板笨拙;有的孩子在幼儿园里独自游戏、自言自语,显得很不合群;有的孩子则恰恰相反,与人交往处处占强,横行霸道,显得盛气凌人;还有的孩子遇到熟人时,即使大人强迫其对人要有礼貌,他也缄口不语,设法躲避.这些情况的发生都与家庭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家庭医生》2011,(14):4-4
玩具是孩子最亲密的伙伴,但国家质检总局近期抽查.发现,一些玩具不仅很容易让小朋友受伤,有的甚至铅、铬等重金属物质超标。为了让孩子拥有一个安全的伙伴;家长应该做好挑玩具这门功课——  相似文献   

15.
有些家长一发现孩子夜里睡觉咬牙、流口水等,就自认为孩子肚内有虫子,不经医生诊断便给孩子买“驱虫”药吃。殊不知滥服驱虫药对孩子身体健康有很多害处。 驱虫药物有很多种,有的对多种寄生虫都有效,有的仅对某一种寄生虫有效。上述诸药,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毒性和副作用。如让孩子服山道年  相似文献   

16.
有的孩子“个性”特强,什么也学不进去。这样的孩子并非“孺子不可教也”,或许是父母的教育方式不符合孩子的认可模式。给孩子启蒙很重要,我们不妨换个方式,或及时发现孩子的兴趣所在,这样,很可能会达到意想不到的启蒙效果呢。  相似文献   

17.
16岁的小萌,是市重点高中高一的学生。一向各方面都很优秀的她,最近的表现却让家长和老师很担心。她不仅开始注重穿着追求时尚、语言行为模仿流行偶像剧里的人物,而且连父母和老师的说教也当做是耳旁风,一改大家眼中的“乖乖女”、“优等生”的形象。小萌的父母感到很困惑,觉得孩子的自尊心很强,不能对她过于严厉的批评,一时竟不知该如何引导和教育了。  相似文献   

18.
俞筱倩 《家庭医学》2007,(11):13-13
有的父母常抱怨自己的孩子脾气怪,犟得很,不让他做的事偏要做,要不就哭啊、闹啊……这是否是孩子任性呢?孩子任性的确很常见,但并非天生,主要是教育不当引起的。  相似文献   

19.
林晓 《健康博览》2011,(6):46-48
"我是谁?"这个问题好像很奇怪,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上,我们身边有各种各样的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自己擅长的能力,我们对社会都有自己的责任,都想和别人和平相处,但是又常常和别人发生口角不愉快。如果想深入去挖掘我们的思想,会发现很奇怪的现象,我们的思想有不同的层次,有的层次像一个受伤的孩子,有的层次像一个野蛮人;有的层次格外的道德,有的层次像一只原始的动物,更多的时候我们像一个易怒的孩子,去做那些重复没有意义甚至是极度可笑的事情。做完后自己也不清楚为什么这么做。  相似文献   

20.
<正>曾经有一份调研报告显示,美国Kansas大学的研究人员花了3年时间跟踪了42个家庭,有的家庭的父母很乐于和孩子沟通,而有的家庭的父母和孩子聊天比较少,结果3年后他们发现:沟通较多的孩子所掌握的词汇量比沟通较少的孩子多了3000万个!由此就诞生了一个名叫Thirty Million Words Gap(3000万单词差距)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