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为血管外科急腹症之一。该病占肠梗阻发病率的0.23%-0.7%。1993年9月至2002年7月我们收治9例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embolism,SAME)是指栓子进入肠系膜上动脉,发生急性完全性血管闭塞,导致小肠急性缺血、功能障碍、坏死,约占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的50%,年发病率约为816/10万。其发病急骤,病情凶险,致残率及死亡率极高,有文献报道,病死率可高达68%~100%,  相似文献   

3.
CTA诊断小肠梗阻病因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新国 《山东医药》2009,49(21):60-6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肠系膜血管成像(CTA)诊断小肠梗阻(SBO)病因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16层螺旋CT,对28例经临床及CT平扫确诊为SBO、但难以明确梗阻病因的患者行肠系膜血管CTA检查。分析不同病因SBO的肠系膜血管CTA表现及其诊断价值。结果28例患者中,最终诊断为粘连性SBO10例,小肠扭转5例,小肠内疝4例,肠系膜血管血栓形成或栓塞9例。肠系膜血管CTA诊断上述疾病病因与最终诊断的符合率分别为70%、100%、50%、100%。结论肠系膜血管CTA对平扫难以明确病因的SBO有很好的诊断价值,对小肠扭转及血运性肠梗阻的确诊率极高,能确诊或提示粘连性SBO及小肠内疝。  相似文献   

4.
肠系膜动脉栓塞是一种临床少见、病情极危重的急腹症。既往文献报道即使经过积极的溶栓及手术治疗,本病的病死率仍高达30%~100%不等。近期我们收治1例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病人,临床表现不典型,行血管造影明确诊断,经对症及溶栓治疗痊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1临床资料1988~1998年我院手术治疗老年急腹症172例,年龄60~86岁(平均68岁),男106例,女66例。急腹症的原发病:肠梗阻70例(40%),胆道感染34例(20%),消化道穿孔28例(16%),急性阑尾炎24例(14%),腹部血管病6例(3%),计占例数的93%,其余疾病占7%。手术后近期病死11例,占14%。其中腹部血管疾病6冽(肠系膜上动脉栓塞4例,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和胃右动脉瘤破裂各1例)。死亡3例(50%)均为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术前均有心房纤颤、脑梗死、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其中1例因脑梗死复发,全身状态恶比导致MOF,其余2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55例肠系膜病变血管患者64排128层螺旋CT血管造影表现。方法选取2010—2017年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肠系膜血管病变患者55例,均行64排128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回顾性分析其64排128层螺旋CT血管造影表现。结果 (1)肠系膜上动脉缺血患者30例,CT血管造影表现为肠系膜上动脉钙化、狭窄、血栓形成。(2)肠系膜上动脉缺血综合征患者2例,CT血管造影表现为十二指肠第一、二部扩张,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的夹角变小;胡桃夹综合征患者6例,CT血管造影表现为左肾静脉受压及远端左肾静脉扩张。(3)5例患者CT血管造影清晰显示肠系膜上动脉结构异常。(4)肠系膜上静脉栓塞12例,CT血管造影表现为门静脉主干及肠系膜上静脉广泛性充盈缺损。结论 64排128层螺旋CT血管造影能清晰显示肠系膜血管病变,可作为诊断肠系膜血管病变的影像学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国产氩离子凝固(argon plasma coagulation,APC)治疗仪对兔肠系膜血管出血的止血作用。方法内镜超声微探头扫描确定新西兰白兔肠系膜血管直径,分为小于1mm和1—1.9mm两组。采用国产APC治疗仪(氩气流量2.5L/min,输出功率30、40、60、80w)对两组不同内径肠系膜血管出血进行喷凝,比较止血时间和止血率,筛选最佳止血参数。结果APC不同输出功率对肠系膜血管出血的止血效果有明显差异(P〈0.05)。对于内径小于1mm的血管出血,输出功率30W止血率为53.3%,40w止血率93%,≥60W的止血率100%。对于内径1—1.9mm的血管出血,只有输出功率大于60w时APC才具有明显止血效果。APC的止血效果与血管内径成反比(P〈0.05)。结论国产APC在一定参数范围内对内径小于1mm的血管出血止血效果更好,功率选择以40~60w为宜。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钙对SHR肠系膜血管床的膜稳定作用。方法分离麻醉鼠肠系膜血管进行灌流。以灌流压的变化作为其舒缩活动的指标。结果(1)10mmol/L钙可使NE引起的收缩出现舒张,SHR的舒张比WKY弱15.83%(P<0.05)。(2)在KCl收缩的基础上40mmol/L钙也引起血管床的舒张,SHR比WKY舒张弱15.07%(P<0.05)。(3)在无钾及无钙溶液中(不含EGTA)孵育的标本加钙(3.5mmol/L)时,SHR的反应明显高于WKY鼠,但应用EGTA后再重复前次实验,则两者的反应差别消失。结论钙对肠系膜血管床平滑肌有膜稳定作用,SHR较WKY的此种钙的膜稳定作用减弱。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肠系膜血管病变致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诊治经验,提高此类疾病的早期诊断水平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收治的37例肠系膜血管病变所致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措施及疗效。结果肠系膜上动脉血管栓塞18例,肠系膜上动脉夹层动脉瘤11例,肠系膜下动脉血管栓塞3例,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狭窄4例,肠系膜下静脉血栓形成1例。18例患者肠镜均见结肠黏膜充血、肿胀、溃疡形成。行内科药物保守治疗患者21例;经血管介入治疗13例;外科手术治疗3例;1例患者因肠穿孔后合并感染性休克死亡,其余患者临床症状均完全改善。结论肠系膜血管病变致消化道出血多发生于合并伴有动脉硬化、心血管疾病、肝硬化、胰腺病史的患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CT影像及血管重建技术在诊断中起到重要作用;早期诊断、合理抗凝及血管介入治疗尤为重要,多数患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0.
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SMVT)是少见的系膜血管病变,发病率低,约占急性肠缺血性疾病的10%-20%,症状重,误诊率高,病死率高的危重急腹症。现将我院1980-01/2003-06收治的5例SMVT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肠系膜血管栓塞致急腹症2例报告吕静美海南省人民医院康复中心(570311)肠系膜血管栓塞以急腹症为突出表现,容易误诊,现将我科收治的2例报道如下。1病例例1男,72岁,因腹痛、腹胀、呕吐,于1996年3月25日入院。入院查体:心肺无异常,全腹软,有压...  相似文献   

12.
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MVT)是一种临床少见的肠系膜血管阻塞性疾病.其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常因延误诊断而导致广泛肠坏死.病死率很高。2000年7月至2005年7月.我院对7例MVT患者施行肠系膜上动脉血管置泵术.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黄东升 《山东医药》2007,47(30):120-121
1976年1月~2006年7月,我们共收治急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18例,误诊16例。现报告如下并分析误诊原因。  相似文献   

14.
1843年Tiedeman 氏首先报告肠系膜血管闭塞症。它可由血管内、外因素引起肠系膜血供受阻,肠管营养障碍.是一组预后较凶险的症候群。目前对本病的分类尚不统一。按病情进展分为急、慢性;以受累血管不同分为动、静脉性;按阻塞程度和病理不同又可分为闭塞性和非闭塞性;亦有根据病因分为栓子性和非栓子性等。本例发生于肠系膜动脉内不完全阻塞,即非闭塞性肠系膜血管梗塞症(NMI)。  相似文献   

15.
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MVT)是一种较罕见的肠系膜上血管阻塞性疾病。由于术前无特异性的症状和体征,难以早期诊断。自2001年以来,我们曾收治3例,2例经治疗好转,1例死亡。现择其中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急性肠系膜缺血患者死亡率为60%~100%。近三十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病因有如下四种: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占50%;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25%;非阻塞性疾病,20%;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5%。  相似文献   

17.
高血压大鼠血管平滑肌钙调神经磷酸酶活性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不同年龄、不同类型高血压大鼠不同血管平滑肌CaN活性变化。方法 应用酶活性测定方法,对12周、16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盐性高血压大鼠的胸主动脉、尾动脉、肠系膜动脉血管平滑肌钙调神经磷酸酶(Calcineurin,CaN)活性进行比较。结果 (1)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其肠系膜动脉血管CaN活性下降,但12周与16周组无显著差异。(2)盐性高血压大鼠其不同血管CaN活性与其对照组相应血管酶活性相比无显著差异,而各组中其尾动脉活性均明显低于胸主动脉和肠系膜动脉的活性,肠系膜动脉活性却无明显降低。16周SD和16周盐性高血压大鼠胸主动脉的活性均高于其12周组。结论 阻力血管CaN活性的下降可能是自发性高血压的发病原因,但不是盐性高血压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左旋硝基精氨酸诱导的肺动脉高压大鼠各部位离体血管环对多巴胺- 1 受体反应性的影响,采用大鼠肺动脉、肠系膜动脉和肾动脉离体血管标本,在去甲肾上腺素收缩血管后,用多巴胺- 1 受体选择性激动剂非诺多泮使血管舒张,所有实验在吲哚美辛(10 μmolL) 和普萘洛尔(3 μmolL) 存在下进行。左旋硝基精氨酸组大鼠各动脉对非诺多泮的反应性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以肺动脉最明显,最大舒张占预收缩的百分比为45.5% ±4.1% ,低于对照组的97.3 % ±10 .6 %( P< 0.01);亲合常数为2042 ±221,低于对照组的4274 .2±512(P< 0.01) ,接近对照组的去内皮水平。肠系膜动脉和肾动脉对非诺多泮的反应性亦有下降,但下降程度明显低于肺动脉。结果提示,内皮依赖性受体介导多巴胺- 1 的舒张效应降低是左旋硝基精氨酸形成肺动脉高压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9.
刘兆东  朱兆玉 《山东医药》2006,46(28):32-32
急性肠系膜血管供血不全是少见急腹症,临床易误诊,病死率高。1993年6月-2005年11月,我们共收治该病患者10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胰腺手术     
李占元 《山东医药》1994,34(3):40-41
胰腺手术中比较凶险的意外是血管损伤引起的出血。不同术式可损伤不同部位的血管,但不同术式也可经常在某一血管或血管的某一部位出现问题。其中以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的损伤及出血最严重。邸荣庆等统计胰头癌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时,腹腔出血的发生率达11%。我院1958~1993年10月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12例,术中严重出血5例,占4.5%。其中3例是肠系膜上静脉损伤出血,虽经缝合修补出血,但终因术中失血过多,术后发生休克、DIC、多器官功能衰竭等死亡。 1.探查时出血:胰头癌行胰十二肠切除术前必须认真探查,其目的是看肿瘤是否累及门静脉和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