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红国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6):2245-2246
近年来,研究表明T淋巴细胞亚群的比例失调,即Th1/Th2细胞因子平衡偏移是哮喘多种临床表现的重要启动因子和调控因子。免疫学上一般以-γ干扰素(IFN-γ)和白介素-4(IL4)分别作为Th1和Th2细胞的特征性细胞因子。本研究分析了哮喘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IL-4、IFN-γ的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探讨哮喘患者外周血Th1/Th2平衡的改变。  相似文献   

2.
许永江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9):1239-1240
研究发现Th1/Th2细胞因子平衡失调是哮喘的原因之一".布地奈德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吸入性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治疗哮喘的临床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本研究观察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对哮喘患者外周血Th1/Th2平衡和肺功能的影响,探讨其治疗哮喘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3.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以气道高反应性和慢性炎症性气道阻塞为特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许多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参与了这个病理过程[1].布地奈德混悬液是目前唯一可雾化给药的吸人型糖皮质激素[2-3].近年来动物研究发现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具有调节哮喘大鼠Th1/Th2免疫平衡的作用[4],但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对哮喘患儿外周血Th1/Th2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国内外鲜有报道.本研究通过观察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对哮喘患儿外周血IL-4、IFN-γ和IgE水平的干预及患儿肺功能的影响,探讨其对外周血Th1/Th2平衡的调控作用及防治哮喘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4.
卡介苗对哮喘患者血Th1/Th2平衡和IgE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丽君 《中国药师》2009,12(12):1785-1787
目的:探讨口服卡介苗(BCG)对哮喘患者外周血Th1/Th2平衡、嗜酸性粒细胞(EOS)和IgE水平的影响。方法:对40例急性发作期的哮喘患者(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BCG口服(50mg/支),100mg用5%碳酸氢钠溶液250ml稀释后饭前口服,每周1次,共16周。分别在治疗前后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外周血培养上清单个核细胞(PBMC)中白介素4(IL4)和 γ-干扰素(IFN-γ)水平,同时测定外周血IgE和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并进行肺功能的测定。并以同期入选的健康体检者30例作对照(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外周血IL4、IgE水平和EOS细胞数明显高于对照组,而IFN-γ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经BCG口服治疗16周后患者外周血IL-4、IgE水平和EOS细胞数均明显降低,而IFN-γ水平明显上升(P均〈0.05);同时患者肺功能指标FVC、FEV,和PEF均明显改善(均P〈0.05)。结论:哮喘患者存在外周血Th1/Th2平衡失调。口服BCG治疗哮喘的临床疗效确切,作用机制可能通过纠正外周血Th1/Th2细胞因子平衡,抑制EOS聚集,使B细胞分泌IgE减少,从而改善患者肺功能,达到治疗哮喘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外周血Th1、Th2与Th17细胞在支气管哮喘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2月诊治的支气管哮喘40例,均为急性发作期,治疗1周后为缓解期,选取同期健康人4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缓解期和对照组外周血Th1、Th2与Th17细胞水平,观察外周血中干扰素(IFN)-白介素(IL)-4及IL-17的表达情况.结果 支气管哮喘组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Th1、Th1/Th2、IFN-γ的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且急性发作期低于缓解期(P<0.05);支气管哮喘组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Th2、Th17、IL-4、IL-17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且急性发作期高于缓解期(P<0.05).结论 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Th1、Th2与Th17细胞表达水平失衡,导致IFN-γ、IL-4及IL-17异常分泌,可能参与支气管哮喘的发病.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Th1/Th2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及孟鲁司特的干预作用.方法 选择变应性鼻炎患者40例(治疗组)予以孟鲁司特片10 mg口服,1次/d,连用8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中γ-干扰素(IFN-γ)和白介素-4(IL-4)水平的变化,并进行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的观察.另选择同期体检的正常健康者3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培养上清中IFN-γ水平[(8.74±1.37) ng/mL]明显低于对照组[(15.13 ±3.16) ng/mL],IL-4水平[(1.64±0.47)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0.72±0.21) ng/mL](t=2.93、3.52,均P<0.01).治疗8周后,患者培养上清中IFN-γ水平[(12.36±2.56) ng/mL]均较治疗前[(8.74±1.37) ng/mL]明显上升,IL-4水平[(1.21±0.28) ng/mL]均较治疗前[(1.64±0.47) ng/mL]明显下降(t=2.36、2.31,均P<0.05);且治疗组治疗8周后,临床总有效率92.5% (37/40),治疗期间未发生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变应性鼻炎患者存在外周血Th1/Th2细胞因子的失衡.孟鲁司特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确切,安全性较好,作用机制与其能降低外周血IL-4水平,提高外周血IFN-γ水平,纠正Th1/Th2细胞因子的平衡紊乱,使免疫反应由Th2型向Th1型转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张祖贻  杨远  张见平 《江苏医药》2002,28(3):164-166
目的:探讨CpG-ODN对哮喘小鼠Th1/Th2相关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及气道炎症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中附法(ELISA)分别检测CpG-ODN对哮喘小鼠抗原首次激发后24小时和抗末次激发后24小时血清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Th2细胞因子IL-4和Th1细胞因子IFNγ水平的影响,并与激素治疗组和哮喘组对照。结果:(1)抗原末次激发后24小时,CpG-ODN 血清及BALF中IFNγ水平高于哮喘组及地塞米松组(P<0.001)。(2)抗原首次激发后24小时及抗原末次激发后24小时血清和BALF中IL-4水平低于哮喘组(P<0.05),与地塞米松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3)抗原末次激发后24小时,CpG-ODN组外周血和BALF中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均低于哮喘组(P<0.001)。结论:CpG-ODN不仅有具有与地塞米松相同的下调Th2细胞因子表达和抑制嗜酸性粒细胞的作用,而且还具有地塞米松所没有的诱导Th1细胞因子表达的作用。说明其可能通过调节Th1/Th2平衡而达到在早期抑制哮喘发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Th1(IFN-γ+)、调节T细胞(CD2+5Foxp3+)、辅助T 细胞17(Th17)及细胞因子IL-2、IL -4、IL-17和IL-21在儿童支气管哮喘以及肺炎患儿外周血中的表达,探讨其在儿童支气管哮喘发病中的作用以及与肺炎鉴别的意义。方法收集哮喘患儿32例,肺炎患儿37例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同期体检的22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 4+IFN-γ+、CD 4+CD 2+5Foxp 3+、CD4+Th17+细胞百分率。采用酶联免疫吸咐( ELISA)法检测3组IL-2、IL-4、IL-17、IL-21表达水平。结果哮喘组患儿外周血CD4+CD2+5 Foxp3+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率明显低于肺炎组及对照组;哮喘组患儿者外周血CD4+IFN-γ+细胞比例明显低于肺炎组和对照组;哮喘组患儿者外周血CD4+Th17+细胞所占比例高于肺炎组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哮喘组患儿外周血IL-2的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0.5),肺炎组患儿外周血IL-2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05),但与哮喘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哮喘组患儿外周血 IL4-、IL-17和IL-21的浓度明显低于肺炎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Th1/T2h /Th17/Treg功能失调参与了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临床上可以通过检测Th1/Th2/Th17/Treg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评估儿童支气管哮喘病情并辅助与肺炎的鉴别。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川芎嗪对哮喘患儿外周血Th1/Th2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随机分为川芎嗪组和对照组。川芎嗪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川芎嗪治疗10d。应用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培养上清单个核细胞(PBMC)中白介素-4(IL-4)和γ-干扰素(IFN-γ)含量的变化。结果川芎嗪组患儿治疗后培养上清PBMC中IL-4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IFN-γ水平明显上升(均P〈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IL-4和IFN-γ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川芎嗪组的临床显效率和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川芎嗪治疗哮喘的临床疗效确切,其作用机制与纠正Th1/Th2细胞因子平衡,使免疫反应由Th2型向Th1型逆转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甘草对慢性小鼠哮喘模型气道炎症及外周血,Th1/Th2失衡的影响。方法:用卵蛋白致敏建立慢性小鼠哮喘模型,观察甘草对肺组织形态学影响,用ELISA法检测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γ(IFN-γ)和白介素-4(IL-4)的水平变化。结果:与哮喘组小鼠相比较,甘草治疗后小鼠肺组织的炎症病理变化减轻,血清IFN-γ水平升高,IL-4水平降低。结论:甘草能有效抑制慢性哮喘产生的气道炎症,具有调节免疫平衡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1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CD_4~+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水平变化,探讨患者Th1/Th2细胞因子的平衡状态及其在1型糖尿病中的作用。方法对49例1型糖尿病患者和30例健康时照组外周血用刺激物刺激细胞,增加细胞内细胞因子的表达,再加入荧光标记的特异性抗细胞因子单克隆抗体,特异性抗原抗体结合,以流式细胞仪分析特异性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结果1型糖尿病患者Th1型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2(IL-2)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h2型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表达水平较正常时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型糖尿病患者Th1/Th2平衡失调,Th1型反应模式处于优势状态,Th2型反应模式处于弱势状态。Th1/ Th2平衡向Th1方向漂移。  相似文献   

12.
邹叶青  杨青  况九龙 《天津医药》2011,39(10):890-892
目的:研究减毒活菌卡介苗(BCG)干预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h1/Th2平衡的影响。方法:抽取哮喘患者(哮喘组)外周血样本20例,同期健康献血员(对照组)外周血样本10例。分离外周血淋巴细胞并用BCG(100mg/L)干预培养,于培养前后分别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Th1、Th2百分率及Th1/Th2比,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培养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白细胞介素(IL)-4和干扰素(IFN)-γ表达水平。结果:哮喘组经BCG干预前Th1百分率和Th1/Th2均低于对照组,Th2细胞百分率高于对照组;干预后,Th1百分率和Th1/Th2均升高,Th2细胞百分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组经BCG干预前IFN-γmRNA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IL-4mRNA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干预后,IFN-γmRNA表达水平升高,IL-4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哮喘患者中Th2型免疫应答占优势,卡介苗干预可在基因表达水平和细胞数量上纠正哮喘患者的Th1/Th2失衡。  相似文献   

13.
哮喘患儿外周血Th1/Th2平衡的失调及川芎嗪的干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岩发 《海峡药学》2009,21(6):131-132
且的探讨哮喘患儿外周血Th1/Th2平衡的失调及川芎嗪的干预作用。方法对45例惠性发作期哮喘患儿(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川芎嘻治疗10天。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治疗前后外周血培养上清单个核细胞(PBMC)中白介素-4(IL-4)、γ-干扰素(IFN-γ)水平的变化和肺功能的变化,并以30例健康儿童作对照(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患儿治疗前培养上清PBMC中IL-4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IFN-γ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肺功能指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经川芎嗪治疗10天后患儿IL-4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IFN-γ水平较治疗前上升.肺功能指标明显改善。结论哮喘患儿存在着Th1/Th2平衡失调,免疫状态由Th1向Th2“克隆漂移”。而川芎嗪能改善哮喘患儿肺功能,调节Th1/Th2细胞因子平衡,使免疫反应由Th2型向Th1型逆转,从而达到治疗哮喘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患者Th1/Th2细胞因子谱的变化,探讨其在A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Flowcytomix流式检测技术对35例青年成人期特应性皮炎患者血清中多种Thl/Th2细胞因子进行芯片式集成测定,同时以30名正常人作为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特应性皮炎患者组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水平显著降低(P〈0.05);Th1型细胞因子白介素-1α(IL-1α)、IL-2及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显著降低;Th2型细胞因子白介素-4(IL-4)、IL-5、IL-6、IL-10水平显著升高。结论:Th1/Th2细胞因子网络失衡,在AD的免疫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复方甘草酸苷对慢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Th1/Th2平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徐永财 《中国药师》2010,13(1):109-111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对慢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Th1/Th2平衡和IgE水平的影响及疗效观察。方法:选择4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作为治疗组,予以复方甘草酸苷治疗12周。在治疗前后检测患者外周血IL4、IFN-γ和IgE水平的变化,并进行临床疗效判断。选择30例正常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前血浆IFN-γ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减少,IL-4和IgE水平明显增加(均P〈0.01)。治疗12周后,血浆IFN-γ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上升,IL4和IgE水平明显下降;同时治疗组患者治疗12周后,症状积分由治疗前的(7.26±2.45)下降至(1.87±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治愈4例,显效18例,总有效率55.0%。结论: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确切,其作用机制通过纠正外周血Th1/Th2平衡失调,降低血浆IgE水平,减少炎性反应介质释放,减轻慢性荨麻疹的症状。  相似文献   

16.
叶建敏 《医药导报》2008,27(5):538-539
目的 观察川芎嗪对哮喘患儿外周血Th1/Th2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择40例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必要时给予支气管扩张药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川芎嗪注射液,3~5 mg&#8226;kg-1&#8226;d-1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5%葡萄糖氯化钠溶液中分2次静脉滴注,连用1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培养上清单核细胞(PBMC)中白介素-4(IL-4)和γ-干扰素(IFN-γ)含量的变化。 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培养上清PBMC中IL-4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IFN-γ水平明显上升(均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IL-4和IFN-γ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治疗组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川芎嗪治疗哮喘的临床疗效确切,其作用可能是通过增强Th1介导的细胞免疫抑制Th2介导的体液免疫,纠正Th1/Th2细胞因子平衡。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卡铂联合紫杉醇对宫颈癌患者Th1/Th2 类细胞因子的影响及疗效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宫颈\r\n癌患者190 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放疗治疗,观察组应用放疗联合卡铂+ 紫杉醇化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r\n疗效、不良反应、治疗前后外周血Th1 类细胞因子IL-2、IFN-γ、TNF-α 及Th2 类细胞因子IL-4、IL-5、IL-10 水平、血清\r\nSCC-Ag 及CYFRA21-1 水平。结果 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肾功能损伤及肝\r\n功能损伤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Th1 类细胞因子IL-2、IFN-γ、TNF-α 水平\r\n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Th2 类细胞因子IL-4、IL-5、IL-10 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SCC-Ag、CYFRA21-1\r\n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放疗联合卡铂+ 紫杉醇化疗治疗宫颈癌患者,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Th1/\r\nTh2 类细胞因子表达水平,且不会额外增加严重毒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王梅琴  韩子华 《海峡药学》2009,21(9):99-101
目的探讨膦甲酸钠对复发性生殖器疱疹(RGH)患者外周血Th1/Th2平衡的调节作用及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择40例门诊RGH患者(治疗组)予以膦甲酸钠注射液3.0g静脉缓慢滴注,每天1次,10d为一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3月后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外周血IFN-γ和IL-4水平的变化,并进行临床疗效的观察。并选择30例门诊健康体检者作对照(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与治疗前3个月相比,平均复发频率明显减少,皮损平均愈合时间明显缩短,生存质量评分明显提高。治疗组患者治疗前血浆IFN-γ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IL-4水平明显增加。治疗后3个月血浆IFN-γ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增加,IL-4水平明显下降。结论RGH患者存在外周血Th1/Th2平衡失调,膦甲酸钠治疗RGH的临床疗效确切,能明显降低患者的复发频率和缩短皮损愈合时间,同时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树立生活信心。作用机制通过纠正外周血Th1/Th2平衡失调。  相似文献   

19.
郑国毅 《中国药业》2010,19(9):19-20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对哮喘患者外周血Th1/Th2平衡的调控作用和嗜酸性粒细胞(EOS)及IgE水平的影响。方法对40例急性发作期的哮喘患者(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钠片10mg口服,每晚1次,疗程为3个月。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外周血培养上清单个核细胞(PBMC)中白细胞介素-4(IL-4)和γ-干扰素(IFN-γ)水平,同时测定外周血IgE和EOS数,进行日夜间症状评分和肺功能的测定。并以同期入选的健康体检者30例作对照(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外周血IL-4、IgE水平和EOS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而IFN-γ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经孟鲁司特治疗3个月后患者外周血IL-4、IgE水平和EOS计数均明显降低,而IFN-γ水平明显上升(P均小于0.05);同时患者日夜间症状评分明显降低(P均小于0.01),肺功能主要检测指标均明显改善(P均小于0.05)。结论哮喘患者存在外周血Th1/Th2平衡失调。孟鲁司特治疗哮喘的临床疗效确切,作用机制可能通过纠正外周血Th1/Th2细胞因子平衡,使免疫反应由Th2型向Th1型逆转,抑制EOS聚集,使B细胞分泌IgE减少,从而改善患者的日夜间症状和和肺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患者外周血中Th1、Th2和Th17细胞亚群表达比例变化,分析RA免疫学发病机制。方法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RA患者及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Th1、Th2、Th17细胞表达比例。并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RA患者及对照组血清中IFN-γ、IL-4、IL-17的浓度。结果RA患者CD4+T细胞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活动期RA患者Th1、Th17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非活动期RA患者Th17也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类风湿关节炎Th1、Th2、Th17平衡改变与其疾病的活动度有关,处于活动期Th1、Th17反应增强,非活动期Th1、Th2、Th17趋于平衡。通过调节Th1、Th2、Th17平衡,有可能为RA的治疗提供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