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戴明华  刘方莹  范继美 《护理研究》2007,21(26):2393-2394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52例精神分裂症病人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常规给予抗精神病药物系统治疗,研究组给予为期1年的综合护理干预,内容包括集体健康教育和个别心理干预、社会生活职业技能训练、家庭干预等。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评定量表(PANSS)、住院病人护士观察量表(NOSIE-30)进行评估。[结果]随访结束时研究组PANSS总分、阳性症状及阴性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0.0 1);NOSIE-3 0总分及总积极因素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总消极因素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综合护理干预不仅可改善精神分裂症病人的精神症状,而且可降低病人的复发率,提高病人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团体社交技能训练对青少年精神分裂症病人绝望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90例青少年精神分裂症病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行精神科康复指导,观察组采取团队设计技能训练,干预时间为8周,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前后绝望情绪、希望水平、康复情况及生活质量的改变。[结果]观察组病人干预后绝望情绪得分及生活质量总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观察组干预后简易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分、希望水平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团体社交技能训练能有效提高青少年精神分裂症病人希望水平,减轻病人绝望情绪及精神症状,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开放式管理对精神分裂症病人社会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泉惠  李香临 《家庭护士》2009,7(16):1421-1422
[目的]观察开放式管理对精神分裂症病人社会康复的影响.[方法]90例精神分裂症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对照组50例,观察组采取开放式管理,对照组采用传统封闭式管理.病人入院和出院后4周进行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定.[结果]观察组出院后4周SD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开放式管理有利于精神分裂症病人的社会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52例精神分裂症病人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常规给予抗精神病药物系统治疗,研究组给予为期1年的综台护理干预,内容包括集体健康教育和个别心理干预、社会生活职业技能训练、家庭干预等。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评定量表(PANSkS)、住院病人护士观察量表(NOSIE-30)进行评估。[结果]随访结束时研究组PANSS总分、阳性症状及阴性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NOSIE-30总分及总积极因素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总消极因素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综合护理干预不仅可改善精神分裂症病人的精神症状,而且可降低病人的复发率,提高病人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训练对精神分裂症病人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组条件的200例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认知行为训练.采用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30)分别在病人入组时和入组3个月后对病人进行评定.[结果]入组3个月后实验组病人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整洁评分高于对照组,迟滞、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认知行为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康复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利伯曼技术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117例按照所在护理组分为观察组59例和对照组5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病人在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利伯曼康复技术训练,干预前、干预4周后和干预12周后采用护士观察量表(NOSIE)、用药态度量表(DAI)、自知力治疗和态度问卷(ITAQ)对两组病人进行调查。[结果]干预12周后,研究组病人NOSIE病情总估计分54.97分±30.11分,低于对照组(72.47分±25.34分),DAI评分(6.68分±2.39分)高于对照组(4.74分±3.04分),ITAQ评分(13.06分±4.11分)高于对照组(10.00分±5.0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伯曼技术应用于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康复训练中可提高病人的社会功能和治疗依从性,改善病人精神症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护士用简明精神病量表(N-BPRS)在伴焦虑症状抑郁症病人自杀风险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16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92例伴焦虑症状抑郁症病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行精神科常规护理,观察组于病人入院48 h内应用N-BPRS量表对其自杀风险进行评定,根据评定结果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前后心理困扰状况及自杀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病人干预后N-BPRS评分及心理困扰状况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住院期间自杀意念、自杀行为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N-BPRS量表的护理干预能有效减轻伴焦虑症状抑郁症病人心理症状困扰,降低病人自杀风险。  相似文献   

8.
石贵凤 《全科护理》2013,(34):3193-3195
[目的]探讨健身操联合音乐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8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病人同时实施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及工娱疗活动,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参加健身操联合音乐治疗.采用阴性症状量表(SANS)、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30)进行分析评定.[结果] 观察组病人治疗后IPROS,SANS量表各因子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情感淡漠、注意障碍、社会兴趣等因子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NOSIE-30评分总积极因素分高于对照组(P〈0.05),总消极因素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身操训练联合音乐治疗能明显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的阴性症状,活跃其情绪,协调其肢体的运动功能,延缓衰退,提高病人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阅读训练对男性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康复的影响,为临床康复护理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将某精神卫生保健院住院男性精神分裂症病人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病人均继续服用原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阅读训练。采用住院精神病人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在干预前及干预后2周、4周、6周、8周分别对两组病人进行疗效评定。[结果]两组病人在干预后第4周动性和交往情况、社会性活动技能及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6周和第8周日常生活能力、动性和交往情况、社会活动技能及总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干预前后社会功能评定量表各因子得分及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阅读疗法可以有效促进男性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社会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亲属探视护理干预对首次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病情的影响。[方法]将101例首次住院的精神分裂症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采取随意探视,观察组51例进行亲属探视的护理干预。采用护士用住院病人观测量表(NOSIE)和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进行效果评定病人的精神症状。[结果]观察组病人入院2周、8周BP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NOSIE评分中激惹、抑郁及精神症状因子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亲属探视护理干预对首次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的病情有一定影响,适当选择探视时机探视,对改善病情有明显的辅助效果。  相似文献   

11.
柯文英 《全科护理》2016,(22):2324-2326
[目的]探讨现实导向训练综合护理对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生活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方法]将80例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及用药监督,观察组在常规基础治疗及用药监督基础上给予现实导向训练全程优质护理干预,制定随访计划。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康复状态量表(MRSS)评定两组病人在干预前后生活技能及社会适应能力。[结果]观察组病人干预后日常生活能力量表总分、SDSS评分、NOSIE评分、MRSS评分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现实导向训练综合护理能有效促进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的行为改变及社会适应能力,改善病人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12.
林敏  郑婉玲  陈慧月  黄惠君 《护理研究》2012,26(16):1526-1527
[目的]研究家庭干预对精神分裂症病人家属的情感表达及病人的精神症状、日常生活能力和社交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家属为高情感表达的精神分裂症病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干预组病人家属的高情感表达进行家庭干预,对照组病人家属不进行干预,家属自行护理病人。在病人出院后第1个月及出院后第4个月应用用坎伯威尔家庭问卷中文版(CFI-CV)对两组家属进行情感调查,用护士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N-BPR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对两组病人进行评定。[结果]出院后第4个月干预组家属与对照组家属的情感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病人与对照组病人的N-BPRS、ADL、SD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病人家属的低情感表达,能够改善病人的精神症状,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交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小组社交技能训练对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康复的作用。[方法]将符合国际疾病分类ICD-10中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80例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药物治疗及护理,研究组在药物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给予12周小组社交技能训练。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社会功能评定量表、住院精神病人康复疗效评定量表在病人训练前、训练4周末、训练8周末、训练12周末对两组病人进行评分并比较。[结果]小组社交技能训练至8周末时开始初见成效,至12周末PANSS量表评分、SSSI量表社会功能缺陷级别及IPROS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药物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对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进行小组社交技能训练并实施代币强化行为疗法,能够改善病人的社交技能缺陷及社会功能缺陷,改善其阴性症状,提高康复疗效,有助于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精神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对精神分裂症病人实施社交技能训练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将144例精神分裂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7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持续16周的社交技能训练治疗,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评分表(PANSS)、康复状态量表(MRS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在入组时、干预16周后及随访24周对两组病人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后16周观察组PANSS量表总分、MRSS量表、SDSS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24周时观察组的WHOQOL-BREF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用药治疗的基础上实施社交技能训练治疗可帮助精神分裂症病人改善生活状态,提升其社交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促进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康复的效果。方法 2013年1-12月,便利抽样法选择上海市浦东新区精神卫生中心收治的137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抗精神病对症治疗,按入院先后将137例患者分为观察组(68例)和对照组(69例),分别给予为期24周的个性化护理及常规护理。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和住院患者护士观察量表(nurses’observation scale for inpatient evaluation,NOSIE-30)在干预前及干预后第4、12、24周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结果干预前及干预后4周,两组患者的PANSS、NOSIE-30量表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12(除阳性症状、精神病表现及抑郁)、24周(除阳性症状及抑郁),观察组患者的PANSS、NOSIE-30量表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开展个性化护理,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精神症状,促进其心理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冥想放松训练对首发精神分裂症病人病耻感的影响。[方法]选取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医院精神科开放病房首次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的病人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与观察组均接受常规药物、心理、物理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给予4周的冥想放松训练,在干预前后分别采用精神疾病病耻感量表(SSMI-C)、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评定,比较实施冥想放松训练前后病人病耻感的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SSMIC、HAMD、HA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周后观察组SSMI-C、HAMD、HAM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效果较对照组更明显。[结论]冥想放松训练可以有效缓解首发精神分裂症病人的病耻感,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改善病人的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积极心理学理论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98例采用随机数字法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积极心理学理论护理模式。干预8周后评估两组患者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精神状态量表(MMSE)、住院患者护士观察量表(NOSIE-30)及社会适应能力评定量表(SAFE)的评分。结果:观察组干预后Mo-CA评分、MMSE评分、NOSIE-30评分、SAFE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极心理学理论应用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可以调节患者负性情绪,强化社会行为能力,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亲属探视护理干预对首次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病情的影响.[方法]将101例首次住院的精神分裂症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采取随意探视,观察组51例进行亲属探视的护理干预.采用护士用住院病人观测量表(NOSIE)和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进行效果评定病人的精神症状.[结果]观察组病人入院2周、8周BP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NOSIE评分中激惹、抑郁及精神症状因子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亲属探视护理干预对首次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的病情有一定影响,适当选择探视时机探视,对改善病情有明显的辅助效果.  相似文献   

19.
王玲 《全科护理》2023,(24):3380-3384
目的:分析多重感官刺激联合工娱疗法在老年阿尔茨海默病(AD)病人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旨在为老年AD病人康复护理计划制订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江西省荣誉军人康复医院收治的76例老年AD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8例。两组均实施常规康复护理干预,对照组在常规康复护理基础上实施工娱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多重感官刺激训练,共干预8周。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前、干预2、4、6、8周认知功能[采用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估],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8周自我情绪[采用自我情绪评定量表(SAM)评估]、社会功能[采用社会功能活动调查表(FAQ)评估],比较两组AD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病人干预2、4、6、8周MMSE评分与干预前相比逐渐升高,且观察组干预后各时点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8周两组SAM中唤醒度、愉悦度、优势度评分及总评分高于干预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8周两组FAQ评分低于干预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AD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重感官刺激联合工娱疗法能改...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病人的社会技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12例病人分为观察组或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社会技能训练、日常生活训练等个性化护理干预。所有入选病例在入院时及第4周、8周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进行评估并记录,并随访24周,于研究结束时(第24周)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生活质量量表(QOL100)进行社会技能及生活质量评估,对各组数据使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BPRS各因子评分除激惹因子变化不明显外,其余因子变化随着护理时间延长而下降,BPRS变化随着护理时间延长而下降,8周时观察组BPRS总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SD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QOL100量表的6个因子领域评分中社会关系性领域、心理领域、独立性领域及生活领域的4个因子领域评分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注重心理、情感支持的个性化护理能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康复期病人病情状况,能使病人拥有良好心理状况,利于病人病情稳定,促进疾病康复,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