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由于与吞咽有关的中枢部位或神经损伤,使吞咽的一个或多个阶段损伤而导致各种症状出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主要见于真性球麻痹和假性球麻痹的患者,单侧皮质脑干束受损也可出现一过性的吞咽功能障碍.其发生率多达25 %~73 %[1],主要表现为饮水呛咳、吞咽困难、语言障碍,常可引起吸入性肺炎,甚至窒息死亡.  相似文献   

2.
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康复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吞咽功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 ,其发生率高达 16 0 %~ 6 0 4% [1,2 ] 。可造成水和其它营养成分摄入不足 ,易出现咽下性肺炎 ,甚至窒息。即使为轻度 ,对饮食、发音等也有不利影响。1 吞咽功能障碍的原因各种类型的脑卒中均可引起吞咽功能障碍 ,主要见于延髓吞咽中枢受损引起的球麻痹和双侧皮质脑干束受损引起的假性球麻痹。 30 %~ 40 %的单侧皮质脑干束受损者可出现一过性的吞咽功能障碍[3 ] 。2 正常的吞咽过程与患者的主要障碍正常的吞咽过程可分为 3期。口腔期 (由口腔至咽入口处 )为随意运动 ;咽期 (由口咽到食管入…  相似文献   

3.
吞咽功能障碍是脑卒中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主要是双侧迷走神经核及其核下纤维损害产生的真性球麻痹和/或双侧皮质脊髓束损害产生的假性球麻痹.有研究表明,51%的患者有吞咽困难[1].  相似文献   

4.
吞咽功能障碍是脑卒中常见的合并症之一,主要见于球麻痹和假性球麻痹的病人,单侧皮质脑干束受损者也可出现一过性的吞咽功能障碍,发生率高达16%—60%。吞咽功能障碍可通过饮水试验和咽唾沫试验观察有无呛咳进行简单筛选。另外,因有约30%~40%的吞咽障碍患者无呛咳,还应检查三叉神经、面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及舌下神经有无异常,或作  相似文献   

5.
吞咽功能障碍是脑血管病常见的并发症。急性脑卒中30 %~ 5 0 %的患者出现吞咽功能障碍[1 ] ,影响疾病的恢复 ,应尽早进行吞咽功能康复训练 ,以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2 0 0 1年4月~ 2 0 0 2年 4月共收治了急性脑卒中球麻痹者 72例。我们对其中 36例进行了吞咽功能康复训练 ,收到  相似文献   

6.
脑卒中发病后约30%~65%的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吞咽障碍[1].吞咽障碍常由球麻痹和假性球麻痹引起,轻者只有吞咽不畅感或出现误咽,重者因水和营养的摄取困难,造成患者生活质量低,不但影响患者的早期康复,甚至可威胁生命.2006年12月-2008年12月笔者对收治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制定了以吞咽功能训练为主的系统康复护理方法,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吞咽困难是脑梗塞常见的症状,常由球麻痹或假性球麻痹引起,轻者只有吞咽不畅感或者出现误咽,重者出现水、电解质、营养的摄取不足.合并有吞咽障碍的患者常因禁食或进食不当造成脱水、营养不良及吸入性肺炎,对预后造成不良的影响,甚至是直接造成死亡的原因之一.因此,对吞咽功能障碍者及时进行吞咽训练,改善吞咽功能,减少并发症是很有必要的.2008~2010年我科共收住36例脑梗塞伴吞咽困难患者,通过实施以吞咽功能训练为主的康复护理措施,取得较好效果,护理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康复训练对真性球麻痹患者的疗效.方法 对54例延髓梗塞和放射性脑病所致的真性球麻痹患者实施吞咽训练、进食训练等康复训练.结果 吞咽训练等康复训练能显著提高真性球麻痹患者的吞咽能力.  相似文献   

9.
吞咽困难是脑卒中患者的常见并发症,约有一半以上的脑卒中患者会伴有不同严重程度的吞咽困难.正常的吞咽过程受到大脑皮层、脑干神经核、皮质延髓束、吞咽中枢等影响,其需要口、咽部、食管等协调完成,其中包括随意运动、反射运动和蠕动.而当脑卒中发生后,可能会引起球麻痹或者假性球麻痹.进而会引起延髓神经核、周围神经受损等,会导致咽部、喉部、舌肌等瘫痪,反射消失,患者出现吞咽功能障碍.早期的全面的康复干预,是促进患者吞咽障碍早日康复的关键.本文从多方面综述了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康复护理内容,以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0.
吞咽障碍是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常见的症状之一,大约51%脑卒中患者发病后伴有不同程度的吞咽障碍[1].主要是由于吞咽、迷走和舌下神经的核性或核下性损害产生的真性球麻痹和/或双侧皮质脑干束损害产生的假性球麻痹[2].吞咽障碍影响进食,可引起脱水及营养不良;也可引起吸入性肺炎,甚至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11.
脑卒中后真性球麻痹是引起吞咽困难的难治性重要并发症, 治愈率低,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 真性球麻痹为下位运动神经元受损引起, 病位在脑干, 脑干延髓吞咽中枢受损引起与吞咽相关器官、 组织的肌张力减弱, 肌肉萎缩, 咽反射的减退和消失, 以及运动能力障碍[1]. 临床上表现为吞咽、 发音等功能障碍, 有舌肌萎缩和肌纤维颤动, 咽壁反射减弱或消失. 患者多因无法正常进食而留置胃管, 伴有饮水呛咳、 声音嘶哑等痛苦. 严重者将食物以及水倒吸入肺中, 引起吸入性肺炎, 甚至危及生命[2]. 笔者在临床中应用鼠神经生长因子进行穴位注射配合物理因子治愈此患者1例, 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项针配合舌针治疗中风后假性球麻痹吞咽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选取近一年我院收治的中风后假性球麻痹吞咽功能障碍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20例,采用吞咽神经和肌肉点刺激仪治疗,观察组2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项针配合舌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没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和随访期,观察组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项针配合舌针治疗能明显改善中风患者的吞咽功能障碍情况,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庄玲玲  冯木兰  张佳虹 《西部医学》2020,51(1):28-29,32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对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0例。2组均采用吞咽康复训练,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经皮穴位电刺激,每日1次,每次20 min,连续干预10 d。观察2组干预前后洼田饮水试验评级分布情况及标准吞咽功能评估(SSA)评分变化,并比较其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治疗后吞咽功能评级和SSA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能够一定程度上改善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吞咽语言治疗仪治疗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56例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两组在给予常规的脑血管病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组在给予吞咽功能训练的同时给予吞咽语言治疗仪治疗一月.两组治疗前后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进行评分,并治疗后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78.57%,总有效率92.86%;对照组显效率为39.29%,总有效率71.43%,χ2值等于9.19,P<0.05,差异显著.结论:吞咽语言治疗仪治疗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正>假性球麻痹又称假性延髓麻痹,是脑血管病的常见并发症。患者主要表现为吞咽功能障碍,导致饮水呛咳、摄食困难,多伴有构音障碍,有时可有情感障碍。其病因常为大脑延髓以上部位多次或多处脑卒中所致。据文献报道,脑卒中急性期吞咽障碍的发生率为41%,慢性期为16%。其中1/3的患者会发生误吸,诱发吸入性肺炎,重者可因窒息危  相似文献   

16.
黄洋  胡珊 《中国乡村医生》2008,10(23):202-202
临床上将舌肌、软腭、咽喉肌功能所致失语及吞咽功能障碍称之为球麻痹,其中由于延髓神经核或周围神经病变所致者称为真性球麻痹,而支配其运动神经的上运动神经元病变称为假性球麻痹。  相似文献   

17.
留置胃管是解决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营养障碍的基本措施。脑卒中患者常因意识障碍,真性球麻痹或假性球麻痹~[1]至咽喉肌群功能失调,造成插管困难,甚至屡遭失败,而且由于患者躁动不安,经常会出现非计划拔管,反复插管不但增加护士的工作量,而且还增加患者的痛和经济费用,如何提高脑卒中患者置胃管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更好地保留胃管,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工作效率,是神经科护理人员关注的问题。本文综述了脑卒中患者留置胃管的临床护理进展,包括插胃管时间的选择、胃管置管方法、胃管固定方法,展望有更好的置管技术。  相似文献   

18.
张杰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9):1158-1159
<正>吞咽障碍是脑卒中后严重并发症,其发生率为51%~73%[1]。主要是吞咽、迷走和舌下神经的核性或核下性损害产生的真性球麻痹和/或双侧皮质脑干束损害产生的假性球麻痹[2]。主要表现为进食吞咽困难、饮水呛咳,甚至误咽误吸,轻者导致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重者导致吸入性肺炎甚至死亡[3]。脑卒中吞咽障碍目前尚无药物治疗,通常采用康复作为治疗手段。现将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康复护理的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引导式教育在提高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患者治疗疗效中的作用.[方法]把35例不伴有认知障碍的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包括9例真性球麻痹和26例假性球麻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18人,接受促进技术及引导式教育;对照组17人,接受促进技术处理.两组病人治疗前、后均进行吞咽功能评估,用统计学方法分别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前后的吞咽功能得分,并比较从接受治疗到拔除胃管的时间.[结果]在接受干预前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吞咽功能[分别为(3.1±2.0)分和(3.3±3.1)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吞咽功能得分实验组平均为(11.1±2.1)分比对照组(7.6±2.4)分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开始到拔除鼻饲管的时间,实验组(17.5±3.4)d比对照组(22.9±6.0)d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引导式教育在提高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的治疗疗效,缩短停留胃管时间有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脑卒中患者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患者度过脑卒中危险期后,家庭是其康复休养的主要场所。其中脑卒中球麻痹患者常存在吞咽功能障碍、构音障碍,经鼻胃管给食是球麻痹患者的首选方法,严重的吞咽困难需要终身管饲[1]。由于患者主要照顾者缺乏相关知识,使患者得不到很好的饮食照顾。2001年以来,我们对21例脑卒中球麻痹患者开展了对患者主要照顾者管饲饮食的健康教育,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1一般资料脑卒中球麻痹患者21例,其中男15例,女6例,年龄38岁~81岁,平均年龄64岁。2方法2.1讲解经鼻胃管给食的意义选择脑卒中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