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目的 评价MRI与CT检查在鼻咽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并对鼻咽癌2008年分期、1992年福州分期及2002年国际抗癌联盟(UICC)分期系统进行比较.方法 分析76例鼻咽癌初诊患者MRI和CT影像资料,依据2008年分期以MRI为标准,评价MRI与CT对鼻咽癌新分期的差异.并以MRI为标准,比较鼻咽癌不同分期系统间的差异.MRI与CT对肿瘤侵犯范围比较采用McNemar法检验.结果 MRI判断鼻咽癌翼内肌(22例)、翼外肌(15例)、颅底(35例)及颅内(11例)侵犯方面与CT(分别为24、11、32、6例)存在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在判断咽旁间隙侵犯(50例)、咽后组淋巴结转移(48例)、T1期(18例)、T2期(15例)、N0期(18例)、N1期(33例)上,与CT(分别为61、23、11、22、24、27例)不一致者分别为11例、25例、7例、7例、6例及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多显示的11例咽旁间隙侵犯,MRI证实5例为咽旁间隙受压,6例为咽后组淋巴结转移,而MRI较CT共多显示咽后组淋巴结转移25例,以上2点为引起T、N分期差异的主要原因.鼻咽癌2008年分期与1992年分期比较,T分期上升9例,下降1例,N分期上升16例,临床分期上升15例,下降1例;与2002年UICC分期比较,T分期上升7例,N分期上升10例,临床分期上升12例.结论 与鼻咽癌2008分期规定的MR检查比较,CT在显示病变咽旁间隙侵犯及咽后组淋巴结转移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相对于1992年分期及2002年UICC分期,鼻咽癌2008分期主要使肿瘤T、N分期上升、临床分期上升.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评价磁共振T2WI、扩散加权成像(DWI)、表观扩散系数(ADC)和对比增强T1WI对ⅠB1期宫颈癌病灶大小测量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经术后病理确诊为ⅠB1期宫颈癌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术前行常规平扫、对比增强MRI和DWI(b值取0、800和1000s/mm2)检查。分别在T2WI、ADC、DWI和对比增强T1WI图像上测量病灶的左右径、前后径及上下径,采用t检验将MRI测量值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四种图像上测得的病灶左右径与手术病理结果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增强T1WI和T2WI上测得的病灶前后径与手术病理结果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DC图和DWI上测得的病灶前后径小于病理测量值(P<0.05)。对比增强T1WI和T2WI上测得的病灶上下径与手术病理结果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各成像序列能够对宫颈癌ⅠB1期病灶大小进行相对精确的评估。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基于磁共振测量肢体的二维径线数据在评估单侧原发性下肢淋巴水肿(PLEL)临床分期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搜集132例经确诊为PLEL患者,所有患者均行下肢MRI检查。采用短时反转恢复(STIR)序列测量双侧小腿软组织纵向及横向的总径线(TD)、肌骨径线(MD)和皮下软组织径线(SD),分别计算患侧与健侧TD及SD的差值(DTD、DSD)。依据2020年国际淋巴协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Lymphology, ISL)临床分期标准对患者进行相关分期。对所有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确定MRI径线测量方法在PLEL临床分期中的可行性。结果 横径TD(R=0.492)、SD(R=0.596)、DTD(R=0.608)、DSD(R=0.620)与临床分期的相关性明显大于纵径的TD(R=0.430)、SD(R=0.532)、DTD(R=0.547)和DSD(R=0.519),横径DSD与临床分期相关性最高。无论横径或纵径,淋巴水肿Ⅰ期患者TD、SD、DTD及DSD的值明显小于Ⅱ期及Ⅲ期(P<0.05),而Ⅱ期与Ⅲ期之间各测量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 MRI 小视野基于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扩散加权成像在鼻咽癌分期中的应用。方法:搜集经病理证实的53例未分化非角化型鼻咽癌首诊患者,并对患者进行分期(中国2008分期),治疗前行 MRI 常规序列及小视野 IVIM-DWI 序列扫描。结果:ADCstand 值、ADCslow 值及 ADCfast 值在不同 T 分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ADCslow 值在不同 N分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 <0.05)。T 分期与 ADCstand 值(r =-0.580,P =0.000)及 ADCslow 值(r =-0.468,P =0.000)呈负相关,与 ADCfast 值(r=0.406,P =0.000)呈正相关。N 分期与 ADCslow 值呈负相关(r =-0.502,P =0.000)。结论:小视野 IVIM-DWI 参数可能对鼻咽癌 T、N 分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鼻咽癌MRI和CT成像差异对鼻咽癌T分期的影响及对原发肿瘤靶区体积的影响.资料与方法 比较101例经病理诊断为鼻咽低分化鳞癌的患者的MRI和CT表现,应用其差异比较鼻咽癌靶区的体积对放射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 咽后淋巴结、头长肌、蝶骨、枕骨斜坡、鼻窦等处的病灶在MRI的发现率高于CT(P<0.05).对鼻咽癌的T分期,MRI和CT之间有差异(P<0.05).根据MRI表现勾画的鼻咽癌靶区体积大于根据CT表现勾画的鼻咽癌靶区体积(P<0.05).结论 MRI对发现鼻咽癌、鼻咽癌分期及勾画鼻咽癌原发肿瘤靶区体积优于CT.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探讨T2WI三维可变翻转角快速自旋回波序列(3D-SPACE)联合RS-EPI DWI成像技术在直肠癌术前评估中的临床应用。方法:连续搜集2016年1月-2017年2月间临床疑似直肠癌并顺利完成MRI检查的135例患者资料,将术后病理结果证实为直肠癌的42位患者纳入本组研究,同时扫描A组:三方位高清T2WI序列和B组:T2WI3D-SPACE联合超清分段读出平面回波弥散加权成像(RS-EPI DWI)序列组。两位阅片医师采用盲法对两组图像分别进行肿瘤淋巴结(TN)分期、环周切缘(CRM)评估以及肠壁外静脉受累(EMVI)评估。所得数据均在19.0版SPSS软件上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位诊断医师的在A、B两组图像整体的T分期、N分期、CRM评估、EMVI评估上均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两组图像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A组T分期、N分期、CRM评估和EMVI评估的准确率分别为69.0%、59.5%、76.2%和71.4%。B组T分期、N分期、CRM评估和EMVI评估的准确率分别为88.1%、66.7%、78.6%和88.1%。A、B两组间4项术前评估指标行卡方检验,在T分期上满足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在N分期、CRM评估和EMVI评估上P值均>0.05,无显著性差异。结论:T2WI 3D-SPACE联合RS-EPI DWI序列组对比常规高清T2WI序列,明显提升了直肠癌T分期的准确率,在N分期、CRM、EMVI的评估方面准确率稍有提升。可常规用于直肠癌MRI术前评估MRI扫描。  相似文献   

7.
MRI在鼻咽癌肿瘤分期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MRI在鼻咽癌 (NPC)肿瘤分期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 2 4 0例经病理证实的NPC ,MRI平扫后增强扫描并加扫冠状扫描和矢状面。结果 :依NPC浸润方式分为内外、前后、上下 6个方向对肿瘤行MRI分期 :T1期 (向内 ) :肿瘤局限在鼻咽壁 2 5例 ;T2期 (向外和向后 )侵及咽旁浅间隙 80例 ,侵及咽旁深间隙 37例 ,侵及咽后间隙 2 6例 ;T3期 (向前和向下 )侵及鼻腔、上颌窦、蝶窦和口咽 4 4例 ;T4期 (向上侵及颅底、颅内 ) 2 8例。结论 :MRI有助于鼻咽癌的诊断和准确肿瘤分期。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评估基于U形全卷积神经网络(U-Net)对MR图像上前列腺的自动分割和径线测量的准确性,探索其植入临床工作流程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7日-2019年4月28日连续前列腺MR检查病例的临床和MRI资料,排除前列腺癌治疗后、因前列腺增生行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后和数据导出失败者,最终纳入129例的MRI数据进行分析。使用前列腺U-Net分割模型在T2WI上自动分割前列腺轮廓后,以最小体积包围盒的算法规则,测量前列腺的左右、前后和上下径。将实际临床工作中使用的前列腺MR结构式报告内医师测量的前列腺径线数据作为金标准,用配对样本t检验和Bland-Altman散点图比较分析软件自动测量和医师手工测量的前列腺径线结果。结果:U-Net分割和径线测量结果可自动地填写到结构式报告中。运用Bland-Altman 散点图分析显示两种测量方法得到的前列腺各径线的一致性高,仅4.65%的数据位于95%置信区间之外。对于前列腺左右径,软件自动测量和医师手工测量结果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37,P>0.05),而于前列腺前后径和上下径,两种测量结果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248,P<0.05;t=-2.172,P<0.05)。结论:基于U-Net的前列腺分割和径线自动测量模型植入临床工作流程是可行的,其测量结果的准确性符合临床需求。  相似文献   

9.
子宫内膜癌磁共振成像诊断和分期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回顾性分析子宫内膜癌的磁共振(MRI)表现和手术病理结果,探讨MRI诊断和分期的价值。材料和方法:18例子宫内膜癌诊断和分期均经手术和病理检查。术前MRI检查采取冠状面和矢状面的T1WI和T2WI成像,双盲法MRI阅片,子宫内膜癌MRI分期基本按FIGO分期原则。结果:病灶区在T1WI像上为等信号(不伴出血),T2WI呈现5种表现。MRI分期准确率达83.8%,分辨工期的准确率达90.9%。结论:子宫内膜癌MRI表现多样化,有44.4%病例表现不典型。MRI对子宫内膜癌(尤其对占多数的Ⅰ期病例)的分期具有很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王志聪  饶圣祥 《放射学实践》2019,34(10):1122-1127
【摘要】目的:探讨胃癌患者CT肿瘤体积与术后病理分期的相关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搜集2015年4月-2016年1月确诊的胃癌患者105例(男69例,女36例,年龄34~84岁,平均60.96±9.95岁)。术前1周内行CT增强扫描,通过人工测量门脉期每一层面的肿瘤面积乘以层厚叠加获得肿瘤体积,与术后病理分期进行关联性分析,将T分期分为T1-2组和T3-4组,N分期分为N0组和≥N1组后进行U-检验及ROC分析。结果:CT肿瘤体积与术后病理T分期及N分期的相关性分别为r=0.80(P<0.001)和r=0.66(P<0.001),呈显著相关,不同T或N分期的CT肿瘤体积中位数值随着T或N分期的增加呈增长趋势,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T3-4组或≥N1组的CT肿瘤体积分别明显>T1-2组或N0组(P<0.001)。CT肿瘤体积预测T1-2期的ROC曲线下面积AUC=0.96(95%CI 0.90~0.99),95%置信区间的相伴概率P<0.001,如果将CT肿瘤体积≤24.5mL作为预测T1-2期的阈值时,其敏感度为92.9%,特异度为90.5%,准确度为91.4%。CT肿瘤体积预测N0期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4(95%CI 0.76~0.90),95%置信区间的相伴概率P<0.001。如果将CT肿瘤体积≤23.4mL作为预测N0期的阈值时,其敏感度为75.6%,特异度为85.0%,准确度为81.0%。CT肿瘤体积预测T1-2N0期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0(95%CI 0.65~0.91),95%置信区间的相伴概率P<0.001。如果将CT肿瘤体积≤10.8mL作为预测T1-2N0期的阈值时,其敏感度为71.9%,特异度为80.0%,准确度为73.8%。结论:CT肿瘤体积与术后病理T、N分期均具有显著相关性,通过选取恰当的阈值,可为胃癌的术前临床分期提供良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18F-氟脱氧葡萄糖(FDG)PET/MRI与MRI在食管癌患者术前T、N分期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食管癌根治术的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影像学资料,其中男性25例、女性5例,年龄42~77(62.9±8.0)岁。患者均在术前2周内行18F-FDG PET/MRI检查,以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为分期的“金标准”。采用Kappa检验评估18F-FDG PET/MRI和MRI对食管癌患者术前T、N分期与术后组织病理学分期的一致性;18F-FDG PET/MRI与MRI对食管癌患者术前T、N分期准确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转移性淋巴结与良性淋巴结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平均标准化摄取值(SUVmean)、表观扩散系数最小值(ADCmin)、表观扩散系数平均值(ADCmean)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结果 18F-FDG PET/MRI与MRI对食管癌患者术前T分期和术后组织病理学分期的一致性均较强(Kappa值=0.757、0.698,均P<0.001);18F-FDG PET/MRI和MRI对食管癌患者术前T分期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83.3%(25/30)、80.0%(24/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10,P>0.05)。18F-FDG PET/MRI对食管癌患者术前N分期的诊断准确率高于MRI [76.7%(23/30)对66.7%(20/30)],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273,P<0.01)。转移性淋巴结的SUVmax和SUVmean均明显高于良性淋巴结(5.77±2.66对2.79±1.29,3.16±1.28对1.78±1.01),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39、5.96,均P<0.001);转移性淋巴结的ADCmin较良性淋巴结低(1.02±0.33对1.20±0.24),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1,P<0.001);两者ADCmean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2,P>0.05)。 结论 18F-FDG PET/MRI在食管癌患者术前T分期中的价值与MRI相当,且其对食管癌患者术前N分期的诊断效能优于MRI,故可成为食管癌患者术前分期优选的无创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MRI平扫结合扩散加权成像(DWI)在直肠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8例直肠癌患者行MRI平扫及DWI检查,评价肿瘤形态、T分期、淋巴结转移、环周切缘(CRM)状态、肿瘤下缘距肛缘的距离,并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MRI与病理对T分期、N分期及环周切缘受累评估的一致性采用Kappa检验.结果:MRI平扫及DWI能准确显示肿瘤的部位及形态.MRI平扫结合DWI对28例直肠癌T分期总的诊断符合率为78.57%(22/28),T1~T2期、T3期、T4期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5.71%、78.57%、92.86%,MRI与病理对T分期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一致性(Kappa值=0.656).MRI平扫结合DWI对判断N分期的符合率为71.43% (20/28),判断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为66.67%(6/9),特异度为73.68%(14/19),MRI与病理对N分期的诊断具有中度一致性(Kappa值=0.489).MRI判定CRM状态的总体符合率为85.71% (24/28),敏感度为90.90%(10/11),特异度为82.35%(14/17),阳性预测值为76.92%(10/13),阴性预测值为93.33%(14/15),MRI与病理对环周切缘受累的评估具有较高的一致性(Kappa值=0.710).MRI矢状面图像能测量18例下段直肠癌肿瘤下缘距肛缘的曲线距离.结论:MRI平扫结合DWI对直肠癌、T分期、环周切缘状态的判断及肿瘤下缘距肛缘的距离的测量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鼻咽癌的MRI表现(附78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初诊鼻咽癌的MRI表现及分期诊断要点,提高鼻咽癌MRI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初诊鼻咽癌患者MRI表现及分期。MRI扫描序列包括:轴位T1W/SE及T2W/TSE,冠状位SPIR,Gd-DTPA增强后三维扫描。结果:按1997年UICC和AJCC联合提出的鼻咽癌TNM分期,78例鼻咽癌患者分期为:0期1例,Ⅰ期6例,ⅡA期1例,ⅡB期24例,Ⅲ期23例,ⅣA21例,ⅣB2例;综合分期属早期(0~ⅡA期)的患者仅8例(10.3%),而中晚期(ⅡB及以上)患者70例(89.7%)。结论:初次就诊鼻咽癌患者即大部分为中晚期,而MRI检查可清晰显示鼻咽癌侵犯范围及淋巴结转移,为鼻咽癌的分期、进一步治疗及其疗效观察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鼻咽癌患者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及白细胞介素-12(interleukin-12,IL-12)浓度。方法用酶联免疫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43例鼻咽癌患者血清IL-10及IL—12浓度,并用22例健康成年人血清作为对照。结果鼻咽癌组IL—10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鼻咽癌组IL—12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IL-10浓度在晚期T分期组(T3/T4)明显高于早期T分期组(Ⅰ/Ⅱ)W〈0.01)、晚期临床分期组(Ⅲ/Ⅳ)明显高于早期临床分期组(Ⅰ/Ⅱ),但在不同性别、年龄组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组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IL-12在晚期T分期组(T3/T4)N显低于早期T分期组(Ⅰ/Ⅱ)(P〈0.01)、晚期临床分期组(Ⅲ/Ⅳ)明显低于早期临床分期组(Ⅰ/Ⅱ),但在不同性别、年龄组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组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IL-10及IL-12浓度呈负相关关系。结论鼻咽癌中高浓度的IL-10可能抑制IL-12的产生,帮助肿瘤细胞免疫逃避,损害机体肿瘤免疫,从而促进肿瘤发展。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初步探讨3.0T MR动脉自旋标记(ASL)技术对T1期鼻咽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3例经鼻咽镜活检病理证实的T1期鼻咽癌患者及14例健康志愿者行3D-ASL序列扫描,测量T1期鼻咽癌组肿瘤及健康对照组鼻咽黏膜的平均、最高及最低血流量(BF),比较两组的BF值差异,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其诊断阈值及诊断效能。结果:T1期鼻咽癌组肿瘤的平均、最高及最低BF值均高于健康对照组鼻咽黏膜[分别为(81.62±47.66)和(28.25±10.41) mL/100g/min、(145.39±106.22)和〖JP2〗(41.10±15.51)mL/100g/min、(62.92±41.13)和(19.01±6.79)mL/100g/min],〖J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平均、最高及最低BF值鉴别T1期鼻咽癌组肿瘤与健康对照组鼻咽黏膜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34、0.951及0.918。以BF最高值>63.50mL/100g/min为阈值鉴别T1期鼻咽癌组肿瘤与健康对照组鼻咽黏膜,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分别为92.31%、92.86%,92.31%、92.86%及92.59%。结论:3.0T MR 3D-ASL技术能够反映T1期鼻咽癌与健康对照组鼻咽黏膜的血流灌注差异,有助于鼻咽癌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6.
鼻咽癌侵犯鼻窦的MRI表现(附86例病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妍  梁赵玉  于小平  古善智  陈炼   《放射学实践》2010,25(10):1100-1102
目的:分析鼻咽癌侵犯鼻窦的磁共振(MRI)表现,探讨MRI在诊断鼻咽癌侵犯鼻窦中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鼻咽癌并鼻窦侵犯的86例患者的MRI表现。结果:MRI表现为窦壁破坏100%,窦壁黏膜增厚52.3%,窦腔内软组织肿块65.1%,鼻窦内侵犯病灶与鼻咽肿瘤相连97.7%,合并积液25.6%。横断面T1WI、T2WI、CE-T1WI所示病灶三者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矢状面T1WI、冠状面FSIR和冠状面CE-T1WI示肿瘤侵犯蝶窦为100%,横断面T2WI和CE-T1WI对显示筛窦、上颌窦受侵最佳。结论:窦壁骨质破坏、连续性中断;窦壁黏膜不均匀性增厚;窦腔内肿块与鼻咽肿瘤主体相连,且有相同程度的强化;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为等或稍高信号;增强扫描明显强化,是诊断鼻窦受侵犯的要点。因此,MRI的横断面T2WI、矢状面T1WI、冠状面FSIR及增强扫描在鼻咽癌鼻窦受侵犯的诊断中作用较大。  相似文献   

17.
螺旋CT和MRI判断胃癌T分期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螺旋CT(SCT)及MRI对进展期胃癌T分期的价值。方法:通过采用水充盈技术,应用螺旋CT和高场强MR对30例经手术证实的进展期胃癌患者在术前行SCT、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SCT及MRI判断T分期的准确率分别为83.3%(25/30),90.0%(27/30)。SCT及MRI判断Tz期的准确率分别为77.8%(7/9),88.9%(8/9);T。分期的准确率分别为84.6%(11/13),92.3%(12/13);T4分期的准确率分别为87.5%(7/8),87.5%(7/8)。结论:MRI对胃癌T分期的判断准确性略高于螺旋CT,MRI以其多平面及多参数成像的特点与螺旋CT在评价胃癌T分期方面进行互补。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利用术前MRI评估直肠癌开腹低位前切除术手术难度的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收集确诊为直肠癌且行开腹低位前切除术联合预防性回肠造口术的病人54例,其中男34例,女20例,平均年龄(56.98±10.47)岁。病人均于术前1周内行盆腔MRI检查。分析病人的MRI测量指标、临床病理指标、手术难度指标。MRI测量指标包括坐骨棘间径、坐骨结节间径、盆腔入口前后径、盆腔出口前后径、盆腔深度、肠系膜脂肪面积(MFA)、肿瘤距肛缘距离;临床病理指标包括年龄、性别和肿瘤分期、肿瘤最大径;手术难度指标为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单因素分析采用Pearson或Spearman秩相关分析,并进行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确定MRI测量指标、临床病理指标与手术难度的相关性。 结果 单因素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坐骨棘间径、盆腔深度、MFA和肿瘤距肛缘距离均与手术时间相关(均P<0.05),肿瘤最大径与术中出血量相关(P<0.05)。多因素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盆腔深度、MFA、肿瘤距肛缘距离是影响手术时间的主要因素(P<0.05),肿瘤最大径是影响术中出血量的主要因素(P<0.05)。 结论 术前MRI可以为直肠癌开腹低位前切除术手术难度的评估提供有用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结直肠癌原发灶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与临床病理资料、TNM分期、临床分期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3例已确诊的结直肠癌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1周内行18F-FDG PET/CT检查,并测量原发灶SUVmax,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两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价SUVmax与TNM分期及临床分期的相关性。结果原发灶SUVmax与肿瘤长径(t=2.497,P < 0.05)、病理及分化程度有关(F=3.727,P < 0.05);不同T分期结直肠癌原发灶的SUVma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492,P>0.05);不同N分期、M分期、临床分期结直肠癌原发灶的SUVmax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81、2.168、F=2.839,均P < 0.05);原发灶SUVmax与T分期无相关性(r=0.004,P>0.05),与N分期、M分期、临床分期呈正相关(r=0.248、0.273、0.324,均P < 0.05)。结论结直肠癌原发灶SUVmax与肿瘤长径、病理及分化程度、N分期、M分期、临床分期有关,可反映肿瘤的增殖、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全身磁共振背景抑制扩散加权成像(DWIBS)对直肠癌术前分期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对39例经肠镜证实的直肠癌患者,术前行全身磁共振DWIBS检查,以直肠癌原发灶病理结果为标准将本组资料分为T2、T3、T4三组,分析原发灶DWIBS上肿瘤信号强度、表观扩散系数(ADC)值、肠壁病变厚度、肠壁受累长度、肿瘤侵犯肠周径的情况五个指标在各组间的差异,及其与T分期的相关性。通过全身DWIBS图像作出术前NM分期,然后与术后NM病理分期结果进行对照,判断DWIBS对直肠癌NM分期的准确性、特异性及敏感性。结果全身DWIBS对直肠癌原发灶检出的敏感性为100%,准确性为100%,DWIBS上所显示的肠壁病变厚度和肠周径侵犯程度在各分期间有显著差异(P<0.05),且两者与T分期均有显著相关性(rs=0.427,P<0.05;rs=0.384,P<0.05);原发灶肿瘤信号强度、ADC值、肠壁受累长度在各分期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DWIBS对N分期诊断的总体准确性为84.61%;对N0期诊断的敏感性为85.71%,特异性为83.33%,N1期诊断的敏感性为70.00%,特异性为89.66%,N2期诊断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80.65%。对M期诊断的敏感性及准确性均为100%。结论全身DWIBS对直肠癌NM分期的诊断敏感性较高,是显示转移性淋巴结及远处转移病灶的一种有效检查方法。全身DWIBS对直肠癌原发灶检出的准确性及敏感性很高,但在T分期中的应用有一定的限度,结合常规MRI序列有助于提高T分期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