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9 毫秒
1.
手法复位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5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淦湖 《新中医》2001,33(2):29-30
对58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根据肘部解剖特点及肱骨髁上骨折的移位机制,在手法应用和骨折固定上结合运用生物力学原理,整复上重点纠正尺偏移位;在固定上重视前臂的重力作用和骨折块的稳定性;尺偏型骨折前臂宜置于屈肘旋前位;桡偏型骨折前臂宜置于屈肘旋后位,治疗优良率达91%,有效防止肘内翻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旋前位固定防止肘内翻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旋前位固定防止肘内翻疗效观察山东省荣城市整骨医院(264325)郑锡臣,闫生文,张晓涛,徐海涛,李永乾主题词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治疗,骨折固定术,外肘内翻/预防,临床研究肘内翻是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的常见并发症,如何防止其发生是临床研...  相似文献   

3.
李坤明 《四川中医》2005,23(3):78-79
目的:总结分析45例小儿肱骨髁上伸直型骨折的手法复位及固定方法。方法:手法复位,极度屈肘位超肘关节固定外加“8”字绷带固定,治疗小儿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45例。结果:45例患儿有28例达到解剖对位,17例达功能对位,肘关节屈伸及前臂旋转功能完全恢复正常,无一例发生肘内翻。结论:极度屈肘位超肘关节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伸直型骨折,能有效地防止肘内翻畸形。  相似文献   

4.
肱骨髁上骨折并发肘内翻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立民 《新中医》1998,30(9):33-34
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常见的骨折,而肘内翻畸形是其最常发生的并发症。据国外报道肱骨髁上骨折并发肘内翻的发生率达57%,国内报道则为489%〔1〕。本文总结我科自1990年以来采用手法复位超腕关节夹板伸直旋前位固定治疗肱骨髁上骨折127例,着重讨论肘内翻...  相似文献   

5.
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及肘内翻预防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常见的骨关节损伤,占肘部骨折55%~80%,其中98%-99%为伸直型。肘内翻畸形是其并发症中最常见的一种,发生率为25%-33%。自2002-2005年,作者采用手法复位、屈肘旋前位夹板固定,治疗伸直型小儿肱骨髁上骨折112例,较好地预防了肘内翻的发生,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肱骨髁上骨折有效的治疗方法以及降低肘内翻的发生率。方法共收集总结了54例资料较完整的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采用手法复位超腕关节夹板伸直旋前位固定治疗。结论54例患儿均行手法复位超腕关节夹板伸直旋前位固定后效果评定:优40例,良8例,可5例,差1例,优良率为88.9%。所有病例经随访证实,认为采用手法复位超腕关节夹板伸直旋前位同定治疗肱骨髁上骨折,能有效防治肘内翻。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22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手法治疗。对预防肘内翻畸形的发生进行一些探讨。文中介绍了手法特点及经验体会。笔者认为防止肘内翻的关键在于正确的整复方法,注意纠正尺侧移位和倾斜成角,采取灵活可靠的外固定是至关重要的,本组病例手法整复后阶段性使用外固定,早期以小夹板固定,中期改用石膏托塑形,此期是肘内翻的易发期,故重点放在中期的监护是防止肘内翻的有效措施,本组治疗22例。经6个月-2年随访19例仅1例发生轻度肘内翻,疗效总优良率达89.47%。肘内翻发生率5.26%,低于国内外文献报道。  相似文献   

8.
林伟 《时珍国医国药》2004,15(9):598-598
目的 :采用卡钳式手法复位治疗肱骨髁上伸直型骨折 ,纠正尺偏尺倾 ,并屈肘 110°夹板行固定较大限度减低肘内翻发生。方法 :卡钳式手法牵引复位后屈肘固定。结果 :4 6例肱骨髁上 (伸直型 )骨折肘内翻发生率 6 %。结论 :卡钳式手法复位法治疗肱骨髁上骨折效果好 ,肘内翻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9.
从68例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谈肘内翻的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伍子添 《新中医》1998,30(3):20-21
对68例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孩,根据力学原理,在手法整复和夹板固定治疗上作了些改进,对桡偏型采用前臂旋后位拔伸整复,单纯后移位型或尺偏型采用前臂旋中位或旋前位拔伸整复。在夹板固定方面,后侧板采用超长夹板至前臂,作屈肘80°~90°并加8字绷带固定,经40天~3个月随访,结果优38例,良29例,差1例,优良率达98.5%,有效地防止肘内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肱骨髁上骨折的前臂制动体位与肘内翻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王宵光  王淙青 《中医正骨》2000,12(11):19-19
为探讨肱骨髁上骨折前臂最适宜的制动体位,以减少肘内翻等并发症。对52例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手法复位成功后分别采用前臂旋前位(26例)、中立位(12例)和旋后位(14例)等三种不同体位石膏制动,依据临床观察,结合X线片所示提携角或内翻角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前臂旋前、中立及旋后位制动三组肘内翻发病率之间x^2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5),以旋前位制动组为优。说明伸直开明肱骨髁上骨折手法复位成功后,取前  相似文献   

11.
半旋前位深屈肘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伸直型骨折6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半旋前位深屈肘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伸直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肱骨髁上伸直型骨折患儿行手法复位后,予半旋前位深屈肘、夹板固定,固定时间3-4周,康复治疗1个月左右。结果:全部患儿肘关节功能完全恢复或基本恢复,优良率98.33%。结论:半旋前位深屈肘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伸直型骨折疗效显著,符合生物力学原理。  相似文献   

12.
林赤  周俊德  庞敏 《新中医》2009,(4):74-75
目的:观察手术截骨配合正骨手法治疗儿童肘内翻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7例儿童肘内翻畸形患者采用手术切开截断肱骨髁配合中医正骨手法,超肘外展小夹板固定,外敷驳骨黄水纱块、肘部功能锻炼及外洗中药治疗。结果:随访3~16年,53例肘内翻畸形纠正理想,4例较前改善。结论:手术截骨配合正骨手法治疗儿童肘内翻畸形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多发骨折 ,占小儿上肢骨折的72 % ,处理不当容易发生肘内翻畸形或加大其发生机率 ,是骨科临床难题之一。多年来 ,笔者从骨折手法复位、外固定方面入手 ,致力于如何降低其发生机率方面的探究 ,取效较好。1 临床资料本组 95例 ,男 75例 ,女 2 0例 ;年龄 3~ 5岁 37例 ,6~ 9岁 4 5例 ,10~ 13岁 13例 ;伤后 3天内就诊 85例 ,4~ 10天就诊 10例 ;骨折类型 :95例均为闭合型肱骨髁上骨折 ,其中伸直型 88例 ,屈曲型 7例 ;骨折远端尺偏内旋移位 6 8例 ,尺偏外旋移位 8例 ,桡偏内旋移位 9例 ,单纯伸直型 10例。2 治疗方法复位前…  相似文献   

14.
肱骨髁上骨折治疗和预防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研究有效的肱骨髁上骨折治疗方法和如何降低肘内翻的发生率。方法:采用多层夹板固定治疗75例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结果:认为骨折的内侧应力较外侧强,使内侧骨皮质塌陷是产生肘内翻的病理基础:远折端受重力作用的重力性尺倾是产生肘内翻的主要原因;弹性固定系统的多层夹板固定,是有效的方法;预防肘内翻的关健是合理的复位与固定及早期正确的X线评价。  相似文献   

15.
前臂旋后45°支架固定治疗肱骨髁上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肘部最常见的骨折。骨折后并发肘内翻畸形,发生率高达30%以上。对肘内翻发生的原因众说纷纭,且迄今尚无理想的预防措施。笔者从1988—1990年共收治27例新鲜性闭合性肱骨髁上骨折的患者,采用中医手法复位,小夹板加前臂旋后45°及前臂支架固定治疗,通过疗效观察,效果满意,大大减少了肘内翻畸形的发生。从而得到启发,肱骨髁上骨折后,骨折远端内倾,内旋的运动可能是产生肘内翻畸形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夹板固定、石膏托固定、骨牵引、切开克氏针固定4种方法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探讨肘内翻的发生机制以预防其发生。方法:采用这4种方法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143例,6个月后初步评定疗效,1年半后进行随访。结果:夹板固定者,优良和良好65.1%,不良6.3%;石膏固定者,优良和良好42.6%,不良40.4%;牵引治疗者,优良和良好63.2%,不良10.5%;切开克氏针固定者,优良和良好50.0%,不良28.6%。肘内翻的发生率,尺侧嵌插和尺侧偏移者为75.0%,桡侧嵌插和桡侧偏移者为21.4%。结论:夹板固定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最优的固定方法;明确肘内翻的发生机制,准确分析骨折时暴力方向及移位情况,才能把握好复位原则,有效预防肘内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加大屈肘角度固定对防止肘内翻的意义广东省东莞市厚街方树泉医院(511771)黄潮桐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三亚572000)罗佩强,肖建华主题词肱骨髁上骨折,伸直型/治疗,骨折固定术,外肘内翻/预防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常见的骨折之一,其中...  相似文献   

18.
孟氏骨折系尺骨上1/3骨折合并上桡尺关节脱位,是儿童常见的肘部骨折,其中伸直型孟氏骨折是最多见的,约占80%.此病手法复位后难可靠固定,桡骨小头容易再脱位.我院自1999~2004年共收治了43例伸直型孟氏骨折病例,采用手法复位,充分屈肘前臂旋前位固定治疗,同时配合功能锻炼,早期中药内服,中后期用中药局部外洗外敷,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为比较小儿肱骨髁上伸直型骨折屈肘位小夹板与伸肘外翻石膏固定的治疗效果。将223例小儿肱骨髁上伸直型骨折随机分成A组和B组。A组97例,予屈肘90°位小夹板固定,B组126例,予伸肘外翻石膏固定,对两组远期疗效进行随访观察。结果显示,两组肘内翻发生率(分别为24.74%和7.14%)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高于B组。表明伸肘位固定能防止整复后再移位;能大大减少肘内翻发生,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20.
肱骨髁上骨折是最常见的儿童肘部骨折,发生率占肘部骨折30%~40%,多发生于10岁以下儿童,6岁~7岁为发病高峰。目前各种治疗方法都有高比例的肘内翻发生率,可高达30%~57%。我们采用手法复位、杉树皮小夹板超肘腕关节固定,并根据Baumann角(B角)和新月征决定是否重新整复复位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取得了满意效果。2003年~2005年我们对78例移位严重的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进行了该疗法的临床观察,有效预防了肘内翻畸形的发生,仅发生肘内翻3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