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经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是目前国内比较流行的治疗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微创术式~[1])。关于PELD的并发症,文献多集中在脑脊液漏、神经损伤、术后髓核再突出等。而Young等[2]于2009年首次报道了一种罕见的PELD术后并发症:术后症状性椎间盘假性囊肿(post-discectomy discal pseudocyst,PDP)。  相似文献   

2.
腰椎间盘突出症作为骨科常见病,在青壮年人群中发病率很高,而在少年儿童中罕见,因为儿童的腰椎与成年人相比往往更健康[1]。在临床上确诊儿童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报道较少,所以医师对其的认识相对不足,在症状不明显时轻易诊断会造成漏诊。因儿童的椎间盘髓核组织含水量多,胶原纤维多,弹性大,故大多数患者经卧床休息、服用止痛及营养神经药物等非手术治疗后症状能够有所缓解[2],需给予针对性手术治疗的是经非手术治疗无效,症状加重而影响到日常生活的患者[3]。  相似文献   

3.
<正>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是治疗终末期膝关节疾病成熟有效的方法,通过矫正关节畸形、恢复下肢力线和减轻关节疼痛,重塑膝关节功能[1]。复发性关节血肿是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极其罕见的并发症,发生率为0.1%~1.6%,临床症状为突然出现的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无外伤事件[2]。关于术后复发性关节血肿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目前仅有少量相关文献报道,在诊疗方案上尚未形成共识[3]。若治疗不及时,容易延误病情,导致关节疼痛、僵硬,甚至假体关节感染[4]。本文报道1例右膝关节置换术后复发性关节血肿病例,并对其发病原因进行回顾分析。  相似文献   

4.
<正>腰椎间盘突出症分为膨出、突出、脱出或游离四型[1]。对于脱出及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常采用开放性或关节镜下手术治疗[2],但部分患者拒绝手术治疗;而射频消融、激光及等离子消融等方法往往受骨性结构影响难以接触靶点或疗效差,传统经骶裂孔化学溶解术则疗效不稳定[3]。本研究观察经骶裂孔接触性化学溶解术治疗脱出或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正>胆管扩张症(biliary dilatation,BD)是一种相对罕见的疾病,仅占胆道良性疾病的1%,女性多于男性,比例约为3~4∶1[1]。起病于婴儿期,约2/3的患者在10岁前出现临床症状,然而高达20%~25%的病例在成年后才被确诊[2]。典型三联征表现为右上腹痛、腹部包块及黄疸,部分患者直到出现胆管结石、胆管炎、胰腺炎、门静脉高压症、肝纤维化、自发性囊肿穿孔、胆管癌等相关并发症才被确诊[1]。Todani分型[3]广泛应用于临床,但该分型系统不能涵盖所有类型。本文报道1例成人罕见BD,累及胆囊管和肝总管、胆总管。  相似文献   

6.
<正>假体周围感染(periprosthetic joint infection,PJI)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最多见也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1],其发生率为1%~4%,严重影响预后[2]。其中大部分感染病原菌为革兰阳性菌,特别是葡萄球菌[3]。相比之下,真菌感染比较罕见,但其导致的后果更为严重[4]。  相似文献   

7.
<正>对于大多数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治疗,脊柱微创手术已取得了与传统开放手术相当的疗效[1-2]。目前,使用内镜技术进行脊柱微创手术已非常普遍,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unilateralbiportalendoscopy,UBE)、椎间孔镜(percutaneoustransforaminalendoscopicdiscectomy,PTED)等脊柱内镜手术较开放手术具有许多优点,包括更小的手术创伤及更快速的康复等[3-4]。UBE较PTED具有更好的镜下视野、更大的操作空间及处理范围等优势,且UBE学习曲线陡峭程度更低,使用关节镜器械即可开展[5]。2022年6月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收治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UBE术中因灌洗液吸收导致酸中毒,该并发症罕见,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肝肾移植是目前终末期肾脏病(end-stage renal failure, ESRF)的有效治疗手段之一[1-3],有效地改善了受者的生活质量及长期生存率,但是术后的感染仍然是其最常见的并发症[2,4]。细环病毒(torqueteno virus,TTV)无处不在,据报道在健康人群中感染率大约为90%,而在移植患者中接近99%[5]。  相似文献   

9.
<正>目前,肝移植手术已成为治疗各种终末期肝病患儿的重要治疗方法[1],在儿童肝移植领域,受其较小的体质量影响,难以匹配到合适的整肝供肝,仍以劈离式肝移植、亲体肝移植等术式为主,并且受到供受体血管管径差异、受体原发疾病、门静脉吻合成角、复杂的血管吻合技术以及术后腹内压等一些潜在危险因素影响[2-3],其术后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也不容小觑。据报道,儿童肝移植术后血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可达7.2%~35.2%[4-5],门静脉并发症的发生率最高可达33%[6-8],同时,门静脉狭窄的发生率约为2%~14%[9-10]。  相似文献   

10.
<正>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手术复杂,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且种类较多,桥袢梗阻是其中并发症之一[1]。桥袢梗阻的原因众多,包括良性因素、恶性因素,前者常由于内疝所致[2],后者常由于肿瘤局部复发并侵犯输入袢所致[1,3]。文献中报道的PD术后桥袢梗阻部位多数位于胆肠吻合口的远侧[4-5],梗阻位于胆肠吻合口近侧的则少见文献报道。本文将一例胰头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胆肠吻合口与胰肠吻合口之间桥袢恶性梗阻患者的诊治经过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