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临床资料 年龄 2 0~ 2 5岁 10例 ,2 6~ 3 0岁15例 ,3 1~ 3 5岁 3例 ,3 6~ 40岁 2例 ;第 1胎 18例 ,第 2胎 10例 ,第 3胎 2例 ;病程 2 0~ 2 5 d2 5例 ,2 5~ 3 0 d4例 ,3 1~ 3 5 d1例 ;临床表现 :本组病例为剖宫产术后 2 0 d阴道恶露不净者。其临床特征为恶露淋漓不断 ,色紫暗或夹血块 ,小腹痛疼拒按 ,乏力 ,舌紫黑音或边有紫斑。  治疗方法 生化汤加味药物组成 :炙黄芪3 0 g,当归、益母草各 15 g,桃仁、红花各 10 g,川芎9g,炮姜、泽兰、炙甘草各 5 g。临床加减 :大便干者加生大黄 5~ 10 g。汗多者加桂枝、白芍各 12 g;纳差者加神…  相似文献   

2.
中药治疗风湿性关节炎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邢波 《吉林中医药》2003,23(12):27-27
1 临床资料本组 30例中 ,以行痹为主者 10例 ,男 7例 ,女 3例 ,以着痹为主者 5例 ,男 3例 ,女 2例 ,以痛痹为主者 13例 ,男 8例 ,女 5例 ,以热痹为主者 2例 ,均为男性。男女比例为 2∶1,病程在 3个月以下者 5例 ,6月~ 1年者 12例 ,1~ 2年者 10例 ,2年以上者 2例。疗程 1~ 2周者 10例 ,2周~ 1个月者 16例 ,1个月以上者 4例。2 治疗方法基本方 :防风 30g ,木瓜 2 0g ,秦艽 15g ,海风藤2 0g ,威灵仙 15g ,桑寄生 2 5g ,土鳖虫 15g ,川芎 15g ,鸡血藤 30g ,附子 10g。加减 :行痹者加防风 5 0g ;着痹者加薏苡仁 2 0g ,苍术 15g ,黄柏 15g ;…  相似文献   

3.
吕会玲 《浙江中医杂志》2001,36(12):520-520
近年来 ,笔者采用中药自拟方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 47例 ,获效满意。47例均为女性患者 ,年龄 2 3~ 47岁 ,病程 1 0天~半年。基本方 :紫草、茜草、丹皮、赤芍各 1 5g,白茅根 3 0 g,黄芩、桑白皮各 1 0 g。加减 :急性发作期面部红肿 ,加猪苓、六一散各 1 5g;痒甚 ,加白鲜皮 3 0 g,苦参 1 0 g;大便干 ,加全瓜蒌 3 0 g,川大黄 6g;出现脓疱者 ,加银花、连翘各 3 0 g,败酱草 1 5g。每日 1剂 ,水煎分服。另取第三煎药液冷敷面部 ,每日 2次 ,每次 1 5分钟。 1 0日为 1疗程 ,经 2~ 3个疗程治疗后 ,3 9例痊愈(皮损及症状均消失 ,随访 1年未复…  相似文献   

4.
何春红  王彦林 《陕西中医》2003,24(5):442-443
临床资料 本组 33例均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而确诊。其中男性 2 9例 ,女性 4例 ;年龄 2 5~ 45岁 1 8例 ,46~ 60岁 1 0例 ,60岁以上者 5例 ;发于头面者 6例 ,发于下肢者 2 7例 ,发于下肢单侧者 30例 ,双侧者 3例 ;实验室检查 :血白细胞及中性白细胞明显增高 ;首次发病 2 1例 ,复发者 1 2例。  治疗方法 基本方 :苍术 ,黄柏、丹皮、炮山甲、赤芍各 1 0 g,生薏仁、地丁各 30 g,生地 1 5 g,甘草 6g。发于头面者加僵蚕、蝉蜕、川芎各 1 0 g,黄连6g;发于下肢加川牛膝、萆各 1 5 g,白茅根 30 g,地龙 6g;伴恶寒 ,发热者加二花、…  相似文献   

5.
1 一般资料本组共 6 8例 ,其中男 4 1例 ,女 2 7例 ,年龄 2 1~ 5 7岁 ,病程 6个月~ 18年。2 治疗方法中药基本方 :黄芪、山药各 30g ,茯苓、当归各 15 g ,人参、白术、甘草、陈皮、木香、砂仁各 10 g。肾阳虚者加附子、肉桂 ,脾阳虚者加干姜 ,脾虚下陷者加升麻、柴胡 ,湿热者加葛根、黄连 ,大便脓血者加仙鹤草、地榆炭。每日 1剂 ,水煎 2次 ,取药液 6 0 0ml,早晚 2次分服。同时以锡类散 2 g,柳氮磺胺吡啶3g ,地塞米松 5mg ,庆大霉素 8万u ,加生理盐水 15 0ml保留灌肠 ,每晚 1次 ,7d为 1个疗程 ,疗程间视病情间隔 3~ 5d ,中药口服不间断…  相似文献   

6.
王天峰 《陕西中医》2002,23(4):344-345
临床资料 :1 2 0例中 ,男 68例 ,女 5 2例 ;年龄最大 1 4岁 ,最小 3岁 ,平均年龄 7.2岁 ;病程最短1 d,最长 1 5 d;以发热、咽痛为主症者 92例 ,以咳嗽为主症者 2 8例 ,其中化脓溃烂者 1 2例。  治疗方法 :基本方 :牛蒡子、生地、赤芍、浙贝各 1 2 g,黄芩、山豆根、丹皮、桔梗各 9g,玄参 1 5 g,蝉退、甘草各 6g。水煎 2次 ,滤汁 2 0 0 ml,每次10 0 ml,日 2次。加减 :壮热、咽痛甚、便秘、溲赤者 ,加元明粉 3g,淡竹叶 9g;咳剧者 ,加杏仁 3g,炙杷叶 9g;虚火上炎者 ,加肉桂 3g。  疗效标准 :治愈 :发热、咽痛、咳嗽及临床体征消失 (扁桃腺炎…  相似文献   

7.
小青龙汤化裁治疗顽固性小儿咳喘2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豹  李芳茹  郭亮明 《陕西中医》2002,23(6):534-535
临床资料 :本组 2 0例患儿均系我院 1 993年~ 2 0 0 1年 5月儿科住院患儿 ,经 7~ 1 0 d抗菌、消炎、止咳、平喘等西医常规处理 ,咳喘症状不见好转或好转甚微者。上述患儿被诊断为小儿上呼吸道感染者 5例 ,急性支气管炎 1 0例 ,小儿肺炎 5例。患者均具有咳喘、无汗、口不渴 ,舌淡苔白 ,不消化特征。  治疗方法 :基本方 :炙麻黄、细辛各 1~ 3g,芍药、干姜、款冬花、杏仁、紫菀、桔梗各 3~ 6g,有表症者加桂枝 3~ 6g,麻黄改生用 ;肺气虚 ,脉弱者加五味子 3~ 6g;口渴欲饮水者加石膏 3~ 1 5 g,葛根 3~ 6g,每日 1剂 ,煎 2次 ,连服 5剂为 …  相似文献   

8.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痛经3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自 1996年 7月~ 1999年 7月 ,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原发性痛经 3 3例 ,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 3 3例中年龄 13~ 3 0岁 ,平均 2 1岁 ;其中 2 0岁以下者 2 2例 ,2 1~ 2 5岁者 8例 ,2 6~ 3 0岁者 3例 ;病程 3个月~ 8年 ,<1年者 8例 ,1~ 3年者 10例 ,>3年者 15例。全部患者均排除继发性痛经。治疗方法中药基本方 :川芎 15g、益母草 15g、当归 10 g、白芍10 g、茺蔚子 15g;血热者加丹皮 10 g;血寒加肉桂 15g、炮姜8g;倒经者加牛膝 15g、白茅根 2 0 g;经闭者加红花 10 g、泽兰15g;经血色暗有块者加桃仁 10 g。…  相似文献   

9.
笔者自 1995~ 1999年用四物汤合六味地黄汤治疗肾盂积水 41例 ,疗效显著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41例中 ,女性 15例 ,男性 2 6例 ;年龄最大者 6 1岁 ,最小者 16岁 ,16~ 2 0岁 5例 ,2 1~ 5 0岁 2 2例 ,5 1~ 6 1岁 14例 ;病程最短者 6天 ,最长者 3年 ;均经 B超、X线确诊为肾盂积水 ;其中有尿路感染史者 2 1例 ,泌尿系结石者 15例 ,原因不明者 4例。2 治疗方法基本方组成 :当归 10 g 川芎 10 g 赤芍 15 g 淮山 2 0 g 山茱萸 15 g 丹皮 15 g 茯苓 2 0 g 泽泻 2 5 g 怀牛膝2 0 g。湿热重者加木通 15 g、车前 15 g、滑石 2 0…  相似文献   

10.
1994年以来 ,我们采用中医活血通腑法内外合治输卵管不通 12 0例 ,疗效满意 ,现介绍如下。1 一般资料12 0例均为本院门诊不孕患者。年龄 2 0~ 30岁70例 ,31~ 4 0岁 4 5例 ,4 1~ 4 5岁 5例 ;不孕时间最短16个月 ,最长 2 1年。全部病例均经输卵管通水试验或碘油造影证实为“输卵管不通”。2 治疗方法2 1 口服法 基本方 :炮山甲 15g ,水蛭 12g ,地鳖虫12g ,皂角刺 15g ,延胡索 12g ,郁金 12g ,黄芪 15g ,党参12g ,桂枝 10g。加味法 :有积水者 ,加茯苓 10g、泽泻10g ;有湿热者 ,加红藤 15g、败酱草 15g ;有痰湿者 ,加陈皮 12g、半夏 12g…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 ,笔者运用自拟滋阴固涩汤治疗盗汗32例 ,取得满意疗效 ,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   32例中 ,年龄最小的 18岁 ,最大的 54岁 ;其中 18~ 30岁 13例 ,31~ 4 0岁 9例 ,4 1~ 54岁 10例 ;盗汗时间 30~ 6 0天者 18例 ,6 0天以上者 14例。2 治疗方法  基本方 :熟地黄、生地黄、黄芪、麦门冬各 2 5g ,黄连、黄柏各 15g ,五味子、白芍各 2 0g。加减法 :汗出多者 ,加牡蛎、浮小麦各 15g以固涩敛汗 ;潮热甚者 ,加秦艽、银柴胡各 15g以退虚热。3 治疗结果   32例均治愈。其中服 3剂而汗止者 16例 ;5剂者 10例 ;8剂者 6例。4 …  相似文献   

12.
痛经为妇科常见病 ,以青年妇女为多见。笔者自 1 994年以来运用养血和血法治疗痛经 ,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3 2例患者均来自门诊。 1 5~ 2 5岁 2 5例 ,2 6~ 3 5岁 7例 ;未婚2 3例 ,已婚 9例 ;行经前疼痛者 5例 ,行经疼痛者 1 9例 ,行经后疼痛者 8例。2 治疗方法基本方 :当归、川芎各 1 0 g,白芍、熟地各 2 0 g,元胡、香附、枸杞子各 1 5 g,甘草 6g。随证加减 :兼少腹胸胁胀痛者 ,加柴胡、乌药 ;兼少腹冷痛 ,得热痛减者 ,加小茴香、艾叶 ;兼经色黯有块 ,块下痛减者 ,加桃仁、五灵脂、益母草。于行经前 7d开始服用 ,1剂 / …  相似文献   

13.
笔者于 1996年 8月至 2 0 0 0年 8月 ,用补阳还五汤加葛根治疗颈椎病引起的眩晕 6 0例 ,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现小结如下 :1 一般资料6 0例中 ,男 32例 ,女 2 8例 ,年龄在 5 0~ 80岁之间。发病3个月以内者 2 1例 ,3个月~ 1年者 2 3例 ,1年以上者 16例。 6 0例均颈椎 X线摄片和西医确诊为颈椎病眩晕。2 治疗方法  基本方 :黄芪 30~ 12 0 g,当归 10 g,川芎 10 g,赤芍 10 g,桃仁 10 g,红花 10 g,地龙 10 g,葛根 10 g。辨证加味 :有风痰者加天南星 ,肝阳上亢者加天麻 ,肝肾不足者加山萸肉 ,肝火旺盛者加龙胆草等。3 治疗效果治愈 :临床症…  相似文献   

14.
中药内服外用治疗带状疱疹52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田季雨  李鲁 《陕西中医》2002,23(3):256-256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均符合带状疱疹的诊断标准。本组共 5 2例 ,其中男性 3 2例 ,女性 2 0例。患者年龄 1 9~ 6 8岁 ,其中 40~ 6 0岁占 6 0 %。病程最短 3 d,最长者 3周 ,其中笔者首诊病例 2 2例 ,有3 0例病人先使用利巴韦林、消炎痛、维生素 B1、维生素 B12 等药 ,疗程均不超过 3 d,效果不明显 ,改用中药治疗。  治疗方法 :内治法 :宜清肝胆郁火、燥湿、解毒止痛 ,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 :主方 :龙胆草、板蓝根、败酱草、蒲公英、野菊花各 2 0 g,栀子、黄芩、泽泻、苦参、柴胡各 1 0 g,伴发热者加生地、丹皮各1 0 g;头痛者加羌活、川芎各 …  相似文献   

15.
笔者自 2 0 0 0年以来 ,应用中药治疗皮脂溢、脂溢性皮炎、痤疮等与皮脂腺分泌过盛有关的疾病60例 ,获得良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男 ,39例 ,女 ,2 1例 ;年龄 2 7.1± 3.5岁( 1 7~ 5 2岁 ) ;病程 2 .4± 2 .1年 ( 3天~ 1 2年 )。其中皮脂溢 1 1例 ,脂溢性皮炎 2 2例 ,痤疮 1 0例 ,二者或三者并存 1 7例。中医辨证多属胃肠湿热型 ,少数属血热风燥型 ,多数患者都进行过不同治疗 ,效果欠佳。治疗方法以茵陈、丹参各 1 5~ 2 0 g,防风 6~ 9g为基本方 ,热重者加金银花 1 0~ 1 5 g,痒重者加白癣皮 1 0~ 30 g,脾虚者加白术 1 0~ 1 …  相似文献   

16.
归脾汤加减治疗面神经麻痹3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春社  周亚云 《陕西中医》2002,23(10):922-922
临床资料  3 5例观察治疗对象均符合《实用内科学》第 1 4章“神经系统疾病 ,面神经炎”的诊断标准。男 2 3例 ,女 1 2例 ;年龄 2 0~ 60岁 ,平均年龄 3 2岁 ;病程 1 0 d~ 2 0 d2 2例 ,2 1 d~ 60 d1 0例 ,60 d以上者 3例 ;病变在左侧的 2 4例 ,右侧 1 1例 ;明显感受风寒的 2 7例 ,因吵架诱发的 3例 ,其余 5例因其他原因发病。方药组成 人参 5 g,(另煎兑服 ) ,黄芪、枣仁各 1 5 g,白术 1 2 g,龙眼肉、远志、当归各 1 0 g,白附子、全蝎各 9g,木香、甘草各 6g,蜈蚣 3条。若患者出现心烦 ,脉弦者加香附、柴胡各 1 0 g;流泪不止者加菊花、石…  相似文献   

17.
加味四物汤治疗偏头痛6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笔者用加味四物汤化裁治疗偏头痛 6 0例疗效较好 ,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6 0例均为门诊患者 ,男 34例 ,女 2 6例 ;年龄最小 2 0岁 ,最大 5 5岁 ;病程最短 3个月 ,最长 5年。均经颅脑 CT检查未见异常。诊断标准 [1] 为以反复发生的偏侧或双侧头痛为特征。发作频率不定 ,反复发作。2 治疗方法加味四物汤 :当归、白芍、川芎、菊花、蔓荆子、黄芩各10 g,生地 15 g,甘草 6 g,薄荷 5 g。气虚者加黄芪 30 g,党参10 g;肝阳上亢者加天麻、牛膝各 12 g,钩藤 15 g,石决明 (先煎 ) 2 0 g;肝火盛者改白芍为赤芍 ,加焦栀、龙胆草各 10 g;肾虚者加枸杞、…  相似文献   

18.
王延泉  孙娟 《陕西中医》2002,23(1):55-55
临床资料  60例均为门诊病儿 ,男 3 4例 ,女2 6例 ;年龄 1~ 1 2岁 ,平均 5.6岁 ;病程在 3 d以内 ,主要症状为急性起病 ,呕吐、恶心及食欲不振 ,兼腹痛者 3 5例 ,腹胀者 2 1例 ,发热者 1 1例 ,皆不伴腹泻 ,患儿多精神不振 ,呈痛苦病容。  治疗方法 均采用藿连二陈汤方治疗 ,药物组成 :藿香、陈皮、半夏、公英各 9g,生姜 3片 ,竹茹、川朴各 6g,苏梗 1 2 g,川连 5g。腹痛重者加杭芍、木香、腹胀者加枳壳、炒莱菔子 ,夹食滞者加焦三仙、鸡内金 ,口渴者加石斛、玉竹。日 1剂 ,水煎1 0 0~ 2 0 0 ml,分数次少量频服。共观察 3 d。  疗效标…  相似文献   

19.
带状疱疹是由病毒感染所引起的一种常见急性疱疹性皮肤病。笔者用中药内服外敷治疗效果满意 ,介绍如下。1 治疗方法 内服药 :仿朱仁康验方“利湿清热方”加味。生地30 g,龙胆草、黄芩、赤茯苓、泽泻、车前子 (包煎 )各10 g,六一散 2包 (冲服 ) ,木通 5 g。高热加生石膏 30 g,便秘加大黄 10 g,痒甚加白鲜皮 15 g,病发于颜面加菊花 10 g,发于下肢加牛膝 10 g,发于腰部加杜仲、桑寄生各 10 g,发于上肢加姜黄 10 g。水煎服 ,渣再煎服 ,每日 1剂 ,连用 3~ 5天。外敷药 :云南白药 1瓶 ,调白酒成糊状涂敷于患处 ,每日敷 3~ 5次 ,连敷 3~ 5 d。…  相似文献   

20.
1 一般资料本组 1 5例中 ,属霉菌感染者 6例 ,滴虫感染者 3例 ,非滴虫、霉菌所致者 6例 ;年龄最大者 4 8岁 ,最小者 2 0岁 ,平均年龄 2 9岁 ;病程最长者 5年 ,最短者半年。临床表现 :阴部瘙痒痛 ,坐卧不安 ,带下量多 ,色黄如脓 ,或呈泡沫米泔样 ,气味腥臭 ,伴心烦易怒。2 治疗方法基本方 :苦参、百部各 30g ,蛇床子、地肤子、白花蛇舌草各 2 5 g ,冰片 5分。外阴肿痛者加土茯苓 30g ,黄柏 2 5 g。将上药加水 4 0 0 0ml~ 5 0 0 0ml,煮沸 1 5分钟 ,过滤 ,放入干净盆中。先用药液熏蒸患处。待水温适应后 ,再行坐浴30分钟。每日 1剂 ,1日 2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