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心身疾病的心理护理原则和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实 《中国保健》2008,16(11):507-508
心身疾病是由于心理社会因素的作用而导致的躯体的病变,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转归过程中都与心理社会因素的刺激有关.对心身疾病的认识除在施以治疗手段时注意心身相关的双重治疗外,同时作为护理工作本身应与医疗相同步,即在对心身疾病患者进行躯体护理的同时,有效地进行心理护理,通过护士与病人的交往,以行为来影响或改变病人的心理状态,使病人在最佳的心理状态下主动接受治疗,以提高心身疾病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医院门诊手术室护理的安全与管理对策.方法 本文中笔者收集2011年1~6月期间在我院门诊就诊的200例门诊手术患者,并且对门诊手术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护理过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例门诊手术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没有医疗护理差错发生.通过加强语言沟通、微笑服务、不断改进等工作可以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结论 通过了解门诊手术患者的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稳定患者的情绪,让患者主动配合手术,保证了手术室护理工作的安全.  相似文献   

3.
在以往的急诊工作中,为及时挽救患者的生命,医护人员往往只注重采取积极有效医疗护理措施,而忽略了病人的心理护理.此时病人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往往因不安、焦虑、恐惧而加重病情,或产生消极、悲观的心理而不配合医护人员,影响治疗,贻误病情.此时,若进行良好的心理护理,缓解患者紧张不安的情绪,减少不良心理因素,使其树立信心,不仅有助于患者和医护人员之间的配合,还可以提高急救效果,使患者转危为安.因此,加强急诊病人的心理护理是急诊护理工作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本文就急诊患者的心理护理浅谈一下在日常急诊工作中的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   

4.
薛晓红 《现代保健》2010,(25):115-116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的心理状态,以便更好地做好肝硬化患者的护理.方法 用心理健康症状量表(SCL-90)对40例肝硬化住院患者进行心理评定,并从临床护理观察中找出影响肝硬化治疗的各种社会心理因素.结果 肝硬化患者在焦虑、抑郁、躯体化等因子上分数明显高于正常群体(全国常模组),临床观察发现各种社会心理因素及性别因素,都是影响治疗和护理的重要因素.结论 在躯体治疗和护理的同时,分析肝硬化患者的心理状态,加强心理护理是提高疗效、增强患者战胜疾病信心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胡淑珍 《职业与健康》2007,23(10):864-864
心身疾病是由于心理社会因素的作用,而导致的躯体病变,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转归过程中都与心理社会因素的刺激有关。对心身疾病的认识除在施以治疗手段时注意心身相关的双重治疗外,同时作为护理工作本身应与医疗相同步,即在对心身疾病患者进行躯体护理的同时,有效进行心身护理科普教育。  相似文献   

6.
随着医学模式由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医疗工作不再是单纯的药物治疗,而是从社会、家庭环境及病人的精神和疾病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整体治疗,分析每个病人的心理状态,并采取相应的心理治疗措施,最大限度地调动病人的积极心理,更好的配合治疗,是病人康复的保证。对内科住院病人采用问卷法进行心理反应及相关因素的调查,结果:心理反应阳性率为34.33%;与病人关系密切的相关因素是关心自己的治疗、亲属探视、对病情担心、对环境感到陌生、睡眠以及陪住等,通过分析提出转变护理模式、建立心理护理登记制度、入院介绍规范化、健康教育制度化、加强护理质量监控、改进护理规章制度、创造良好的住院环境等护理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7.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延续护理服务是面向有医疗性护理需求的出院患者提供的医疗护理、康复促进、健康指导等服务,是住院护理服务的延伸[1].电话随访是利用信息化工具,在护士和家庭成员间建立起有目的的互动,以促进和维护患者的健康,是一种由医院走向社会且可以节省人力资源的延伸访视形式[2].应用电话随访实施延续性护理,可以跟踪患者出院后病情的变化情况,并提供针对性的专科护理措施;同时给予护理咨询、康复锻炼、心理疏导和饮食等健康指导,从而起到预防疾病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对于慢性病患者,如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等,电话随访可以提高患者服药和治疗的依从性,及时处理并发症,提高患者居家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新型护患关系的建立与护理质量的提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护患关系模式主要取决于护士对医疗护理的认知方式及护士的心理状态。以往护士把病人看成是单纯生物学上的人,把疾病看成是由单纯生物因素所致,治疗、护理的关键在于药物和手术,忽视了病人在诊病中的主观能动性,而患者由于处于疾病的特殊状态以及对医疗护理知识的欠缺,导致心理和行为上的相对被动局面,形成了护患关系的主动—被动型模式。随着现代医疗护理理论的发展和护理技术、护士素质及能力的提高,人本主义的社会思想逐渐渗透到医疗护理领域,这就要求护士把患者看成为社会的人,重视病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蝇蛆病的护理.方法 对患者施行相应的护理措施,包括心理护理,缓解患者心理压力;消毒隔离,为病人创造良好的康复环境;每日3次清洗鼻腔窦内蛆虫,彻底清除蝇卵.结果 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结论 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环境可以有效的避免蝇蛆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加强社区医疗单位老年住院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 通过对老年患者住院期间的临床护理观察及体会.结果 通过加强基础护理,结合有效护理可以明显提高老年患者的治疗效果.结论 做好护理,降低危险因素的发生率,创造安全的就医环境,可提高老年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已成为当前医学的主流模式.医疗服务也开始更多地关注人们的心理状态、生存状态与社会因素对疾病的影响,相应地更加注重尊重人的基本权利、生命价值,这也是注重人的深层次关怀体现.神经内科患者通常病情重、病程长,患者及其家属在长时间医疗过程中很容易产生各种不满的情绪,导致医疗纠纷发生.因此,我科积极开展科室人文关怀护理文化的建设,始终坚持"一切以患者健康为中心"的理念,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综合探讨青光眼患者围术期在舒适的环境中进行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8-01/2009-01在祁东县第二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青光眼患者5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27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给予眼科围术期常规护理,试验组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和提供良好的环境.结果:试验组在减少手术并发症及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大大缩短了患者的病程,有效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结论:青光眼患者围术期予以良好的环境与进行心理护理有利于降低并发症和促进患者的康复,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本文旨在就精神病护理治疗过程中,心理护理以及语言沟通的所起到的积极影响与作用的探讨.方法对在该院住院期间71例精神病病患个性与病症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以及语言沟通并施的护理工作.结果精神病病患在接受心理护理及良好的语言沟通之后,不但可以有效地提高治疗效果,还可以帮助病患正确认知自我疾病、减轻精神负担、增强其战胜疾病、重返社会的信心.结论依据不同精神病病患的个性与病症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及良好的语言沟通,可以使病患明确自身疾病,减轻精神负担,对外界刺激有明确缓冲效果,对加快其康复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申幸伟 《现代保健》2012,(13):80-81
目的:研究人性化护理服务在PPH 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笔者所在科2011 年7-8 月行PPH 手术的患者42 例为实验组,进行人性化护理;选择笔者所在科2011 年5-6 月行PPH 手术的患者51 例为对照组,进行一般护理.分别对患者在医疗环境、医疗技术及护理服务方面的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在医疗环境、医疗技术及护理服务三个方面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人性化护理服务可以融洽医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进而增强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牙科急症患者心理反应分析,进行科学的心理护理干预,增强患者治疗配合程度及患者满意率.方法 针对实验组患者采用科学的护理心理干预、增强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将不良心理反应降低至最低水平.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接诊及护理程序.结果 实验组中患者治疗配合程度及患者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护士在完成技术配合之外,还应着重关注患者心理状态,及时做好心理护理干预,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6.
医疗体制的改革正在逐渐走向正轨,人们更加注重医疗的服务和质量水平,对医疗体制的要求越来越高.卫生部为了促进改革的有效实施、适应新的社会形势,经过研究和探讨,提出了更加新颖、更加有效的优质护理模式.该模式具有鲜明的创新性,其内涵是以患者为重点,以护理质量为工作目标,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的照顾.对于妇科疾病而言,妇女患者在患病后会伴有身体和心理上的不适,对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有着严重的负面作用.那么在对妇科疾病患者进行护理时采用上述优质护理方式,就能够找到妇女患者与治疗两者的契合点,能够极大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在神经内科护理中应用舒适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神经内科患者共100例,将其以随机分组方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为50例,其中将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的常规护理方式,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方式,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并加以比较。结果比较两组护理效果发现治疗组的50例患者在生理、心理和社会环境等方面均达到了较为愉悦的状态,护理满意度达到了98%,而对照组50例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是76%。两组患者比较,χ2=10.698,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应用于神经内科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医疗满意度,提高患者康复质量,可以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在医疗过程中,强调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人的价值和需求越来越收到关注和重视,病人不仅要满意的治疗,在心理上精神上也同样需要安慰.人性化护理正是最好的方法,也是社会进步对现代护理提出的必然要求,在肝病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如何实施人性化护理、如何及时发现和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本文探讨了人性化护理模式在护理肝病患者中的应用,以及人性化护理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在神经内科患者护理中的作用.方法 对82例神经内科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会环境等方面的不舒适问题,给予采取针对性的舒适护理.结果 舒适护理有效地改善了患者生理、心理、社会环境等方面的不适,提高了患者舒适度.自制问卷调查82例患者满意度达100%.结论 舒适护理体现了护理中的人文关怀,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20.
应少香 《中国保健营养》2012,(18):4045-4046
目的探讨造成冠心病患者睡眠障碍的原因及其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200例冠心病患者用问卷调查和谈话的方法分析其睡眠障碍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疾病、心理、社会、环境及不良生活习惯等是睡眠障碍的主要原因,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结论给患者提供舒适的睡眠环境,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加强社会支持和睡眠教育,对于改善冠心病患者的睡眠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