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64SCTCA)在诊断冠状动脉疾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82例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并在一周内做冠状动脉造影(CAG)患者,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可用于评估的336支冠状动脉中,SCTCA显示病变共232支,经CAG证实226支;SCTCA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敏感性为97.8%,特异性为90.0%,阳性预测值为95.3%,阴性预测值为95.2%。64SCTCA和CAG两种检查方法在发现冠状动脉病变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56%(46/82)患有冠心病(1支或1支以上冠脉狭窄〉50%),44%(36/82)无明显冠心病或正常(其中〈50%狭窄者29例,各支均正常者7例)。结论 64SCTCA对于冠状动脉狭窄的评估具有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适用于冠心病的筛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MSCT)诊断冠状动脉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55例临床诊断或疑似冠心病的患者,进行64排MSCT成像及导管法冠状动脉造影(CAG),对冠状动脉管腔狭窄≥50%定义为明显狭窄。结果 55例患者中CAG检出至少1处明显狭窄者51例,其中单支病变24例(44%),双支病变12例(22%),三支病变14例(25%),左主干+多支病变4例(7%)。64排MSCT检出51例,其敏感性为84%,特异性为93%,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9%和96%。结论 64排MSCT与CAG在确定冠状动脉明显狭窄上无显著性差异。但64排MSC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较高,可以作为诊断冠心病的一项无创筛查手段,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本院于2015年11月-2017年11月期间收治的疑似冠心病患者作为该次研究对象,共抽取116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观察对象均实施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螺旋CT组)以及常规冠状动脉造影(常规造影组)诊断,比较两组患者的冠状动脉狭窄检查阳性率、不同程度准确率情况。结果:螺旋CT组患者对冠状动脉狭窄检查阳性率为94.82%,明显高于常规造影组,P0.05;对于轻度冠状动脉狭窄,螺旋CT组的诊断准确率为21.55%,明显高于常规造影组,P0.05;在中度及以上的冠状动脉狭窄诊断准确率方面,两组的差异并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检查阳性率以及准确率均明显优于常规冠状动脉造影,值得在今后推荐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64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30例临床疑诊冠心病病人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和插管法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以常规冠状动脉造影为金标准,计算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50%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结果 64层螺旋C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总体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7%、96.2%,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9.5%、96.6%,准确度为94.7%。结论 64层螺旋CT对诊断冠状动脉狭窄具有较高的准确率,是一种无创、简便、安全可靠的冠状动脉血管诊断与筛选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64排螺旋CT在冠心病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50例临床可疑诊断冠心病患者,进行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和冠脉照影,以冠脉照影为金标准,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64排螺旋C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50%的灵敏度为89.74%,特异度为89.34%,准确度为89.5%,阳性预测值为84.34%,阴性预测值为93.16%。结论:64排螺旋CT在冠心病诊治中有非常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与冠脉血管造影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分别采用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和冠脉血管造影检查的临床疑似冠心病诊断患者69例影像学资料。对冠脉主干和分支部位采用显示及狭窄评估,以冠脉血管造影结果为标准,分析冠脉血管分支两种检查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对于左冠主干狭窄的诊断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相同,特异度与灵敏度达到100%,对于左前降支狭窄的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相对较差,对于左回旋支和右冠狭窄的诊断灵敏度最低。结论: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诊断成像质量较高,与冠脉血管造影相比具有便捷无创等优点,且对于左冠主干狭窄的诊断较准确,对临床冠心病筛查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脏冠状多层螺旋CT成像在临床中的应用成效。方法:选取73例冠心病患者作为诊断对象。结果:64排多层螺旋CT具有良好的敏感性、特异性以及确诊率。结论:64排多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中具有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82例患者分别进行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和经皮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术,始终由两位不知造影结果的医师进行阅片,并且根据冠脉血管造影结果作为标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64排螺旋CT判断不同部位冠脉血管狭窄(管腔狭窄≥50%),对于左冠主干狭窄的诊断和冠脉造影相同,其特异度和灵敏度均为100.0%;对于左前降支狭窄的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次之,均为95.2%;左回旋支和右冠狭窄的诊断灵敏度最低。结论 64排螺旋CT对冠状动脉成像质量高,对狭窄的诊断能力强,是目前冠状动脉病变最理想的无创检查方法之一,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肢体骨骼肿瘤患者中评估毗邻血管受侵的价值。方法:选择周口市中心医院2014年2月至2017年3月42例骨骼肿瘤患者,在术前行MRI及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检查,经手术确定是否存在毗邻血管受侵现象,分析评估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及准确度。结果: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对于毗邻血管受侵的检查准确度明显高于MRI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方法检测敏感性为100.00%、特异性为73.08%、阳性预测值为69.56%、阴性预测值为100.00%,准确率为83.33%。结论: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能够清晰显示肿瘤与毗邻血管受侵情况,为临床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多排CT联合心电图在冠心病患者中的辅助诊断效果及影像学特点。方法 选择2020年5月—2022年6月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疑似冠心病患者94例,行常规心电图和多排C螺旋CT检查,以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AG)作为“金标准”,分析常规心电图、多排螺旋CT及二者联合在冠心病患者中的检查准确度。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不同检查方法对冠心病患者发生率的预测效能,比较“金标准”下不同病例患者多层螺旋CT的影像学特点。结果 疑似冠心病患者心脏冠状动脉经“CAG”检查确诊61例,确诊率为64.89%;常规心电图检查阳性患者48例,多层螺旋CT检查阳性病例54例,两种方法联合检测检出阳性病例59例;多层螺旋CT联合常规心电图ROC曲线面积为0.872,高于单一多层螺旋CT(曲线面积为0.716)和常规心电图检查(曲线面积为0.684);多层螺旋CT联合常规心电图在冠心病患者心脏冠状动脉中检出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阳性及阴性预测值均高于单一多层螺旋CT和常规心电图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金标准检查下阳性病例与阴性病例蚯蚓状扩张不伴有动脉瘤检出率比较,...  相似文献   

11.
郑曙 《内蒙古中医药》2013,32(35):84-85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冠脉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50例患者行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通过后处理软件对图像进行三维重建。结果: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能较准确显示冠状动脉各主支及其分支的通畅情况、冠状动脉起源和走行异常、冠状动脉斑块、管腔狭窄的程度等。结论: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心病的筛查、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方面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64SCTCA)在诊断冠状动脉疾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60名患者64SCTCA的完整资料,与近期冠状动脉造影术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CAG发现92支血管有狭窄,64SCTCA发现98支血管有狭窄,冠状动脉CTA诊断狭窄的敏感性为94.6%,特异性95.9%。结论64SCTCA对于冠状动脉狭窄的评估具有一定敏感性和特异性,用于冠心病的临床筛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冠心病诊断中64排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CT)冠状动脉造影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对2013年8月至2016年12月肇庆市中医院的218例患者进行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与经皮冠状动脉造影,对比分析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结果:接受研究的214例患者最终全部顺利完成检查。共4例患者接受二次检查,其中2例患者因情绪紧张、呼吸训练不足等自身因素而出现配合不佳的情况,成像时屏气失败导致冠状动脉图像质量较差,需接受二次检查;另外2例患者由于阵发性室上速等不可抗力因素的出现,导致图像质量较差,经心内科会诊治疗后再次接受检查。按照诊断灵敏度、特异度的高低进行排序,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左冠主干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最高,其次为左前降支狭窄、左回旋支、右冠狭窄。结论: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对各种斑块导致的血管狭窄的诊断特异性、敏感性较高,是当前冠心病筛查最具性价比的无创筛查手段,其临床应用价值很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 冠脉成像与造影对冠脉血管病变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119 例冠脉血管病变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 冠脉成像,并随机抽取同期进行冠脉造影患者114 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MSCT 与CAG 在冠脉病变数与冠脉斑块检查比较中无统计学差异显著性(P>0.05).MSCT 检查病变中有57 例显示出狭窄CAG 中有46 例显示出狭窄,MSCT 灵敏度为91.2%,假阳性率为8.8%(5/57),CAG 灵敏度为78.3%,假阳性率为13.1%(6/46),MSCT 检查明显高于CAG,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T 一种安全可靠、准确有效的冠状动脉检查方法,对预测及早期诊断冠脉血管疾病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64层螺旋CT(64–SCTA)诊断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价值。方法:对长垣市人民医院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冠状动脉支架患者资料进行收集整理,纳入60例冠状动脉支架患者,检查再狭窄发生率,患者均先进行64–SCTA检查,后进行常规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以CAG作为金标准,判断检查准确率。结果:60例患者中,CAG确诊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37例,64–SCTA检查确诊35例,CT检查准确率94.59 %,与CA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4–SCTA的位置确定准确率与CA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使用64–SCTA诊断,可现实支架位置、形态以及再狭窄部位和程度,作为无创筛查的方式,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GE128层宝石能谱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在头颈部血管造影检查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头颈动脉狭窄患者34例,均进行头颈部血管CT血管造影、X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以DSA结果为金标准,评价GE128层宝石能谱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对头颈部动脉血管病变的诊断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DSA诊断血管正常412支,动脉血管狭窄或闭塞155支,其中轻度狭窄104支,动脉血管中度狭窄33支,重度动脉血管狭窄11支,闭塞7支。GE128层宝石能谱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诊断血管正常418支,动脉血管狭窄或闭塞160支,其中轻度狭窄93支,动脉血管中度狭窄48支,重度动脉血管狭窄12支,闭塞7支。GE128层宝石能谱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诊断颅内外动脉血管狭窄的准确率、敏感性、特异性、阳性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7.1%(561/578),96.1%(149/155),97.4%(412/423),93.1%(149/160)及98.6%(412/418)。结论 GE128层宝石能谱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诊断头颈部动脉狭窄具有很高的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作为临床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64排冠脉CT和冠脉造影对冠心病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68例冠心病患者,以患者冠脉造影为参考标准,评价64排多层螺旋CT对冠心病的诊断准确性。结果:64排冠脉CT诊断冠心病的准确度为82.35%,敏感度为82.17%,特异度为82.46%,阴性预测值为88.32%,阳性预测值为82.17%。与冠脉造影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4排冠脉C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级与冠脉造影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排冠脉CT对冠心病诊断准确性较高,可作为冠心病无创筛查手段,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其可与冠脉造影互为补充,提高冠心病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64层CT冠状动脉造影在冠心病患者血运重建前后运用过程中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东莞市广济医院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的48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冠状动脉的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重建图像结果、CTA对比冠状动脉造影(CAG)诊断结果以及CTA对冠脉各支病变的诊断结果。结果:研究对象共有192支大血管,Ⅰ级图像141支,Ⅱ级图像31支,Ⅲ级图像17支,Ⅳ级图像3支;轻度狭窄中CTA诊断准确度为80.56%,中度狭窄中CTA诊断准确度为78.79%,重度狭窄中CTA诊断准确度为91.67%;CTA对左主干的病变检测结果最高,其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以及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达到100.00%。结论:64层螺旋CT冠脉造影对于评估冠心病患者的血运重建价值显著,但还应根据临床情况具体分析,从而提升患者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应用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评估冠状动脉狭窄及斑块性质与冠状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照研究。方法:将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135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进行128层CTA及DSA检查。比较两组检查方法对冠状动脉狭窄检出率的差异,并分析冠状动脉斑块性质情况。结果:128层CTA检查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冠脉受累支数情况的检出率与DSA检查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 0.05);CTA诊断135例冠状动脉斑块性质如下:软斑块21例(15.6%),硬斑块19例(14.1%),混合斑块41例(30.4%),钙化斑块54例(40.0%);而DSA则无法有效判断斑块性质;104例冠状动脉轻度狭窄以钙化斑块43例(41.3%)、混合斑块33例(31.7%)为主;25例冠状动脉中度狭窄以钙化斑块10例(40.0%)为主;6例冠状动脉重度狭窄以软斑块4例(66.7%)为主。结论:128层CTA可有效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斑块性质,而DSA对斑块性质评价也较差,值得临床选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菲利普64排螺旋CT结合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心病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祈福医院收治的30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冠状动脉造影联合菲利普64排螺旋CT检查;对照组患者采用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比较两组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检查误诊、漏诊及准确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检查误诊、漏诊及准确率情况均较对照组更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菲利普64排螺旋CT结合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心病的价值具有明显优势,不仅可以提升冠心病检查效率,同时在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区分上也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