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卫 《肝博士》2005,(6):50-52
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肝脏疾病。它是由一种或多种致病因素长期或反复损害肝细胞,导致肝小叶结构破坏,假小叶形成和肝脏质地变硬。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肝功能损害和门静脉高压表现,晚期往往出现上消化道出血、感染、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等严重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肝硬化并肝性脑病28例诊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正新  罗洪娥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31):1006-1007
肝硬化在临床上较常见,以多系统受累,肝功能损害和门静脉高压为主要表现;晚期常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继发感染,肝肾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而危及生命。其中肝性脑病是肝硬化最严重的并发症,也是最常见的死亡原因。在临床上肝硬化并肝性脑病易与肝硬化并低渗性脑病相混淆,我科于2002年1月-2007年6月收治了肝硬化并肝性脑病28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103例肝硬化的整体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英  刘美盈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1):2956-2956
肝硬化是各种原因所致的肝脏慢性、进行性的弥漫性改变。其特点是一种病因或数种病因反复长期损伤肝细胞,导致肝细胞变性和坏死,并伴有多种脏器功能损害,晚期可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因此,肝硬化的防治非常重要,对护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院2005年1月至2006年10月共收治了103例患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p)对肝硬化并发症患者的影响。方法本院279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原发性肝癌均接受快速尿素酶试验和14C-尿素呼气试验进行Hp检测。结果Hp感染与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原发性肝癌有不同程度的关系,尤其Hp阳性组中消化性溃疡伴出血、肝性脑病、原发性肝癌发生率均高于Hp阴性组。结论肝硬化患者中Hp感染与肝硬化并发症相关,根除Hp可能降低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原发性肝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李美兰  张军  史彩芳 《中外医疗》2008,27(31):128-128
肝硬化是一种以肝组织弥漫性纤维化、假小叶和再生结节形成为特征的慢性肝病.临床上有多系统受累,以肝功能损害和门静脉高压为主要表现,晚期常出现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继发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其中上消化道出血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多突然发生大量呕血或黑粪[1].  相似文献   

6.
肝硬化是一种由不同病因引起的慢性、进行性、弥漫性肝病。其病理特点是广泛的肝细胞变性坏死、结节性再生、结缔组织增生、纤维化和假小叶性形成。临床上早期可无症状,后期以肝功能损害和门脉高压表现为主,并有多系统受累。晚期可以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继发性感染等并发症。临床上除了给予各种维生素和消化酶、抗纤维化的药物等治疗外,恰如其分的护理对于肝硬化病人的康复也是很重要的,其护理问题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7.
肝硬化是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一种疾病,其并发症多而且严重,最常见的并发症有自发性腹膜炎、肝性脑病、肝衰竭、肝肾综合征、骨质疏松等[1],其中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是上消化道出血。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往往因出血量大,常引起休克或诱发肝性脑病致患者死亡。本文对本院收治的失代偿期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贾秋芝 《中外医疗》2010,29(8):158-158
随着肝病的传播,肝硬化及其并发症的发病率逐渐上升,临床上以肝功能损害和门脉高压为主要表现,晚期常并发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继发感染和原发性肝癌等严重并发症。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上常见的危重急症之一,因此在临床上,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一旦出现并发症,应立即采取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9.
张梦玲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21):663-664
肝硬化是一种以肝组织弥散性纤维化、假小叶和再生结节形成为特征的慢性肝病。临床上有多系统受累,以肝功能损害和门静脉高压为主要表现,晚期常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等严重并发症。2007年1月-2008年2月,我院内科收治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7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肝硬化患者Hp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明确诊断为肝硬化的108例患者的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肝源性糖尿病等状况与Hp感染情况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Hp感染与上消化道出血无相关性。Hp感染所致的血氨升高是肝性脑病的重要原因。Hp感染使肝硬化患者血糖升高明显,易于并发糖尿病。结论:根除Hp可预防肝性脑病和肝源性糖尿病的发生,但上消化道出血的肝硬化患者不必进行积极的Hp根除治疗,而应注重肝脏本身。  相似文献   

11.
李梅兰 《新疆医学》2010,40(7):120-121
上消化道出血为晚期肝硬化严重而又常见的并发症,出血的主要原因是由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所致,常引起出血性休克或诱发肝性脑病,死亡率很高。如何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一直是我们临床医务工作者关注和探求的问题,我院在2004年~2009年共收住67例晚期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采取预见性护理和针对性护理措施,收到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肝硬化是由一种或多种病因导致的肝组织炎症、坏死进而弥散性肝纤维化、假小叶和再生结节形成为特征的慢性肝病.临床上以肝功能减退和门静脉高压为主要表现,晚期常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自发性腹膜炎、肝肾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是我国常见病和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肝硬化失代偿期常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等并发症,而且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呼吸系统症状和动脉低氧血症。本文通过对41例肝硬化患者并发症与低氧血症的临床研究,探讨两者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肝硬化(liver cirrhosis)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肝病,可由一种或多种原因引起肝脏损害,肝细胞弥漫性炎症,纤维组织增生和肝细胞结节状再生,肝小叶破坏,假小叶形成,最终导致肝硬化[1]。该病早期无明显症状,后期则出现不同程度的门静脉高压和肝功能障碍,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等并发症。肝硬化患者由于门静脉高压可发生食道胃底静脉曲张,引起消化道出血,死亡率最高达40%~50%,预后很差[2]。  相似文献   

15.
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进行性、弥漫性肝病,由一种或几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引起.病理组织学上有广泛肝细胞变性坏死、肝细胞结节性再生、结缔组织增生及纤维化,导致正常肝小叶结构破坏和假小叶形成,肝逐渐变形、变硬而发展为肝硬化.临床上以肝功能损害和门脉高压为主要表现,晚期常出现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继发感染等严重并发症.本病是我国常见病和主要死亡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肝硬变(cirrhosis of liver)是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反复作用所引起的慢性、进行性、弥漫陛肝脏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肝功能损害和门脉高压症。晚期常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肝肾综合性征、原发性肝癌、继发性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其中上消化道出血和肝性脑病则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急症,也是常见的死因之一;而  相似文献   

17.
吴飚  张晨光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15):125-126
肝硬化是由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而造成的弥漫性肝损害。临床上早期可无症状,后期出现肝功能减退门脉高压症和多系统受累的各种表现,其中尤以肝硬化腹水为突出肝硬化腹水是肝硬化中、晚期常见的并发症,此时往往提示肝功能损害严重,预后不佳。此阶段患者容易并发腹膜炎、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等。全球每年死于肝硬化的患者达数十万人,其中大部分死于并发腹水这一时期。肝硬化患者一旦出现腹水,2年生存率〈50%。  相似文献   

18.
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肝病,是一种或多种原因引起的肝脏损害,肝脏呈进行性、弥漫性、纤维性病变。形态学表现为肝细胞弥漫性变性坏死,继而出现纤维组织增生和肝细胞结节状再生,这3种改变反复交错进行,结果肝小叶结构和血液循环途径逐渐被改建,使肝变形、变硬而导致肝硬化。该病早期无明显症状,后期则出现一系列不同程度的门静脉高压和肝功能障碍,直至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等并发症。现将常见的肝硬化并发症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肝硬化是慢性肝病的终末阶段,由一种或多种病因引起的,肝脏呈现进行性、弥漫性、纤维性改变.肝硬化早期可无明显的临床症状,晚期会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自发性腹膜炎、癌变等许多严重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肝硬化患者的家庭护理及健康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莉 《吉林医学》2009,30(24):3224-3224
肝硬化是一种慢性、进行性、弥漫性肝病。以广泛肝细胞变性坏死、肝细胞结节性再生、结缔组织增生及纤维化为主要病理表现。临床上常有多系统受累,以肝功能受损及门静脉高压为主要表现,晚期常出现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继发感染等严重并发症,患者往往病程较长、反复住院迁延数年或数十年,大部分时间需要居家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