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7 毫秒
1.
目的:本研究通过手机发放问卷调研成都康复医学会康复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单位目前康复工程开展现状,成都市及周边地区的培训需求等问题,为未来成都市及周边地区的康复工程开展工作提供思路和方向。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研的方法,包括编制、发放、收回和整理四个方面。主要在康复工程开展现状、业务开展情况、人力资源问题及相关培训需求等方面进行调研。结果:共收集包括公立医院、高校、民办康复机构、企业单位调查表78份,其中38家单位开展了康复工程相关工作;在开展或计划开展康复工程业务中面临政策、资源、技术和宣教等方面的问题;在人力资源方面主要存在从业人员学历偏低、职称晋升难度大、缺乏高学历人才、科研教学能力弱等问题;康复工程专业方向培训需求占比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神经、骨科和儿童。结论:康复工程开展过程中主要面临政策、资源、技术和宣教等方面的问题,同时康复工程培训需求所涉及到的康复辅具领域也在不断地扩大。为更好推动康复工程行业发展,应从政策建设、机构建设、队伍建设和宣传等方面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2.
为了推动康复工程技术的发展,认真落实国家卫计委《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和《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基本标准(试行)》中有关康复工程建设工作的要求,我杂志首次开辟了"康复工程"等专栏,专业人员借助这个学术平台探索医疗机构开展康复辅助器具工作的机制、方法和临床经验,交流康复工程的科研、教育以及临床培训方面的成果,促进该项技术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深入各级医院了解康复治疗发展状况,康复治疗专业学生在不同职业岗位中应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及康复行业的人才需求情况,探讨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对策。方法 2014年5~9月采用一对一的访问调查法,调查湖南省省市各级医院人事管理、机构负责人或康复科主任87名,以及康复治疗专业技术工作人员100名,调查内容为各级康复机构康复医疗服务,从业人员学历、岗位等从业情况及医院对康复治疗技术知识、能力及素质要求及康复治疗技术人才的需求情况。结果和结论湖南省康复医疗服务开展不足,从业人员数量不足,结构失衡,各级医院对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需求仍然较大。康复治疗人才培养需加强校企深度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加强职业素养及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疫情背景下医药流通企业人才需求的变化情况,为行业高职院校的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提供建设依据。方法利用问卷星平台在线发放问卷,调研天津市医药流通企业中的销售岗、售后服务岗、仓储岗等现有工作岗位与市场需求的匹配情况,以及疫情之后企业在工作岗位需求量、岗位技能要求等方面的变化情况。结果共发放问卷177份,回收有效问卷152份。天津市医药流通企业现有工作岗位基本能够满足市场需求,但在物流及配送方面仍需加强,在医药服务和医药电商方面有新机遇和新发展;行业高职院校在药品销售、服务等专业人才培养与目前医药流通行业企业岗位能力匹配度较高,但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获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结论医药物流专业课程设计要以解决医药流通企业面临的问题为核心;医药电商专业人才培养要顺应行业发展和产业转型需要;应开展医药流通领域“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  相似文献   

5.
徐静  曹萍  熊宝林 《中国康复》2014,29(4):304-305
矫形器技术由于其专业性强,涉及知识面广,对技术人员要求较高,目前在我国的发展,相对于假肢技术起步晚且落后。另外,矫形器装配技术水平要求高和患者需要个性化定制等特点,决定了矫形器师需要与医生充分沟通、密切合作。但长期以来,我国矫形器行业与医院结合不够,从业人员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导致我国在矫形器制作和装配上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随着康复医学和康复治疗的迅速发展,矫形器正逐渐成为康复科、骨科、矫形外科等临床学科治疗的重要辅助手段。因此,培养医工结合的、具有专业水平高素质的矫形器专业人才,是目前我国矫形器技术和市场发展的当务之急。如何培养行业急需的高素质矫形器专业人才,进一步促进矫形器专业及行业发展,是矫形器技术专业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1]。近年来,我院依据高职教育的培养内涵,对矫形器技术专业课程进行改革和探索,以下围绕课程设置、项目设定及任务设计的思路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6.
正康复治疗师可细分为物理治疗师(Physical Therapist,PT)、作业治疗师(Occupational Therapist,OT)、假肢矫形师(Prosthetist and Orthotist,PO)等。在世界康复专业发展较好的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和我国香港地区,康复治疗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已很成熟,并有独立的PT学院和OT学院[1]。而国内因  相似文献   

7.
以工作过程为基点,从高等职业教育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分析入手,针对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传统康复治疗技术,开展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与设计,以体现课程设计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和分析国内假肢矫形工程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及培养现状, 为政府和高校开设假肢矫形工程专业和培养专门人才提供参考。方法:选取66名假肢矫形工程师及相关领域从业人员,采用国际假肢矫形学会(ISPO)的假肢矫形师培训指南设计量表进行能力需求评估,对其中46名假肢矫形师进行专业能力自我评价;根据ISPO发布的I类课程标准进行课程关注度问卷调查。通过教育部及各高校官网的查询,对假肢矫形工程专业开设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所有被调查者都认为遵照循证实践,具备对患者进行完整的临床服务能力是最重要的,但仅有74%的被调查认为自己完全具备了此项能力。91%的被调查者认为需具备沟通能力并能提供康复辅具相关方面的建议和咨询。80%以上的被调查者认为社会对科研能力及先进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但仅17%的假肢矫形师认为自己掌握了先进技术,20%的假肢矫形师认为自己具备了基本的科研能力。在专业核心课程关注度上,67%的被调查者认为矫形临床学这门课程最重要,其次是下肢矫形器学;在专业基础课程关注度上,67%的被调查者认为功能解剖学这门课程最重要,其次是康复医学。国内目前已有8所本科院校开办假肢矫形工程专业,每年招生200余名,少数学校在生物医学工程或其他专业下招收该方向研究生。结论:我国假肢矫形器行业的从业人员在知识结构及职业能力上都无法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丞需构建一条基于社会需求且与国际接轨的假肢矫形师人才培养路径。  相似文献   

9.
我国近代假肢事业始于20世纪40年代左右,大陆地区假肢矫形专业教育起步于1987年。假肢矫形专业作为一门新兴科学,目前,其行业发展很大程度上受到高级专业人才缺乏的限制。据推算,2010年末我国残疾人总人数8502万人,其中肢体残疾2472万人。中国康复器具协会在2012年公布的全国注册假肢矫形执业制作师不足800人次,平均每位执业制作师需要为3万余人提供服务,其中不少人员是双证执业制作师。以上数据足以显示出社会对假肢矫形专业人才的需求迫在眉睫,故增大人才培养规模和保证教学质量已成为开办假肢矫形专业的院校或培养机构千钧重负的社会使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疗养院人才队伍现状,分析疗养专业教育培养策略。方法选择国内疗养院、军医大学和专家进行问卷调查、访谈,采用流行病学横断面的调查方法进行现状调查,应用Excel表格双人录入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计算构成比等。结果调研可见疗养院人才队伍的编配结构与现实需求、能力素质与岗位要求、配套机制与成长路径有差距,现行院校培养疗养专业人才在知识及能力结构方面不能满足需求,院校专业课程设置未突出疗养专业人才需求,专项培训和在职教育的力度不能满足需要。结论疗养院是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健康服务的重要场所,加速疗养院人才培养是促进疗养事业发展的重要前提,培养策略要各级高度重视,以改革培养制度为前提,以供给侧改革的思维打通疗养专业人才培养从院校教育源头系统到疗养院末端培训形成人材闭环衔接机制,合理设置院校教育和优化基础课程设置,加大和增强继续医学教育培训力度,促进疗养专业教育培养改革发展。  相似文献   

11.
简要介绍康复工程和辅助技术的内涵和发展历程及其理论基础,阐述了康复工程和辅助技术的定义、学科定位及其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介绍辅助技术的基础知识,以及世界卫生组织(WHO)对辅助技术的最新认识。方法 收集有关辅助技术领域的文献,包括WHO自1948年成立以来的有关文件和国际标准ISO 9999,以及公开发表的有关文章进行分析和综述。结果 对辅助技术的认识经历了4个阶段:早期(不重视)、中期(残疾人需要康复工程)、近期(功能障碍者需要辅助技术)和最近(全人类健康需要辅助技术)。介绍辅助技术的基本知识,包括定义、特点、分类、作用、选用和应用。结论 人们对辅助技术的认识随着对康复认识的深入而提高。随着康复纳入健康服务体系,辅助技术也成为健康技术的一个分支。  相似文献   

13.
In 2005, the elderly generation comprised 20% of the Japanese population. This percentage will grow to approximately 30% in 2030, meaning that nearly one in three people in Japan will be 65 years of age or older. Japan is the first nation in the world to face this situation. This article uses the context of Japanese society to give an overview of the elderly and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 the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 Disability, and Health model; rehabilitation engineering-related policy; and education. In addition, we examine how governmental programs and Japanese law regarding technical aids may evolve by 2030. Partner robots, intelligent powered wheelchairs, nursing robots, and other technologies are introduced as examples of rehabilitation engineering and assistive technology. We also discuss the volunteer activities of the Rehabilitation Engineering Society of Japan (RESJA) in response to the Asian tsunami disaster and the achievements of a group of students from a Japanese senior high school of industry.  相似文献   

14.
Purpose.?This special volume is dedicated to eight updated and expanded communications selected from 33 refereed papers presented at the inaugural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echnology-based Learning with Disability (LWD-07) which took place on July 19–20, 2007 at Wright State University in Dayton, Ohio.

Methods.?Approximately 140 researchers and practitioners attended LWD-07 representing a cross-section of K-12 and higher education, pure and applied research, disability-related industry and rehabilitation agencies with common interests in facilitating educational attainment for people with all types of disabilities through use of technology.

Results.?The communications selected for publication are representative of the breadth of interest at the nexus of disability, assistive technology, and the pedagogy of individualized learning.

Conclusions.?Access to education is a key component for quality of life and rehabilitation of any individual with a disability.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本文介绍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认知功能康复训练系统的设计构建,包括总体构思,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设计,系统实现所采用的训练数据形式化描述、人机交互控制、训练过程仿真控制和虚拟环境模块开发等关键技术等。该系统适合我国国情和军队环境,将为认知康复开辟新的治疗途径,有助于推动虚拟现实技术在康复医学领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基于国际相关标准,探讨建立康复辅助技术咨询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方法 分析国际和相关国家辅助技术人员职业工作内容、从业人员要求、专业教育与职业培训和职业标准,根据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编制技术规程,建立中国康复辅助技术咨询师职业标准。结果 根据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编制规程要求,中国康复辅助技术咨询师职业技能标准涉及职业概况、基本要求、工作要求、权重表等。结论 系统研究了康复辅助技术咨询师的职业发展、职业能力框架和内容,编制了康复辅助技术咨询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草案。  相似文献   

18.
19.
许荣梅 《中国临床康复》2011,(21):3941-3944
背景:交叉韧带是膝关节内的核心性稳定结构,具有制导膝关节生理活动并限制非生理性活动的功能,其中前交叉韧带的作用更为重要,其损伤的治疗已成为目前运动医学研究的热点。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生理功能、损伤机制,综述其修复过程中组织工程化材料的研究成果。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1990-01/2011-02PubMed数据库及维普数据库有关前交叉韧带组织工程研究进展、肌腱支架材料生物力学分析、生物材料在肌腱组织工程中应用及组织工程技术在修复肌腱缺损临床应用方面的相关文献,英文检索词"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biological materials,damage,treatment",中文检索词"前交叉韧带,生物材料,损伤,治疗",检索文献量总计102篇。结果与结论:前交叉韧带损伤后组织工程化康复措施得到了较快发展,从材料的选择来看,单一移植材料难免会存在诸多不足,不利于韧带的康复,复合材料可以结合不同材料的特性对韧带组织工程化材料进行配置,可以弥补单一材料的生物相容性、降解速度、生物力学性能、材料的韧性等不足,另外,对组织工程化材料进行功能结构加工也是尤为重要,这样可以更大程度的为细胞提供吸附、成长和分化的良好环境。同时,基因技术的进步以及各种新型材料的研制,必将在更大程度上满足前交叉韧带康复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从家庭健康、长者健康、学生健康、卫生防护中心、健康教育、诊所服务、普通科门诊 ,介绍了香港基层健康服务的范畴。从社康护理服务、精神科社康护理服务等方面介绍了香港社区护理的概况。从社区老人评估服务、个案管理、社康护理专科化及疾病护理规程、外展护士及私营安老院舍服务、出院后病人的支援计划、科技的运用 :社康护理信息系统及PDA系统、遥控录像和电话支持服务等方面介绍了香港社区健康服务的发展及科技的突破。以新界西社区护理模式为例介绍了联网社区的护理模式。论述了社区护士应具备的条件和社康护理服务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