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促进国内期刊编辑人员了解国际眼科学期刊影响因子的构成,同时为编辑组稿、栏目策划等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利用Web of Science数据平台,详细分析了2013年SCI 10种眼科学权威期刊的不同文献类型、期刊自引及高被引论文对影响因子的贡献度。结果 10种眼科学权威期刊中,自引对影响因子的贡献度平均为13.58%,可见他引对期刊影响因子起决定性作用;高被引论文对期刊影响因子的贡献度普遍较高;Article和Review是影响因子构成的中坚力量,除此之外,Letter、Editorialmaterial、Proceedings paper、Correction、Biographical item和 Reprint等对影响因子的贡献不容忽视。结论 只有吸引大量高质量论文才是提高期刊学术影响力的正确途径;增加非Article和Review的可被引文献类型对提高影响因子有一定作用;可借鉴SCI期刊的栏目设计,丰富期刊的文献类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资助期刊2013年与2012年相比影响因子和被引频次的变化情况及影响因子贡献因素,以期为各期刊顺利完成“提升计划”提供借鉴。方法 利用Web of Science和JCR,探讨不同类型文献、Top20%高被引论文等不同因素对这些期刊影响因子的贡献度。结果 大部分期刊2013年影响因子较2012年有所提升,综述类文章对期刊影响因子贡献较大,高被引论文、国际论文比以及中国作者论文影响力有待提高。结论 当前应从挖掘多文献类型、加强评审关、注重欧美论文、争取高影响力论文等4方面提升我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全面分析国际权威科技期刊非可被引文献(NCD)的引证特征以及其对影响因子(IF)的贡献。【方法】选择2014年被SCI数据库收录的、IF较高且发文数量较大的10种国际权威科技期刊为研究对象,统计2年引证时间窗口下,各刊可被引文献(CD)数量、NCD数量、被引频次、自引等情况;分析NCD的被引和NCD对CD的施引情况;最后对不同类型NCD的引证效率以及其对IF的贡献进行研究。【结果】10种国际权科技威期刊发文数量、被引频次、自引量百分比较高的NCD类型是社论、信稿、科技新闻,3种文献引证效率也较高;NCD的被引量和NCD对CD的引用量在IF被引量中占据很大一部分,最高达42.66%;NCD对IF的贡献率最高达32.83%。【结论】NCD不仅可被引而且还对文献进行施引,社论、信稿、科技新闻对期刊被引频次和IF的贡献较高,NCD对IF的贡献率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4.
利用中国知网的《中国引文数据库》检索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在2002~2011年10年间论文的被引用情况,选取历年被引频次前5%的论文作为高被引论文。通过对这些高被引论文的学科分布、基金资助、作者学历和职称等指标分析,发现农业资源与环境、生物学学科论文是本刊的高被引论文源,其次是园艺学和畜牧学;94%的高被引论文都有基金资助;高被引论文的第一作者主要是博士生和硕士生,其次是副教授和教授(博士生导师),其中博士生和硕士生论文占高被引论文总数的516%;编委论文为期刊影响因子和被引频次贡献突出。最后,通过对本刊近10年高被引论文的特征分析,从期刊栏目设置、作者群体定位、编委作用的发挥以及期刊服务质量提升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可为同类综合性农业大学学报进一步明确办刊思路和组约优质稿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近十年撤销论文的引证特征,探究撤销行为对学术界的净化效果。【方法】分析撤销论文数量、被引频次等信息和期刊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IF)的相关性,撤销时滞与论文被引频次的相关性;计算高被引撤销论文对IF的贡献率;评价撤销时滞对撤销前、后被引频次的影响。【结果】76种期刊(撤销论文数量≥5篇)IF和撤销论文数量、总被引频次、撤销后被引频次、篇均被引频次相关(均为P<0.05)。撤销时滞和撤销论文总被引频次相关(P=0.000)。随撤销时滞延长,撤销前被引频次逐渐增大。高被引撤销论文对期刊IF的贡献率为0.00%~2.00%。【结论】高IF期刊发表的、撤销时滞长的撤销论文对学术界的负影响较大;肯定期刊进行自我净化效果的同时,建议科研管理部门、期刊编辑和科研人员等加强对撤销论文及其不良影响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合著型论文对学术期刊影响力的贡献,对学术期刊科学评价体系进行优化,为提高办刊质量和期刊影响力提供新思路。方法 基于中文科技期刊评价报告和CNKI数据库检索6种高等教育领域期刊,获取论文作者、被引频次等相关数据,采用分类贡献度与总体贡献度来分析合著型论文对期刊影响力的贡献水平及类型。结果 合著型论文对期刊的贡献类型可分为论文h指数贡献主导型、被引频次贡献主导型和总被引频次主导型等。结论 分类贡献度和总体贡献度评价方法的有机结合,可以有效地评价合著型论文对期刊影响力的贡献,有利于期刊精准施策,促进学科间的交流与拓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整合替代医学领域24种SCI期刊的文献计量指标,分析发展态势及中国对该领域的贡献。【方法】利用JCR统计各期刊2014年度影响因子(IF)和特征因子,利用Web of Science分析各期刊2013和2014年两年的总发文量、总被引频次、篇均被引频次、h指数等指标,分析中国对该学科领域的贡献,并研究Top100篇高被引文章的学术特征。【结果】中国整合替代医学领域3种SCI期刊近年来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且中国在国际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水平较高,中国论文在Top100高被引论文中占43%。【结论】整合替代医学是中国的优势领域,国内整合替代医学期刊的水平与中国在该领域的国际学术影响力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中国整合替代医学期刊国际影响力有待提高,以留住国内优秀稿源。  相似文献   

8.
通过查阅《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及中国知网,对31种预防医学类期刊的引证指标及其与零被引论文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期刊零被引率平均为49.16%;复合影响因子为0.451(0.070~1.354),复合即年指标为0.060(0.006~0.507),引用半衰期为5.7(3.3~7.4),被引半衰期为4.8(3.4~7.6),引用期刊数为492(145~1332),被引期刊数为490(106~1256),他引总引比为0.84(0.41~1.00),互引指数为1.17%(0.08~3.58)%。期刊复合影响因子、复合即年指标、被引期刊数和零被引论文率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708,-0.382,-0.430,P值均<0.05), 引用半衰期和零被引率呈正相关(r=0.578,P<0.05);而被引半衰期、引用期刊数、他引总引比、互引指数与零被引论文率相关均无统计学意义(r值分别为0.254,-0.149,0.341,-0.167,P值均>0.05)。  相似文献   

9.
1994—2009年SCIE收录的三所军医大学高影响力论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三所军医大学近16年(1994-2009年)来高影响力论文情况进行计量分析,为科研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文以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ISI)公布的2008年的影响因子为标准,对三所军医大学在1994-2009年间发表在高影响因子期刊中的论文以及高被引用的论文进行了多角度的统计和分析。结果三所学校以第一作者单位发表在影响因子值20以上的期刊上的论文共38篇,分布在7种期刊上,总引用(含自引)20次以上的论文有525篇,被引用次数100次以上的论文有11篇,研究性论文被引用的比例大于其他文献类型,免疫学、神经科学等重点学科的研究成果较为突出。结论力图展现三所军医大学的优势学科及论文科研成果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0.
浙江省肿瘤医院1996-2005年论文产出力和影响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1996—2005年浙江省肿瘤医院科技论文的产出力和影响力。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收录的浙江省肿瘤医院论文数、被引频次,以及《中国期刊引证研究报告》的期刊影响因子、被引频次、平均影响因子等指标。建立EXCEL数据库,分析各年度论文产出力。结果10年间发表论文共计1057篇,年平均105.7篇,并以每年平均7.8%的速度递增。被引用的论文数为456篇,占总产出论文数的43.14%,平均被引用次数1.255。论文发表期刊的平均影响因子为0.4230,其中高被引论文发表期刊的平均影响因子为0.7652,明显高于所有论文发表期刊的平均影响因子(0.4230)。结论该院10年来论文产出力呈现上升趋势,论文影响力有特色,但论文影响力未见明显的上升趋势。医院应引导专家学者投稿,扩大学术影响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高被引论文的特征因素及测度其对影响因子的贡献度。【方法】以CSSCI数据库中新闻学与传播学领域高被引论文为研究对象,基于文献内容和外部特征,界定论文被引响应时间、研究内容新颖性和研究主题内容等七个影响论文高被引的特征因素。【结果】60%以上的高被引论文作者具有较高影响力,高被引论文的平均响应时间不到一年,70%以上的高被引论文研究内容不具有新颖性,TOP 5%高被引论文对影响因子的贡献平均为27.12%。【结论】虽然参考文献数量与论文高被引不具有显著关联性,但高被引论文倾向于引用影响力较高的期刊,而且高被引论文对影响因子的贡献度较大。  相似文献   

12.
基于Web of Science 数据库的引证分析功能以及影响因子的定义和计算公式,以Nature杂志为例,对SCI来源期刊影响因子预测和结构分析方法进行介绍。预测了Nature2013年的影响因子,分析了该杂志2013年影响因子的结构特征,确定了不同类型文献、高被引论文、高被引作者、不同机构、不同国家和地区对Nature2013年影响因子的贡献。结果表明,Nature2013年影响因子预计将达到41.002;article和review两种类型文献对Nature2013年影响因子贡献突出;对Nature2013年影响因子贡献突出的机构主要分布于美国和英国。不同国家和地区对Nature2013年影响因子的贡献相差较为悬殊,美国和英国对Nature2013年影响因子的贡献率高达70.4%,中国对其贡献排在第8位。  相似文献   

13.
近年国内关于基金论文比作为科技期刊评价指标一直存在极大争议。为了客观评价基金论文比在科技期刊评价中的作用,选取2009年SCI数据库收录眼科学期刊和论文为研究对象,对基金论文与非基金论文的被引率和篇均被引频次、期刊基金论文比与影响因子、5年影响因子、特征因子和零被引论文率的关系做了统计分析。向全球8525个眼科医生发放E-mail问卷调查表,对每个SCI眼科学期刊打分、排序,并与期刊基金论文比排序进行相关分析。按照被引频次高低,将所有论文分为4组,被引频次≥10的论文为Ⅰ组,5~9者为Ⅱ组,1~4者为Ⅲ组,零被引论文为Ⅳ组,计算4组论文的基金论文比,并进行统χ2检验。结果显示,2009年45种眼科期刊共发表论文7319篇,被引用6280篇,零引用1039篇,被引频次47333,论文被引率为85.80%,篇均被引6.467次。各种基金资助论文3110篇(42.49%),被引用2899篇,被引频次25404,论文被引率93.21%,篇均被引8.168次;无基金资助论文4209篇,占总论文的57.50%,论文被引率为80.33%,篇均被引5.21次。经Spearman相关检验,基金论文比与影响因子、5年影响因子、特征因子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19、0.523和0.624,与问卷调查的相关系数为0.462。Ⅰ、Ⅱ、Ⅲ、Ⅳ组基金论文比分别为57.15%、51.51%、37.29%和20.31%,Ⅰ与Ⅱ、Ⅱ与Ⅲ、Ⅲ与Ⅳ组相比,χ2值分别为10.542、90.409和100.630(均为P<0.001)。因此认为,无论是论文被引率还是篇均被引频次,基金论文均明显高于非基金论文;期刊基金论文比与影响因子、5年影响因子、特征因子及读者调查得分均呈显著正相关;高被引频次组的论文其基金论文比明显高于低被引频次组论文。显然,基金论文比作为科技期刊评价指标是科学合理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为科研管理部门了解学校整体的科研动态及制定科研导向政策提供一定得参考依据,同时为广大科研工作者更好的开展学术交流、拓宽研究思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科学引文索引网络版(SCIE)收录中国医科大学的科技论文为数据依据,对2002-2011年10年期间,以中国医科大学为作者通信单位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统计项目包括:文献发表的年代、作者、载文期刊(含期刊影响因子)、文献类型、文献的学科分布情况及文献被引频次等.结果 得到第一作者和通信作者均为中国医科大学的文献1 990篇,分别刊载在673种期刊,1 990篇文献共被引8 480次,篇均被引4.26次.结论 10年期间发文量数量在逐年增加,但高影响力的论文数量还是相对较少,期刊分布呈现出较高的离散度.应加强科研导向作用,指导科研工作者向高质量杂志投稿。  相似文献   

15.
为了客观评价论文被引率在科技期刊评价中的地位和作用,选取2003年SCI数据库收录的眼科学期刊为研究对象,对其中符合标准的36种期刊的2年被引率、3年被引率、5年被引率、8年被引率和10年被引率进行计算,对不同年限论文被引率与影响因子、5年影响因子、即年指标和特征因子的相关关系做了统计分析。应用前期对8525个眼科医生所做的眼科学期刊影响力问卷调查结果与不同年限论文被引率和传统文献计量学指标做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特征因子明显优于其他指标,影响因子优于5年影响因子;2年和3年论文被引率用于科技期刊评价是合理的,且2年论文被引率优于3年论文被引率。5年以上论文被引率完全丧失了期刊评价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进一步提高《湖泊科学》的影响力和质量,本文利用CNKI中国引文数据库对《湖泊科学》1992~2011年被引频次位于前10位的高被引论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从文献类型来看,10大高被引论文主要以综述(5篇)、研究性论文(4篇)为主;从研究内容来看,10大高被引论文集中在人工湿地、底泥疏竣、面源污染等学科热点领域。本研究可为未来期刊选题、组稿、约稿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国内编辑出版类作者的选题及同行编辑组稿、选稿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以期能对编辑出版类核心期刊学术影响力的提高有所裨益。【方法】以7种编辑出版类核心期刊2009年刊发的文章在6年内(2009–2014年)的零被引论文为研究对象,从论文的不活跃性入手,参考相关高被引论文的研究思路,对这些论文的相关文本信息、相关作者信息、主题内容、基金资助情况、论文特征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零被引论文的出现与期刊的H指数、影响因子及其论文的语种、类型、学科分布等有着很大的相关性。【结论】期刊应该减少或避免零被引论文的出现,在注重基础理论的同时,要能够发现那些具有较大创新的优质稿件,提高期刊的学术影响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并分析SCI收录的综合性化学通讯类期刊,为不断提升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做积极探索。【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查询5种化学综合性通讯类期刊的基本情况,分析2009-2013年期刊的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载文量、文献类型和稿源分布以及中国作者的论文对这5种科技期刊的贡献。【结果】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和载文量最高的是Chem Commun,其次是Org Lett,Chin Chem Lett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提升最大。Chem Commun和Org Lett稿源主要集中在中国、美国、日本、英国、德国等,而Chem Lett和Chin Chem Lett则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从引用角度看,中国作者的论文质量普遍高于期刊的平均质量。【结论】要提升期刊的质量和影响力,除发表研究论文外,还可以发表高质量的综述类文章和述评;不仅要追求稿源国际化,还要发表国内高质量的文章,建设国际有影响力的期刊出版集团,建立集群化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在科技期刊国际化大环境下借鉴国际优秀期刊办刊经验,促进我国核科学技术期刊的国际化发展。方法 使用2014《期刊引证报告》(JCR)和Web of Science,研究33种SCI核科学技术期刊的出版平台、出版周期和出版语言。分析了期刊影响因子(IF)、5年影响因子、即年指数、总自引率和统计年自引率、特征因子、论文影响力等指标。结果 核科学技术期刊IF值、特征因子和论文影响力低。出版平台、出版文种、出版周期等期刊国际化显示度影响核科学技术期刊IF值,期刊定位、文献类型、稿源质量和自引率等也影响IF值。多文种期刊混刊论文有助提高其国际化显示度。结论 中国核科学技术期刊需要融入世界知名出版平台,组约国际化研究论文和综述论文,出版国际化专刊,落实国际化办刊措施,杜绝人为操控影响因子等。  相似文献   

20.
利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引文数据库(CMCI),检索国内12种皮肤科学杂志1999~2008年历年高被引论文200篇,对论文的期刊分布、第一作者分布、机构分布、主题分布、文献类型分布、基金资助情况等进行分析。表明皮肤科学高被引论文的分布呈现明显的集中性和分散性,这种集中性体现在期刊、机构、主题和文献类型四个方面,而分散性则体现在作者方面;中英文摘要对国内作者对中文文献的引用可能没有明显的影响;临床研究类论文更易获得高被引,实验室研究类论文也可以获得高被引,但内容一定要直接指导临床实践,且论文中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具有普遍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