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脂质代谢     
庄祥云 《日本医学介绍》1999,20(11):490-493
高脂血症是动脉硬化症的严重危险因素,通过对日本人冠状动脉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1997年日本动脉硬化学会提出了日本人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管理标准(表1)。有关引起调节脂质代谢的各种蛋白质、酶、受体等基础方面研究的开展,对临床质量的提高具重大影响。伴随近年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进步,已可制成各种疾病的动物模型以及体内基因导入法,进一步明确了细胞内脂质代谢相关酶的调节机制。一、高脂血症原发性高脂血症中,有关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Ⅲ型高脂血症、Ⅰ型高脂血症的病因,各种LDL受体及阿朴蛋白B的异常、阿朴蛋白E的异常…  相似文献   

2.
微量CRP与冠状动脉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军 《日本医学介绍》2001,22(12):556-556
最近 ,人C反应蛋白 (CRP)与心绞痛及心肌梗死等的关系颇引人注目。 1 994年Liuzzo等采用BehringNALatexCRP的散射测浊法 ,应用CRP轻度升高来推测心绞痛的预后 ,即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的CRP高值提示预后不良。1 从炎症角度研究动脉硬化通常 ,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的原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致血管内腔变窄及粥样硬化灶上发生血栓 ,粥样硬化是血管内膜上胆固醇和细胞外基质蓄积的病变 ,迄今认为高脂血症 ,特别是高胆固醇血症是最重要的因素。Ross报告的损害反应学说认为在动脉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 ,…  相似文献   

3.
王淑娟 《日本医学介绍》2007,28(10):475-476
吸烟是冠状动脉疾病、脑血管疾病、闭塞性动脉硬化症等动脉硬化性疾病的独立危险因子。代谢综合征(MS)是指除内脏脂肪蓄积外,还患有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压等多种动脉硬化性疾病。预防动脉硬化性疾病的发生,必须禁烟,禁烟对于二级预防意义也非常重大。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生活习惯的变化 ,尤其在饮食中脂肪摄入的增多与运动量的减少助长了肥胖发生 ,是糖尿病与高脂血症发病增加的重要原因。高脂血症 ,特别是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血症的增加 ,进而与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密切相关 ,故具有重要的治疗意义。日本的糖尿病几乎都是 2型糖尿病 ,在 2型糖尿病中多见高LDL C胆固醇血症 ,但胰岛素抵抗综合征同样可以出现高脂肪微粒血症及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血症 ,以及易引起冠脉疾病的脂蛋白型材 (profile)。一、糖尿病伴高脂血症的特征为诊断高脂血症 ,须禁食 14小时以上 ,测定血清总…  相似文献   

5.
老年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人常患有多种疾病,其中高血压、高脂血症最为常见。血压随年龄增长而改变,收缩压增高,舒张压降低。因此,老年人患收缩期高血压的较多。另方面,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也随年龄增长而升高,老年人也较多出现高脂血症。高脂血症、高血压、高龄都是冠状动脉疾病的危险因素,因此合并高脂血雎、高血压的老年人至少具有3个危险因素,患病的风险必然较高。这样的患者应尽力积极治疗高血压、高脂血症。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糖尿病是缺血性心脏病发生、发展的独立危险因子,使动脉硬化进展加快、冠状动脉性疾病死亡率增高。认为其中原因之一是与合并脂蛋白代谢异常的发生率高有关。已知,即使糖尿病患者血脂正常,其动脉硬化的危险性依然很高。目前认为糖尿病为冠状动脉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而...  相似文献   

7.
过去就认为糖尿病是引起冠状动脉硬化最重要的危险因素,而且根据Framingham的研究,也证实了糖尿病患者比非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疾病的发病率约高2~3倍。但是,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肥胖、高血压等危险因素的机率也较高,其间的关系尚不完全明了。近来的研究还提示,阿扑蛋白的遗传因素与冠状动脉发病可能有关。但在日本,目前对冠状动脉硬化和糖尿病的关系并不清楚。本文为了详细了解糖尿病对冠状动脉硬化的作用,对比研讨了年龄一致的对象,对比内容为:在冠状动脉硬化症中所占的比率、重症度,脂蛋白、阿扑蛋白的组成特性,通过多变量分析得出的危险因子在糖尿病与非糖尿病冠状动脉硬化中的相对比重以及合并糖尿病的冠状动脉硬化症的形态学特征等。  相似文献   

8.
肾脏疾病的脂质代谢异常与治疗一、肾病综合征伴高脂血症作者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51例,治疗前血脂情况进行了检查,结果高胆固醇(Ch)·高中性脂肪(TG)血症占67%,高Ch血症为20%、高TG血症为2%,而血脂正常者仅12%。病理组织类型,微小病变型...  相似文献   

9.
代谢综合征(MS)是内脏型肥胖、空腹血糖升高,血中中性脂肪升高、低HDL胆固醇血症,高血压等多种症状同时存在的心血管疾病易发状态。目前,针对动脉硬化的危险因子——高LDL-C血症的药物治疗已经取得了确切成果,与生活方式有密切关系的MS也已成为心血管疾病对策的新靶点,无论在科研上,还是在临床诊断方面引起人们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0.
中性脂肪和动脉硬化的关系在血脂中过去一直认为总胆固醇和HDL胆固醇为缺血性心脏疾病的危险因素。另外,多数临床调查提示中性脂肪也与缺血性心脏疾病有关系,应该重视中性脂肪的临床意义。但是,有的中性脂肪的测定不一定是空腹时的标本,加上统计上的问题,以致人们对中性脂肪对冠脉疾病的意义产生了疑问。而且在日本厚生省特定疾病研究班也没能和缺血性心脏疾病、脑血管障碍一起,确认中性脂肪的意义。从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来看,现在的情况是,不能肯定中性脂肪和动脉硬化的关系。难以考虑中性脂肪为缺血性心脏疾病的独立的危险因  相似文献   

11.
高血压、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易相互合并,而且由于它们各自都是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对于动脉硬化的发病、恶化具有相乘效果。迄今为止所积累的资料将其称为x综合征、内脏脂肪综合征、代谢综合征(MetS)等,目的在于引起人们的注意。日本高血压学会的高血压治疗指南2004中也设定了新的MetS项目,作为MetS的遗传背景因素,明确记载了胰岛素抵抗性(IR)的存在。IR、代偿性高胰岛素血症可通过各种机制引起各种疾病发病和进展,从而使动脉硬化及各种脏器损害进展。  相似文献   

12.
一、动脉硬化性血管损害及其危险因素目前所知参与血管损害的病因与发展的危险因素及具体的参考值见表 1 ,其中所有因素均参与胰岛素抵抗性。吸烟者、高TG血症、高血压 ,包括含糖尿病在内的糖耐量异常 ,肥胖、缺乏运动 ,在发生胰岛素抵抗的同时 ,并往往合并高胰岛素血症 ,除吸烟与运动外 ,胰岛素抵抗可成为各种危险因素发生与发展的重要原因。随着年龄的增长可出现抵抗性轻度增加 ,女性与男性相比抵抗性稍弱 ,但绝经后则与男性近似。高尿酸血症也作为危险因素或其指标常呈阳性 ,均与胰岛素抵抗相关。作者提倡把以上这些因不良生活习惯导致…  相似文献   

13.
内脏脂肪蓄积型肥胖与高脂血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代谢综合征的提出和内脏脂肪 2001年,美国胆固醇教育纲要成人治疗组第Ⅲ次报告(NCEP ATP Ⅲ)的内容是关于成人高胆固醇血症的诊断、治疗的修订指南,其中作为易患冠状动脉疾病的病态,记载了代谢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在新的诊断指标中被置于除LDL胆固醇之外的“第2治疗靶”的位置。根据这一新标准,  相似文献   

14.
20 0 2年 7月 1 8~ 1 9两日于神户国会堂召开了第3 4届日本动脉硬化学会总会 ,通过并公布了新版《动脉硬化性疾病诊疗指南》。摘要如下。一、关于 1 997年版的高脂血症诊疗指南日本动脉硬化学会曾于 1 997年制订了《高脂血症诊疗指南》(前版指南 ) ,计包括高胆固醇血症诊断标准、药物治疗适应标准和治疗目标标准。该指南发表以来 ,广为临床普及 ,其诊断与管理 (监护 )标准为多数临床医生所推崇应用 ,并权作为冠状动脉疾病之相对风险性标准。在治疗上 ,须对病人进行分类。以不并发冠状动脉疾病而胆固醇 <1 2 0mg/dl、总胆固醇 <2 0 0m…  相似文献   

15.
性激素与动脉硬化动脉硬化的发生与进展有明显的性别差异。最近发表的美国胆固醇教育方案第2报(NCEP-ATP-Ⅱ)提出,45岁以上男性和55岁以上女性作为冠状动脉疾病的危险因子,男女性别之差为10年。关于治疗时间如果35岁以下男性和闭经前女性无冠状动脉...  相似文献   

16.
代谢综合征脂质代谢异常的特征,是高甘油三酯(TG)血症和低HDL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的本质,就是高VLDL血症和高血清残粒脂蛋白(remnant,以下简称残粒)。此外还观察到,虽然不一定伴有高LDL胆固醇血症,但LDL发生质的变化,出现小颗粒化并易引起动脉硬化,即所谓小而密LDL(small dense LDL)。  相似文献   

17.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危险因子及其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塞、心源性猝死。主要发病机理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不稳定化、斑块破裂、血小板凝集和血栓形成、冠状动脉痉挛等引起冠状动脉血流急剧下降。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子有吸烟、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另外还...  相似文献   

18.
脂质代谢     
目前国内外临床试验结果均证实血中总胆固醇(TC)浓度仅下降25%左右就可使心血管意外减少30%,但仍有70%心血管意外的发生不能受到抑制。最近,又开始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试验。在所谓代谢综合征中的高血压、糖尿病、肥胖、高甘油三酯(TG)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症等,及其他动脉硬化危险因素的综合治疗,已逐步成为临床上的重要课题。2004年日本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中强调强化降低TC浓度在改善代谢综合征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冠状动脉疾病发病率在逐年增加,而高脂血症特别是高胆固醇血症与冠状动脉疾病关系密切。因此使血清胆固醇低下对于冠状动脉疾病的预防有重要意义。本文对预防冠状动脉疾病的回肠旁路术价值作一论述。对象为1975~1983年期间只发生一次心肌梗死的838名患者,平均年龄51岁,其中417名作对照组,421名施行回肠旁路术。至1990年为止,调查了血清胆固醇值、LDL—胆固醇值、HDL—胆固醇值及冠状动脉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进行冠状动脉搭桥术  相似文献   

20.
残余脂蛋白是心脏性猝死的新危险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部心脏性猝死(SCD)来自以进行性冠状动脉硬化为基础的缺血性心脏病,然而几乎无冠状动脉硬化的男性青壮年猝死即所谓暴卒症者也约占10%。这些病例的特征为具有高残余脂蛋白血症(高RLP血症),特别是进行性冠状动脉硬化病例在残余脂蛋白区带的胆固醇(RLP-C)呈明显高值,而在几乎无冠脉硬化的猝死病例,其残余脂蛋白区带的甘油三酯(RLP-TG)也呈明显高值。精制的残余脂蛋白(RLP)在试管内具有促进血小板凝集、抑制血管松弛或收缩血管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