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儿感受风寒或风热之邪,经治疗后,恶寒、发热或咳嗽、咳痰等表证解除后,常可见到流涕不止之症。笔者近3年来,对45例感冒愈后流涕不止的患儿进行临床治疗观察,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45例小儿均为我院门诊病人,其中男20例,女25例;年龄2~10岁,平均年龄5岁;均为感冒治疗后遗流涕不止,其中病程5~15天不等。流清涕30例,流黄涕15例。2治疗方法二陈汤合玉屏风散组方:茯苓6g,防风3g,陈皮、制半夏、白术、炙黄芪各4g,炙甘草2g。若流黄涕,加黄芩4g,石膏6g,水煎150mL,1日1剂,分2次口服,5天为1个疗程(另:组方中药物剂量可根据患儿年龄加减)。3…  相似文献   

2.
王某,女,23岁,干部。主诉:每次经前7天感冒。此次正值经前7天,恶寒,手足冰凉,鼻流清涕不止,一派外感风寒之状。经行3天后,症状顿失。经行时小腹疼痛,喜按,腰酸无力,经水淋漓涩滞不爽,有血块,舌苔白腻,脉沉涩无力。综观人服之剂,有小柴胡汤、四道敬加味、温经汤等。此类和解、温经之剂未效,可知经前感冒非营工不和,亦非寒凝。乃是阳虚所致,故以再造散加味治之。处方:黄芪10g、人参3g(冲服)、熟附子10g、细辛3g、防风6g、川芎6g、红花10g、煨姜6g、免丝子109、羌活3g,水煎服,日至剂,15剂而愈,随访1年之久,月经如期…  相似文献   

3.
小柴胡汤为<伤寒论>和解少阳的经典名方,笔者在临床中常以小柴胡汤辨治多种病症,疗效满意,现举例如下. 1 典型病例 1.1 外感案例1:患者,男,35 岁,2010 年5 月6 日初诊.主诉感冒1 周余,服感冒药无效.刻诊:往来寒热,脉弦数,舌质略红,苔薄白.中医辨证属于外感(少阳病),根据"往来寒热",给予小柴胡汤治疗.处方:柴胡12 g,黄芩10 g,法半夏10 g,党参10 g,炙甘草6 g,大枣10 g,生姜10 g.3 剂,水煎服,每日1剂.  相似文献   

4.
小柴胡汤治疗妇科病偶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经前感冒 刘某,女,42岁。1990年5月6日诊。自诉每逢月事来临前两三天罹病感冒,经净后诸证自行缓解,屡历年余,经治无效。遂求治于中医。刻诊:头痛眩晕,身热汗出,饮食减少,恶心欲吐,舌淡苔薄白,脉浮大。综观脉证,证属太少合邪。治以疏通营卫,和解少阳。方用柴胡桂枝汤:柴胡、党参各15g,半夏、桂枝、白芍各9g,黄芩、菊花各10g,大枣15g,生姜、甘草各6g,水煎服,日1剂。经前连服3剂,次月复诊,头痛汗出明显减轻。宗上方去菊花续服3剂,调治3个月经周期后,诸证悉除。经前感冒未再复发。  相似文献   

5.
笔者近年自拟清解汤治疗外感高热,疗效满意,介绍如下。1治疗方法基本方为荆芥10g,防风10g,金银花15g,连翘15g,生石膏100g,知母15g,赤芍10g,丹皮10g,茵陈蒿15g,甘草6g。水煎服。12岁以下者每日1剂,分4~6次服;13岁以上者每日2剂,日服4次。2适应证高热(T38.5℃以上),伴有外感症状,舌红,脉数。临床多用于西医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急性支气管炎并感染引起的高热。3典型病例李某,女性,28岁,2001年12月8日初诊。恶寒发热、鼻塞头痛、周身酸痛3d,T38℃~39.5℃,服用解热止痛片、金羚感冒片、罗红霉素等效果不佳。刻诊:周身酸痛,恶寒…  相似文献   

6.
麻杏三子灯台汤是导师林艳芳用以治疗咳喘病的傣、中药结合方之一。经过多年的临床应用证明,该方药加减治疗痰热咳喘、痰湿咳喘、风热咳喘、风寒咳喘、体虚咳喘具有显著疗效,现例举如下。1风寒咳喘主症:发热恶寒,头痛身痛,鼻流清涕,咳喘痰多,舌质淡,苔白厚腻,脉浮而弦滑。例1、杨某,女,51岁,发热恶寒,头颈强痛,咳喘痰多,色白,鼻流清涕,舌质淡,苔白厚腻,脉浮弦。师诊为风寒喘咳,给予麻黄10g、杏仁10g、辛夷花10g、苍耳15g、法夏15g、灯台叶20g、苏子20g、白芥子20g、莱服子20g、甘草5g。煎服。连服2剂病症减轻。上方加茯苓10g、杏仁30g,继服3…  相似文献   

7.
1小柴胡汤治愈不明原因发热孙某 ,男 ,55岁。2001年4月4日因慢性肾小球肾炎伴发热2周入院。无头痛、咽痛、咳嗽、腹泻等症状。血常规、胸部X线片与腹部B超无异常 ,连续3次尿培养及抗结核抗体均阴性。病程观察发现发热伴恶寒呈间歇性 ,且间歇期均为8d ,体温37℃~38 2℃ ,持续2d汗出后热退 ,发热时少腹两侧隐痛 ,纳减口苦 ,舌红苔薄 ,脉细。中医诊断为少阳病。处方 :柴胡10g,黄芩10g,法半夏10g,枳壳10g,陈皮3g,生甘草3g,青蒿10g,板蓝根15g。1剂/d ,煎服。服药5剂后 ,观察3周 ,未再发热。按 :本例患者经西医各种检查未能明确诊断。按中医辨证…  相似文献   

8.
女.65岁.2002年9月3日初诊。因感冒后胸膈满闷、恶心、纳少、头晕、畏寒、嗜卧、多寐月余来诊。患者素体虚弱.易于感冒.1月前因劳累受凉引发头项疼痛,全身酸痛,恶寒重.发热轻.体温波动在37.2~37.8C,纳少.经服西药及输液治疗1周热退.留有全身酸乏无力、头晕、胸膈满闷、口苦、咽于、纳呆、恶心.仅进少量流质饮食.畏寒覆被静卧则舒等症状.复经输液及服健脾和胃中药4剂无效。  相似文献   

9.
桂枝汤加味治愈慢性鼻炎:女,38岁,2004-03-12初诊,鼻塞流涕半年余,伴恶寒、咽部不适,口干欲饮,易患外感。半年前因感冒出现鼻塞流涕,虽服用多种抗生素疗效不显。诊见:面白少华,鼻息声重,鼻涕黄白相间,量较多,无腥臭味,遇风寒则重。舌淡、苔白,脉细。证属营卫不和,正虚邪恋。治宜调和营卫,扶正祛邪。方以桂枝汤加昧。处方:桂枝、白芍各15g,甘草、黄芩、桔梗、升麻各6g,黄芪、麦冬、板蓝根各20g,鱼腥草30g,细辛2g,生姜5g,大枣15g。1剂知,2剂病去大半,共服6剂,诸症悉去。  相似文献   

10.
小柴胡汤应用一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晓军  张维霞  崔海燕 《光明中医》2010,25(9):1711-1711
<正>近日小儿感冒,恶寒发热,乏力流清涕,予感冒清热颗粒,孰知药后不恶寒但发热,恶心呕吐,不欲食,欲睡不得睡,头痛,以颞侧为著,烦躁,体温39.2℃,予泰诺林8ml口服,体温降至37.6℃。平素感冒发热体温降低至38℃以下精神即可好转,亦不会头痛呕吐,此  相似文献   

11.
小柴胡汤治疗经期复感外邪2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性经期感冒临床症状与普通感冒不同,往往全身症状较重,治法也有不同。笔者以小柴胡汤加减治疗该病,效果满意。1临床资料1.1诊断依据:月经期间或月经前后感受风寒外邪,症见发热,恶风或恶寒,或寒热往来,喷嚏,鼻塞,或咳,有汗或无汗,头痛,头晕,或烦燥不安,周身酸痛。  相似文献   

12.
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预防感冒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麻黄附子细辛汤出自《伤寒论》,笔者临床用其加减预防感冒,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一般资料8例患者中,30~40岁者2例,41~50岁者2例,51~70岁者4例。患者大多素体虚寒,手足不温,四肢发凉,喜温恶寒,稍遇寒邪即可诱发外感,表现为鼻流清涕,咽喉疼痛,四肢酸乏,发热恶寒等。冬春季多发。治疗方法及结果麻黄6g,细辛3g,附子10g(先煎),生黄芪10g,防风10g,白术10g。为防止细辛,附子药性过热,可适当加黄芩10g;食欲不佳者可加焦三仙各10g。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连服5~10天,以后间隔月余,定期服用3~4天。8例患者中有4例效果明显,6个月内未患感冒;3例…  相似文献   

13.
党参15 g,白术10 g,黄芪15 g,茯神10 g,酸枣仁10 g,远志8 g,柴胡10 g,白芍10 g,甘草6 g,当归7 g,阿胶(烊化)15 g,木香5 g,桂圆肉10 g.上药每日1剂,连服3~4个月,效果甚佳. 感冒、月经期间不宜服.  相似文献   

14.
小柴胡汤加味治疗经期感冒3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小平 《陕西中医》2002,23(10):920-921
一般资料 选自我院中医门诊 1 998年 1 0月~ 2 0 0 1年 6月经期感冒患者 3 2例。年龄最大 46例 ,最小 2 0岁 ,其中 2 0岁~ 3 0岁 1 1例 ,3 1岁~40岁 1 7例 ,41岁~ 46岁 4例 ;未婚 9例 ,已婚 2 3例 ;病程最长 6年 ,最短 5个月。治疗方法 基本方 :小柴胡汤加味 :党参1 5 g,柴胡、黄苓、陈皮、玄参、半夏、白芍、白术各1 0 g,防风 6g,甘草 3 g。每日 1剂 ,小煎早晚分服。疗效标准 痊愈 :用药后经期感冒症状全部消失。有效 :用药后经期感冒症状明显减轻 ,疗程明显缩短。无效 :用药后经期感冒症状无减轻。治疗结果  3 2例均全部治愈 ,经…  相似文献   

15.
根据毛惠人老师治疗冬令感冒的经验,简介如下: 1.寒邪袭表感冒早期,恶寒重,发热轻,鼻流清涕,骨节酸痛、脉平或浮等症。治疗以辛温发散,调和营卫为主,主要方剂如三拗汤或桂枝汤,或以荆防败毒散加减。 2.寒邪化热表现为发热重,痰浓,咽痛,苔黄脉数等。治疗应以发散清里并重,方如大青龙汤加银花、薄荷。 3.热重寒罢表现为一派热象,如发热,咳嗽,痰黄质稠,咽痛,或并胸痛,舌红苔  相似文献   

16.
妇女怀孕后应慎服各种药物,如患感冒,不妨用食疗方法治疗。中医辨证施治,感冒分为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时行感冒、暑湿感冒等四种。风寒感冒为外感风寒邪气而发病,临床以恶寒重,发热轻,头痛无汗,肢体酸痛,鼻流清涕,喉痒咳嗽,舌苔薄白,脉象浮紧等为主要见症。治疗应以疏风散寒食疗为主。  相似文献   

17.
正1寒湿夹暑热李某,男,51岁,2002年8月5日初诊。畏寒、清涕3天。口微渴,不欲饮水,微有汗出,大小便如常,舌质红苔薄白,脉略滑。自服Vc银翘片2天无效。中医诊断为感冒,暑湿外感。予新加香薷饮加减。香薷9g,金银花15g,连翘15g,厚朴9g,薄荷12g,牛蒡子12g,甘草6g。2剂,每日1剂,水煎300m L,分次服。2002年8月8日复诊,畏寒、清涕消失,微咳嗽,舌质淡红苔薄  相似文献   

18.
防感合剂方     
组成:富香10g,桑叶10g,板蓝根3Og,银花3Og,贯众12g,连翘15g,桔梗109,射干10g,生甘草6g。功能:清热解毒,宣肺止咳。生追:流感所致恶寒,发热,咳嗽,流涕,头痛,肢体酸痛等症,并有一定预防作用。服法:每日早晚各服1次,每次1袋(200ml),连胜3日。防感合剂方$北京中医医院  相似文献   

19.
小柴胡汤治疗产褥发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用小柴胡汤加味治疗产褥发热 ,收效甚佳 ,现介绍于下。基本方为柴胡、黄芩、生地各 10~ 15 g,当归 10~ 2 0 g,党参、白芍各 10~ 30 g,川芎 5~ 10 g,姜半夏、赤芍、甘草各 10 g,大枣 3枚 ,生姜 3片。恶露臭秽、腹痛 ,加败酱草、蒲公英各 30 g,金银花 2 0 g;恶露紫黯夹块 ,加益母草、鸡血藤各 30 g,桃仁、红花各10 g;表邪未尽 ,加淡豆豉 30 g,葛根 15 g,薄荷、荆芥各 10 g;阳明热盛 ,加生石膏 30 g;神昏抽搐 ,加石决明、生牡蛎各 30 g,干地黄 2 0 g,木瓜 15 g。每日 1剂 ,水煎分 2次温服。治疗 38例 ,服药 7剂后 ,2 7例体温恢复正常 ,…  相似文献   

20.
1 子宫肌腺病、子宫内膜异位症 刘某某,女,42岁.1996年8月6日初诊.患者痛经渐进性加剧17年.妇科检查:后穹窿骶韧带增粗,触疼明显,可触及硬结,子宫呈球形增大,活动欠佳,有压痛,左侧附件可触及囊性包块,张力增高,与周围组织粘连,有压痛.B超提示:卵巢子宫内膜囊肿、子宫肌腺症.经中西药多方消炎止痛药治疗短效.诊见:患者月经来潮第1日,量少,有血块,色暗,伴腹部剧痛,肛门及腰骶部坠胀酸痛,头晕恶寒,汗出肢冷,倦怠嗜卧,恶心呕吐,便溏、排便时疼痛加剧,里急后重,舌质紫暗,有瘀斑,苔厚腻,脉沉紧.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腺病.证属:寒凝血瘀、久瘀而致上症,复感外邪.治宜解表化湿,温经活血.方用藿香正气汤加减.药用藿香25g,白术15g,茯苓15g,三棱15g,莪术15g,元胡15g,白芷10g,陈皮10g,厚朴10g,半夏10g,桂枝10g,炮姜10g,小茴香5g.水煎服,每天1剂.服药1剂后,诸症明显好转,又服3剂,诸症痊愈.为巩固疗效,于下次经前4天开始服药,连服7剂,经期无任何不适感,随访半年未再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