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75例产后出血的原因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产后出血在不同因素影响下的合理治疗,预防和治疗产后出血。方法: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布克赛尔县人民医院1998年1月~2008年12月所发生的产后出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布克赛尔县人民医院10年间分娩的3577例产妇中发生产后出血75例,其发生率为2.1%;剖宫产1789例,产后出血58例,发生率为3.24%,阴道分娩1788例;产后出血17例,发生率为0.95%。结论:子宫收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首要因素,严密观察产程,正确判断产后出血的原因,并加以预防,对降低产后出血及孕产妇死亡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2.
伏慧存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24):3739-3740
目的:探讨产后晚期出血的病因及处理原则。方法:对我院1996-2005年收治的38例产后晚期出血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产后晚期出血的特点以阴道突发性多量流血居多,致休克占18.42%,导致贫血占81.59%。其病因主要为胎盘、胎膜残留出血26例,子宫缩复不全9例,子宫切口感染裂开出血3例。结论:熟练掌握阴道助产,剖宫产操作技术及缝合方法,严格无菌操作,减少产后感染,是预防晚期产后出血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对本院60例产后出血的原因及护理措施进行分析。结果本组产后出血患者除1例死亡外,均抢救成功,死亡率为1.7%。其中发生失血性休克4例,发生贫血12例。总输血例数20例,输血量200~1500ml。结论产后出血发生快且来势凶猛,直接危及孕产妇的生命安全。加强产后出血的预防、规范产后护理能降低失血性休克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急救和护理方法,提高孕产妇的生活质量。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1月~2002年12月在本院分娩者中的36例产后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出血量在500~600ml者25例,600ml以上者11例。其中7例出现失血性休克。结论:产后出血是分娩期的严重并发症,如休克时间过长可继发席汉氏综合征,故早期发现,正确估计失血量,迅速建立静脉通路,及时输血,预防感染,能迅速止血,补充有效循环量,可降低孕产妇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病症,尽管由于现代围产医学的进步,而使产妇因产后出血致死得到一定控制,但因为发病急,失血多甚至休克而危及生命的现象亦有发生.为了有效地防治产后出血,提高孕产妇健康水平,现将我院184例产后出血情况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我院1986-01~1990-01共分娩对别例,其中产后出血者184例,发病率为34o4.出血原因:f宫收缩不良126例(68.5%);胎盘因素43例(23%);软广道损伤4例(22%;其他11例(6%).与产程的关系:本组184例,产程在24h以内者65例,占35.5%产程超过24h者119例,占64.7%.1.2…  相似文献   

6.
晚期产后出血是产科主要并发症之一,严重者可致病人休克、甚至死亡。我院5年间共收治42例晚期产后出血病例,现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中共收治我院5年间晚期产后出血42例,产妇年龄23~35岁,平均29岁,其中初产妇38例,经产妇4例,有人工流产史20例,36例足月妊娠分娩,3例早产自然分娩,3例剖宫产术,42例中重度贫血19例(45.24%),失血性休克11例(26.19%)。 1.2 晚期产后出血诊断标准 出血发生在产后24h以后者为晚期产后出血。标准:产后24h后至少有一次大量出血或持续或间断出血至中等量出血,计算总出血…  相似文献   

7.
产后出血是产科临床上的重要问题,产妇一旦发生产后出血,轻则减弱机体抵抗力,易引发感染,重则导致出血性休克,甚至死亡。因此,产科医生多年来一直重视产后出血问题的研究。本文收集200例产后出血资料,总结出血的原因和预防方法。  相似文献   

8.
产后出血是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1],多发生在产后2h内,产后会迅速发生失血性休克,急性肾功能衰竭,直接危及产妇生命,因此,做好产后出血的防治与护理工作,是有效降低产妇病死率的方法之一。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3月-2011年12月发生产后出血患者14例临床资料,总结产后出血的预防及护理经验,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曹兴菊  刘君英 《现代医药卫生》2013,29(14):2173-2174
目的探讨产科失血性休克发生的原因和防治方法。方法对5年来产科失血性休克10例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产科失血性休克发生率为0.1%,产前出血3例,其中前置胎盘2例,胎盘早剥1例;产后出血7例,其中晚期产后出血1例。重度子痫前期5例,贫血6例,血小板减少1例,疤痕子宫2例。剖宫产7例,前置胎盘产前出血2例(均并发胎盘植入,1例为疤痕子宫胎盘植入),1例胎盘早剥。死胎1例。产妇继发贫血10例,产褥病率、产褥感染共3例。本组子宫切除1例。结论减少妊娠和刮宫次数,杜绝医院外分娩,加强孕期保健,对于预防产科失血性休克不容忽视,对于无法控制的产后出血,子宫全切或次全切除是挽救孕产妇生命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产后出血10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国芳 《医药世界》2009,(10):626-627
目的:总结产后出血原因、及时有效的抢救方法及心得体会。方法:对106例产后出血进行临床分析,做产前、产时、产后的预防和监测,做好产后出血的抢救处理。结果:106例产后出血者通过临床抢救治疗及及时处理,预后良好。结论:产后出血者重在预防,认真仔细的临床观察,及时的发现与处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外科急腹症合并出血性休克时的临床处理。方法:回顾28例出血性休克与急腹症的临床资料,外伤性肝脾破裂出血占75%,抗休克治疗后27例经手术治疗,治愈率82.1%。ARDS2例,肾衰2例,多发生于病程的1d~5d。结论:急腹症合并出血性休克首先紧急抗休克治疗、及早手术;早期预防MODS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杨文 《河南医药信息》2010,(19):201-202
产后出血是妇产科常见的并发症,严重者可造成失血性休克、继发性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甚至死亡,极大威胁着育龄妇女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本文回顾分析我院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产后出血350例,观察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并探讨预防干预措彪。  相似文献   

13.
早期产后出血229例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惠琴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15):1453-1454
目的:探讨影响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1月~2003年6月229例产后出血原因及影响产后出因的因素。结果:产后出血原因:宫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凝血功能障碍等。影响产后出血因素:妊娠并发症、多孕、多产、巨大儿、多胎妊娠、剖宫产均增加产后出血率。结论:积极治疗妊娠并发症,加强计划生育工作,减少剖宫产率,有效预防产后出血。  相似文献   

14.
陈虹  陈景端 《贵州医药》1997,21(3):187-188
产后出血是构成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一直是妇产科工作者极为关注的问题。通常把分娩24小时后至产后6周所发生的异常子宫出血诊断为晚期产后出血。现将我院1979年3月~1988年2月10年间收治的符合上述诊断标准的晚期产后出血97例资料作一回顾性的总结分析,旨在找出其原因,以便最大限度预防地产后出血的发生。1!I$床资料1.1一般资料:我院1979年3月~1988年2月10年间收治的病例共97例,其中56例原在我院分娩,41例院外分娩;足月妊娠90例,过期妊娠4例,早产3例;阴道分娩88例,剖腹产9例。年龄21~34岁,平均27.5岁。1·2资料…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卡前列甲酯栓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卡前列甲酯栓枚放置于阴道前壁下1/3处,测量产后2h出血量;与催产素肌注组对照比较。结果:观察组产后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卡前列甲酯栓可减少产后出血,简单、安全、高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孕妇产后出血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总结本院收治的产后出血孕妇50例临床资料。结果本组50例产妇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产道裂伤现象,有2例因为无效而死亡,转归:治愈47例(占94%),死亡2例(占4%),转院1例(占2%)。结论产后子宫收缩乏力是引起大出血的主要原因。做好产后出血的预防、监测、急救、护理工作,才能降低其发病率、病死率,进而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28例晚期产后大出血临床诊治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晚期产后大出血的病因,出血量的多少,出血发生时问,以便积极预防及治疗。方法将28例晚期产后出血患者,根据其分娩地点、方式、出血时间、出血原因,统计出血量与休克之间关系,确定治疗方法。结果晚期产后出血原因依次为:胎盘、胎膜残留、胎盘附着部修复不全、子宫内膜炎、剖宫产子宫切口裂开。子宫出血量〉1000ml者休克发生率较高。结论第三产程防止胎盘残留,提高剖宫产技术水平,加强围产期保健是减少晚期产后出血的重要关键。  相似文献   

18.
张润兰  张延玲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4):1872-1873
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急性并发症之一,可导致贫血、产后无奶、产褥感染、身体虚弱,严重者可引起闭经或丧失劳动力,大量出血会引起失血性休克而导致死亡。掌握病因、积极预防和及时处理可降低产妇死亡率,产后24小时出血≥500ml,作为产后出血指征。产后出血多发于2小时以内,出血量可占24小时出血总量的1/2—2/3,所以此时是识别与处理产后出血的关键时刻。  相似文献   

19.
产后大出血是指产后24 h内出血超过400 mL,如在短时间内发生大量出血,可出现出血性休克而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我们应加强产前、产时、产后的观察及护理,积极采取各种预防和有效的护理抢救措施,以确保产后出血患者的生命安全。1产后出血的预防  相似文献   

20.
裴广秀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6):2458-2459
目的:分析产后出血原因和研究产后出血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64例产后出血患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子宫收缩乏力是引起产后出血的首要因素.高危妊娠更易发生产后出血。结论:只有认真做好产前、产时、产后的预防、观察、护理,严格掌握好剖宫产及催产素使用指征等,才能有效预防产后出血的发生,挽救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