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评价散发性甲状腺髓样癌(sMTC)手术策略、淋巴结转移模式及临床转归.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52例sMTC病历资料.患者就诊时中位年龄46岁,均行患侧腺叶+峡部切除,其中,28例行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24例术前颈部彩超阳性患者行中央区+改良颈淋巴结清扫术,6例术后复发进行二次手术切除.术后平均随访时间41.5个月.结果 微小sMTC21例,非微小sMTC31例,前者颈淋巴结转移率明显低于后者(4.76% vs 74.19%).微小sMTC组术后1例(4.8%)复发,非微小sMTC组术后5例(16.1%)复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8).结论 对于散发性单发性甲状腺癌且无明显局部外侵,及术前影像学检查排除颈部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者,推荐患侧腺叶+峡部切除术,及预防性中央区颈淋巴结清扫术(Ⅵ区).术前常规颈部彩超检查阳性者加做改良颈淋巴结清扫术(Ⅱ~Ⅴ区).微小sMTC患者(肿瘤直径<1 cm)具有较好临床转归.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Ⅵ区淋巴结清扫在cN0分化型甲状腺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3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的84例cN0分化型甲状腺癌且行Ⅵ区淋巴结清扫术的病例资料。对照2000年1月~2002年12月收治的61例cN0分化型甲状腺癌且未行Ⅵ区淋巴结清扫术的病例资料分析。结果 cN0分化型甲状腺癌Ⅵ区淋巴结转移阳性率为53.6%(45/84);5年内出现同侧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率为4.8%,再次行颈侧区清扫术,无喉返神经损伤,无永久性低钙抽搐;对照组5年内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率为19.68%,行颈部淋巴结清扫出现喉返神经损伤及甲状旁腺损伤率情况与实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N0分化型甲状腺癌行Ⅵ区淋巴结清扫术是必要的,有效的,安全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Ⅲ 、Ⅳ区淋巴结活检在分化型甲状腺癌颈淋巴结清扫术中的意义.方法428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均行双侧甲状腺切除+ Ⅵ区淋巴结清扫术 ,其中232例行Ⅲ 、Ⅳ区淋巴结活检(B组) ,196例未行Ⅲ 、Ⅳ区淋巴结活检(A组).根据术中活检(B组)和术前B超(A 组)结果 ,颈淋巴结转移患者行侧颈区淋巴结清扫术.结果 B组行侧颈区淋巴结清扫术比例高于 A组(38.36% v s .23.47% )( P<0 .01 ) ,未行侧颈区淋巴结清扫术而再次手术例数少于A 组( P<0 .01 ).B组颈淋巴结转移率达38.36% ,颈淋巴结转移与肿瘤直径呈正相关( r=0 .96 ,P<0 .05 ).结论Ⅲ 、Ⅳ区淋巴结活检提高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颈淋巴结转移的诊断 ,减少因术后残留转移淋巴结而再次手术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刘连仲 《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7):2581-2583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规律,为选择性颈淋巴结清除术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 选择性颈淋巴结清扫数目平均4.2枚/例,淋巴结转移19例(38.0%),发生术后并发症6例(12.0%),该组随访4年无甲状腺癌复发或转移.4例在随访期间出现颈侧区淋巴结转移,占8.0%.结论 原发灶根治+选择性颈淋巴结清扫是治疗Ⅰ、Ⅱ期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有效术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央区颈淋巴结清扫术在甲状腺乳头状腺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rloma,PTC)临床颈淋巴结阴性(cN0)患者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8月至2003年8月我院43例cN0PTC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5例行原发灶根治性切除加中央区淋巴结清扫,18例行联合根治术。结果中央区淋巴结阳性占39%(17/43),随访5~10年中,有2例(2/25)出现颈侧区淋巴结转移,再行颈侧区淋巴结清扫,术后恢复良好。结论根治性原发病灶切除的同时清扫中央区淋巴结是治疗cN0PTC较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临床无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分区清扫的范围。方法术前、术中判断临床无淋巴结肿大(CNO),诊断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病例,随机分成常规治疗组及亚甲蓝定位前哨淋巴结治疗组,两组随后均行甲状腺癌根治+VI、IV区域的淋巴结清扫,再对两组淋巴结清除个数、前哨淋巴结分布及转移情况分析。结果亚甲蓝定位前哨淋巴结对VI区淋巴结清扫比常规清扫获得的淋巴结个数增加,两者相比P=0.004;对VI区淋巴结定位的灵敏度100%,特异度100%;VI区淋巴结转移率为63.75%,IV区淋巴结转移率为61.25%,两者相比P=0.744。结论亚甲蓝定位前哨淋巴结对VI区淋巴结清扫比常规清扫更彻底;选择性VI区与IV区淋巴结清扫具有相同意义。  相似文献   

7.
声门上型喉癌颈淋巴结隐匿性转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声门上型喉癌患者颈淋巴结隐匿性转移的特点和颈部淋巴清扫区域及范围。方法 89例声门上型喉癌颈淋巴结临床诊断阴性患者行喉切除术同时行选择性颈清扫术。对清扫的淋巴结分区域进行病理连续切片观察,明确转移及复发区域。结果 89例患者32例有转移,转移率36%。发现61 枚有转移的淋巴结分布在:Ⅰ区1枚,Ⅱ区42枚,Ⅲ区13枚,Ⅳ区4枚,Ⅴ区1枚,Ⅵ区未见转移。其中Ⅱ、Ⅲ区共55枚,占转移数90.2%。颈部复发6例分别于Ⅱ、Ⅲ、Ⅳ区,复发率6.7%。结论声门上型喉癌患者颈淋巴结隐匿性转移率较高,而早期临来诊断较难,故临床处理应积极行选择性区域性颈清扫术,而重点行Ⅱ、Ⅲ区颈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甲状腺乳头状微灶癌(PTMC)气管旁淋巴结转移情况,探讨临床颈淋巴结阴性(c N0)PTMC患者发生Ⅵ区淋巴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行患侧甲状腺根治性切除+颈Ⅵ区淋巴清扫术的120例c N0PTMC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病理检查分为Ⅵ区淋巴结转移组(40例)和未转移组(80例),并对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PTMC颈Ⅵ区淋巴结转移率为33.3%,单侧癌灶部位(P<0.05)、甲状腺包膜侵犯(P<0.05)、单侧多灶性PTMC(P<0.01)为Ⅵ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论 c N0PTMC有较高的颈部中央组淋巴结转移率,在切除甲状腺的同时清扫颈Ⅵ区的淋巴结是十分必要的,尤其有相关危险因素者。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359例甲状腺乳头癌的临床分析,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手术治疗取得了一些经验。本组病例共行各类颈淋巴结清扫术289例。行单纯肿瘤切除的32例中有17例术后病理证实有癌残留(53.12%)。359例的淋巴结转移率为61%。依据术后肿瘤包膜情况,分为:①包膜未受侵的包膜内型。②包膜已受侵的包膜内型。③腺内型。④腺外型。四型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4.65%、55.77%、63.80%、76.79%。我们认为:①原发灶应行腺叶并峡部切除,不宜行单纯肿瘤切除。②出现颈淋巴结转移时应行联合根治术,并尽可能采用功能性颈清扫术。③未发现淋巴结转移时,除包膜未受侵犯的包膜内型外,均应行预防性颈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选择性颈内淋巴结清扫的手术指征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12年2月诊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105例,肿瘤直径〈1cm为A组共45例,行同侧Ⅵ区淋巴结清扫术,肿瘤直径1~3cm为B组共60例,行双侧Ⅵ区淋巴结及同侧Ⅲ、Ⅳ区淋巴结术中冰冻,病理冰冻报告为转移癌者改行良性颈淋巴结清扫。结果 105例患者中,淋巴结转移总阳性率为53.33%(56/105),其中A、B组同侧Ⅵ区转移率为40%(18/45)和63.33%(38/6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同侧Ⅲ、Ⅳ区淋巴结转移率为25%(15/60)。结论对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淋巴结阴性患者,应根据肿瘤大小行相应区域淋巴结清扫,降低淋巴结转移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甲状腺乳头状腺癌颈淋巴结的处理 (附11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腺癌颈淋巴结处理的最佳术式。方法总结1998~2006年116例甲状腺乳头状腺癌颈淋巴结清扫术的临床资料。甲状腺局部病灶按2002年UICC制定的分期标准分期,分析甲状腺癌T1~T4分期相应出现的颈淋巴结转移率。结果甲状腺癌T1期颈淋巴结转移率为43.33%,T2期为70.97%,T3期为81.13%,T4期为100%。结论术前经临床触诊、B超及CT检查发现颈淋巴结阳性(N )患者应行功能性颈清扫术。对于颈淋巴结阴性(N0)患者应常规行颈前区(Ⅵ组)淋巴结清扫术,根据术中快速病理检查结果决定是否进一步行功能性颈清扫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功能保留颈淋巴结清扫术在分化型甲状腺癌再手术中的作用,进而指导术式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分化型甲状腺癌再次手术中行多功能保留颈淋巴结清扫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多功能保留颈淋巴结清扫术的操作方法。结果颈淋巴结转移率55.26%,甲状腺残癌率33.33%。患者恢复好,无上肢功能障碍,无复发。结论多功能保留颈淋巴结清扫术在甲状腺癌再次手术中治疗作用确切,对侵及包膜,伴或不伴颈淋巴结肿大者应作多功能保留颈淋巴结清扫术,对复发者应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颈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常规清扫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7月至2012年7月诊治为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68例,分为颈淋巴结转移组(28例)和未转移组(40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的差异。并与50例同期行甲状腺次全切除而未行颈淋巴结清扫的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比较,观察两组并发症。结果颈淋巴结转移组平均年龄低于未转移组,而肿瘤直径、浸润甲状腺被膜、肿瘤多发等的比例均高于未转移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性别及肿瘤位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行颈淋巴结清扫组患者术后喉返神经损伤和低钙血症的发生率高于未清扫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肿瘤多发、肿瘤直径和甲状腺包膜浸润等是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颈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此类患者应常规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预防性Ⅵ区淋巴结清扫术在临床颈部淋巴结阴性(cN0)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中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通过分析29例行Ⅵ区淋巴结清扫术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手术时间,评价预防性Ⅵ区淋巴结清扫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结果29例行Ⅵ区淋巴结清扫术组及30例仅行单侧甲状腺腺叶切除组未发生永久性喉返神经瘫痪,Ⅵ区淋巴结清扫术组手术时间延长约32 min,淋巴结受侵犯者12例(41.3%)。结论在没有转移证据时,患侧甲状腺叶+峡部切除术+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是兼顾局部根治性切除、准确疾病分期和减少并发症风险的最合理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甲状腺癌CNo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2002年6月入住我院进行手术的3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CNo患者,术中进行常规手术探查颈部Ⅵ淋巴结并清扫送检。结果 36例患者有9例(25%)患者发现淋巴结阳性,其巾术中探及淋巴结肿大6例(16.7%),6例中4例阳性(66.7%)。3例术后复发行颈清扫术:结论 对临床颈淋巴结阴性的甲状腺乳头状癌应常规行Ⅵ区淋巴结探查,在技术纯熟的前提下尽量清除中央区淋巴脂肪组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与开腹胃癌根治术对胃癌患者淋巴结的清扫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4月于我院住院治疗欲行胃癌D2根治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共92例,将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至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6例,观察组予以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清扫淋巴结,对照组患者予以开腹胃癌根治术清扫淋巴结,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清扫淋巴结总数及两组患者不同胃壁浸润深度、不同手术方式、不同肿瘤大小及不同组织学类型时淋巴结的清扫数目。结果对于分化程度、肿瘤大小、生长部位、浸润程度等因素相同的胃癌患者,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清扫的淋巴结数目与开腹胃癌根治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术式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进行胃癌患者淋巴结清扫时,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临床疗效肯定,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保留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在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效果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0年1月~2008年2月大庆市爱心医院收治施行多保留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为治疗组,并选取同期的甲状腺癌颈淋巴结转移行不保留颈丛的改良性清扫的患者30例作对照.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及疗效。结果:治疗组术后耳部感觉良好,下颈部及肩部无麻木感。颈部肌电图术前、术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颈部外观无改变。结论:实施多保留功能性颈淋巴结清除术可达到与目前常用术式相同的治疗效果。有效地保留了耳垂区、颈部、锁骨区的感觉,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甘宇  胡超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3,19(18):2868-2870
目的探讨乳腺区段切除加腋淋巴结清扫治疗早期乳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110例早期乳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使用传统根治术加放疗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乳腺区段切除加腋淋巴结清扫治疗。结果两组患者生存率、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乳房保留总优良率为9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6%(P〈0.05)。结论乳腺区段切除加腋淋巴结清扫治疗早期乳癌疗效显著,提高了乳房保留的美观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Ⅵ区淋巴结清扫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2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2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行Ⅵ区淋巴结清扫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术后病理证实,淋巴结转移率62.5%。120例颈清扫患者淋巴结临床阳性的患者93例,临床阴性患者27例。甲状腺临床淋巴结肿大与术后病理符合情况经χ2检验(见表1),有统计学差异,说明临床检查淋巴结阳性者,淋巴结转移率高。120例中有2例暂时性声音嘶哑,1例低钙抽搐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至今无一例复发和死亡。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常见,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是安全可行的,应常规清扫。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术前甲状腺癌的超声检查特征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至2015年病理诊断为甲状腺癌患者196例,共246个甲状腺癌结节的术前超声表现进行分析。记录甲状腺癌结节的超声特征,进行甲状腺癌超声表现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多因素分析,并绘制ROC曲线评价甲状腺癌结节的超声特征预测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结果术前超声诊断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为81-.40%(105/129),特异度为92.32%(108/117),阳性预测值为92.11%(105/114),阴性预测值为81.82%(108/132)。甲状腺癌患者颈部转移性淋巴结最常见Ⅵ区,其次为Ⅳ区和Ⅲ区。多因素分析的结果显示甲状腺癌结节大小、边界与被膜接触面积、微钙化和血流分级是甲状腺患者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 P <0.05),癌结节大小、甲状腺被膜侵犯、微钙化和血流分级诊断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效能较好,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7、0.856、0.881和0.812。结论甲状腺癌患者的癌结节最大直径、甲状腺被膜侵犯、微钙化和血流分级可能是预测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重要指标,综合多个指标判断可提高超声对甲状腺癌颈部转移性淋巴结的检出率,更好地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