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扫描对尿路梗阻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6例经超声或静脉尿路造影(IVU)检查,肾脏及输尿管显影效果差,不能达到临床诊断要求,未明确梗阻原因者行CT平扫加增强扫描检查.结果 36例均获得明确诊断,其中输尿管结石26例.肾结核、肾脏萎缩、膀胱肿瘤累及输尿管、异位肾、肾盂肿瘤累及盂管处致尿路梗阻、肾脏肿瘤导致肾脏不显影等共10例.结论 对尿路梗阻类疾病,当超声和IVU未能显示梗阻原因,需进一步明确诊断时,行尿路CT平扫加增强检查对判断梗阻部位、梗阻原因、梗阻程度、梗阻部位及邻近关系时CT检查具有很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输尿管口囊肿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对12例输尿管口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2例经B超、静脉尿路造影(IVU)、膀胱镜检查得以确诊。5例行经尿道囊肿切开或部分切除术;5例行囊肿切除加输尿管膀胱再植术;2例行上肾段及输尿管切除术。术后随访1~15年,12例临床症状均消失,经B超或IVU检查肾积水明显减轻或消失。7例行膀胱造影,未见输尿管返流。结论 输尿管口囊肿的诊断主要依靠B超、IVU和膀胱镜检查。治疗上应根据囊肿大小和肾功能情况选择不同的术式。  相似文献   

3.
CT诊断下腔静脉后输尿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薛波新  颜纯海  单玉喜 《江苏医药》2002,28(6):438-439,F003
目的 评价CT检查在下腔静脉后输尿管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10例下腔静脉后输尿管患者作CT检查,并对分析CT与B超、静脉尿路造影(IVU)和逆行尿路造影(RU)等检查在下腔静脉后输尿管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根据CT图像显示输尿管与下腔静脉的位置关系改变,10例患者术前均获确诊。结论 CT诊断技术在下腔静脉后输尿管中的应用,可使患者免于以往的浸入性检查,为手术治疗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蒋方  江鉴平  金能成 《安徽医药》2006,10(2):132-133
目的探讨晚期肾结核的主要诊断方法。方法对1996~2004年间收治的25例晚期肾结核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5例患肾静脉尿路造影(IVU)均不显影,7例伴有对侧肾积水,5例有膀胱挛缩。25例均作B超检查,仅有1例提示结核。15例行尿结核杆菌检查,阳性6例。3例行逆行尿路造影(RGP)显示患肾多发空洞性破坏阴影,输尿管僵直、虫蛀样边缘、管腔呈串珠状等改变。CT检查18例,显示患肾皮质区多发低密度灶10例,肾积水4例,全肾钙化1例。术前未能明确诊断,术后病理证实的3例(占12%)。结论综合尿结核杆菌检查、膀胱镜检查、IVU、RGP和CT可提高晚期无功能肾结核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5.
自 1997年 3月~ 2 0 0 2年 8月我院共收治上尿路梗阻患者 5 0例 ,效果满意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自 1997年 3月~ 2 0 0 2年 8月我院共收治上尿路梗阻患者 5 0例 ,其中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 18例 ,上段输尿管折叠 7例 ,肾下极血管异常 1例 ,输尿管结石 18例 ,肿瘤 2例 ,膀胱壁间段狭窄 3例 ,输尿管囊肿 1例。成人 17例 ,儿童 33例 ,均为单侧肾积水、输尿管扩张。1.2 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 ,利用B US、泌尿系平片(KUB)发现肾、输尿管积水、结石、囊肿、肿瘤等情况 ,囊肿者采用静脉尿路造影 (IVU)、逆行尿路造影 (RU)…  相似文献   

6.
邹滨  朱光标  陈弋生 《淮海医药》2003,21(3):186-187
目的 探讨成人输尿管囊肿的诊断和处理方法。方法 对 3例患者均行 B超、IVU、膀胱镜检查 ,均行经尿道囊肿去顶术。结果  B超检查符合 2例 ,IVU检查符合 1例 ,膀胱镜检查符合 3例 ;经 1月~ 1年的随访 ,无反复上尿路感染 ,结石排净 ,无上尿路积水加重。结论 膀胱镜检查确诊率最高 ;经尿道输尿管囊肿电切术具有微创、安全、有效、经济等优点 ,应作为输尿管囊肿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成人先天性巨输尿管症的诊断和治疗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成人先天性巨输尿管症病例。其中双例1例,左侧6例,右侧4例。所有病例均行B超、IVU及尿道膀胱造影检查,9例行输尿管。肾盂逆行造影,2例行CT三维尿路重建(CTU)或磁共振尿路成像(MRU)。2例行。肾输尿管切除术,8例行输尿管下段裁剪整形+输尿管膀胱乳头状再植术,1例保守观察治疗。结果 9例患者获1-8年随访,均行B超及IVU复查,7例积水明显改善,2例无明显变化。结论 IVU或逆行造影是诊断成人先天性巨输尿管症的首选方法,输尿管裁剪整形+输尿管膀胱乳头状再植术是治疗该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提高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手术证实的下腔静脉后输尿管,诊断主要依据静脉尿路造影(IVU)、逆行尿路造影(RP)、B超及CT检查。结果经IVU、RP、B超及CT检查,所有病例在术前均获得明确诊断;IVU显示5例上段输尿管扩张呈典型的反“J”状,2例呈“锥形”改变;RP显示输尿管导管呈“S”形;CT扫描显示下腔静脉与腹主动脉问圆点状输尿管充盈影。结论泌尿系造影检查是诊断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输尿管癌87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原发性输尿管癌的诊断方法及治疗效果 ,报告原发性输尿管癌 87例。认为尿路造影、膀胱镜检查是最重要的诊断手段 ;CT和MRI对诊断和分期均有帮助 ;输尿管镜检查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传统的患侧肾输尿管全切及膀胱袖状切除术仍是基本、首选方式。术后应常规、定期行膀胱镜检查及膀胱灌注治疗。  相似文献   

10.
刘坤 《淮海医药》2003,21(4):271-272
目的 探讨腺性膀胱炎的影像诊断要点。方法 对 2 4例经膀胱镜及病理确诊为腺性膀胱炎的患者临床表现、膀胱镜超声波、CT及静脉尿路造影 (IVU )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临床表现为血尿 11例 ,尿路刺激症 9例 ,排尿困难 8例 ,肾功能减退 2例。膀胱镜检查 2 2例 ,表现为菜花样改变 11例 ,水肿与滤泡样改变8例 ,粘膜粗糙 3例。18例行 B超检查 ,12例诊断为膀胱占位。行 IVU检查 15例 ,其中 10例诊断为膀胱占位 ,并经CT证实。 2 4例中并发膀胱癌 2例 ;1例多次复发。结论 腺性膀胱炎易与膀胱癌混淆 ,病理检查是确诊的依据 ,CT及 IVU检查能发现病变。CT检查时发现膀胱占位合并膀胱壁较广泛增厚而无壁外侵犯时 ,应高度怀疑本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提高对原发性输尿管癌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原发性输尿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诊断和治疗问题进行讨论。结果本组21例患者随访4—72个月。其中9例5年内死亡,3例5年内发生膀胱移行细胞癌及远处转移,9例存活至今。结论静脉和逆行尿路造影,CT、磁共振成像、内窥镜检查对诊断很有价值。早期明确诊断并及时手术治疗是关键。卡介苗、丝裂霉素或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对预防输尿管癌术后发生膀胱癌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对肾盂和输尿管肿瘤的诊断价值进行分析比较。方法 回顾近 2 a经影像学检查诊断的 4 0例肾盂和输尿管肿瘤 ,分析其 X线表现及各例患者的诊断过程 ,评价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对肾盂和输尿管肿瘤的诊断价值。结果 可行肾盂和输尿管肿瘤诊断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超声、静脉肾盂造影、逆行输尿管肾盂造影、CT和核磁共振 (MRI)检查。 4 0例均行超声检查 ,超声对肿瘤引起梗阻所致的尿路积水敏感度最高 ,而对肿瘤的发现率较低 ;同时 4 0例均行静脉肾盂造影 ,该检查可显示各患者肾功能情况 ,但因部分患者肾功能不全 ,而致检查过程中尿路不显影 ,不能显示肿瘤 ,影响对肾盂和输尿管肿瘤的诊断 ;2 8例行逆行肾盂造影 ,尿路显像率高 ,且定位准确 ,肿瘤发现率高 ;2 4例行 CT检查 ,定位率较低 ,但在其他检查基础上可明显提高肿瘤发现率 ;8例行 MRI水成像检查。结论 通过对以上病例分析 ,认为在肾盂和输尿管肿瘤的诊断过程中 ,超声可行初步筛选检查 ,静脉肾盂造影为常规检查方法 ,逆行肾盂造影是有效的首选检查方法 ,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性进行性 CT和 MRI检查。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影像学检查在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例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B超、静脉尿路造影(IVU)、逆行尿路造影(RGU)及CT、MR成像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比较。结果 B超检查7例显示右侧输尿管上段并右肾积水;IVU检查7例可见输尿管上段呈反"J"征,移行段以上输尿管及肾盂、肾盏不同程度扩张积水;RGU检查7例所见移行段以上之输尿管及肾盂、肾盏表现与IVU检查所见相似,患侧输尿管全程显影;CT扫描2例显示右侧输尿管在腰3~4平面水平于腔静脉的后侧及内外侧显影;MR检查1例显示输尿管于下腔静脉外后绕至下腔静脉内前侧。7例均于术前获得明确诊断并进行了手术,证实为右侧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结论多种影像学的协同检查为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诊断提供了主要依据,是诊断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4.
逆行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大结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逆行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大结石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 自2000年1月至2005年10月采用逆行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大结石68例,其中11例此前经过体外震波碎石未成功.男42例,女26例,年龄21~69岁,平均44岁.输尿管上段结石59例,中段7例,下段2例.结石直径2.0~4.4 cm,平均2.4cm.结果 68例输尿管结石一次彻底清除率89.7%(61例).2例结石上移至肾盂未完成手术;5例术后出现输尿管结石粉末残留,其中2例术后4周行静脉肾盂造影复查发现结石已排空,2例经过再次逆行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彻底清除,1例经过输尿管切开取石清除.68例均未出现输尿管穿孔、输尿管狭窄等并发症.结论 逆行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安全、清除彻底、并发症少,可作为治疗输尿管大结石的首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重复肾诊疗体会。方法回顾我院25例重复肾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诊治效果。25例患者均行泌尿系超声检查及排泄性尿路造影(IVU)检查,5例因IVU显影差行泌尿系增强CT检查,所有病例均为单侧发病,重度肾积水17例,轻度肾积水8例。结果 17例重度肾积水病例均行手术治疗,1例轻度肾积水病例行手术治疗。随访1年,所有手术病例均未见肾积水复发;7例轻度未手术病例,积水未见明显加重。结论重复肾的诊断主要是泌尿系超声检查及IVU检查和CT检查,重复肾并发轻度肾积水无症状可观察随访,重复肾并发轻度肾积水有症状及重度肾积水者应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及多平面重建(MPR)对输尿管结石诊断价值,为输尿管结石的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共纳入行尿路平片及静脉尿路造影辅助确诊的80例输尿管结石患者,同时随机抽取90例检查未有输尿管结石的健康人群。纳入研究时所有受试者均行尿路平片及静脉尿路造影辅助进行诊断作为金标准,同时行多排螺旋CT及MPR进行诊断,分析多排螺旋CT及MPR对输尿管结石的诊断价值。结果以尿路平片及静脉尿路造影辅助诊断作为金标准,多排螺旋CT及MPR对输尿管结石的诊断敏感度为91.3%,特异度为88.9%,阳性似然比为88.0%,阴性似然比92.0%。多排螺旋CT及MPR对输尿管结石的分析,结果显示,80例患者中检出73例(91.3%)患者有输尿管结石,其中左侧46例,右侧27例;多发结石8例,单发结石65例;输尿管上段38例,中段13例,下段22例;结石大小0.22.3 cm,平均大小(1.3±0.6)cm;有48例患者输尿管有不同程度的扩张,其中40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肾积水。结论多排螺旋CT及MPR不仅可以简单、快速的对输尿管结石进行比较高的诊断,且可以更好的对结石的大小、位置等提供信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张子林  汪大武  殷文兵 《安徽医药》2011,15(10):1275-1276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输尿管结石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1例输尿管结石患者,均行16层螺旋CT平扫检查,将图像传输至东芝Vivrea2后处理工作站,用多平面重建(MPR)及曲面重建(CPR)技术进行图像后处理.结果 31例患者均取得输尿管全程曲面重建图像,单侧输尿管结石29例,双侧结石2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成人股骨头无菌性坏死(ANFH)的影像学特征,提高对本病的早期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和病理证实的40例成人ANFH的临床资料及DR、CT及MRI影像表现。结果本组40例.单侧病变30例,双侧病变10例,共有50个股骨头出现无菌性坏死。50个股骨头行DR检查,30个(60%)为阳性,20个为正常;32例40个股骨头行CT检查,28个(70%)为阳性,12个为阴性;28例31个股骨头行MRI检查,29个(94%)为阳性,2个为阴性,MRI诊断ANFHI期准确率为90%(18/20)。结论DR是ANFH的常规检查方法。CT检查是DR的重要补充;MRI的敏感性、特异性高,是诊断早期ANFH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输尿管下段非结石性梗阻的病因,提高输尿管下段梗阻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73例输尿管下段非结石梗阻的临床资料.结果:输尿管炎症性狭窄19例,ESWL术后输尿管下段狭窄16例,盆腔手术后粘连致输尿管梗阻11例,输尿管术后疤痕狭窄9例,输尿管末端囊肿8例,输尿管下段肿瘤6例,膀胱癌输尿管下段转移2例,先天性巨输尿管 1例,1例因放弃治疗病因不明.术前诊断主要依靠B超、IVU、MRU、逆行肾盂输尿管造影等方法.66例行手术治疗,3例行输尿管镜下扩张.结论:输尿管下段非结石性梗阻病因复杂,临床症状多不明显,治疗以开放手术探查及输尿管整形为主.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MRI和螺旋CT在鉴别诊断肝硬化结节和小肝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1月于某院治疗的肝硬化结节和小肝癌患者各36例,均接受MRI和螺旋CT检查,对比MRI和螺旋CT在诊断肝硬化结节和小肝癌中的灵敏度、特异度和诊断价值(AUC)。结果:MRI和螺旋CT诊断肝硬化结节的灵敏度分别为和特异度分别为83.33%和63.89%,特异度分别为94.44%和80.56%,诊断准确度分别为88.89%和72.22%,MRI诊断灵敏度、特异度以及诊断准确性均显著高于螺旋CT,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对肝硬化和小肝癌诊断的特异度、灵敏度均大于螺旋CT,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