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讨论了在心瓣膜病、人工机械瓣及生物瓣患者中预防血栓栓塞的抗血栓治疗的适应证和方法.瓣膜性心脏药血栓栓塞的发病率心瓣膜病患者动脉栓塞的发生率随累及的瓣膜、左室功能不全程度、左房扩大程度和有无心房颤动(房颤)而定.二尖瓣狭窄 10%以上患者可出现栓塞  相似文献   

2.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Af)作为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使栓塞的发生率显著增加,减少非瓣膜性Af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重要措施就是抗栓治疗.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10例非瓣膜性Af患者的抗栓治疗状况,比较抗凝与抗血小板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的预防作用,为临床抗栓疗法的选择进一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人造心脏瓣膜用织片包被可减少远期血栓栓塞的发生率,但术后早期发生栓塞的机会仍较大。作者将这种有织片包被的瓣膜,在移植前先以肝素浸泡处理,观察其在术后不用抗凝治疗的情况下预防血栓栓塞的效果。瓣膜处理方法:将肝素7.0克溶于100毫升水  相似文献   

4.
心脏瓣膜替换术是治疗风湿性心脏瓣膜疾病的有效手段之一,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脑栓塞患者,因其既有心脏瓣膜的基础疾病,又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脑部梗塞灶,因此在瓣膜替换的围手术期处理方面具有一定特殊性,需要采取相应措施来避免脑栓塞的发生和发展,同时彻底消除已经形成的血栓和防止新的血栓形成是预防栓塞及治疗的关键.本文针对风心瓣膜...  相似文献   

5.
正心房颤动(AF)以非瓣膜性AF多见。对于CHA2DS2-VASc评分≥2分(女性为3分)的脑卒中高危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的防治是AF患者治疗的重点。部分患者存在高龄、抗凝无效、抗凝禁忌,为血栓栓塞事件的防治带来困难。对此类脑卒中高危的老年患者,左心耳封堵术(LAAC)能替代非瓣膜性AF患者的抗凝治疗,有效预防血栓栓塞事件,同时减少抗凝相关出血事件。  相似文献   

6.
心房颤动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 ,并且是缺血性脑卒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 ,本文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与血栓栓塞的流行病学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发生血栓栓塞的血液学改变、危险因素以及预防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利伐沙班与传统抗凝药物疗效相似,无需常规监测凝血功能,与药物和食物的相互作用较少,出血风险小。目前已被广泛用于骨科术后预防静脉血栓形成、深静脉血栓以及肺动脉栓塞、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急性冠脉综合征、外周动脉病等多种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治疗及预防。  相似文献   

8.
非心瓣膜疾病性心房颤动与血栓栓塞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其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高。房颤的并发症血栓栓塞,尤其是栓塞所致脑卒中的发病率也随之增加。非心瓣膜疾病性房颤的存在可使脑卒中发病率增加5~6倍。房颤的并发症血栓栓塞,尤其是脑栓塞是房颤致死、致残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国际上多个临床试验已经证实抗栓治疗可明显减少非心瓣膜疾病性房颤脑卒中的发生率和致残率,因此,对非瓣膜病患脑卒中的预防越来越受到心血管医师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心房颤动是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因素,心房颤动伴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病死率约为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的2倍,且心房颤动所致脑卒中具有高致残率和高复发率的特点.华法林是维生素K拮抗剂,一直以来作为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预防脑卒中和系统性血栓的首选药物,但由于华法林存在治疗窗口窄、药物之间相互作用、频繁的实验监测等问题,使其临床应用受到限制.目前研究开发的一系列新型Xa因子抑制剂,能安全且有效地预防脑卒中及体循环栓塞,并降低出血风险.现将系统回顾新型Xa因子抑制剂--沙班类药物用于心房颤动患者脑卒中预防的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利伐沙班与华法林用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栓塞预防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66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组,利伐沙班组20例,口服利伐沙班10mg 1次/日;华法林组46例,随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调整剂量,控制INR值在2-3。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至1年,利伐沙班组发生栓塞2例,出血2例;华法林组发生栓塞3例,出血7例,组间比较栓塞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利伐沙班组出血发生率低于华法林组(P0.05)。结论利伐沙班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预防栓塞有效性与华法林相当,其出血发生风险低于华法林,可以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应用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的栓塞预防。  相似文献   

11.
血小板活化、内皮损伤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的血栓形成中发挥始动作用。对房颤血小板活化、内皮损伤及抗栓治疗对其影响做进一步的探讨,有助于对房颤脑卒中的危险因素进行更好的评估,并对临床上预防非瓣膜性房颤血栓栓塞的发生提供更多的依据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高龄非瓣膜性房颤病人应用利伐沙班和达比加群酯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入选既往在我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高龄非瓣膜性房颤病人79例,分为利伐沙班治疗组(34例)和达比加群酯治疗组(45例),观察血栓栓塞性并发症及出血性并发症出现的比例,并观察其对凝血功能、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的影响。结果两组治疗后比较,在新发血栓栓塞性疾病和新发出血性疾病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实验室指标凝血功能、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龄非瓣膜性房颤病人中应用利伐沙班与达比加群酯可以预防血栓栓塞性疾病,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导致的卒中很常见,而且常常是灾难性的.尽管口服抗凝药是预防栓塞性卒中的基石,但它们也存在许多局限性,而且并非所有患者均能长期耐受.左心耳已被认定为非瓣膜性AF患者血栓形成的来源.目前已研发出多种左心耳封堵装置,并成功用于非瓣膜性AF患者的卒中预防,且围手术期并发症较少.文章对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在非瓣膜性AF患者卒中预防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4.
心房颤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血栓栓塞并发症是其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经食管超声检查发现,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心房内血栓90%位于左心耳。因此,预防左心耳血栓形成可能会减少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口服抗凝药是预防房颤血栓栓塞并发症的有效方法,但是很多患者不能耐受口服抗凝药药物治疗。随着心血管介入治疗和器械研发的进展,经皮左心耳封堵预防卒中越来越受到关注,已经成为一种替代华法林预防房颤并发卒中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正>风湿性心脏病是我国常见的一种心脏病,其治疗的主要措施是行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以解除病变瓣膜造成的血流动力学障碍,改善患者心功能[1]。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需要终身华法林口服抗凝治疗,以预防血栓形成和循环栓塞的发生[2]。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抗凝治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如抗凝药物剂量不足有导致血栓形成、栓塞的危险,抗凝药物过量有导致出血的危险[3]。如何在抗凝预防血栓的治疗中减少血栓栓塞的发生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  相似文献   

16.
本文旨在分析应用包布复合瓣座人造瓣膜后的溶血、再手术和栓塞发生率以及抗凝治疗的地位,分析的结果支持继续使用这种瓣膜。然而,不包布的瓣膜除了继续有较小的栓塞率外,远期效果也属优良。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利沙伐班与华法林对非瓣膜性房颤病人预防血栓栓塞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6月—2018年1月收治的110例房颤病人,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研究组采用利伐沙班药物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华法林进行治疗,对比两种药物在非瓣膜性房颤病人中的血栓栓塞事件及安全性。结果研究组栓塞事件发生率为1.82%,对照组为3.64%,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64%,低于对照组的20.0%,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非瓣膜性房颤病人采用利伐沙班能有效减少不良反应,提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冠状动脉栓塞是指来自心脏或者循环中的栓子脱落随血流进入冠状动脉,阻塞冠状动脉血流而导致急性心肌缺血坏死.冠状动脉栓塞本质上属于继发性疾病,常见病因有心房颤动、瓣膜性心脏病、感染性心内膜炎、医源性栓塞等.及时诊断,及时干预能极大程度挽救濒死心肌,降低死亡率.根据冠状动脉栓塞的病因和栓塞部位不同,选择个体化最佳治疗方案至关...  相似文献   

19.
心房颤动与心力衰竭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带来的不良预后越来越受人重视。目前有四种新型口服抗凝药物(NOACs)可以预防由心房颤动导致的血栓栓塞。越来越多的心房颤动伴发心力衰竭的患者,包括瓣膜性、非瓣膜性房颤或者应用直流电复律治疗的患者。本文旨在讨论NOACs在心房颤动合并心力衰竭中应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
心房颤动(AF)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既往AF管理侧重于AF相关栓塞预防以及心室率和节律的控制。近年来,AF综合管理的理念逐渐普及。AF综合管理强调在做好AF相关栓塞预防及症状控制的基础上,同时关注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以及合并症的管理,以进一步改善患者的预后。本文就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的抗凝治疗、症状管理及危险因素的控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