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全踝关节置换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勇  卡索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6,14(20):1554-1556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全踝关节置换术已成为需施行踝关节融合术的病人另一个可行的选择,它可以明显缓解疼痛、改善步态、重建踝关节功能,有很好的发展前景,现就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全踝关节置换术的研究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亚星  张晖 《中国骨伤》2016,29(8):774-778
全踝关节置换术是治疗终末期踝关节炎的一项可行性手术方案。失败的早期假体设计使得这一技术被放弃,然而,随着近年来假体设计的完善和医疗技术的提高,全踝关节置换术取得了极大进展,其适应人群的范围也有所拓展。研究表明全踝关节置换术的中长期临床效果令人满意,其前景值得期待。与踝关节融合术相比,这一技术本身的优点显着,即保留或改善关节功能、较好步态活动以及避免邻近关节退变。随着进一步的发展,全踝关节置换术必将取代踝关节融合术成为治疗终末期踝关节炎的金标准。但就其发展现状而言,仍有许多问题尚需解决,包括:经济花费高、生存率低、翻修率高等。  相似文献   

3.
全踝关节置换术已成为治疗终末期踝关节骨关节炎的可行选择,可明显缓解疼痛,改善步态,重建踝关节功能。该文就踝关节解剖与生物力学、全踝关节置换术与假体设计、手术适应证与禁忌证、并发症及补救措施等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4.
Lu H  Yuan Y  Kou B  Zhou D  Guan Z 《中华外科杂志》2000,38(10):749-751
目的探讨晚期强直性脊柱炎髋、膝、踝关节均在非功能位骨性强直患者的关节功能重建。方法1996年1月~1997年5月采用一次麻醉下同侧髋、膝、踝关节同时置换术,对2例晚期强直性脊柱炎3侧髋、膝、踝关节骨性融合在非功能位的患者进行关节功能重建;分别随访22个月和36个月,观察关节活动度恢复情况,进行关节功能评分。结果2例患者膝关节术后平均活动度为76.7。,HSS评分平均提高45分;髋关节术后平均总活动度为145.7°,Harris评分提高37.7分。随访期间患者髋、膝、踝关节活动度基本正常,生活自理。结论对于晚期强直性脊柱炎下肢多关节骨性强直在非功能位的患者,同侧下肢髋、膝、踝三关节同时置换是一种有效的关节功能重建方法。  相似文献   

5.
1人工踝关节置换的适应证 大量文献表明第3代人工踝关节置换的适应证是在临床实践中扩大。Richard Smith和Oregon认为对踝关节骨性关节炎施行人工踝关节置换是最好的适应证,而类风湿踝关节炎虽然十分适合进行全踝置换术,但术后效果尚不及踝骨关节炎^[1]。类风湿性关节炎施术要求的条件苛刻,例如要求膝、髋关节功能良好,  相似文献   

6.
Hintermann  B  Barg  A  Knupp  M  胡孔足 《临床骨科杂志》2009,12(3):248-248
人工踝关节术后疼痛的治疗比较棘手。新近研究证明,采用两组件半限制性假体行踝关节置换术可取得一定的效果,然而失败率比较高。作者设计一项前瞻性研究,采用三组件非限制性假体进行踝关节置换术治疗踝关节融合术后疼痛,评价其中期疗效。28例(30踝)平均年龄58.2岁,全部是踝关节融合术后疼痛转行人工踝关节置换术。随访36个月以上,平均55.6个月。根据临床及影像资料评估治疗效果。结果显示踝关节功能显著改善。按照美国足踝外科后足评分,27例(29踝)从术前34.1分提高至最后一次随访时70.6分。32例(82.7%)满意治疗效果。5踝疼痛完全消失,21踝伴有中等程度疼痛,  相似文献   

7.
踝关节融合一直是治疗踝关节晚期关节炎的金标准,而人工踝关节置换术始于上世纪70年代以来,逐渐受到重视,成为缓解疼痛、提高生活质量、保留踝关节功能的另外一种可选择的重要手段。早期由于假体松动、感染等并发症,近期随访失败率超过50%。随着假体材料、假体设计理念、手术技术等等的进步,近年来,文献报道的5年生存率在78%~91%,10年生存率为69%~77%。但是踝关节融合术与置换术在临床上但是两者之间如何选择,仍然存在一定的交叉与争议。本文就两种手术的优缺点与国际、国内的观点趋势进行一定的文献回顾,希望能够得出有利于临床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对于经常活动的年轻患者来说,胫距关节炎的治疗选择方案是很有限的。尽管关节融合术的临床效果可以接受,但存在功能缺失、步态改变以及周围关节出现远期并发症等缺陷:而关节置换术则通常适用于那些年龄更大、活动水平不高的个体;全踝关节置换术即使采用严格的选择标准,其临床效果也是报道各异。本研究旨在评估双踝胫距关节新鲜异体骨软骨移植术治疗进展性胫距关节炎的临床以及影像学结果。  相似文献   

9.
人工全踝关节置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全踝关节置换最早提出于20世纪70年代,当时关节假体固定是个突出的难题,因而其可行性一直存在争议.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植入材料学和生物力学的进一步发展,加之受到全膝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鼓舞,越来越多的骨科医生们开始重新认识和考虑踝关节置换术.人工踝关节置换术在假体材料、固定方式、关节活动等方面,与人工全膝与全髋关节置换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其成功率尚不能与膝、髋关节置换术相比拟.不过对于疼痛性踝关节炎来说,如果适应证选择适合,治疗效果要明显优于踝关节融合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踝关节骨折影响关节功能恢复的因素。方法收集2015-12—2018-02间在邓州市人民医院就诊的58例踝关节骨折患者,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骨折类型、受伤至手术时间、骨折解剖复位情况以及术后有无石膏外固定等。应用AOFAS踝-足评分评估患者术后踝关节功能,分析影响踝功能恢复的因素。结果经多因素Logisi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大、内固定物取出、早期功能锻炼以及术后并发症与踝关节功能具有明显相关性,均为影响踝关节骨折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的主要因素。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踝关节骨折,效果良好。影响其关节功能恢复的主要因素为内固定物取出、早期功能锻炼以及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数字模拟(Scandinavian total ankle replacement,STAR)人工踝关节置换术的可行性和方法.[方法]应用Mimics 10.01、Geomagic studio 10.0、PRO/E 2.0软件模拟建立三维踝关节、STAR常用手术器械库、STAR人工关节假体模型库,利用PRO/E 2.0软件的强大建模及装配功能,对STAR人工踝关节手术步骤进行逐步模拟.[结果]成功模拟STAR人工踝关节置换术手术步骤.[结论]数字模拟STAR人工踝关节置换术可行,有助于熟悉及掌握该手术,对STAR人工踝关节置换术的术前准备、术中都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制备导航模板与个性化定制假体在复杂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方法与临床疗效。方法纳入自2018-01—2019-06采用3D打印导航模板和个性化定制假体完成的3例复杂关节置换术,病例1为肩关节结核行肩关节置换术,病例2为股骨近端骨肿瘤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例3为创伤性踝关节炎行踝关节置换术。术中采用导航模板进行肿瘤切除、截骨,放置关节假体重建关节功能。结果病例1获得12个月随访,术后3个月左肩关节外展45°、内收15°、前屈60°、后伸20°,疼痛症状较术前明显改善,X线片显示假体位置良好,术后12个月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病例2获得18个月随访,术后双下肢完全等长,1周后疼痛症状消失;末次随访时X线片显示无假体松动、下沉及骨溶解,无感染,髋臼侧可见骨长入。病例3获得12个月随访,术后1个月可部分负重行走,伴有轻度疼痛,可忍受;术后12个月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疼痛症状消失,影像学检查未见假体塌陷、松动。结论 3D打印导航模板可提高复杂关节置换术的精度,避免术中反复X线透视,减少创伤,联合个性化定制假体可重建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3.
《人工踝关节外科学》由毛宾尧、庞清江、戴尅戎领衔,在18位足踝外科专业博士、教授和主任医师的共同努力下,2015年1月由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全书以全新的视界,涉及踝关节解剖、生物力学、物理检查、影像学和踝关节镜应用等为基础;在创伤、踝关节发育不良、类风关、退变关节炎、踝关节融合后等的人工踝关节置换,对适应证禁忌证、手术操作及新工具(SBi)支持下的全踝置换术都有详细阐述,对踝关节畸形和肿瘤的全踝置换也作了专章阐释。对胫骨恶性肿瘤切除全胫骨置换+  相似文献   

14.
<正>《人工踝关节外科学》,由毛宾尧、庞清江、戴尅戎领衔,在18位足踝外科专业博士、教授和主任医师的协同努力下,2015年1月由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全书以全新的视界,涉及踝关节解剖、生物力学、物理检查、影像学和踝关节镜应用等基础;在创伤、踝关节发育不良、类风湿性关节炎、退变关节炎、踝关节融合后等的人工踝关节置换,对适应证禁忌证、手术操作及新工具(SBi)支持下的全踝置换术都有详细阐述。对踝关节畸形和肿瘤的全踝置换、胫骨恶性肿瘤切除全胫骨置换+全膝+全踝关节置换、距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继发病损及其有效的手术方法。方法 本组行手术解剖重建外踝韧带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患者106例,观察其继发病损在关节镜下的表现。结果 对本组患者随访12~111个月,平均31.2个月,术后所有踝关节均达到功能稳定,关节活动度基本恢复正常,没有复发性踝关节不稳发生。运用美国AOFAS足踝评分系统对患者手术前后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术前与术后AOFAS后足评分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解剖重建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有效地矫正了踝关节外侧不稳定和距下关节不稳定,是治疗踝关节慢性前外侧严重不稳定的合理而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全踝关节置换术是治疗终末期踝关节炎的一项可行性手术方案。失败的早期假体设计使得这一技术被放弃,然而,随着近年来假体设计的完善和医疗技术的提高,全踝关节置换术取得了极大进展,其适应人群的范围也有所拓展。研究表明全踝关节置换术的中长期临床效果令人满意,其前景值得期待。与踝关节融合术相比,这一技术本身的优点显著,即保留或改善关节功能、较好步态活动以及避免邻近关节退变。随着进一步的发展,全踝关节置换术必将取代踝关节融合术成为治疗终末期踝关节炎的金标准。但就其发展现状而言,仍有许多问题尚需解决,包括:经济花费高、生存率低、翻修率高等。  相似文献   

17.
目前采用肘关节成形术可分为生物材料间置关节成形术和假体植入关节成形术.生物材料间置关节成形术既不能完全消除疼痛,也不能完全恢复功能,只适合于严重炎性或创伤后关节炎伴有关节活动受限的年轻病人.现代假体植入关节成形术已经历了30年的临床检验,其假体生存率已接近全膝关节置换的水平,全肘关节置换术后绝大多数功能有明显改进,疼痛明显缓解.但由于肘关节解剖的特点,全肘关节置换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全髋或全膝关节置换,应高度警惕全肘关节置换的并发症.本文介绍了肘关节成形术的类型、适应证、禁忌证与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人工踝关节置换治疗踝关节病损的远期疗效.[方法]自1997年10月~2007年12月,人工踝关节置换治疗踝关节疾患56例,包括踝关节骨关节炎28例,类风关2例,创伤性踝关节炎26例,其中距骨局限坏死2例,胫骨骨折小腿筋膜间室综合征小腿肌广泛切除后踝关节距下关节融合后1例.男44例,女12例;平均年龄48.2岁(28~66岁).[结果] 除6例失访外,余49例获平均7年8个月(3年~10年7个月)随访.术前、后踝关节功能采用Kofoed评价法和步态分析,术前踝关节功能62分(60~75)14例,42分(16~59)35例;术后优(85~100分)35例,良(75~84分)12例,差(60~74分)2例,无失败(<60分)患者,优良率96.6%.统计学分析(P<0.01)具有显著意义.术前步态49例均为跛行步态(站立相超过55%);术后正常步态(15%~45%周期内)24例,轻微跛行(站立相45%~55%)22例,跛行(站立相超过55%)3例.术前、术后步态分析两组数据的统计学分析(P<0.05)有意义.[结论]人工踝关节置换对改善踝关节功能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关节置换术治疗血友病性关节病的临床效果,总结围手术期处理方法.方法 2002年5月至2007年3月共收治血友病性关节病患者20例.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14例(20膝),人工全髋关节置换6例(8髋),踝关节融合2例.术前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系统(HSS评分)平均46分(17~64分);髋关节Harris评分平均34分(13~61分);美国足部和踝部矫形协会对踝部和后足评分(AOFAS评分)平均35分(19~51分).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7.3个月.全膝关节置换术后HSS评分平均83分;全髋关节置换术后Harris评分平均89分;踝关节融合术后AOFAS评分平均78分.并发症:1例迟发出血;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迟发感染伴假体松动.结论 人工关节置换、踝关节融合能够明显减轻疼痛,改善关节功能;恰当的围手术期处理是血友病性关节病手术成功的保障.  相似文献   

20.
踝关节是人体负重最大的滑车关节,踝关节功能是依靠其骨性部分、韧带与关节囊、肌肉组织共同协调而完成。腓骨外踝、外踝韧带、下胫腓联合是维持踝关节外侧稳定性、确保其功能的重要结构。踝关节损伤是临床中最常见的关节内损伤。近年来,随着对踝关节基础和临床研究的深入开展,踝关节外侧稳定结构的损伤而产生的生物力学改变、病理改变以及相应的并发症被大量报道。人们逐渐认识到,腓骨外踝骨折解剖复位、恢复外侧结构稳定是踝关节损伤治疗的关键,是避免踝关节不稳、创伤性关节炎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