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术中发生压疮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护理方法。方法对本院自2011年6~12月的300例易发生术中压疮的高危患者,针对其发病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预防和降低术中急性压疮的发生。结果无1例患者术后出现压疮。结论有效的护理对策有助于压疮的防控,提高对术中压疮高危患者的重视及加强易发因素的预防,可减少或避免术中急性压疮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压疮是局部软组织持续受压,导致组织、细胞缺血、缺氧坏死后引起的皮肤缺损,亦是临床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尤其是高位截瘫、老年骨折、长期卧床患者更容易发生。发生压疮的老年人较无压疮者病死率增加4倍,如压疮不愈合,其病死率增加6倍。因此积极预防和治疗压疮是护理卧床患者的一个重要环节。2000年1月-2005年12月,本院采用己烯雌酚注射液局部外敷为主,全身治疗为辅的综合治疗方法治疗Ⅰ期、Ⅱ期压疮患者30例,经过治疗和护理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颅脑手术中急性压疮的发生因素和术中预防压疮的方法。方法:采用Waterlow’s压疮危险评分法158例颅脑手术患者进行压疮危险评分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压疮评分在10—15分38例,15—20分98例,20分以上22倒。发现急性压疮主要与压力、手术时间,患者个体差异等因素有关。结论:做好体位护理和皮肤局部护理对预防颅脑手术患者压疮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流程管理在基层医院压疮防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采取传统压疮管理模式的病人做为对照组,将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实施压疮流程管理模式的病人做为观察组。比较2组申报难免压疮例数、实际发生压疮例数、院外压疮带人例数和压疮治疗转归的情况。结果2组申报难免压疮例数、院内压疮发生例数和压疮的治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2010年实际发生压疮/申报难免压疮例数、实际发生压疮/有压疮危险患者例数比例较2009年显著降低。结论流程管理在基层医院可以有效预防患者压疮的发生,提高压疮治愈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采用PDCA循环法开展护理管理工作,对手术患者术中急性压疮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300例手术患者(2017年6月~2018年6月)采用随机双盲法分为对照组(150例)和干预组(150例),分别实施常规护理管理和PDCA循环法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急性压疮发生率。结果:干预组术中急性压疮发生率为2.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1.33%(P<0.05)。结论:采用PDCA循环法开展护理管理工作,可以有效预防手术患者术中急性压疮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减压贴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压疮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于本院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各40例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手术治疗后预防措施,观察组患者额外给予减压贴辅助预防。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压疮发生情况。结果:术后采用减压贴的观察组中,发生压疮的患者有1例,占2.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压疮发生率(4/40,10.0%),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减压贴进行压疮预防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压疮是局部软组织持续受压,导致组织、细胞缺血、缺氧坏死后引起的皮肤缺损,亦是临床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尤其是高位截瘫、老年骨折、长期卧床患者更容易发生.发生压疮的老年人较无压疮者病死率增加4倍,如压疮不愈合,其病死率增加6倍[1].因此积极预防和治疗压疮是护理卧床患者的一个重要环节[2].2000年1月-2005年12月,本院采用己烯雌酚注射液局部外敷为主,全身治疗为辅的综合治疗方法治疗Ⅰ期、Ⅱ期压疮患者30例,经过治疗和护理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压疮是指机体组织由于遭受外部压力而出现的局部急性缺血性损害。对27例手术患者术中发生压疮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进行积极的预防和护理可有效降低患者术中发生压疮的概率,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9.
徐亚青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22):3241-3241,3283
压疮是局部软组织持续受压,导致组织、细胞缺血、缺氧坏死后引起的皮肤缺损,也是临床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脑卒中、高位截瘫、重型颅脑创伤及其他病情危重长期卧床患者更易发生。2004年1月~2005年12月本院共收治压疮患者23例,均为院外发生,笔者在进行个体化护理的同时,分析压疮发生的高危因素,对患者及家属开展健康教育,采取相应预防措施,预防患者出院后再次发生压疮,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侯志艳  马维江 《河北中医》2012,34(5):758-759
老年颅内动脉瘤手术中急性压疮是由于机体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皮肤的压力使皮肤发生潮红、硬结及水疱。由于颅内动脉瘤手术解剖复杂、手术时间长,老年患者术中压疮的发生率较高,多见于骨突部位如髋、髂、骶、足跟等处。老年患者颅内动脉瘤手术中急性压疮多在术后几小时至几日内发生。典型的术中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肺癌手术患者预防压疮中前馈控制理念风险预警手术室护理的价值。方法 选择2021年1月—2023年1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肺癌手术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前馈控制理念风险预警手术室护理。结果 观察组压疮总发生率、术后3~6 d发生压疮率均低于对照组,压疮风险评估分数、风险管理指标分数、皮肤舒适度、生活质量分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癌手术患者发生压疮的风险高,开展前馈控制理念风险预警手术室护理能提升手术安全度,减少压疮发生,降低压疮的发生风险,提升护理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增强皮肤的舒适度,实现生活质量的有效改善,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运用循证护理,探讨预防骨科术后患者压疮的护理措施,以避免压疮的发生。方法用循证护理对我院ICU 121例骨科术后患者进行压疮预防。结果 121例骨科术后患者无一例发生压疮。结论运用循证护理指导临床护理工作,能有效地预防骨科术后患者压疮的发生,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同时为患者提供了规范化、经济化的护理服务,满足了患者对现代护理的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压疮预防措施对骨科卧床患者的作用。方法:对2007年1月至12月收治的800例骨折卧床患者应用全面的压疮预防措施,与2006年同期的700例患者进行比较。结果:采用压疮措施后,压疮发生率由2.57%降至0.25%。结论:压疮预防措施能有效减少压疮发生。  相似文献   

14.
妇产科患者压疮一般发生于术后,是因局部组织长期严重受压而产生的损伤现象。不仅是妇产科,压疮对于任何科室的术后患者都是治疗和护理的难点,因此为避免压疮的发生率增加,积极预防才是关键。对于长期卧床的妇产科术后患者,尤其是年老体弱者,压疮产生的几率较大。本文结合压疮产生的因素,对中西医结合治疗和防治压疮的方法进行分析,另外对压疮防治的护理进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压疮是局部软组织持续受压,导致组织、细胞缺血、缺氧坏死后引起的皮肤缺损,亦是临床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尤其是高位截瘫、老年骨折、长期卧床患者更容易发生。发生压疮的老年人较无压疮者病死率增加4倍,如压疮不愈合,其病死率增加6倍[1]。因此积极预防和治疗压疮是护理卧床患者的一个重要环节[2]。2000年1月—2005年12月,本院采用己烯雌酚注射液局部外敷为主,全身治疗为辅的综合治疗方法治疗Ⅰ期、Ⅱ期压疮患者30例,经过治疗和护理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13例,女17例;年龄45~88岁,平均70岁。院外带入29例,院…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风险管理模式在骨科术后患者压疮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我院187例骨科术后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我院185例骨科术后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予骨科常规护理、压疮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风险管理模式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压疮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压疮发生率为1.1%,对照组为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险管理模式可降低骨科术后患者压疮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祝英梅 《国医论坛》2022,37(2):38-40
目的:观察七厘散联合清尔康喷剂干预心脏外科术后Ⅱ期压疮的效果.方法:以2019年1月-2020年1月南阳医专一附院心脏外科术后Ⅱ期压疮患者38例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19例.常规组给予常规压疮护理,感染明显者给予抗生素治疗;观察组给予七厘散联合清尔康喷剂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不同时间节点的临床...  相似文献   

18.
虞红华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16):175-176
压疮是由于局部软组织持续受压,导致组织缺血、缺氧、坏死后引起的皮肤缺损。常见于老年长期卧床患者,也是临床常见并发症。随着我国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发生压疮的机率越来越多,所以老年人压疮的预防和护理尤为重要。现将我呼吸内科于2009年01月~2009年10月进行压疮监控的18例老年患者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引起剖宫产术后压疮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性护理。方法:通过对7例剖宫产术后压疮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提出护理对策,降低术后压疮发生率。结果:术后压疮发生与产妇术后体位、体重指数、季节、合并症、精神因素、镇痛泵的使用等有关。结论:加强术后24h尤其是术后6h护理,保持患者床单元整洁、干净,协助采取舒适合理体位,完善季节卫生管理,进行营养健康宣教,适当活动,建议镇痛泵选择用于痛阈较低产妇,是预防术后压疮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分析术中体位改良护理对长时间侧卧位手术患者手术压疮的影响。方法:以茂名石化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需要长时间维持侧卧位的60例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的手术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术中体位改良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压疮的发生情况、平均面积、手术的舒适度及护理满意度之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1 h、术后24 h的压疮发生率及压疮的平均面积均少于对照组,护理舒适度90.0%、满意度96.7%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长时间侧卧位手术患者中实施术中体位改良护理可以显著的降低术中压疮的发生风险,提高患者的舒适度与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