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病原菌的分布、耐药性特点以及发病危险因素,为预防VAP和抗菌药物的应用提供指导.方法 对2008年6月-2009年5月确诊VAP患者,下呼吸道痰标本分离到的病原菌进行鉴定和药敏学分析,并以单因素分析评价VAP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VAP患者所有痰标本培养后共分离出82株病原菌.其中主要为革兰阴性杆菌.占69.51%;其他病原菌包括革兰阳性球菌(25.61%)和真菌(4.88%);最常见的病原菌依次为乙酸钙鲍氏复合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等;革兰阴性杆菌尤其是乙酸钙鲍氏复合不动杆菌对各种常用抗菌药物耐药严重,革兰阳性球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中MRSA占77.8%,但对万古霉素均敏感;机械通气时间>5 d,年龄>65岁,曾使用抑酸剂以及白蛋白<30 g/L均为VAP发牛的危险因素.结论 革兰阴性杆菌是ICU导致VAP的主要病原菌,且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MRSA为VAP重要的病原菌,应根据病原学及药敏结果合理用药,对VAP发生的危险因素应实行重点监控并积极避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的危险因素及病原菌分布。方法对重症监护病房收住的357例机械通气患者中VAP的发生情况、相关因素及病原菌分布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VAP的发病率为18.8%;病原菌分布:革兰阴性菌占65.6%,革兰阳性菌25.4%,真菌9.0%;患者的年龄、机械通气时间≥7d、应用制酸药物、意识障碍、抗菌药物联用及留置胃管是VAP的高危因素。结论 VAP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且危险因素的存在与VAP的发生密切相关,应加强对危险因素的监控。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患者病原菌、耐药性及危险因素分析。方法分析1 586例使用呼吸机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655例发生VAP,发病率为41.3%,早发性VAP 134例,迟发性VAP 521例;550例检出病原菌,分离病原菌715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496株(69.4%),以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杆菌为主;革兰阳性球菌128株(17.9%),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真菌91株(12.7%),以白色念珠菌为主。混合感染324例,单一感染226例;病原菌耐药性高;危险因素有通气时间、年龄、意识障碍、切开气管及抗菌素应用,其中通气时间、年龄与感染有关;经医治VAP 313例治愈(47.8%),49例好转(7.5%),死亡293例(44.7%);非VAP 591例治愈(63.5%),200例好转(21.5%),死亡140例(15.0%)。结论 VAP常见致病菌耐药性高,应根据药敏试验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呼吸机相关肺炎危险因素及病原菌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某院新生儿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病原学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机械通气>48 h,符合VAP诊断的新生儿临床资料,并对VAP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新生儿VAP发生率为60.00%。低体重及早产、机械通气时间≥3 d、肺部有原发疾病、平卧位、应用H2拮抗剂者其VAP发生率明显高于无上述因素者(均P<0.05)。病原菌以革兰阴性(G-)菌为主,占69.44%;居前6位的病原菌依次为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溶血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普遍耐药。结论新生儿VAP发生率高,应避免危险因素或针对危险因素重点监控,并根据病原学及药敏结果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病原菌特征与耐药性及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7年3月期间医院ICU收治的机械辅助性呼吸超过48h的患者380例,诊断患者是否发生VAP,统计分析VAP患者的病原菌分布特点、主要病原菌的耐药性,采用SPSS 20.0软件分析影响VAP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 380例患者中,有159例患者发生VAP,占41.84%;159例感染患者中共分离出263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179株占68.06%;鲍氏不动杆菌对哌拉西林耐药率最高;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合并糖尿病、昏迷、机械通气时间>5d、住院时间>14d、使用糖皮质激素、留置胃管、抗菌药物使用种类>3种能够显著影响VAP的发生(P<0.05)。结论 VAP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并针对相关因素加强管理,控制VAP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肿瘤专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相关危险因素及病原学特点。方法对癌症中心ICU 2006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并行有创呼吸机辅助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VAP定义将其筛选为VAP组和未发生VAP者为对照组,分析发生VAP的危险因素。结果 153例肿瘤患者在ICU行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中74例发生VAP,VAP发生率为48.4%;氧和指数(OI)<200、急性生理性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20、年龄≥60岁以及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IS)评分>6是发生VAP的主要危险因素;VAP患者共培养出病原菌258株,革兰阴性菌占62.4%,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革兰阳性菌占20.2%,主要为溶血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真菌占17.4%,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结论该肿瘤专科医院,ICU机械通气患者VAP的发生率较高,病情危重、氧合差、APACHEⅡ、CLIS评分高是重要危险因素,VAP的病原菌分布和抗菌谱有别于综合医院ICU。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重症医学科(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病原学特点以及对抗生素的耐药性进行分析,进而为临床诊断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方法:选取VAP患者进行分析,通过采集患者下呼吸道分泌物并进行培养和分析的方式对VAP患者的病原学特点进行诊断.同时,通过选取不同的抗生素对病原菌进行耐药性检验分析.结果:在选取的八十例VAP患者当中共检出110株细菌和真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共有70株、革兰阳性球菌共有29株.革兰阴性杆菌中以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为主;革兰阳性球菌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真菌以白色念珠菌为主.不同的菌落对不同种类的抗生素的耐药性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8.
口腔科病房感染的病原体调查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 了解我院口腔科病房感染的病原体及细菌的耐药情况 ,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我院 1995~ 2 0 0 2年口腔科所有分离的细菌、真菌及药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感染的病原体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6 0 .6 % ,革兰阴性杆菌 31.3%、真菌 8.0 % ;在细菌感染中革兰阳性球菌占 6 5 .9% ,革兰阴性杆菌 34.1% ;革兰阳性球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 5 2 .9%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 6 5 %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MRCNS)占 78% ;革兰阴性杆菌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 ,占 33.6 % ,真菌以白色念珠菌为主 6 5 .6 % ;细菌的耐药性除万古霉素无变化外 ,其他抗生素的耐药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 (P<0 .0 1)。结论口腔科病房感染的病原体虽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 ,但革兰阴性杆菌和真菌已逐渐成为重要致病菌 ,抗生素的耐药率逐渐升高 ,应及时作细菌学检测 ,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呼吸科重症监护病房和外科重症监护病房2010年5月-2011年8月收治的进行机械通气138例患者临床资料,并对所有患者进行APACHEⅡ评分和CPIS评分.结果 单因素分析表明,气管切开、昏迷、住ICU≥5d、机械通气≥4 d、使用镇静剂、使用激素、留置胃管与VAP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住ICU≥5d、留置胃管和昏迷是发生VAP的独立危险因素;VAP组APACHEⅡ评分(21.8±7.4)明显高于非VAP组(14.5±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CP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2例VAP患者中共分离出164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104株占63.4%,革兰阳性菌35株占21.3%,真菌25株占15.2%,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VAP的主要致病菌.结论 住ICU≥5d、留置胃管和昏迷是发生VAP的危险因素,APACHEⅡ评分可作为预测VAP感染的指标,导致VAP的各种病原菌普遍耐药性较强.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室(ICU)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5月-2009年5月入住某院ICU行机械通气发生VAP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呼吸道分泌物细菌培养结果。结果120例VAP患者病原学检查均获得阳性结果,共分离263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G-) 杆菌占58.56%,革兰阳性(G+) 球菌占25.09%, 真菌占16.35%;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和光滑假丝酵母菌是VAP的主要病原菌。2 种及以上病原菌混合感染的患者95例 (79.17 %)。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机械通气时间越长,VAP发生率越高(P<0.05);呼吸机管路消毒更换不及时、留置胃管均可使VAP发生率显著增高(P<0.001)。结论 VAP 的主要病原菌为G- 杆菌,混合感染率高,耐药性不断增加,对机械通气患者应针对危险因素进行全面预防, 加强监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