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中医辨证论治中风后痴呆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笔者运用中医辨证论治,以中药为主治疗中风后痴呆症,取得一定疗效,现介绍如下。1辨证论治虚证:(1)肝肾亏虚,髓海不足:头晕、耳呜、记忆力减退、神情呆滞、寡言少语,腰酸腿软,舌红,苔少,脉沉细而数。治则补益肝肾,补脑充髓。药用熟地、山萸肉、当归、紫河车、黄精、狗脊、桑椹子、益智仁等。(2)心脾两虚,气血不足:表情淡漠,行为呆滞,记忆力减退,善悲欲哭,心慌气促,舌淡胖,苔薄白,脉细数。治则健脾宁心,养血安神。药用当归、党参、白术、黄芪、山药、拘杞、酸枣仁、白芍等。实证(1)痰瘀阻窍:头重如裹,表…  相似文献   

2.
玉真散临床应用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真散由南星、防风、白茫、天麻、完活、白附子组成,原治破伤风牙关紧闭、角弓反张、脉弦紧,具有祛风疾、镇痉之功效。近年来笔者用此方灵活加减,治疗头痛、眩晕、血痹、癫痫、面肌痉挛等,疗效颇佳,现介绍如下。l头痛(血管性头痛)王某,女,38岁,1985年Ic月15日初诊。有头痛病史5年,加重半年余,伴颈项强硬,每因劳累、精神紧张而加重,屡用中西药物治疗不效。舌淡苦白,脉弦。证属风痰阻络,气血瘀滞。治直祛风化痰,化瘀止痛。处方:生南星10g,白正159,天麻109,羌活129,白附子12g,川等209,水蛙109,白芍309,甘草109。日…  相似文献   

3.
朱某,男,60岁,于2003年4月4日入院。10年来反复阵发性胸闷、心悸,多次心电图检查均无异常,服用大量中、西药无明显改善。近半个月来胸闷、心悸加重,心电图检查、平板运动试验均无异常,用养心安神、调和阴阳中药及西药谷维素、心得安等治疗胸闷、心悸反重,且伴汗出增多。详细询问病史,知10年前在部队工作时经常失眠,时有头昏、胸闷、心悸,转业后失眠更甚,胸闷、心悸频繁发作。每服药后约半小时胸闷、心悸更甚。现胸闷、心悸,伴头昏、乏力、身热、自汗、盗汗、口苦。查T36.6℃,BP120/85mmHg,神清,精神不振,两甲状腺无肿大,颈静脉无充盈,两肺呼吸音清,无啰音,心率60次/min,律齐,无杂音,腹软,肝脾肋下未扪及,下肢不肿,舌尖略红苔黄腻,脉缓、弦滑。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血脂、心肌酶正常,血1r3、T3、Tsh正常,心超、心电图等检查均正常。24h动态心电图示24小时内有房早23次、短阵房速3次,最快心率102次/min,最慢心率52次/min,平均心率62次/min。提示心率偏慢,但无明显异常,心率慢应与口服心得安有关。嘱停服。诊断为神经衰弱。辨证为痰热扰心。治拟清热化痰,养心安神。  相似文献   

4.
神经衰弱多见头痛头昏,失眠多梦,萎靡不振,健忘,耳鸣,心悸,纳呆。针刺主穴为失眠穴,配穴为三阴交、神门、行间、足三里、风池、大椎、百会等。如治李某,男,46岁。失眠已5年,服安眠药仅能睡二三小时,醒后头晕胀痛,经常头痛,工作忙碌时两颞、前额及头顶加剧,多梦,、神萎纳减,面色黯黄,舌质略红、苔薄黄,脉弦数。首次针刺配穴取三阴交,第二次取足三里,第三次行间,此后睡眠增至6小时,续治8次,症状全部消除。  相似文献   

5.
谈四季美容     
美,难矣,易矣,法也。难者,莫甚于知时论证,辨体立法。时有春,夏,秋,冬,温,热、凉、寒之分,体有阴、阳、强、弱.寒,热、虚、实之别.法则有攻、补,散、和,按,推、揉、抹之异,惟事事明了,方可美到其处‘美容之书,汗牛充栋,而专论四季美容者寡也。鄙人谨承岐黄先志,汲取四季养生精华,畅扬四季美容之说。临证数年,渐有心得.汇编成书,  相似文献   

6.
保和丸在异病同治中运用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和丸出自《丹溪新法》,由山楂、神曲、姜半夏、茯苓、陈皮、连翘、莱菔子等组成,原治食积停滞,脾胃不和所引起的胸脘痞满,腹胀时痛,嗳腐吞酸等症。笔者用此方加减治疗慢性迁延性肝炎、中风、慢性胆囊炎、胆石症等病,常取得较好的效果。兹报告如下。慢性迁延性肝炎叶某,男,36岁。患者2年前曾患甲肝,治疗4月余而肝功能恢复正常。此次因劳累过度,自觉肝区胀痛,伴全身乏力,食欲不振,腹胀,大便秘结,三四日一行,小便黄赤,恶心,口干苦,烦躁易怒。转氨酶248单位,表面抗原阳性。舌淡红,苔白厚,脉弦滑。证属脾胃不和,痰湿食…  相似文献   

7.
眩晕治案四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例1:陈某,男,32岁,2003年5月7日初诊。1周前因情绪激动后致头晕目眩,体位改变时眩晕加剧,眼球震颤,前额胀痛,伴耳鸣、听力减退,睁眼即吐,口渴喜饮,便秘,面色潮红,舌红苔黄,脉弦滑。证属肝阳上亢。治宜平肝潜阳,和胃降逆。方以天麻钩藤饮合温胆汤加减。药用天麻9g,钩藤、石决明各30g,橘皮、茯苓、法夏、枳实、竹茹各12g,黄芩、菊花、谷精草各15g,夜交藤30g,甘草10g。水煎服,1日1剂。服3剂后眩晕明显减轻,呕吐止,大便通畅,但食少纳差,恐上方寒凉再伤胃气,故去黄芩、石决明,加麦芽20g疏肝健脾,继服3剂痊愈。  相似文献   

8.
四逆散在妇科临床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逆散由柴胡、枳实、芍药、甘草组成,有疏肝解郁,通利气机,调达气血之功用。笔者运用此方加减治疗多种妇科疾病,疗效显著,龙介绍如下。1痛经李某,女,35岁,1985年5月7日初诊。少腹隐痛4~5年,经前及经期疼痛加剧,痛时喜温喜按,经量中等,经色暗红,有瘀块,大便干结,小溲尚调。曾多方医治,疗效不显。现正值月经前期,腹痛剧烈,脉弦细,舌淡红,苔薄白。诊为血虚肝郁,胞宫虚寒,瘀血阻络之痛经。投柴胡、白芍、枳壳、甘草、川楝子、炮姜各10g,当归、制首乌各15g,续断12g。1剂/d,水煎服。二诊时诉,…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25岁,司机,2004年7月26日就诊。全身肌肉疼痛1日。患者1日前,曾在孛调汽车内持续驾驶7h之久,下车后即感觉全身发紧、不适、四肢发凉、不出汗等症状。当晚,全身肌肉开始疼痛,并逐渐加重,翻身困难,曾服用芬必得,贴膏药等药物治疗,但仍觉疼痛不减,于次只下午来我科就诊。检查见患者痛苦面容,全身肌肉肤色正常,触之发凉,疼痛部位以肩、背、臀、腓肠肌处的肌肉最为剧烈。体温、血压都正常。实验室检查:抗“0”正常,血沉正常,类风湿因子正常。舌质淡,苔薄白,脉浮紧。西医诊断为空调综合征。中医诊断为“痹证”。治拟温经散寒、通络止痛。针刺取肺俞、脾俞、风池、肩井,配外关、合谷、环跳、阳陵泉、承山穴,均取双侧,留针20min,肺俞、脾俞、肩井三穴均加艾条灸,每日1次。次H复诊,患者自述疼痛已去大半,身体还略有发紧、不适感,共治疗4次而愈。3个月后随访未复发。  相似文献   

10.
王少华  张少麟 《陕西中医》2001,22(7):411-412
张琪导师业医五十余载,精研古籍,博采众长,擅治内科疑难病,兹举数例,以见一斑。 1 眩晕(脑积水术后)李某,男,41岁。2000年9月6日初诊。头痛2年,伴视力下降,经头颅CT检查诊断为脑积水,并于1个月前行手术引流,术后头痛减轻,但头晕较重,纳差,乏力,舌尖红、苔白腻。辨证为眩晕(痰湿型),处方:泽泻、茯苓、黄芪、麦芽各30g,半夏、白术、太子参各20g,天麻、川柏、橘红、苍术、神曲、僵蚕、桂枝、甘草各 15g。患者用药后头晕明显减轻,自已按原方连续服用20余剂,再诊时除睡眠不好时稍感头晕,其它…  相似文献   

11.
蜈蚣具有熄风镇痉、解毒散结、通络止痛、抗惊厥等功效,在临床对顽固性皮肤病、银屑病以及癫痫、乳腺增生、半身不遂、颈椎病导致的上肢麻木、坐骨神经性疼痛等病,按“以毒攻毒”法则应用蜈蚣,可收到较好疗效。笔者临床用治多种疾病。疗效较好,现介绍如下。 1 半身不遂 庞某,男,60岁。患者于1992年2月2日突然跌倒在地上,出现左侧瘫软,上下肢功能丧失,不能抬举站立,肌肤麻木不仁。语言謇涩,口角流涎,痰多白稠,头昏耳鸣,腰痛,大便结燥,舌体胖,质淡,脉濡无力。血压24/12kPa。诊断:半身不遂。证型:气虚血淤,风痰阻络。方药:黄芪120g,胆南星、当归、赤芍、川芎各10g,火麻仁、杏仁、桃仁、红花、法夏、陈……  相似文献   

12.
霍翠兰 《新中医》2005,37(7):81-81
吕某,女,22岁,未婚,2004年3月18日初诊。患者闭经3年,多方求治不效。14岁月经初潮,周期28天,行经3~7天,经色红、量中等。2001年5月时值行经期,因连吃冰淇淋3支,翌日月经干净,以后月经闭止,直至求诊时月经仍未潮。其间曾以人工周期、中药、西药等多法治疗不效。患者形体肥胖,自觉每月有周期性头晕、头痛、呕吐,甚则不能起床,伴神疲、体倦、怕冷、腰酸痛、乏力、纳呆、痰多,  相似文献   

13.
1脑梗塞张某,男,68岁,干部,1995年10月12日就诊。患者面部、肢体麻木1天,随即口眼歪斜,语言艰涩,口角流诞,左侧肢体活动不利,头晕目眩。检查:BP19/11kPa。神清,语言謇涩,左侧鼻唇沟变浅,口角右偏,伸舌左偏,左侧上下肢肌力Ⅱ级,舌质红,苔黄,脉弦细。中医诊断:中风(中经络),证属肝阳内动,气道血瘀。治拟平肝熄风,活血通络。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味:龙胆草、黄芩、山栀、柴胡、当归、生地、木通、泽泻、车前子、僵蚕、地龙各10g,甘草6g。水煎服,1剂/d。经服15剂后,左上肢能高抬,并可握拳,下肢可扶物下床行走,语…  相似文献   

14.
咳嗽一证,临床常见而多发,但辨证不当,失治、误治,往往变生他病,迁延难愈。故治疗此疾,精于辨证,“温、化、宣、敛”,四法详参,顽咳久咳,寒温并用,攻补兼施,宣收共投,方可收效满意。1 精于辨证,“温、化、宣、敛”四法详参 1.1温法:温化、温润之法。适用于咳嗽痰湿偏盛者。咳嗽一病,不论寒热、虚实、新久,  相似文献   

15.
1凉血除湿治疗湿疹刘某,女,49岁。患湿疹病史20余年,复发加重2个月,现瘙痒剧烈,四千口苦不喜饮,纳呆,夜寐欠安。诊见四肢、躯干可见对称性红斑,有丘疹、丘疮疹,大部分糜烂、渗液,有痴壳。舌质绝红,苔薄腻,脉细滑。辨证:湿热之邪侵入血分,发于肌肤为浸淫疮。治法:凉血除湿。处方:桅子心、黄岑、丹皮各6g,茵陈、紫草、玄参各109,泽泻159,生地309,赤芍、地肤子、白藤皮各129。同时配合清热除湿之外洗药治疗。5天后,糜烂、渗液控制,痴壳脱落。但仍有少许新的粟米大小之红丘疹出现,多在下肢。原方去茵陈、黄羊,加茁仁159…  相似文献   

16.
小儿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是儿科常见的疾病。笔者根据本病的病因病机及其临床表现,结合活血化瘀之法,将其分为五个证型进行辨证论治,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辨证论治风热伤络型:初起可见发热,微恶风寒,周身不适,纳差,继之出现双下肢紫癜,关节肿痛,眼睑浮肿,甚至尿血,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治宜清宣风热,凉血活血。处方:银花、连翘、黑荆芥、炒防风、地肤子、蝉衣、桑枝、淮牛膝、茜草、生地、紫草。尿血加大小蓟、白茅根、生侧柏;腹痛便血加白芍、生地榆。血热妄行型;可见壮热不退,下肢紫癜成片,血尿明显加重,可伴衄血…  相似文献   

17.
(伤寒论)曰:“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服动,振振欲懈地者,真武场主之。”方由附子、白芍、白术、获答、生姜组成,方中白芍众多医家均以制约姜、附燥热作解。笔者临证善用本方,受益颇多,认为仲景制方独具匠心,芍药之用意在补肾助阳、养肝益脾,生金助肺,和血利水,柔肝止痛,护阴保津,肺、脾、肝、肾兼顾,气、血、水、津并治,增强温阳利水之力。白芍酸寒,有柔肝潜阳、养血滋阴之功,肝藏血,肾藏精,“精血同源”。白芍补肾亦然,与姜、附同用,既敛阴制操,又滋阴(养血)助阳。肾为元阴元阳之…  相似文献   

18.
陆敏君  钟金泉 《新中医》2002,34(1):64-64
甘露消毒丹出自《温热经纬》,由滑石、茵陈、黄芩、石菖蒲、木通、川贝母、射干、连翘、薄荷、白豆 、藿香组成。具有清热化湿之功,主治湿温时疫之邪留恋气分,湿热并重之证。笔者用此方加减治疗内科杂症,疗效满意,现举例如下。1腹胀 江某,男,69岁,1997年10月6日入院。腹胀反复发作半年。诊见:腹胀,甚时撑胀欲死,烦躁,口苦纳呆,小便量少,大便不畅,临厕努挣,但无硬便,舌红、苔黄厚腻,脉弦滑。证属脾胃湿热,毒邪内蕴,大肠传导失职,小肠清浊不分。治以清热祛湿,行气通便,方以甘露消毒丹加减。处方:滑石18…  相似文献   

19.
莲Nelumbo mucifera Gaertn.,又名荷花、莲花、水华、芙蓉、玉环等,为睡莲科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原产亚洲热带和温带地区,我国分布面很广,除西藏、青海之外,各地都有栽培。根状茎长而肥厚多节,两节之间茎内有孔眼,横生于水底泥中,节处向下生须根。叶盾圆形,被有蜡质,表面暗绿色,波状全缘,多数挺出水面。花期6至9月,单生于花梗顶端,花瓣多数,嵌生在花托穴内,有红、粉红、白、紫等色,或有彩文、镶边。  相似文献   

20.
五积散初见于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伤寒门》。由苍术、麻黄、桔梗、积壳、陈皮、半夏、茯苓、白芷、白芍、当归、川穹、桂枝、干姜、厚朴、炙甘草、生姜、葱等组成。主治气、血、痰、食、饮五种病邪的郁积。临床应用相当广泛,疗效显著。现将笔者运用五积散的体会介绍如下。1咳嗽气喘唐某,男,45岁,农民,1995年3月26日初诊。因春天做农括冒雨受凉后,咳嗽吐痰稀白,胸闷气喘,口淡不渴,恶寒无汗,头颈胀痛,肢体楚,四末不温,纳少乏味。体形肥胖,舌淡红、苔薄白,脉浮弦滑。此乃外寒内饮,发为咳喘之证。治宜外散风寒,温化痰饮,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