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评价中药处方与中药质量管理改进措施的应用效果。方法:医院中药房自2018年2月起实施中药处方调配及中药质量管理改进措施,2017年1月~2018年1月为实施前,2018年2月~2019年2月为实施后,实施前后各随机选择120例患者的处方,比较实施前后中药处方调配差错率及对中药质量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后中药调配差错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科室人员与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对中药处方调配及中药质量管理改进,能够显著降低中药调配的差错率,改善中药质量,有利于提高中药处方使用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手术患者转运和交接的改进在手术室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医院自2019年1月起对手术室患者转运和交接等工作进行持续改进,2018年7~12月为实施前,2019年1~6月为实施后,实施前后各随机选择500例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实施前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与患者满意度。结果:实施后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手术室患者转运和交接的改进在手术室安全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持续工作质量改进,能有效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保障手术室工作的安全,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体检中心医疗废物管理实践中的应用。方法:为提高体检中心医疗废物管理工作质量,医院在2019年实施持续质量改进策略,2019年为实施后,2018年为实施前,实施前后各随机选择1200份医疗废物管理记录进行研究,比较实施前后的管理效果。结果:实施后体检中心医疗废物收集、转运、处理不合格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体检中心医护人员对医疗废物管理工作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在体检中心开展医疗废物管理持续质量改进,能提高医院整体医疗废物管理质量,增强医护人员防控医院感染意识,减少感染相关风险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康复治疗团队建设质量管理中的作用。方法:为提升患者护理管理质量,医院老年康复科于2018年6月起,建设康复治疗团队并开展持续质量改进,2017年6月~2018年5月实施前,2018年6月~2019年5月为实施后,实施前后各随机选择老年康复科收治的4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统计实施前后的管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结果:实施后科室管理工作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患者对护理管理工作的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老年康复科建设康复治疗团队和开展持续质量改进,能显著提升科室护理管理质量,规范工作秩序,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基层医院检验质量管理中的实践效果。方法:医院自2017年2月在检验科质量管理中采用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在全面质量管理基础上更加注重过程管理,加强质量管理和控制,加强检验人员对检验标准的认识。比较分析采用持续质量改进前(2016年2月~2017年1月)与后(2017年2月~2018年1月)临床科室满意度、患者满意度与检验技师检验标准知晓率。结果:采用持续质量改进后,患者满意度和临床科室满意度明显好于持续质量改进实施前(P0.05);持续质量改进措施采用后,检验技师的检验标准知晓率相比实施前显著提高(P0.05)。结论: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应用于检验质量管理,提高了临床科室满意度和检验质量,提高了检验技师的检验标准知晓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我院代煎患者对代煎中药质量和服务的满意程度,调查患者储存和服用代煎中药的方式,以提高代煎服务的水平和代煎制剂的质量,为开展针对性宣传教育提供依据。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随机抽取我院中药代煎患者87例,现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收回有效问卷87份,回收率100%。所有患者对我院代煎服务均为非常满意或基本满意,1例患者发现有漏液现象,2例患者认为饮片代煎与自煎有味道和颜色差异,患者最希望了解有关中药代煎的知识是代煎和自煎的煎煮效果比较。结论代煎患者满意我院代煎服务,药师可以通过宣传栏、小册子等形式普及代煎中药知识,宣传并推广代煎服务。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方协作的立体化农村慢性病管理模式构建与效果。方法:为提高农村慢性病管理工作质量,医院联合慢性病防治院及村委会,共同构建应用多方协作的立体化农村慢性病管理模式,于2019年3~10月予以实施,设为实施后,2018年7月~2019年2月为实施前,实施前后各随机选择100例慢性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实施前后慢性病患者管理质量改善情况与管理满意度。结果:实施后农村慢性病患者管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对健康管理工作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多方协作的立体化管理模式,应用于农村慢性病患者管理中效果显著,能有效提高疾病控制效率,改善患者远期预后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医院门诊药房服务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13年2月起在象山县中医院门诊药房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对比实施前(2012年2~10月)及实施后(2013年2~10月),门诊药房处方调配差错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实施后,象山县中医院门诊药房调配差错率显著降低,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药师整体素质提高。结论:持续质量改进可以提高医院门诊药房的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9.
探讨组长负责制层级管理模式对中医骨科护理质量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3月~2019年3月中医骨科收治的60名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模式,为实施前。选择2019年3月~2020年3月中医骨科收治的60名患者实施组长负责制层级管理模式,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质量评分。结果:实施后患者满意度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护理人员的护理病历、工作责任心、护理技能评分和护理措施落实情况等都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在中医骨科护理质量管理中使用组长负责制层级管理模式能有效提高科室内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提高医院EICU护理质量,使临床护理更加规范化、专业化及人性化,为此制定《护理质量监控表》,探究该表的应用效果。方法:医院自2018年4月起在EICU实施《护理质量监控表》,根据表格内容检查、评估和改进EICU对急诊危重患者的护理工作,持续改进护理质量,2017年3月~2018年3月为实施前,2018年4月~2019年4月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的质量管理效果。结果:实施后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均有明显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提高,实施前后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EICU中《护理质量监控表》的实施,可以规范护理人员的工作行为与标准,以此为依据检查护理工作,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并分析县域医共体模式下中药质控工作的新重点与应用价值。方法:从在2021年7—12月期间的代煎中药作为实施前;在2022年1—6月期间代煎中药作为实施后。结果:实施后代煎药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工作人员的药事服务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代煎药的满意度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通过对中药代煎药工作中进行有效的工艺改进与质量管控,可以有效地减少代煎药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药事服务能力,改善代煎药的品质与服务,提升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持续质量改进对中医骨科护理质量管理的影响。方法:医院中医骨科于2018年5月起实施持续质量改进,2017年10月~2018年4月为实施前,2018年5~10月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患者的满意度和对护理质量的评分。结果:实施后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骨科专科护理、安全管理、骨折固定、健康宣教等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在中医骨科护理质量管理中实施持续质量改进,能有效提升护理人员的护理服务质量,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医联体信息管理系统用于科室持续质量改进的效果。方法:2019年1月医院将医联体信息管理系统纳入神经外科的持续质量改进,以2018~2019年的30名医务人员为研究对象。采用前后对照的方法,设实施前组和实施后组,比较实施前后的综合管理质量评分和医务人员考核评分。结果:实施后的综合管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医务人员考核成绩明显优于实施前(P0.05)。结论:医联体信息管理系统用于科室的持续质量改进,有助于提高管理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医院感染预警信息管理系统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医院从2019年7月开始应用医院感染预警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医院安全管理,2019年1~6月为实施前,2019年7~12月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医院的护理管理质量评分、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及患者对护理安全管理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后医院护理管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对护理安全管理的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应用医院感染预警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医院安全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护理管理质量,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老年科安全管理体系进行改进,提高老年科安全管理质量。方法:医院老年科自2019年3月起改进安全管理体系,2019年3~8月为实施后,2018年9月~2019年2月为实施前,比较实施前后老年科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并比较实施前后老年科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后老年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老年科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对老年科安全管理体系进行全方位的改进,能够切实有效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升了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岗位能级管理在中医骨伤科护理管理中的运用效果,以提高护理管理水平。方法:医院2018年7月~2019年6月在中医骨伤科护理管理中,实施常规管理,为实施前。医院2019年7月~2020年6月在中医骨伤科护理管理中,实施岗位能级管理,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岗位能级管理前后中医骨伤科护理质量评分及护士职业满意度、患者满意度。结果:实施后中医骨伤科的护理质量评分及护士职业满意度、患者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在中医骨伤科护理管理中的运用岗位能级管理,能够促进中医骨伤科护理质量的进步,提高护士职业满意度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持续质量改进对中医骨科护理质量管理的影响。方法:医院自2017年8月开始在骨科护理管理中实施持续质量改进,2016年8月~2017年7月为实施前,2017年8月~2018年7月为实施后。实施前后各随机选择患者90例,比较实施前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质量评分。结果:实施后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实施前,实施后护理差错和护理投诉纠纷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实施前后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实施后的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中医骨科实施持续质量改进的护理质量管理具有重要价值,能够显著提高护理质量,有效减少护理差错事件和护理投诉纠纷事件的发生,改善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在康复科医疗质控实践中使用目标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并对实践效果进行总结和分析。方法:医院康复科于2019年2月开始实施目标管理模式的质控实践,2018年7月~2019年1月为实施前,2019年2~8月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并统计实施前后患者的满意度和意外事件发生率。结果:实施后的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实施后意外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实施前后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康复科医疗质控实践中采用目标管理模式进行护理管理,可以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护理过程中的意外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应用于医院检验管理中的作用。方法:医院在检验管理中于2017年1月应用持续质量改进,并将2017年1月前未实施持续质量改进作为对照。比较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前后检验工作环境和工作效率,统计意外事件发生情况,调查患者满意度。结果: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后,检验工作环境和工作效率评分,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后意外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检验管理中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可改善检验科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意外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中药质量相关规范化管理干预方法的实行效果和意义。方法:医院自2019年4月起实施中药质量规范化管理干预措施,2019年4~9月为实施后,2018年10月~2019年3月为实施前,实施前后各随机选择3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实施前后的管理效果。结果:实施后中药管理质量优良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中药调剂准确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对中药质量管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实行中药质量相关规范化管理干预方法,具有显著的管理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