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4月就诊于我院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炎患者9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观察组给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情况及术后情况。结果观察组各项手术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术后各项指标较对照组均明显下降,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炎患者效果显著,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相比,具有能优化各项手术指标、缩短治疗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优势,在临床应用中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不同Calot三角解剖入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时间为2018年~2020年6月,于我院治疗的86例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3例.对比两组手术情况、恢复情况、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并发症.结果:研究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疼痛评分均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CRP、TNF-α、IL-6水平均上升,且对照组高于研究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胆囊后三角解剖入路下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炎可有效缩短患者手术用时,促进患者手术后恢复,且炎症反应更轻、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腹腔镜下小切口胆囊切除治疗早期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期间于我院进行早期急性胆囊炎治疗的86例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不同手术方案将其分为研究组(n=43,采取腹腔镜下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和对照组(n=43,采取常规小切口胆囊切除术).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恢复情况,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6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18.60%(P<0.05).结论:利用腹腔镜下小切口胆囊切除治疗早期急性胆囊炎患者疗效显著,可有效加快患者恢复进程,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应用不同入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后效果.方法:选取我科2020年8月至2021年9月期间89例结石性胆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n=44)进行常规胆囊三角入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n=45)给予经胆囊后三角解剖入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在术后24 h应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ing of Pain,VAS)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在手术前及手术1 w后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及5-羟色胺(5-Hydroxy Tryptamine,5-HT)水平;同时统计患者住院期间出现胆漏、切口感染、腹腔出血、腹腔感染的人数及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术后24 h疼痛程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后,观察组患者TNF-α、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后,观察组患者NO、5-H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较于常规入路,经胆囊后三角解剖入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患者的损伤更小,患者术后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析传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与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炎切除术(TUSPLC)治疗胆囊结石并发胆源性胰腺炎(ABP)的临床研究。方法对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8月胆囊结石并发ABP患者80例,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组进行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疗法,对照组予以传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疗法,比较两组的手术各参数指标情况,比较两组术后并发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手术各参数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胆囊结石并发ABP患者进行经脐单孔腹腔镜疗法,可有效促进患者病情恢复,较传统LC术较优势,临床效果确切,可靠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孙伟 《医学信息》2019,(3):113-115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传统开腹术治疗结石性胆囊炎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结石性胆囊炎患者9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和免疫球蛋白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均上升,但观察组患者CRP、IL-6、TNF-α上升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免疫球蛋白水平均下降,但观察组患者IgA、IgG、IgM下降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44%,低于对照组的1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比于传统开腹手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结石性胆囊炎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对患者炎症反应、免疫功能影响较小,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不同胆囊入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胆囊结石合并慢性胆囊炎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 2021 年 1月 1 日至 2023 年 1 月 31 日在本院治疗的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患者 98 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9 例.对照组采用胆囊前三角解剖入路,实验组采用胆囊后三角解剖入路,分析比较两组的手术相关指标、炎性因子和免疫功能.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降低(P<0.05).术后3 d,两组研究对象的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均显著降低,且实验组比对照组降低得更为显著(P<0.05).术后3 d,两组的血清CD4+和CD8+水平均显著降低,但实验组降低的幅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后三角解剖入路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慢性胆囊炎,能降低患者外科创伤程度,缩短康复时间,减轻机体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慢性胆囊炎伴胆囊结石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到2019年5月收治的72例慢性胆囊炎伴胆囊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开腹手术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胆管受损、切口感染以及胆漏等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2.78%(1/36),明显低于对照组19.44%(7/3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慢性胆囊炎伴胆囊结石患者临床疗效好,患者恢复时间短且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经胆囊后三角解剖入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患者107例,均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观察组(n=56)和对照组(n=51).对照组选择胆囊三角入路,观察组选择胆囊后三角解剖入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210例胆囊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疗效分析。方法选取在2012年10月~2013年10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420例胆囊结石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0例,对照组患者行开腹手术治疗,而观察组患者经腹腔镜行胆囊切除术治疗,分别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胆囊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有效的缩短手术时间及患者住院时间,在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中出血量方面对比开腹手术的方法优势明显,且并发症少,临床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腹腔镜小切口保胆取石即时缝合术对胆囊结石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胆囊结石拟行手术患者137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69)与对照组(n=68),对照组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研究组采用腹腔镜小切口保胆取石即时缝合术治疗,对比2组结石清除率、复发率、围术期相关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结石清除率、1 y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抗菌治疗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后患者胆囊收缩功能均高于手术前,胆囊壁厚度均小于手术前,且研究组胆囊收缩功能高于对照组,胆囊壁厚度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小切口保胆取石即时缝合术治疗胆囊结石患者结石清除率高,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且远期生活质量更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并评价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炎合并结石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所收治的90例胆囊炎合并结石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手术切口来予以治疗,观察组采取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来予以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通过治疗,两组患者症状均得到了缓解,观察组患者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手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二者所存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胆囊炎合并结石的临床治疗上采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疗效显著,可避免和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同时手术中出血量也比较少,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在临床中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以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胆囊炎开腹胆囊切除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急性胆囊炎患者分成腹腔镜组和开腹手术组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结果 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腹腔镜组无中转开腹者.两组手术效果比较显示,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肛门排气时间早,住院时间短,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与开腹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创伤性小、并发症少及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手术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不同时期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脱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6例踝关节骨折脱位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目标,随机将106例踝关节骨折脱位患者列为对照组(n=53,择期手术)和研究组(n=53,急诊手术).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手术情况和术后恢复情况(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炎性因子(白介素-6(Interleukin 6,IL-6)、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ɑ,TNF-ɑ、白介素-8(Interleukin 8,IL-8))及并发症.结果:研究组临床总疗效(96.23%)显著高于对照组临床总疗效(83.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5.66%)显著低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18.87%)(P<0.05).结论:对踝关节骨折脱位患者实施早期手术的临床疗效显著,有效提高患者的关节功能,改善其炎性因子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慢性萎缩性胆囊炎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100例慢性萎缩性胆囊炎患者,按住院时间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5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开腹手术治疗,给予治疗组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措施。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并发症、肠功能恢复时间等。结果治疗组治疗期间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并发症、肠功能恢复时间等均优于对照组,手术费用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可有效降低慢性萎缩性胆囊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安全、实效,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剖腹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于高血压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0例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胆囊切除组(LC)和剖腹胆囊切除组(OC)。术前和术后24、72 h采集外周静脉血,评估术后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测定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及白介素10(IL-10)。结果 LC组患者术后4、24、72 h的VAS评分均低于OC组(<0.05)。两组患者术前CRP、IL-6和IL-10术前无明显差异(>0.05),而术后24 h均有显著增多(<0.05),且OC组CRP、IL-6和IL-10水平均高于LC组。术后72 h LC组及OC组CRP、IL-6和IL-10均有所下降,且LC组CRP、IL-6和IL-10均降至术前水平(>0.05),而OC组72 h时CRP、IL-6和IL-10对比术前和OC术后72 h组均增多(<0.05)。结论与OC相比,LC对高血压患者可能通过小的手术创伤,使创口局部细胞因子释放减少,进而减少痛觉信息从外周传入中枢神经系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采用鼻内镜下等温等离子腺样体切除对合并腺样体肥大分泌性中耳炎患儿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11月期间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114例合并腺样体肥大分泌性中耳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n=57,采用鼻内镜下切吸钻腺样体切除术)和研究组(n=57,采用鼻内镜下等温等离子腺样体切除).术后1 m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听力水平及并发症;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ɑ,TNF-ɑ)、白介素-6(Interleukin 6,IL-6)、白介素-8(Interleukin 8,IL-8)水平.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0.5 kHz、1 kHz、2 kHz各频率气导听力水平均较治疗前上升,且以研究组上升更为明显(P<0.05);TNF-ɑ、IL-6、IL-8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研究组更为明显(P<0.05);研究组并发症率与对照组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鼻内镜下等温等离子腺样体切除治疗的疗效明显,可改善患儿的炎性因子水平及听力症状,且具有一定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对比论述腹腔镜胆囊大部切除术的价值.方法 符合条件的胆囊疾病患者40例平分为两组,每组20例,治疗组患者都采用腹腔镜胆囊大部切除术,对照组患者都采用小切口胆囊大部切除术.结果 对照组手术时间短(p<0.05),治疗组出血量少(p<0.05),两组的并发症相比无明显差异,都比较少(p>0.05).结论 腹腔镜大部胆囊切除术是近年来胆道外科发展的方向,具备很多优势.但是每种手术方式都有其优势和不足,需要结合术者经验与患者临床特征选择合适的术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医用胶水在日间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我院进行日间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185例,根据缝合材料不同分成对照组(n=95)和观察组(n=90).对照组患者接受吸收缝合线缝合创口,观察组患者接受医用胶水处理伤口.分别于术前及术后4 h、12 h和24 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ing,VAS)评估疼痛情况;同时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炎性指标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并比较疤痕满意度和一般临床指标,如住院时间、引流量伤、口愈合时间.结果:两组患者VAS评分于术后12 h增高,然后下降;其中观察组患者术后4 h、12 h和24 h 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疤痕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引流量、伤口愈合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医用胶水能减少日间腔镜胆囊切除术患疼痛,提升疤痕满意度,满足快速康复理念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急性胆囊炎老年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胆囊炎老年患者46例,将其分成实验组23例,对照组23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开腹胆囊切除术,实验组患者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效果。结果术后8 d,实验组患者CD3、CD4、CD8、CD4/CD8均接近术前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比较两组IgA、IgG、IgM,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急性胆囊炎老年患者的免疫功能影响较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