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向国毅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6):1926-1926,1956
目的:探讨胆囊结石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的可行性.方法:12例胆囊结石行体外冲击波碎石后结石未能排出,因腹痛加重再手术切除胆囊.结果:胆囊结石12例虽然全部被粉碎,但均未能全部排出,而再行手术切除胆囊,且手术难度明显增大.结论:用体外冲击波治疗胆囊结石要慎选病例.  相似文献   

2.
胡滨 《大家健康》2016,(3):90-91
目的:比较腹腔镜切除胆囊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治疗胆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选自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我院收治胆结石患者120例,随机纳入腹腔镜胆囊切除治疗组(A组)、小切口胆囊切除治疗组(B组)各60例,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疗效评价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腹腔镜胆囊切除治疗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腹痛消失时间等方面均优于小切口胆囊切除治疗组.腹腔镜胆囊切除治疗组治愈46例、显效11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3%,明显优于小切口胆囊切除治疗组随诊6个月,小切口胆囊切除治疗组患者发生胆管损伤1例、感染1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治疗组患者发生感染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5%,明显低于前者(P<0.05).结论:腹腔镜切除胆囊术治疗胆结石的效果显著,在减少手术风险和并发症发生的同时,更宜于患者的术后病情的恢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是胆结石临床治疗的优选方案.  相似文献   

3.
胆囊切除术后再发结石的临床治疗(附28例报告)镇江市第二人民医院杨英洲范向军本人1990年~1995年治疗再发结石28例,均系因胆系结石行胆囊切除或胆囊切除加胆总管探查术后,再生的胆总管结石患者。1临床资料治疗28例,男性3例,女性25例;男女之比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胆囊切除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 ic Cholecystectomy,LC)后,腹痛发生的原因、临床表现及处理。方法对34例胆囊切除术后腹痛患者的门诊、再次住院及随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4例中有4例再手术,余均经门诊治疗及对症支持处理后腹痛缓解或减轻。结论严格掌握胆囊切除术的适应征及禁忌症,术中遵循操作规则,避免过度牵拉胆囊管及胆囊管留置过长,尽量避免胆囊破裂,以免胆汁和结石漏入腹腔等。  相似文献   

5.
张渝均  顾勤 《中医学报》2011,26(3):286-288
目的:探讨胆囊切除术后近期或远期出现腹痛的原因,并总结出相应的治疗方法.方法:按胆系外原因,胆系内原因,功能性原因,器质性原因及少见原因进行分类,对各组的病因及治疗进行总结、归纳.结果:胆囊切除术后腹痛既可由于胆道系统本身引起,也可由于消化系统其他病变引起.结论:胆囊切除术后腹痛首先应排除胆系以外的原因,其次是胆囊切除...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一贯煎合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方法:使用一贯煎合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63例,1剂/d,连续治疗90 d后进行疗效判定。结果:显效37例,好转11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达76.1%。结论:一贯煎合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部分切除术治疗先天性隔膜胆囊合并结石的可行性、手术方法和效果。方法:对7例先天性胆囊畸形———隔膜胆囊合并胆囊结石的患者施行腹腔镜胆囊部分切除术。全麻,四孔入路,术中在胆囊底部切开远侧隔腔,取出结石,切除远侧隔腔多余囊壁,破坏黏膜,缝合残缘。结果:7例患者术中经过顺利,术后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出现。术后随访1~5年,胆囊无再发结石,脂肪餐试验示收缩功能良好。结论:腹腔镜胆囊部分切除术对治疗先天性隔膜胆囊合并结石方法可靠,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贺冀  郑东 《重庆医学》2003,32(5):632-632
为提高对胆囊切除后再发梗阻性胆总管扩张的超声鉴别诊断准确率 ,积极为临床提供治疗及手术依据 ,现对本科 5 7例胆囊切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5 7例患者为本院 1998年 10月~ 2 0 0 2年 11月住院病人 ,其中男 18例 ,女 39例 ,以农村女性居多 ;年龄 35~ 6 4岁 ,平均 4 5 .5岁。 5 7例患者胆囊切除后时间 3~ 7年不等 ,均以腹痛近期加重 ,出现不同程度的黄疸 ,血清检查符合梗阻性黄疸。1.2 仪器及方法 采用美国通用GE2 0 0 PRO ,Aloka 6 2 0超声仪 ,探头频率 3.5MHz,患者取平卧或左侧卧位 ,必要时饮水 ,…  相似文献   

9.
化建彪  相建国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4):1942-1943
目的分析10例病例的误诊漏诊的原因。方法对所有病例以病因进行分组,讨论其误诊漏珍原因。结果5例腹痛是消化性溃疡并胆囊结石而行胆囊切除。2例腹痛是慢性胰腺炎并胆囊结石而行胆囊切除。1例腹痛是十二指肠憩室合并胆囊结石而行胆囊切除。2例腹痛是胃癌合并胆囊结石而行胆囊切除。10例均行微创胆囊切除。结论微创胆囊切除一定要严格掌握其适应证,尤其要排除腹内其他脏器器质性病变后,方可考虑微创手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308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护理.方法:对308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分别从心理护理,术前指导,术后常规护理,术后下床活动,切口疼痛护理,饮食等方面进行了总结.结果:308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严重并发症发症.结论:对腹腔镜胆囊切除病人进行术前、术后护理是提高手术治疗质量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1.
孙焕宏  王仲文 《当代医学》2010,16(30):76-77
目的观察急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急性难切除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入选的863例急性胆囊炎患者行LC手术治疗。结果所有病例均以急诊LC开始,持续腹痛病程不超过72小时者均无中转开腹,LC成功,手术时间在0.5~2.5小时。所有病例均未输血,术后恢复顺利。本组病例未因胆囊本身炎症或出血而改开腹,也无一例医源性胆管损伤发生。结论 LC手术治疗急性难切除性胆囊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一贯煎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36例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8例。两组病例均给予奥美拉唑镁肠溶片、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片口服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一贯煎加减治疗。结果:两组病例治疗后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后血清中IL-12和TNF-α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一贯煎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王泽生 《求医问药》2014,(17):37-38
目的 :观察用一贯煎治疗阴虚胁痛的疗效。方法 :对2014年1月至2014年6月我院中医门诊收治的12例阴虚胁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为其采用一贯煎进行治疗的效果。结果 :本组12例患者在使用一贯煎进行治疗后胁痛消失,其食欲及睡眠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经长期随访其病情未复发;结论 :应用一贯煎治疗阴虚胁痛可明显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其饮食及睡眠状况,取得理想的疗效,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切口化学性胆囊切除的护理特点,为其推广应用作准备。方法:通过总结23例小切口化学性胆囊切除术前、术后的护理特点,以及术后并发痘的观察作分析。结果:化学性胆囊切除全部均治愈出院,除2例术后出现腹痛外,其余均未发现有其它并发症的发生。术前充分细致的护理准备及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精心护理是治疗成功的基础和保障。结论:小切口化学性胆囊切除术的护理有别于小切口胆囊切除和腹腔镜胆囊切除。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从保胆角度看胆囊造瘘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9例行胆囊造瘘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9例胆囊造瘘术患者中,治愈16例,好转3例(带管出院)。术后3~6个月再次手术情况:行胆囊切除术10例;未再次手术治疗9例。对胆囊未切除者每6个月行彩超检查1次,最长已随访8次,最短随访1次,未发现胆囊再发结石,生活质量正常。结论:胆囊造瘘术不仅限于急危重症胆囊结石患者,在保胆理论的支持下,胆囊造瘘术在胆囊结石的治疗中将具有的更大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针灸联合大柴胡汤加减治疗胆囊切除后综合征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胆囊切除后综合征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5例,对照组予外科术后西药消炎抗感染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联合大柴胡汤加减应用,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Oddi括约肌基础压、蠕动波幅、胆总管压力、胆总管的扩张程度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Oddi括约肌基础压、蠕动波幅、胆总管压力、胆总管的扩张程度等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明显,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7%,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灸联合大柴胡汤加减对胆囊切除后综合征的治疗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显著缓解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PCS)的症状,起到疏肝利胆、调畅气机、促进胃肠道消化吸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陕西医学杂志》2017,(11):1590-1591
目的:分析胆肠吻合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再发的手术方法。方法:收集肝内胆管再发结石患者17例,根据患者的手术时间、胆肠吻合术式、肝内胆管结构及结石分布以及结石再发时间,分析胆肠吻合术后肝内胆管结石再发因素,及针对性进行手术治疗疗效。结果:17例患者均行胆肠吻合术,其中胆管十二指肠吻合2例,胆管小肠袢式吻合1例,胆管小肠Roux-en-Y吻合14例,联合左外叶切除5例。17例均发现肝内胆管结石均再发,且伴有不同程度肝内胆管狭窄。针对性处理后,患者恢复良好,随访1~3年均未有结石再发及反流性胆管炎发生。结论:胆肠吻合术是治疗肝内结石的主要方法,依据结石发生的因素,进行合理的手术治疗,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三孔法腹腔镜下胆囊、阑尾联合切除36例临床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三孔法腹腔镜下胆囊、阑尾同时切除这一手术方法的可行性。方法:全麻下腹腔镜三孔法先切除胆囊,然后调换进镜孔和调整显示器位置,再切除阑尾。结果:30例病人均治愈,顺利出院,无1例发生并发症。结论:三孔法腹腔镜胆囊、阑尾同时切除,不但省时、省力,同时1次手术解决1个疾病,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患者对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重点研究和探讨合理的外科手术治疗对老年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利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研究和比较对我院于2009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76例老年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将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比较采用不同外科方法对治疗老年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患者在治疗前以及治疗后的疗效情况。结果: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治愈率为100.00%,感染率为12.5%;开腹胆囊切除手术治愈率为90.00%,感染率为16.67%;开腹大部切除胆囊手术治愈率为100.00%,感染率为33.33%;经皮胆囊穿刺置管引流待急性症状控制后手术切除胆囊治愈率为85.00%,感染率为15.00%;单纯经皮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治愈率为100.00%,感染率为33.33。结论:外科手术治疗老年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患者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并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目前已经成为治疗老年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患者的主要方法,对我国治疗老年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患者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急性化脓性胆囊炎采用腹腔镜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48例在我院于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期间接受手术治疗的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患者,患者均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观察手术结果。结果:48例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患者的手术成功率为91.7%(4/48),有2例患者中转开腹,2例行胆囊大部分切除,48例患者术后1至2d将引流管拔除,术后未发生胆漏、胆管损伤、出血等严重并发症,48例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5至15d,平均为(9.6±3.2)d。术后随访,无发热、腹痛、胆漏等并发症。结论: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患者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恢复快,且手术时间较短,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