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120急救转运患者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调查乌鲁木齐市新市区2004-08~2007-06间急诊120出诊的流行病学资料,为院前急救系统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以2004-08-01~2007-06-30间新疆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急救中心接受乌鲁木齐市"120"指挥中心派诊出诊的急救病历为基础,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回顾分析出诊情况,并对患者一般情况、病种分类及初步院外救治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出诊救治患者2769例,平均日均接诊病例按年统计从2004~2007年呈明显的增长趋势.排在前五位的主要疾病依次是创伤、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病变和中毒.经院前急救后89.5%的患者病情趋于稳定,2.8%的患者放弃治疗,情况危重的患者占0.7%;死亡195例,占7%.结论 创伤,心脑血管疾病是主要出诊原因,急救培训应以创伤急救、心肺脑复苏、心脑血管急救为重点,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完善急诊医疗服务体系和促进急诊管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我院是牡丹江市九所市级医院中的一所规模较大的三级甲等医院,前身是牡丹江铁路分局医院,创建与1946年,2003年与铁路系统脱离归属于牡丹江医学院成为其第二附属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急诊急救于一体的三级综合性医院。由于既往为铁路系统医院,服务对象相对较窄;改制后,面向全市开放,患者较前明显增加。配备有一辆救护车,出诊医护人员由急诊科承担,年接诊患者600余次,我院的120急救系统同时也纳入了市级120指挥系统统一调动,在近几年来院前急诊急救出诊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情况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3.
急诊出诊时在抢救地点或"120"车上,为患者准备的皮肤消毒液一般是用无菌罐盛碘伏溶液,放在出诊箱的某个角落,携带极不方便.因为抢救地点在院外,车上途中颠簸,消毒液容易倒流出来浸渍出诊箱内的其他物品,给救治工作带来困难.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法律意识的增强,对医疗质量及要求也越来越高,院前急救也日益受到重视,随之而来对院前急救的规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杜绝医患纠纷及医疗事故,方便倒置举证,由出诊人员真实及时地对120出诊情况的登记尤其重要。针对出诊情况缺乏详细集中的记录,不易查找接诊患者姓名、接诊患者去向及出诊医生、护士、司机,特殊出诊患者情况(如交通事故及三无患者)的记录及说明,病患及家属对出诊时间的质询,为避免纠纷及事故,保留出诊真实情况。因此,我科根据出诊中存在的问题及情况制定了120出诊情况登记表,使用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县级医院产科急诊出诊可行、有效措施,提高院前救治产科急重症水平,降低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9年9月本院产科急诊出诊16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产科院前呼救主要原因为胎膜早破69例,产科出血28例,产程异常22例,产科合并症、并发症15例,胎位异常9例.院前救治孕产妇中死亡3例,救治后直接转送上级医院死亡1例.院前围产儿死亡5例均为死胎.结论:县级医院承担本地区救治产科急重症患者的重要任务,提高医护人员产科重症救治水平,加强农村、外来人口孕产妇系统管理,改善急诊出诊设备,可降低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闫红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35):8724-8725
对于危重患者的救治全过程而言,现场急救和转运途中的护理非常重要。对于病情正确的评估,护理人员加强责任心,及时采取有效急救措施,降低患者的死亡率,为患者到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奠定基础,是院前急救及护理成为院内急救的前提。我急救分中心2008-11出诊1 206次,其中危重症126人次,约占10.5%。现将患者的转运与护理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78例,女48例,其中脑血病46例,慢支合并心衰28例,严重多发伤29例,心衰15例,心梗4例,严重心律失常4例。附带管路的有:气管插管3例,多导管患者12例。1.2转运目的现场急救后就近送往有救治能力的医院或专科医院。下一级医院向上一级医院转诊。1.3患者的转运与护理1.3.1转运前的评估(1)120接听呼救电话时,要初步根据伤者家属报告情况作出病情评估,下达出诊指令,医护人员根据120提供信息作出初步病情评估以便到达现场及时实施有效快捷的急救措施。  相似文献   

7.
北京市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了解北京市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特点。方法采用前瞻性资料收集的方法,对2005年度北京“120”受理出诊患者的性别、年龄、出诊目的主诉等进行调查,并统计分析。结果本组资料是全年“120”受理后出诊患者。男女比例1.93:1。高发年龄为70岁以上。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占第一位(28.23%)。7、8、11、12、1月份出诊患者最多。8:00~24:00为出诊高峰时间。结论(1)要重视民众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保健教育。(2)提高院前救治技术和仪器装备水平。(3)建立心脑血管疾病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抢救绿色通道势在必行。(4)根据呼叫出诊密度,科学合理安排工作。(5)完善救援应急预案,装备应对不同类灾种的救援器材。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120院前急救时对急性胸痛患者现场行18导联心电图,并实时远程传输回医院心电图诊断室进行诊断,能否影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及预后效果.方法 观察组为2015年1~12月本院120出诊于急救现场实施院前心电图,且实时远程传输回医院心电图诊断室诊断的4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而对照组为2014年1~12月本院120出诊时未实施院前远程心电图传输的4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两组患者到本院后均接受急诊PCI手术.运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通过对比两组患者冠状动脉再灌注时间、预后效果等指标进行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评价.结果 在急诊救治总时间、急救成功率、冠状动脉再灌注时间、住院时间及预后效果等评价指标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可以通过院前急救现场的实时远程心电图传输来缩短急性胸痛患者急诊救治总时间、冠状动脉再灌注时间.通过院前急救流程的改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死亡率明显下降,急性心肌梗死救治的时效性得到有效的保证,120院前急救效率及救治成功率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重庆西南铝医院120出诊病例的回顾性研究,分析本辖区院前急救现状。方法:回顾性研究2014-12-2016-11重庆西南铝医院急诊科120出诊病例。结果:1 083人次出诊病例中冬季出诊次数最多,夏季次之,春秋两季相对较少;有效出诊917人次,有效率为84.67%;男528例,女389例,男女比例为1.357∶1;年龄10d~99岁,平均(53.94±14.87)岁,高峰区间在41~80岁年龄段,并且出现了双峰,41~50岁年龄段出诊人数最多;31例拒绝来院,其他886例患者均接受常规处置,56例院前死亡;在所有病例中外伤占比最高,车祸伤在单病种中病例最多;神经系统疾病次之,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及中毒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在56例院前死亡病例中,120急救人员到场前仅有2例患者接受过现场心肺复苏救治,现场非急救人员心肺复苏率为3.57%。结论:院前急救存在一定的规律性,同时也存在严重的资源浪费现象,要想构建完备、高效、科学的急救体系就需要社会各界通力合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3例狂犬病患者的急救护理体会和防护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4月~2011年4月收治的3例狂犬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救治经验和医护人员的防护措施。结果 3例狂犬病患者经救治后生命体征平稳,均转至传染病医院作进一步治疗;医护人员在救治的过程中有1位护士发生针刺伤,经对症治疗后没有出现狂犬病症状,其余医护人员没有受到传染。结论狂犬病患者病情危急,且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医护人员在采取有效救治措施的同时应做好个人防护,保障自身的安全,以利于救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1.
1 急诊记录的法律意义1 1 抢救记录是护理人员对医护人员为患者进行抢救治疗、实施护理以及患者病情动态改变的记录。是护士执行医嘱实施抢救治疗护理的主要依据。在法律上有其不容忽视的重要性 ,应认真、客观、真实地记录。包括患者来科的时间、状况 ,采取的抢救方法、护理措施及效果、病情转归等。漏记、错记等均可能成为日后的法律问题。1 2 “12 0”出诊记录应包括急救电话的接听时间、患者的相关情况、出诊时间、院前急救过程、医护人员向家属交代的病情及治疗的方案等 ,并要求双方签名 ,做到有据可查 ,保护医护人员的合法权益。1 3…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程序在急性脑出血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1年6月~2014年6月实施出诊指导-现场急救-转运急救-院内急救一体化急救护理程序的18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设为观察组,同期选择由家属护送入院的12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有效救治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有效救治时间为(0.87±0.19)h,对照组为(1.26±0.35)h;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出血患者实施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程序可使患者得到有效救治,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进而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东莞南部地区三个镇区心跳骤停患者的发病特点及救治情况,以期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院外120出诊或急诊室就诊305例病例,通过Utstein模式登记资料,分析病例特点及救治情况。结果:305例患者,初始自主循环恢复26例(8.52%),存活出院6例(1.96%)。39%病例考虑为心源性导致,且90%的病例发生在公共场所和家中。未复苏病例的急救反应时间较复苏病例明显延长。结论:东莞南部地区心肺复苏成功率低,提高120调度员指导旁观者实施现场复苏比例,缩短急救反应时间是心肺复苏成功关键。  相似文献   

14.
“120”事业是一份神圣的事业。 对于患者及家属而言,在拨打“120”的危难之际,救死扶伤的自衣天使们是多么令人肃然起敬。患者对自衣天使们满怀信心、满怀热情。带着对疾病的恐惧、焦虑、对生存的迫切渴望,极其依赖“120”医护人员,对医护人员寄予了自己的全部希望。拨打“120”的患者多数为危急重症和突发疾病,所以患者在抱着极大被救治的希望的同时,也对“120”医护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不允许有丝毫的疏忽。家属在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样化模拟演练医护培训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9月1日~2019年9月1日心内科和急诊科的38名医护人员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9名;本研究中涉及的患者为同期急诊收治的20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不同组医护人员参与抢救将患者分为研究组106例和对照组98例。研究开始前所有参与的医护人员接受急性心肌梗死急救流程培训,对照组医护人员接受常规理论培训,研究组医护人员接受多样化模拟演练医护培训,两组医护人员均培训4周。培训结束后两组医护人员分别参与急诊科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过程,记录每组从急诊科接诊至患者进入导管室进行急诊介入手术期间的DTB总耗时及DTB过程中医生获取到第1份心电图时间(T1)、抽血检测心肌梗死三项至获取到检测报告的时间(T2)和通知心内科医生至导管室激活时间(T3),记录急救后患者的救治结局并计算抢救成功率。结果:研究组T1、T2、T3及从接诊至患者进入导管室进行急诊介入手术期间的DTB总耗时短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救治结局分级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样化模拟演练医护培训对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结局效果较好,缩短患者从接诊到导管介入期间的救治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急诊患者发病突然,病势凶,发展迅速,工作中稍不注意即可引发医疗纠纷。现将在急诊护理工作中如何减少医疗纠纷的体会报告如下。1药品及抢救设备处完好状态下急救中心抢救室必须做到专人管理、专人检查,药品、物品及时补充,及时检查所有抢救患者的设备,保证100%的完好率。“120”送至医院的时间计时到分,患者输液的内容、药品的剂量浓度及相关情况等准确记录,急救过程要求医患双方签名,并做到有据可查,以保护医护人员的合法权益。2急诊护理的法律意义在抢救病患中所做的记录是医护人员在实施救治及护理病患病情所做的动态记录,是护士执行医嘱…  相似文献   

17.
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出台后,病历书写必须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同时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不断提高,患者用法律衡量医疗护理行为和后果的意识不断加强,举证倒置也需要医护人员在规范完成各项工作后,必须做好过程记录,以便有证可置。因此,完善作为衡量院前救治措施和效果,以及处理法律纠纷依据之一的出诊护理记录,是工作需要、质量安全需要,也是形势需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及时总结120中心震灾救援的快速反应效果与作用.方法 收集5.12当天全市120网络等各家医院震灾救援的出诊信息,查阅120中心调度指令的派车记录,复听震灾呼救120特号的全部录音,结合120中心应急反应的具体行动等进行归纳分析.结果 震后58 s,第一个受灾呼救从崇州九龙沟打入成都120中心;震后2 min,呼救120的灾情范围已增至4个不同市县;震后3 min,120中心启动应急预案;至15:00,中心已接呼419个;中心指挥车于15:35抵达都江堰;成都120救护车于震后50 min到达崇州、震后1 h到达彭州.12日当天,中心调度指挥113家医院252辆救护车及750余名医护人员,共救治转运受灾伤员2172人入院.结论 120中心在大震灾紧急救援中凸显应急优势,应加大120中心的基础建设与功能完善.  相似文献   

19.
院前急救的护理风险识别与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救医疗的核心是争取时间与抢救生命。院前急救是急救医学的首要环节和重要基础,院前急救时间短、风险大、病种复杂多变,为提高急救时效性,本文探讨了院前急救的风险及防范。1院前急救的风险1.1时间因素院前急救成功的关键是时间。文献报道,急、危、重症患者死于原发病的不到10%,多由于抢救时机延误、并发症加重而死亡。由于交通状况、呼叫电话接听不祥、出诊速度慢等原因,延长了院前急救反应时间,使急救车辆不能在最短的时间到达急救现场,医护人员不能及时有效的判断、救治,均可延误抢救时机,“无治疗期”的延长直接影响院前急救的效果。1.2急救效果院前急救的目的是早期、有效救治患者,提高生存率和最佳生活状态,减少后遗症。急救车是流动的ICU室,出诊抢救物资准备不充分、不齐全、不适用,会直接影响抢救效果。在急救过程中各种操作不规范,病情判断处置失误,急救技术操作不熟练或速度慢,都直接影响院前急救的质量,也会导致医患纠纷的发生。1.3开放性急救环境院前急救处于开放性的环境,是对现场医护人员急救技术、态度、速度等多方面的考验。医护人员对患者实施的急救、治疗、护理等,家属均亲眼目睹。任何一点疏忽、说话不当,极易引发纠纷。转运途中病情交待不祥...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绿色通道在救治高速公路批量交通伤员过程中的作用,探讨该模式对伤员的救治成功率和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对我院5年间采用绿色通道救治批量交通伤员526例与未采用绿色通道救治的高速公路交通伤196例从急救站点、出诊方法、转送方式、出诊时间、现场急救时间、急诊检诊时间、院内救治时间、检查等待时间、手术等待时间、平均办理住院时间、平均住院天数、ICU住院天数等方面进行对比。结果:急诊绿色通道在高速公路批量交通伤中有着重要的存在价值,大大缩短了出诊和救治时间,减少了检查和住院等待时间及住院天数,降低了死亡率、伤残率和住院总费用,缓解了伤员的经济负担,化解了伤员与肇事司机、保险公司及医院之间不必要的矛盾。结论:采用绿色通道组救治高速公路批量交通伤员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