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茶盘舞,又叫"跳板茶",是"江南第一水乡"婚俗中精美绝伦的经典,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了。跳板茶,顾名思义,就是在跳板上献茶,好像在平衡木上翩翩起舞。跳板茶始于清末,盛于民国。那时候,千灯地区水网密布,  相似文献   

2.
笑苑     
《健康》2008,(4)
小便一救生员向游客抗议:"我已注意你三天了,你不能在游泳池小便。"游客:"可是每个人都在游泳池小便。"救生员:"没错!先生,但只有你站在跳板上……"  相似文献   

3.
林淳 《健康天地》2011,(9):58-58
<正>六安产茶,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史书记载,六安茶始于唐代,扬名于明清。早在唐代,大诗人李白就有"扬子江中水,齐云顶上茶"之赞语。宋代时,其有茶中"精品"之誉,而在明清时代亦为贡品。慈禧膳食单上规定月供"齐山云雾"瓜片14两,明代科学家徐光启在其著《农政全书》中记述"六安州之片茶,为茶之极品"。  相似文献   

4.
八面来风     
《健康天地》2010,(10):12-13
<正>"中国普洱茶节"据悉,第十届中国普洱茶节将于11月5日起在上海举行,这是普洱茶节首次走出普洱,在异地举办。据知,第十届中国普洱茶节由云南普洱市人民政府、上海市人民政府相关部门等共同主办。该届中国普洱茶节上,普洱茶文化、原生态民族文化和现代科技将同台亮相,记者在9月13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第十届中国普洱茶节茶节在全力打造"世界茶源中国茶城普洱茶都"的同时,将展示普洱茶科研成果,力图推动普洱走向世  相似文献   

5.
<正>世界上喜欢"叹茶"的国家和民族为数不少,远者有英国、日本和印度等。近者有中国大陆和香港及澳门地区,都很懂得"叹茶",每天上茶楼品茗及到咖啡室叹下午茶者,大不乏人,"叹茶"几乎成了每个人生活习惯的一部分。处于欧亚之间的土耳其,想不到也是一个"嗜茶"及喜欢"叹茶"的民族,在伊斯坦布尔市内,无论大街小巷,甚至  相似文献   

6.
正我的一位同事是老药具的收藏家。有一天,他在地摊上无意中发现有一个陶瓷小瓶,只有鹅蛋大小,挂着一层白釉,一面画着精美的梅花,另一面写着"茶膏"两个黑字。他觉得很新鲜,就买下了这个小瓶。"茶膏"究竟是什么?出于好奇,他查阅了大量历史资料,终于弄明白"茶膏"的来龙去脉。原来,茶膏就是茶的加工品。茶为药食同源的佳品,在我国被誉为"国饮"。据说最早发现茶与利用茶是从药用开始的。  相似文献   

7.
宣苄 《健康天地》2011,(4):15-15
<正>【简介】河南著名茶苑中的一朵新秀。产于信阳市光山县凉亭乡赛山一带,位于大别山北麓,县城东南部。1990年被评为河南省新名茶,著名评茶专家陆松候教授挥笔题曰:"赛山玉莲名茶乃大别山新秀"。茶叶是凉亭重要经济支柱产业。凉亭乡政府决定每年的"谷雨节"为全乡"赛茶节"。1989年在首届"赛茶节"上,茶样琳琅满目,美不胜收,唯有赛山茶场创制的"赛山玉莲"茶独占鳌头,博得省内外知名茶叶专  相似文献   

8.
《健康天地》2009,(11):29-31
<正>"红运当头"选自云南临沧、普洱乔木大叶种普洱茶叶,采用当今最为先进的高端生物技术手段精制而成,是目前国内外唯一一款"上投茶"产品。之所以称它为"上投茶",是因为它独具特色的冲泡风格。在冲泡  相似文献   

9.
辽凝 《健康天地》2011,(11):15-15
<正>很多人会长途跋涉前往孟加拉东北部寂静的小镇斯里蒙戈尔镇,为的只是喝上一杯"七层茶"。罗梅什·拉姆·古尔就是这种"七层茶"的发明者。效仿者们虽已琢磨出"五层茶"的泡法,却至今没有一个人能弄明白古尔"七层茶"的秘密。古尔将当地4种不同品种的茶叶——3种红茶和一种绿茶,泡好之后倒在一起,再加上牛奶和各种调味  相似文献   

10.
易茗 《健康天地》2011,(1):77-77
<正>在我国五彩缤纷的民间习俗中,"茶"与丧祭的关系也是十分密切的。"无茶不在丧"的观念,在中华祭祀礼仪中根深蒂固。祭祀用茶早在南北朝时梁朝萧子显撰写的《南齐书》中就有记载:齐武帝萧颐永明十一年在遗诏中称:"我灵上慎勿以牲为祭,唯设饼果、茶饮、干饭、酒脯而已。"以茶为祭,可祭天、地、神、佛,也可祭鬼  相似文献   

11.
佟杲 《健康天地》2011,(6):16-16
<正>"待到春风二三月,石炉敲火试新茶。"历来茶诗不算多,而魏时敏的这两句还算得上比较美。看到这两句,仿佛闻到一股清幽的茶香,沁入心脾,蔓延到每个普洱人的心中。在普洱的起源地——云南,有"爷爷的茶,孙子卖"的俗语。普洱茶是用优良品种云南大叶种的鲜叶制成,也叫做"普洱散茶"。其外形条索粗壮肥大,色泽乌润或褐红,俗称像猪肝色,滋味醇厚回甘,具有独特的陈香味儿,有"美容茶"、"减肥茶"之声  相似文献   

12.
阿言 《健康天地》2010,(11):43-43
<正>秋天是个品茶的好时候,这时候好茶多,人的身体也更需要茶,在容易上火的时候多喝些茶,功用自不必说。只是,所谓好茶还需细品,各种生活志趣和无限的人生滋味尽在其中,无论普洱、乌龙还是绿茶,喝出生活味道的茶皆为好茶。普洱篇之茶痴说茶:莫把霉味当余香"现在的市场上,如果谁说他有批量的20年以上的陈茶普洱,10个里有10个都是骗人的。"茶痴陈建雄这样对记  相似文献   

13.
辛芯 《健康天地》2009,(3):30-31
<正>在中国,茶与盖碗已"相爱"多年,留下不少风流韵事。今天,当我们泡沏好茶时,不妨先了解—下茶的这位知心爱人——盖碗。认识盖碗盖碗是一种上有盖、下有托,中有碗的茶具。又称"三才碗"、"三才杯",盖为天、托为地、碗为人。"茶托"又称"茶船"。用来冲泡茶叶的盖碗,过去多用来冲泡花茶和铁观音,现在已经没有限制。使用时既可以用来泡茶后分饮做泡茶器具,  相似文献   

14.
《健康天地》2009,(12):35-35
<正>2007年4月8日,从故宫迎回故乡云南的百年"金瓜贡茶"震撼了茶界,这珍贵的历史文物被称为"普洱茶太上皇"。金瓜贡茶也称团茶、人头贡茶,是普洱茶独有的一种特殊紧压茶形式,因其形似南瓜,茶芽长年陈放后色泽金黄,得名金瓜,早年的金瓜茶是专为上贡朝廷而制,故名"金瓜贡茶"。  相似文献   

15.
<正>新茶敢比玉无瑕,自具清香人尽夸。古云:"早采者为茶,晚取者为茗"。唐·陆羽《茶经》讲:"茶者,南方之佳木也。"明·李时珍则将茶归入"果部",《本草纲目·果部·茗》讲:"清明前采者上,谷雨前者次之,此后皆老茗尔。"春茶一般在惊蛰和春分期间开始萌芽,清明前即可开采。由于清明前气温较低,茶树发芽少,故明前茶颇为珍贵。古时贡茶求早求珍,于是把春茶划分为"社前茶"、  相似文献   

16.
王雯 《健康天地》2011,(12):18-18
<正>八宝茶,也称"三泡茶",是居住在古丝绸之路上的回族和东乡族人待客的传统饮料。八宝茶以茶叶为底,掺有白糖(或冰糖)、枸杞、红枣、核桃仁、桂圆肉、芝麻、葡萄干、苹果片等,喝起来香甜可口,滋味独具,并有滋阴润肺、清嗓利喉之功效。在甘肃及宁夏回族自治区,都以"三炮台"碗泡"八宝茶"招待亲友。现代城市茶馆内饮八宝茶已很普遍,汉族人也渐渐沾染了这种饮茶习俗。  相似文献   

17.
谁会懂得     
<正>以前走进茶庄里,常常看到店员把剩茶淋到茶盘的泥公仔上。后来研究茶文化,才知道那是人们在养茶宠。"茶宠"顾名思义就是茶水滋养的宠物,多是用紫砂或澄泥烧制的陶质工艺品,喝茶时用茶蘸茶汤涂抹或剩茶水直接淋漓,年长日久,茶宠就会温润可人,茶香四溢。常见的茶宠有金蟾、貔貅、小动物、人物等,形态百变,活灵活现。  相似文献   

18.
郑荔 《健康天地》2011,(10):74-75
<正>千年古镇周庄茶文化的历史也很悠久,长期以来,周庄方圆数公里都流传着饮茶的习俗。以茶而论,就分"讲茶"、"喜茶"、"春茶"、"满月茶"等,而其中尤以"阿婆茶"最为有名。在水乡周庄流传着吃阿婆茶的习俗,农村更为盛行,更有特色。  相似文献   

19.
味昧之魅     
易茗 《健康天地》2011,(7):20-20
<正>人们用茶几千年,茶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三味"与"三昧"。茶之三味者,滋味、趣味和信仰之味。茶之为饮,从口而入,滋味甚丰,氨基酸为鲜味,茶多酚为涩味,是收敛的滋味,而咖啡碱则为苦味,刺激最为强烈。公元八世纪,陆羽写出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学专著《茶经》,继而  相似文献   

20.
茶文化拾趣     
拾风 《健康天地》2010,(10):72-72
<正>▲"茶"字的起源,最早见于我国的《神农本草》一书,它是世界上最古的第一部药物书。据有关专家考证,该书为战国时代(公元前5年——公元前221年)的著作。▲我国茶圣——唐代陆羽于公元758年左右写成了世界上最早的茶叶专著《茶经》,系统而全面地论述了栽茶、制茶、饮茶、评茶的方法和经验。根据陆羽《茶经》推论,我国发现茶树和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