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萜类化合物在蔷薇科植物中分布广泛,且具有多种生物活性.本文对相关研究进行综述,总结了蔷薇科植物中的三萜类化合物的类型和药理活性.  相似文献   

2.
蔷薇科植物中的三萜类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萜类化合物在蔷薇科植物中分布广泛.且具有多种生物活性。本文对相关研究进行综述.总结了蔷薇科植物中的三萜类化合物的类型和药理活性。  相似文献   

3.
蔷薇科植物Rosa woodsii广泛分布于北美洲,从这种植物的叶中分离到没药烷类化合物(bisabolanoids)以及具有抗HIV活性的三萜类化合物。本次研究了这种植物叶的极性组分中的16种鞣质及相关多酚,这些成分具有显著抑制HIV-1逆转录酶(HIV-RT)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不同品种灵芝中三萜类化合物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研究利用HPLC对同一灵芝菌种不同生长阶段及不同品种灵芝子实体中三萜类化合物的含量和图谱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液体发酵7天左右的灵芝菌丝体中灵芝三萜类化合物的含量极低,而不同生长阶段的灵芝子实体中的三萜类化合物的变化较小,孢子粉中三萜类化合物的含量较子实体中低.不同品种的灵芝子实体中三萜类化合物的种类和含量存在差异,黑芝中几乎不含三萜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5.
植物化学研究发现,蔷薇科植物中均含有甾体类、三萜类和鞣花酸的衍生物。从蔷薇莓的地上部分分离得到的单体化合物28-萎陵菜酸甲酯就是19-羟基乌苏烷型三萜化合物。本实验采用醋酸和福尔马林诱导的疼痛模型,研究蔷薇莓地上部分的水/醇提取物、馏份和28-萎陵菜酸甲酯的止痛作用。  相似文献   

6.
三萜类化合物广泛分布于各种植物中且具有多种生物活性,概括了近年来发现的具有显著抗病毒活性三萜类化合物,并阐述了三萜类化合物抗病毒研究的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7.
张娟  熊玉卿 《中草药》2009,40(9):1505-1508
五环三萜类化合物植物资源分布广泛,具有显著抗癌、抗炎、抗氧化、抑菌等生物活性.但五环三萜类化合物普遍生物利用度较低,且作用机制尚不明确,部分五环三萜类化合物在临床应用及推进方面受到极大的限制,故更为深入地探讨和明确五环三萜类化合物的吸收特征及其机制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现就国内外学者对五环三萜类化合物吸收特征的研究概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三萜类化合物含30个左右碳原子,基本骨架为多个异戊二烯,来源广泛,药用价值高,已作为一种重要化学成分运用于药物之中。通过对三萜类化合物中齐墩果酸、白桦脂酸、人参皂苷Rh2、Rg3的抗肿瘤机制展开论述,探讨三萜类化合物的抗肿瘤现状,总结三萜类化合物的抗肿瘤机制及不同三萜类化合物抗肿瘤作用的选择性和特异性,对抗肿瘤新药的研制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代红洋  柏旭  李晓岗  张兴开  罗霖  张熙琪  曹冠华  贺森 《中草药》2021,52(20):6391-6402
三萜类化合物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药用植物、以异戊二烯为结构单元的一大类天然化合物,具有抗衰老、抗炎、抗肿瘤、抗血栓、降血压、调血脂等功效;依据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可将其分为三萜皂苷类、甾醇苷类和其他三萜类。植物激素是植物体内产生的一类微量且能促进或抑制自身生理活动的有机化合物,在调节植物生长发育、提高胁迫抗性、诱导次级代谢产物合成、积累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介绍三萜类化合物生物合成通路的基础上,归纳分析了茉莉酸、茉莉酸甲酯、水杨酸等植物激素在三萜类化合物生物合成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认为植物激素或中间代谢产物通过作为信号分子或诱导子调控三萜类化合物生物合成中的关键酶活性或基因差异表达,从而影响最终产物的积累,并初步绘制了茉莉酸、茉莉酸甲酯、水杨酸等植物激素调控三萜类化合物生物合成作用机制模型,为研究三萜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机制,实现目标产物超积累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五环三萜类化合物抗肿瘤活性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五环三萜类化合物是一类广泛存在于天然植物中的三萜类化合物,大多具有抗肿瘤活性.其抗肿瘤作用机制主要为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抗血管生成和抗侵袭.本文将主要从五环三萜类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和抗肿瘤作用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蒋红霞  伍秋珊  刘莉  刘建群 《中成药》2022,(4):1223-1231
三萜类化合物是雷公藤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具有抗炎、免疫抑制、抗肿瘤等药理活性.最新研究表明,以雷公藤红素为代表的三萜类化合物在治疗肥胖、糖尿病、阿尔兹海默症、帕金森综合征等方面展示出很大潜在价值.三萜类成分变化是雷公藤煨制减毒增效的物质基础.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雷公藤三萜类化合物的文献报道进行梳理,并对其药理作用进行...  相似文献   

12.
作者叙述了蔷薇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基本研究概况 ,认为其主要化学成分是鞣质、黄酮类化合物、三萜类化合物三大类 ,并对三萜类化合物的成苷位置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3.
女贞子中三萜类化合物的提取纯化工艺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宁中医杂志》2015,(9):1806-1807
木犀科植物女贞子是传统中药材,药理作用十分广泛,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三萜类化合物是其发挥抗炎、降血糖、降血脂、保肝等功效的主要药效成分。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结合已有的女贞子三萜类化合物的研究报道,现将女贞子中三萜类化合物的提取纯化工艺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金银萍  焉石  刘俊霞  杨雨  王玉帅  王英平 《中草药》2014,45(11):1643-1650
降三萜类成分是一类结构新奇、高度氧化且骨架重排的三萜类化合物,是五味子科植物中常见的三萜类化合物之一,其主要具有抗HIV、抗肿瘤等药理作用。对五味子科植物中降三萜类成分的结构分类及药理活性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合理开发利用五味子科药用植物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植物五环三萜类化合物生物合成途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李传旺  张贺  饶攀  郑东然  王宇  李玉花 《中草药》2021,52(11):3436-3452
五环三萜类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由6个异戊二烯单元组成,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五环三萜类化合物结构丰富多样,根据其苷元的不同,可分为齐墩果烷型、羽扇豆烷型、乌苏烷型和木栓烷型4大类。植物五环三萜类化合物主要由甲羟戊酸途径和戊糖磷酸途径合成,2,3-环氧角鲨烯前体在氧化鲨烯环化酶的作用下环化为不同的骨架,继而在细胞色素P450以及糖基转移酶的修饰下形成多种皂苷。综述了植物五环三萜类化合物生物合成途径的研究进展,对参与合成途径的关键家族基因进行系统分析和催化机制的解读,为寻找未知五环三萜类化合物生物合成途径关键基因和五环三萜化合物异源生物合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中药材》2016,(12)
目的:优化出一种生产桑黄三萜类化合物的液体发酵培养基。方法:对4个因素碳源用量(玉米粉和麦麸)、蛋白胨用量、KH_2PO_4用量和MgSO_4用量进行考察,以优化出适宜三萜类化合物高产的液体发酵培养基。结果:对三萜类化合物产量的影响由高至低为碳源用量、MgSO_4用量、KH_2PO_4用量和蛋白胨用量。优化的液体发酵培养基为2.5%玉米粉+7.5%麦麸、1.0%蛋白胨、0.05%KH_2PO_4和0.20%MgSO_4,用其进行发酵生产,获得三萜类化合物的产量为67.61 mg/L。结论:该研究结果可以用来指导工业化生产桑黄三萜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7.
韦春玲  肖瑾  肖珊  崔培梧  刘向前 《中成药》2023,(4):1231-1240
五环三萜类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天然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水果、蔬菜和药用植物中,种类繁多,且具有丰富的药理活性。研究发现,五环三萜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具有显著的抗菌活性,这为新型广谱抗菌药物的研发提供思路。本文查阅2015年至2021年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天然药用植物中具有抗菌活性的五环三萜类物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五环三萜类抗菌药物的开发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蔷薇属植物的化学成分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叙述了蔷薇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基本研究概况,认为其主要化学成分是鞣质、黄酮类化合物、三萜类化合物三大类,并对三萜类化合物的成苷位置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9.
萜类化合物是广泛分布于植物、微生物和海洋生物体内的一类有机化合物,其中很多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近年来,人们发现了很多三萜类化合物具有抗肿瘤活性。因此,作者对具有抗肿瘤活性的三萜类化合物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0.
邢思雷  计巧灵  刘小锐 《中成药》2011,33(1):103-107
目的:研究了培养条件对大叶白麻愈伤组织生长和三萜类化合物积累的影响.方法:以大叶白麻无菌苗下胚轴段为材,在MS+0.2 mg/L 6-BA+0.6 mg/L NAA培养基上诱导愈伤组织并继代,探索愈伤组织继代次数、光周期、培养基碳源和添加物对大叶白麻愈伤组织生长和三萜类化合物积累的影响.结果:(1)愈伤组织继代3次增长倍数最大,三萜类化合物的产量达最大值,分别为7.3倍和0.54%;(2)4种光周期处理中,16 h/d光照下的愈伤组织增长量、三萜类化合物含量最高,分别达到为7.2倍和0.52%;(3)蔗糖比葡萄糖、果糖更有利于愈伤组织的生物量增长和三萜类化合物的积累,以附加5%蔗糖最佳,分别为8.3倍和0.72%;(4)在3种含添加物的培养基中,以添加2 mg/L水杨酸的培养基上愈伤组织增长量最大,三萜类化合物含量也最高,分别为7.2倍和0.68%.结论:通过改变培养条件和培养基成分,可提高大叶白麻愈伤组织中三萜类化合物的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