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麦门冬汤出自《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 ,原文曰 :“大逆上气 ,咽喉不利 ,止逆下气者 ,麦门冬汤主之。”是治疗“虚热肺痿”的主方。后世本方的主治有所扩大 ,亦主肺阴不足及胃阴不足证。麦门冬汤由麦冬、半夏、人参、甘草、粳米、大枣等 6味药组成 ,其主要有两大配伍特点 :一是方中重用七升麦冬滋肺养胃 ,并清虚热 ,仅用一升半夏降逆下气 ,化其痰涎 ,其性虽辛温 ,但与大量麦冬配伍则其燥被制 ,而麦冬得半夏则滋而不腻 ,两药配伍 ,相反相成。二是人参、甘草、粳米、大枣养阴生津 ,大补中气 ,体现了虚则补母、培土生金之法。全…  相似文献   

2.
麦门冬汤加味临床应用举隅天津中医学院(300193)李成立麦门冬汤出自《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篇“火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下气者,麦门冬汤主之.”方由麦冬、半夏、人参、甘草、粳米、大枣六味药组成,主治虚热肺痿证.因其病机关键在于肺胃阴虚,虚火上逆,故方中重用麦冬,甘寒滋润,既清肺胃之伏热虚火,又滋养肺胃之阴津不足;然胃者肺之母气也,为后天气血津液生化之源,又配以人参、甘草、大枣、粳米之健脾益胃之品,大补中气以生津液,使阴津上归,润养于肺,培土生金,以治其本;肺胃之气皆以下行为顺,又佐小剂量半夏,以降逆气、化痰浊;药虽六味,但主从有序,润降相宜,既滋肺胃之阴,又降肺胃之气逆,兼化痰浊,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3.
麦门冬汤出自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仲景原将其载于咳嗽上气篇目中,然历代医家多认为本方用于治疗虚热肺痿,并在实践中证实确有疗效,故沈目南定本方为治疗虚热肺痿之主方,沿用至今。笔者于临床跟师随诊,导师王苹教授临证善用麦门冬汤治疗咳嗽,无论卒病、痼疾,外感、内伤,只要辨证准确,随症加减,效如桴鼓。笔者认为无论肺痿、咳嗽上气之病,只要善辨其脉证,皆可引而用之;尤为咳嗽一证,若能探其机括,审慎辨析,疗效立竿见影。咳嗽一证,病机复杂,常致迁延,缠绵难愈,为病者所苦。咳嗽的病名、成因、证候等首见于《内经》,仲景勤求古训,阐发经旨,将《内经》理论应用于临床实践,创立了咳嗽辨证论治思想。麦门冬汤组方精炼,方中仅半夏一味具有化痰止咳之功,其治疗咳嗽机理何在?笔者将其归纳为:基本病机为肺胃阴虚;病变脏腑在肺、脾、胃;用药刚柔并济,辛开苦降,调补中焦。  相似文献   

4.
呃逆,其病位在膈,古人责之于胃气上逆,其证有虚实之分,今人多从胃寒、胃火、气滞、停食、中虚及脾肾阳衰而分型施治。笔者从临床中体会到若以“脏腑相关”理论参入上述证治之中,疗效颇为显著。特不揣浅陋,介绍于次,就正于同道。 一、肃肺治呃 肺主一身之气,然其体用必藉谷气以自养。肺胃之气又同主于降。在病理上,肺胃亦相互影响,胃气上逆,必影响肺气之肃  相似文献   

5.
当归性味辛甘温,其补血调经、活血止痛、润肠通便,用治血虚血瘀诸证。世人皆知,然其“主咳逆上气”之功,则多为人所忽视。盖咳嗽之证,病程有新久之分,性质有外感内伤之别,然当归用之皆宜。大凡外感咳嗽多风邪挟寒热燥邪犯肺所致,为新感之疾,病在气分,当归味辛,辛则能散,况人体乃一有机整体,病虽在气分  相似文献   

6.
慢性咽炎是常见病,多发病。相当于中医所称的"慢喉痹"。该病以咽部不适或干燥灼热,或痒、疼、异物感,胀紧感为主要特征。病程很长,症状顽固,不易治愈。在临床中,以"麦门冬汤","半夏散及汤","半夏厚朴汤"等"经方"治疗此病,疗效满意。1清肺养阴,利咽化痰,"麦门冬汤"建功"麦门冬汤"首见于《金匾要略》:"火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下气,麦门冬场主之"。原方组成为;麦冬六升,半夏一升,人参三两,甘草六两,粳米三合,大枣十二枚,水煎,"日三液一服"。以此方加减,治疗肺胃阳虚,虚火上逆于咽喉所致的慢性咽炎,屡建功效。其辨证…  相似文献   

7.
咳嗽是内科的一个常见病 ,它的发病和肺密切相关 ,《素问·宣明五气篇》说“五气为病……肺为咳” ,《素问·咳论》又说“五脏六腑皆令人咳 ,非独肺也” ,说明五脏六腑皆与咳嗽有关。以下根据临床体会就咳嗽的脏腑论治作简要阐述。1 从肺论治肺为五脏之华盖 ,位居上焦 ,开窍于鼻 ,上连咽喉 ,主气司呼吸 ,主宣发肃降。肺为娇脏 ,不耐寒热 ,不论外邪还是内邪 ,均可导致肺气失于宣肃 ,肺气失宣而壅滞 ,肃降失常而肺气上逆 ,故治疗咳嗽不能离乎治肺。基于咳嗽的基本病机是肺气宣降失常 ,肺气上逆 ,故治咳关键在于复其宣降 ,使逆上之气得平 ,可…  相似文献   

8.
百合固金汤     
翟培 《开卷有益》2014,(10):46-46
<正>百合固金汤首载于清代医家汪昂编著的《医方集解》,方歌唱道:"百合固金二地黄,玄参贝母桔甘藏,麦冬芍药当归配,喘咳痰血肺家伤。"说明本方由生地黄、熟地黄、麦冬、百合、芍药、当归、贝母、生甘草、玄参、桔梗诸药组成,用于肺肾阴亏,虚火上炎所致之咽喉燥痛,咳嗽气喘,痰中带血,手足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者,有养阴清热,润肺化痰之功。本方为治肺肾阴亏咳嗽的常用方,具有养阴润肺,滋养肺肾,化痰止咳的功效。方中以百合等润肺生津之品为主,诸药相伍,使肺肾得养,阴液充足,虚火自清,痰咳得止。肺在五行  相似文献   

9.
传统医学对痿病的系统认识,肇始于《黄帝内经》,立论之详,可称诸病之首。本文以文字溯源为基础,结合医理阐述与临床思维,进一步对“痿”释义及演变进行考辨,笔者通过对《黄帝内经》痿病源流的梳理,结合文献古籍考究本病义理,指出痿之生,启于肺,关乎胃,源于肺热叶焦;痿之因,伤于热,关乎湿,成于百脉干竭;痿之变,始于上,关乎下,终于久伤成劳。痿病之辨治,当在“独取阳明”的基础之上,参以泻南补北之法,临证亦需兼治兼挟标症,后期当观权达变,灵活施以“痿痹合治”,以期厘正痿之病、因、证、治,临证可资借鉴。  相似文献   

10.
肺间质纤维化和传统医学的肺痿相似,现代医学对肺间质纤维化尚无特效治疗方法而传统医学在这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通过对古代文献的研究提出从“阴虚”论治肺痿,指出“肺燥津伤”是肺痿的重要的病机,治疗上则根据不同的病机特点而采用培土生金法,金水相生法,佐金平木,清治阳明之火,清心护肺法。充分体现了传统医学的“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辨证思维。  相似文献   

11.
哈小博 《开卷有益》2005,(11):34-35
射干麻黄汤出自《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篇,原文说:“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其药物的组成是:射干、细辛、紫菀、款冬花各三两(9克),半夏半升(9克),麻黄、生姜各四两(12克),大枣七枚(3枚),五味子半升(6克)。括号中剂量是后人在汤剂处方中的常用量。以上9味药,用水1200毫升,先煮麻黄2沸,去掉上沫,再下诸药,煮取汁300毫升,分3次温服。射干麻黄汤主治的症候,可用“内饮外寒”四字加以概括,即内有痰饮阻肺,外有风寒束表。痰饮阻肺,是肺气上逆,不得肃降;风寒束表,则腠理闭塞,肺气不宣。肺气失于宣降,则有咳嗽、喘…  相似文献   

12.
疏和少阳咳嗽是肺部疾病的常见症状,其基本病机是肺气不利。肺主气,主宣发清肃,宜降;肝主少阳升发之气,主疏泄通调,宜升。肺与肝在生理上相互协作,使少阳枢机和顺,人体气机调和,升降畅达。若肝胆气机郁滞,少阳枢机不利,上逆于肺,影响肺之宣降功能的正常发挥,可引起咳嗽频作。治疗当用小柴胡汤宣透疏散,清解郁火,以和解少阳之郁结。咳嗽日久,外邪逐步深入,加上情志久郁不遂,往往病及少阳,郁结不散,气机失畅。此时以小柴胡汤疏和之,半表半里之邪得解,使其气通畅,则“上焦得通”;上焦郁滞得通,则肺气能宣能降,咳嗽自止。例:患者,男,38岁,农民。…  相似文献   

13.
四逆汤为少阴病扶阳散寒回阳救逆之要方,少阴证用之以回元阳,太阴证用之以治寒湿,厥阴证用之以回厥逆。本方治太阴伤寒,脉沉腹胀,自利不渴者,以寒水侮土,肝脾俱陷,土被木贼,是以腹胀下利。附子温补其肾水,干姜、甘草温补其脾土也。脾主四肢,脾土湿寒,不能温养四肢,则手足厥逆,方用甘草为君,姜附所以温中而回四肢厥逆,故以四逆名焉。治少阴病膈上有寒饮干呕者,以其肾水上凌,火土俱败,寒饮泛滥,胃逆作呕,姜、附、草温补水土而驱寒饮也。治吐利汗出,发热恶寒,四肢拘急,手足厥冷,或大汗出,下利清谷,内寒  相似文献   

14.
朱凌云主任医师认为,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总以"气机失调"为要。虽病位在胃、食管,但与肺脾关系密切。病机主要为脾失健运,肺胃不降。脾运无力则升降无常,肺胃不降则浊气上逆,致使津液、食物、痰湿随逆乱而上乘,浸淫食管而发,"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临证并强调选用降气之枇杷叶,配伍有升提作用的桔梗主要药对,以平调气机,调整中焦逆乱之气机。预防和调护亦尤为关键。  相似文献   

15.
袁景贤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19):664-664
肺痿、肺痈和咳嗽同属肺脏疾患,然肺痿和肺痈均含有咳嗽,而咳嗽范围较为广泛,可包括现代医学整个呼吸系疾患。它们的症状、病因、治法有所不同。大概肺痿属虚,肺痈属实,咳嗽则虚实皆有。故《金匮》首先指出:“问曰:热在上焦者,因咳为肺痿。肺痿之病,从何得之?师曰:或从汗出,或从呕吐,或从消渴,小便利数,或从便难,又被快药下利,重亡津液,故得之。曰:寸口脉数,其人咳,口中反有浊唾涎沫者何?师曰:为肺痿之病。若口中辟辟(形容干枯)燥,咳即胸中隐隐痛,脉反滑数,此为肺痈。咳吐脓血,脉虚数者为肺痿,数实者为肺痈。”这一节分辨肺痿和肺痈的脉证已极详细,又叙述两者的防治如下。  相似文献   

16.
《金匮》所论肺胀,亦即咳嗽上气。《素问·脏气法时论》云:“肺病者,喘咳逆气”,丹波元简谓:“肺胀即后世呷嗽哮嗽之属”,《金匮》亦明确指出:“咳而上气,此为肺胀”。咳嗽上气言其症状,肺胀言其病机。多因痰饮伏肺所致,易因外邪袭肺诱发。肺胀的治疗,《金匮》投以射干麻黄汤等六方,诸方或表里兼治,或寒温并施,或攻补同用,或宣收结合,其配伍重点突出,法度严谨,颇具特色。述要如下。一、表里同治治里为主痰饮伏肺为肺胀之根本原因。因肺主皮毛,主司卫表,若邪伤肺气,卫虚肌疏,则极易感受外邪。内外合邪,碍其宣通,肺气胀满,则为寒热、喘咳、胸满等表里并见之肺胀证。风寒外束,水饮内留,单解表则饮停  相似文献   

17.
咳嗽是一个症状,一年四季皆可发病,但好发于秋冬季节.祖国医学认为多见于外感、痰饮、肺痛、肺痿、虚劳等病.其病因病机是:无论六淫之邪侵袭肺卫,还是七情、饮食、劳倦等内伤脏腑之病及于肺以及肺金自病,当肺失宣降,肺气上逆即病咳嗽.  相似文献   

18.
气逆.即指气机上逆而不顺之病理。肺胃之气,以降为顺,故气逆之证,多见于肺胃。然而,肝虽主疏泄。具有舒展、升发之生理功能,但若升发太过,也可见“肝气上逆”之病理表现。故本文仅就此“肝气上逆”之病理表现及其治疗特点,略论如下。  相似文献   

19.
咳嗽是肺系疾病的主要症状之一,有外感,内伤两类。《素问·咳论篇》专题论咳嗽,提出了“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的理论,并描述了不同的症候特征。《医学三字经.咳嗽》”……然肺为气之主,诸气上逆于肺,则呛而咳,是咳嗽不止于肺,而亦不离于肺也。“说明五脏六腑之咳,不外乎五脏六腑功能失调,内邪干肺引起肺失宣肃,肺气上逆所致,可分为其他脏腑病变涉及于肺和肺脏自病两端,临床上根据病因病机和证候特征对五脏六腑咳嗽进行辨证施治,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0.
咳嗽是肺系疾病的主要症状之一,有外感,内伤两类.<素问·咳论篇>专题论咳嗽,提出了"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的理论,并描述了不同的症候特征.<医学三字经·咳嗽>"……然肺为气之主,诸气上逆于肺,则呛而咳,是咳嗽不止于肺,而亦不离于肺也."说明五脏六腑之咳,不外乎五脏六腑功能失调,内邪干肺引起肺失宣肃,肺气上逆所致,可分为其他脏腑病变涉及于肺和肺脏自病两端,临床上根据病因病机和证候特征对五脏六腑咳嗽进行辨证施治,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