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子宫内膜异位症一、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西医诊断标准1.中医诊断标准:本症为血瘀证(根据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第二次全国活血化瘀学术会议修订"血瘀症诊断标准")。主要依据:(1)舌质紫暗或舌体瘀斑、瘀点,舌下脉曲张瘀血;(2)固定性疼痛或绞痛,或腹痛拒按;(3)病理性肿块,包括内脏肿大,新生物,炎性或非炎性包块,组织增生:(4)血管异  相似文献   

2.
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医证型的Bayes逐步判别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探讨临床证候辨证标准研究的方法。方法:制定流行病学调查表,Excel软件建立临床资料数据库,采用Bayes判别分析研究本病的证候分布特点,将有显著贡献的证候变量建立判别函数式,SAS9.1.3软件和SPSS11.5软件做最后的数据分析处理。结果:经判别分析得出子宫内膜异位症症主要有寒凝血瘀、痰湿瘀阻、气滞血瘀、热郁血瘀、气虚血瘀、肾虚血瘀六个中医证型。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医证型判别函数与临床诊断吻合良好,能提高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医诊断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证的实质探讨是中医理论与中医临床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微量元素与中医虚证关系的研究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就微量元素与血瘀关系的探讨报道甚少。我们在临床中应用活血化瘀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血瘀证)39例,总有效率94.24%。在此基础上,对部分患者治疗前后发中微量元素锌(Zn)、铜(Cu)、铁(Fe)含量作了测定,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所有病例均来源于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妇科门诊。中医辨证为血瘀证;西医诊断为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标准参照(1990)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会议制订的《子宫内膜异位症中西医诊疗标准》。年龄24~39岁;病程3个月~5年;已婚者26例,未婚者4例;临床诊断14例,腹腔镜诊断9例,手术后病理证实者7例。治疗前后进行头发微量元素测定,完成全部检查者共20例。  相似文献   

4.
目的:①揭示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②两病不同病况(痛经、月经不调、不孕症)比较。方法:制定"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调查表",对124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和186例子宫腺肌病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统计学分析其证候特点和分布规律。结果:①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资料频数分析得出气滞、肾虚、寒凝、痰湿、湿热、气虚、实热、血瘀等8个单一证型;聚类分析后得出气滞血瘀、气滞肾虚血瘀、肾虚血瘀、痰瘀互结、肾虚湿热瘀结、气滞寒凝血瘀等6种临床常见复合证型。子宫腺肌病患者资料频数分析得出肾气虚、肾阳虚、肾阴虚、血瘀、气滞、气虚、寒凝、实热、痰湿、湿热等10个单一证型。聚类分析得出气滞肾虚兼痰湿、肾虚寒凝血瘀、肾虚寒凝气滞、肾虚气滞血瘀和肾虚气滞等5个常见临床复合证型。②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不同病况比较,痛经分别为54.03%和88.71%;月经不调分别为18.55%和44.09%;不孕分别为31.45%和18.82%。结论:①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证候分布复杂,临床上均以复合证型出现,两种疾病均以气滞肾虚血瘀为常见症候。②子宫腺肌病痛经及月经异常患者发病率明显高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而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不孕比例较子宫腺肌病患者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医证型分布与手术分期的情况,揭示其之间的规律。方法:基于证候形成规律,根据中医辨证标准,结合临床实际拟定肾虚瘀结型、气虚血瘀型、气滞血瘀型、寒凝瘀滞型、痰瘀互结型5个证型。通过144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证型分布与手术分期情况的统计分析,探讨本病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各证型与手术分期间病例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痛经程度与手术分期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各证型与手术分期间无明显相关性;手术期别高低与痛经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补肾固冲法治疗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21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科疑难病之一,笔者据导师宋光济教授经验,以补肾固冲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之重度型患者.效果颇佳,现总结报道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21例,于1991~1994年间在中医妇科门诊收治。均为已婚育妇女。年龄31~39岁,平均35岁;病程4~8年,平均6.2年。西医诊断按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会议制订的《子宫内膜异位症中西医结合诊疗标准》确诊属重度于宫内膜异位症。中医诊断,除有该标准所述之血瘀证表现外,其肾虚证候表现根据《中医虚证辨证参考标准》《中西医结合杂志》1983,3(2):117)判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医辨证分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8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分为寒凝血瘀证、湿热瘀阻证、肾虚血瘀证、气滞血瘀证4组,并在术前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各组盆腔囊肿及盆腔静脉曲张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术中进行r-AFS分期,探讨各组超声声像改变及r-AFS分期与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结果各组盆腔囊肿及盆腔静脉丛曲张的超声表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与术中r-AFS分期相一致。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有可能作为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医辨证分型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是妇科常见病、难治病。血瘀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理基础,而"瘀阻络脉"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基本病机。"瘀阻络脉"理论由"久病伤络"、"盖久痛必入于络"和"阴络伤,血内溢"组成,可以说明子宫内膜异位症缠绵难愈、术后容易复发的特点。所以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法应以化瘀通络为主。  相似文献   

9.
高慧明 《国医论坛》2002,17(2):42-42
近年来 ,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已成为妇科常见病之一。病变常累及卵巢而形成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 ,引发痛经、不孕等。笔者自 1 997年 1 0月~ 2 0 0 1年 6月 ,采用宫外孕 号方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 30例 ,获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按《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西医诊断标准及中医辨证标准 (血瘀证 )选择病例。 30例均为本院附院门诊的已婚患者。年龄最小 2 4岁 ,最大 44岁 ,平均 30 .2岁。 B超囊肿最大者为 6.5 cm× 4.5 cm,最小者为 1 .9cm× 1 .0 cm。单侧 2 6例 ,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同中医证型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的关系。方法选取因子宫内膜异位症需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242例,另22例因不孕或者盆腔良性疾病需行腹腔镜手术患者为对照组,采用ELISA检测血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免疫组化检测内膜组织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的表达情况。结果242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气滞血瘀型患者87例(36.0%),痰湿瘀阻型36例(14.9%),寒凝血瘀型33例(13.6%),热郁血瘀型24例(9.9%),肾虚血瘀型43例(17.8%),气虚血瘀型19例(7.8%)。ELISA检测结果显示,气虚血瘀组患者血清中IGF-Ⅰ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无差异外,其他各组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气滞血瘀组、肾虚血瘀组患者血清中IGF-Ⅰ含量明显高于其他组别(P0.05);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不同中医证型患者组织IGF-Ⅰ阳性表达率相对于正常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气滞血瘀型组IGF-Ⅰ阳性表达率高于痰湿瘀阻组、热郁血瘀组(P0.05),气滞血瘀组在9~12评分(+++)项中表达高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医证型中气滞血瘀、肾虚血瘀以及寒凝血瘀型与IGF-1的高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不同证型与血液流变学变化关系。方法:将142例不同证型子宫内膜异位症进行血液流变学全血比黏度高切、低切,血浆黏度比、血细胞比容、凝血因子检测。结果:142例子宫内膜异位症伴痛经患者血液流变学检查结果与30名正常人相比均表现出不同程度指标异常。其中以肾虚血瘀型较明显,其次是气滞血瘀型、寒凝血瘀型(P0.0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不同中医证型与血液流变学变化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辨证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24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金淑 《陕西中医》2008,29(7):781-782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方法:对24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医辨证分为气滞血瘀、痰瘀互结、肾虚血瘀等3型,分别采用膈下逐瘀汤、三棱煎、归肾丸等方辨证治疗。结果:痊愈104例,总有效率92.5%。结论:血瘀是产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关键,除有血瘀表现外,部分患者有肾虚、痰瘀病症。治疗以活血化瘀为主,分别兼以滋阴补肾、燥湿化痰等法,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3.
水蛭通络胶囊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5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勇  苏健  曹焕敏 《河北中医》2007,29(9):797-797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是一种具有侵袭性的妇科常见病,近年来,由于诊断技术的提高,发病率有明显增高趋势,痛经、不孕作为EM的主要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中医历代书籍中无此病名记载,根据其症状、体征、病因、病理属中医血瘀证范畴。2004-02-2006-10,我们运用水蛭通络胶囊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52例,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52例均为石家庄市妇幼保健院或石家庄市中医院妇科门诊患者,均经过妇科检查、B超检查、少数行腹腔镜检查加活检,符合第三届中西医结合妇产科专业委员会修订的子宫内膜异位症中西医结合诊疗标准[1]。其中临床诊断38例,病理诊断14例;年龄23~46岁;未婚4例,已婚48例;病程最短1年,最长12年。临床症状与体征:痛经43例(82.7%),盆腔痛25例(48.1%),肛门坠痛27例(51.9%),性交痛12例(23.1%),月经不调17例(32.7%),不孕15例(28.8%);46例患者于子宫表面、后穹窿、宫颈后上方、子宫后壁、宫骶韧带等处可触及大小不等的痛性结节;14例子宫增大,后倾固定,活动受限,质稍硬;32例有盆腔包块,最大直径为56m...  相似文献   

14.
补肾消异颗粒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国内报道其发病率约为10%。笔者用补肾消异颗粒治疗本病,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诊断标准:参照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会议修订的子宫内膜异位症中西医结合诊疗标准[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  相似文献   

15.
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医证型与生殖状况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医辨证分型与生殖状况的关系。方法:制定流行病学调查表,临床资料用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结果:患者流产次数、妊娠次数以及不孕等生殖状况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医证型存在有内在联系,尤其与肾虚血瘀证密切相关。结论:患者流产次数、妊娠次数以及不孕在子宫内膜异位症证型分布的内在联系从某方面体现了子宫内膜异位症证型的演变规律,为中医辨证分型研究提供了客观化依据。  相似文献   

16.
马凤侠  周欢 《新中医》2016,48(3):133-135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B超影像学特点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将7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B超检查,观察病变特点及局部声像图特征;并对所有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析其B超声像图与中医证型的关系。结果:寒凝血瘀型病变部位以卵巢多见,占63.64%,高于气滞血瘀型及气虚血瘀型(P0.05);气滞血瘀型病变部位以子宫直肠凹陷处多见,占70.37%,高于寒凝血瘀型及气虚血瘀型(P0.05);气虚血瘀型则以子宫腺肌内膜异位常见,占77.78%,高于气滞血瘀型及寒凝血瘀型(P0.05)。滞血瘀型局部声像图以盆腔非规则积液多见,占70.37%,高于寒凝血瘀型、气虚血瘀型(P0.05);寒凝血瘀型以囊肿征多见,占60.61%,高于气滞血瘀型、气虚血瘀型(P0.05);气虚血瘀型则以子宫增大多见,占66.67%,高于气滞血瘀型、寒凝血瘀型(P0.05)。结论:B超在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中有重要参考价值,可为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疏肝理气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绮云 《河南中医》2008,28(3):68-69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气、血、津、液运行失常的结果,主要病机为"血瘀"。病位在少腹胞宫胞脉(络),经属肝肾;病性系肾虚为本,肝经瘀血为标。瘀血不去,阻碍气血运行,使肝失疏泄;肝郁气滞,反过来加重血液的瘀阻而成气滞血瘀。因此,肝郁气滞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密切相关。临床常取疏肝解郁、调畅气机之法,以四逆散为主药,随证加用补虚及活血化瘀之品,治疗肝郁气滞血瘀之子宫内膜异位症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文献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医证候,临床分布规律,为研究中医证型规范化及辨证施治提供依据。方法:查阅1995-2006年涉及到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医证型的文献101篇,病例5352例,建立数据库,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文献中中医证型出现频次、辨证治疗病例数、专方治疗证型频次和病例数进行研究.得出不同证候出现的频率。结果: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基本证型依次为气滞血瘀、寒凝血瘀、肾虚血瘀、瘀热互结、气虚血瘀、湿热内蕴、痰瘀互结7种。结论:本结果基本符合中医理论的认识规律,为下一步进行中医证候群体分布规律的临床前瞻性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辨证基础。  相似文献   

19.
1 材料 30例病人均来源于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妇科。中医辨证为血瘀证,西医诊断为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标准参照1990年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会议修订《子宫内膜异位症中西医诊疗标准》。健康对照组:均选拔本院健康女性职工20例,无血瘀证者,年龄为25~38岁。2 方法 采用原子光谱吸收法,以日立170—50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进行测定。主要测定微量元素Zn、Cu、Fe含量的变化。药物选丹参、桃仁、赤芍、水蛭、乳香、没药、三棱等十余味药物组成,制成水丸。每服6g,每d2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分析瘀痛舒丸治疗寒凝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达英-35药物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瘀痛舒丸治疗,2组均30天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临床疗效,并观察2组治疗前后症状。结果:瘀痛舒丸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仅为63.3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瘀痛舒丸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