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米桂香 《现代养生》2014,(10):241-242
目的:观察分析对颈椎骨折伴高位截瘫患者实施系统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及对其心理状况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7月~2013年5月收治的颈椎骨折伴高位截瘫患者8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外科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系统护理干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情况及心理状态、并发症等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焦虑(SAS)、抑郁(SDS)程度明显降低,且明显低于对照组;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压疮与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颈椎骨折伴高位截瘫患者多以严重丧失生活自理能力,且行为受到约束,因此对其进行系统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其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明显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程度,具有理想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颈椎骨折并高位截瘫患者疲惫症状的护理干预方案及效果。方法从本院2010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颈椎骨折并高位截瘫患者中,抽样选取86例并随机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3例采用传统常规护理,而试验组43例在此基础上再予以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前后的疲惫症状及治疗效果,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试验组患者干预后无疲惫症状14例(32.56%)、轻度疲惫症状17例(39.53%)、满意度97.67%,对照组患者干预后无疲惫症状5例(11.63%)、轻度疲惫症状7例(16.28%)、满意度81.40%,二者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颈椎骨折并高位截瘫患者予以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方案,可有效缓解患者疲惫症状,提高满意度,改善患者预后,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朱玉 《中国校医》2013,27(6):437-438
目的研究传统保健体育及护理干预对大学生颈椎病的防治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我院收治的80例大学生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颈椎评分和自愿实施传统保健体育锻炼及护理干预的原则,将80例大学生颈椎病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40例给予传统保健体育锻炼及护理干预,对照组40例未给予传统保健体育锻炼及护理干预。对比1年后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的颈椎评分及治疗前后数据变化。结果实验组给予传统保健体育锻炼及护理干预,与锻炼前相比,颈椎评分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锻炼后,与实验组相比,对照组颈椎评分则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传统保健体育及护理干预对防治大学生颈椎病有显著的效果,有利于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终身体育能力的提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60例颈椎骨折并高位截瘫的护理进行总结,防止并发症,减少病死率,促进康复。方法:术前、术后护理。结果:60例中除3例颈4节以上高位截瘫患者外均效果良好。结论:做好颈椎骨折并高位截瘫患者的护理,可提高患者存活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理行为干预对头颈部肿瘤患者心理康复的影响,探索有效的心理行为干预方法。方法选择92例头颈部肿瘤住院治疗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实施心理行为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护理,应用汉密抑郁表(HAMD,17项)和焦虑量表(HAMA)及GLQI生存质量量表为研究工具,调查两组患者入院时及治疗后出院时的心理和行为状况,并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生存总评分及诸因子分增分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多(P<0.05)。结论心理行为干预对头颈部肿瘤患者心理康复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介入心理护理对面神经炎患者康复物理治疗的影响.方法 将39例面神经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21例和对照组18例.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的康复物理治疗实验组除给予常规的康复物理治疗外,还介入心理护理.于初诊及1周后用Zung忧郁自评表(SDS)评定患者及2周后作临床疗效比较心理状况及显效率.结果 治疗前(初诊)两组病人心理状况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1周)两组病人心理状况对比有显著差异性(P<0.05)实验组心理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2周后临床疗效两组对比,实验组疗效好,显效率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 心理护理的介入可提高面神经炎的患者物理治疗效果.有助于病人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恶性肿瘤患者化疗依从性及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我院治疗的恶性肿瘤化疗患者80例进行对照实验,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与综合护理干预,包括入院评估、化疗前心理干预、化疗不良反应护理干预、出院护理指导,比较两组患者在化疗依从性、心理状况评分方面的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化疗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评分存在明显差异(P<0.05),而对照组则无明显差异(P>0.05),此外实验组患者护理干预后在焦虑、抑郁情绪改善情况方面,明显好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升恶性肿瘤患者化疗的依从性,而且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8.
颈椎前路、后路联合手术治疗颈椎病及颈椎骨折脱位高位截瘫一直是临床上的一大难题。自1998年至今我科对收治的颈椎病、颈椎骨折脱位、或合并高位截瘫患者中的69例采取了早期实施颈椎前、后路联合手术的治疗及护理,现将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综合性护理干预对夹层动脉瘤患者心理和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将26名夹层动脉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实施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治疗护理,比较两组依赖性心理和焦虑情况。结果实施护理干预后患者的依赖性心力减轻,焦虑状况有好转(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干预能减轻夹层动脉瘤患者的焦虑及依赖心理,提高其自理能力,改善心理状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人性化服务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探究.方法: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患者人性化护理干预,主要包括:环境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人性化护理的实施等.结果: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24(75.00)%,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30(93.75)%,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P<0.05),具有可比性.结论:运用人性化护理干预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提高此次治疗的有效率,有效提高患者对此次护理干预的满意度,减少了医患纠纷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宫颈癌护理联合心理护理干预模式在宫颈癌患者治疗中的护理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74例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7例)与对照组(37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宫颈癌护理与心理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心理情绪变化、健康知识掌握情况以及随访结果。结果观察组的心理状态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健康知识掌握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再入院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与宫颈癌护理模式的联合使用可以取得更理想的护理干预效果,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腹腔镜诊疗方法治疗不孕症患者的影响与护理对策。方法:将60例不孕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焦虑指数评分、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不孕症患者经腹腔镜诊疗后,医疗护理人员需要及时采用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手段,帮助患者走出心理误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给予脊髓损伤患者进行心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10月-2011年10月期间收治的79例脊髓损伤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40例,对照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在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平均分数为(59.25±5.23)分,对照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平均分数为(41.58±3.98)分,观察组的生活自理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t=10.2585,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在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状态优9例,状态良29例,状态差2例,精神状态优良率为95%;对照组患者的状态优2例,状态良22例,状态差15例,精神状态优良率为61.54%。观察组的精神状态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x2=9.52,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脊髓损伤的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的提升患者治疗的信心,帮助患者病情的康复,显著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和精神状态,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上颈椎手术的效果。方法2011年7月至2012年6月本院收治上颈椎不稳患者26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以健康教育、心理护理、术中护理配合等为主的护理干预措施;采用平林法JoA改善率评定疗效。结果干预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与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与对照组JoA改善率比较差异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中及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系统的护理干预能取得上颈椎手术患者的积极配合,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稳定患者的情绪,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高龄髋部骨折患者术后给予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0年3月期间天津市职业病防治院收治的100例高龄髋部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常规护理,包括病情监测、生活指导以及环境护理等,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重点给予心理护理干预,观察干预前后两组患者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以及干预前后的髋关节功能评分表(Harris)评分。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的HAMA评分和HAMD评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HAMA评分和HAMD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Harris评分均明显高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arri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髋部骨折患者术后给予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不良情绪及髋关节功能,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尿路结石患者的临床特点和身心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4年3月本院收治的60例尿路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腹部X线平片及B超CT检查确诊并进行体外震波碎石,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30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30例行心理护理、生活护理、症状护理等身心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护理满意度及预后。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3.3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147,P=0.000),观察组的护理满意率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6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512,P=0.000),观察组患者转为手术治疗及肾功能衰竭患者均低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路结石患者体外震波治疗过程中身心护理干预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全程优质护理干预联合健康教育对食管癌手术患者心理状况及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食管癌手术患者12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3例。两组均给予健康教育,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全程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理状况及术后康复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的SAS、 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的SAS、 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进食时间、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05)。结论全程优质护理干预联合健康教育可有效改善食管癌手术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联合康复锻炼在外伤后高位截瘫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及对自我管理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外伤后高位截瘫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联合康复锻炼。对比两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自我管理行为评分。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5%(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自我管理行为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联合康复锻炼可显著提升外伤后高位截瘫患者的康复效果及自我管理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的自我效能、心理状况及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108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4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早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自我效能(GSES评分)、心理状况(SAS、SDS评分)以及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结果 护理后,两组的GSES评分均显著升高,SAS、SDS...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宫颈炎患者宫颈癌筛查前后心理状态变化及采取心理干预措施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76例进行宫颈癌筛查的宫颈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另行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干预前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恐惧视觉模拟评分法(FAVS)评分,并记录患者收缩压、舒张压、脉搏等基础体征变化.结果 两组干预后HAMA、SDS、FAV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t值分别为12.029、12.029、12.029、5.298、11.619、5.323,均P<0.05),且干预后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723、8.252、7.852,均P<0.05).两组干预后收缩压、舒张压、脉搏跳动次数均低于干预前(t值分别为9.585、6.355、8.221、2.164、5.409、2.805,均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533、3.533、5.165,均P<0.05).结论 宫颈炎患者宫颈癌筛查过程中易产生恐惧、焦虑等不良心理情绪,采取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可缓解其不良心理,维持基础体征稳定,有利于疾病的后续治疗,可为临床护理工作开展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