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分析X线呈大叶性肺炎改变的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混合感染的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223例X线呈大叶性肺炎改变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进行细菌培养(标本包括患儿血、痰、肺泡灌洗液及胸腔积液),检测血清中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EB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IgM抗体及肺炎衣原体IgM抗体。结果 223例MPP患儿检出其他病原133例(59.6%),其中肺炎衣原体80例(35.9%),病毒43例(19.3%),其中混合2种病毒感染9例(4%),细菌32例(14.3%)。混合肺炎衣原体感染率最高(35.9%),8岁组更高达58.3%;其次为病毒感染(19.3%),3岁组合并病毒感染率最高(60%),以呼吸道合胞病毒最多,腺病毒次之;混合细菌感染率最低(14.3%),肺炎链球菌均占各年龄组细菌感染首位。结论 X线呈大叶性肺炎改变的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半数以上(59.6%)存在混合感染;以肺炎衣原体最常见,其次为病毒,混合细菌感染率最低;婴幼儿以病毒混合感染为主,年长儿以肺炎衣原体混合感染为主;肺炎链球菌均占各年龄组细菌感染首位。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X线呈大叶性肺炎改变的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早期应用甲强龙的疗效。方法分析沈阳市儿童医院收治的188例X线呈大叶性肺炎改变的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均给予静脉滴注红霉素治疗,根据是否早期应用甲强龙(每次1~2mg/kg,每日2次,疗程3~7d)分为激素组和非激素组,对比两组的退热时间、X线肺部实变影及胸腔积液吸收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激素组退热时间(4.3±1.9)d、X线肺部实变影及胸腔积液吸收时间(11.2±2.6)d和住院时间(12.2±2.8)d均明显短于非激素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X线呈大叶性肺炎改变的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早期使用小剂量甲强龙可以显著改善患儿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避免发生严重并发症,改善疾病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并评价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68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血清学抗体检测及治疗与转归。结果本病以冬、春季发病率高,发病年龄≤3岁49例(29.00%),4~7岁70例(42.00%),8~14岁49例(29.00%)。98%患儿有发热,所有患儿均有咳嗽。胸片X线及胸部CT检查以斑片状病灶及大片状病灶为主,可为单侧或双侧,大片状肺实质性病变及肺叶实质性病变占72.00%(121例)。血清学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全部阳性。所有病例均使用阿奇霉素静脉缓慢输注2~3个疗程,后改为口服罗红霉素分散片或阿奇霉素片巩固治疗。4周后复查肺炎支原体抗体阴性。随访3个月160例(95.00%)患儿肺部病灶完全吸收。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高发于学龄前儿童,病灶以大片状病灶及肺实质性病变居多。大环内酯类类抗生素效果佳,但疗程较长,远期随访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l Pneumoniae Pneumonia,简称MPP)临床特点、血清学检测及诊疗措施,并评价其疗效。方法:总结132例MPP患儿临床资料,包括临床特征、X线检查、血清学检测以及治疗和转归。结果:小儿MPP冬春季发病率最高(占60%)且以学龄儿童多见。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气促。肺外并发症较多。结论:考虑为MPP的患儿,MP-IgM检测灵敏性和特异性较高,对本病的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X线胸片对本病的诊断和治疗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阿奇霉素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MPP有特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婴幼儿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发病特点,提高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50例MPP患儿均给予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序贯疗法,即低剂量红霉素20mg/(kg·d)匀速静脉滴注,疗程1周;1周后根据病情改为阿奇霉素10mg/(kg·d),静脉滴注或口服1周;2周后给予阿奇霉素颗粒口服,服用3d停4d,总疗程3~4周。同时联合止咳、祛痰、解痉、平喘、雾化吸痰、丙种球蛋白、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等综合性治疗。观察婴幼儿MPP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转归。结果50例婴幼儿MPP均以咳嗽起病,呈阵发性剧烈咳嗽、多伴发热、呼吸困难、呕吐、腹泻及肺外多系统损害。胸部X线片异常率远高于肺部体征阳性率,全部病例均临床治愈。结论婴幼儿剧烈咳嗽、呼吸困难、高热不退,应警惕MPP,确诊后选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序贯疗法效果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文为了了解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1年4月包头市中心医院住院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76例为研究对象,观察其临床症状及体征及辅助检查及临床疗效。结果:本组资料显示,①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绝大部分有发热,本组69例(占89.4%)。②仍以年长儿发病最多本组7~14岁44例(57.89%)。③咳嗽有特征性,早期干咳,部分较剧烈。本组咳嗽76例(100%)其中刺激性干咳48例(63.15),有咳痰9例(11.84%),剧烈咳嗽19例(25%)。④肺部阳性体征多不明显,本组肺部呼吸音粗55例(72,36%)。⑤胸片显示肺呈肺叶或节段性大片密度增高影或肺实变浸润性病变增多,本组46例(60.52%),其次为肺门阴影增浓的改变、间质性肺炎改变及支气管肺炎改变。⑥血常规白细胞大多为正常,本组白细胞4—10×10~9/L 55例(72.36%),而中性粒细胞比例多高于相应年龄范围值,本组64例(84.21%)。结论:对于①起病急、高热不退、肺大叶实变,已应用非大环内酯类类抗生素治疗反应不佳者要考虑肺炎支原体肺炎,要在寻找MP感染的证据的同时,果断加用大环内酯类类抗生素;②血常规白细胞总数正常,中性例细胞比例增高要考虑支原体肺炎,③血C反应蛋白及红细胞沉降率增高者病要考虑合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及时给予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同时要积极寻找其他病原感染的证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小儿肺炎旁胸腔积液的病因和临床特点以指导临床诊疗.方法 分析伴有肺炎旁胸腔积液的31例患儿的发病年龄、发病季节、病原学、影像学特点和治疗效果等临床资料.结果 31例患儿中以支原体感染19例(63.3%)为主要原因;细菌感染6例(5.16%).其中合并败血症1例,肺不张2例,肺脓肿1例,心包积液2例,先天性肺发育不良1例,中耳炎听力减退1例.病因不明6例.经3~5 d治疗,多数预后良好.结论 小儿肺炎旁胸腔积液以支原体感染占首位,常为混合感染,有明显的年龄特点,影像学改变均为大叶性肺炎,特别以右侧多见,肺部呈实变体征,罗音及胸片可游走性变化,高热中毒症状明显.强调综合治疗,合并基础体质疾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小儿大叶性肺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92例小儿大叶性肺炎患儿的病例资料。结果:所有患儿均有咳嗽,多数有发热,部分伴有头痛、胸痛或肌肉酸痛。胸片以单侧病变为主,有9例病变累及双肺。肺炎支原体阳性64例。对支原体感染的予静脉输注阿奇霉素,效果不佳的改用红霉素,非支原体感染的予?-内酰胺类抗生素或给予抗病毒治疗,临床治愈60例,好转28例,转院3例,死亡1例。结论:大叶性肺炎患儿临床表现多样,年长儿以支原体感染较多,婴幼儿以病毒感染多见。支原体感染肺炎部分对阿奇霉素耐药,而红霉素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在小儿感染性肺炎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90例小儿感染性肺炎患儿包括临床确诊细菌性肺炎85例,病毒性肺炎67例,单纯肺炎支原体肺炎82例,单纯肺炎衣原体肺炎56例,健康体检儿童50例,同时检测血清中的PCT和CRP的含量.结果 细菌感染组与病毒感染组、支原体感染组、衣原体感染组、正常对照组比较PCT和CRP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毒感染组、支原体感染组、衣原体感染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CT和CRP仅轻度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感染组治疗前后比较PCT和CRP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CT和CRP的检测有助于小儿感染性肺炎的鉴别诊断,动态监测其变化对细菌性肺炎的疗效判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儿童大叶性肺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06例小儿大叶性肺炎患儿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X线表现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小儿大叶性肺炎以发热、咳嗽为主要临床特点。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高68例;病原学上感染率最高是肺炎支原体68例(64.2%),其次分别为:肺炎链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血液链球菌、粪肠球菌、嗜血流感杆菌。X线全部可见到节段或大叶分布的大片状密度增高影。106例治疗2~4周达到临床治愈,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为7~14d。结论自2006年以来大叶性肺炎明显增多。对于发热和(或)咳嗽1周以上者,不论有无肺部体征应常规做X线胸片检查及痰培养。应进行病原学监测,合理应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1.
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肺不张患儿转归、应用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治疗的时机及肺炎支原体肺炎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发病率。方法 回顾分析北京儿童医院2006年5月至2007年5月期间1166例住院治疗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临床资料,其中117例合并肺不张,出院后1.0~1.4年复查胸部高分辨CT(HRCT)及肺功能,接受随访者共36例。结果 (1)住院患儿中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肺不张的发病率为10.03%。(2)随访时,36例肺不张患儿胸部HRCT检测仍异常者23例,占随访患儿总数的63.89%。其中马赛克征9例次、支气管扩张12例次、支气管壁增厚11例次、血管细少2例次、小结节或树芽征3例次、黏液栓1例次、单侧透明肺1例次、条索状不张10例次。(3)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治疗在病程 < 20 d与病程≥20 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4)随访27例患儿肺功能,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16例,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以阻塞为主1例。(5)在随访的36例肺不张患儿中,临床诊断闭塞性细支气管炎9例,占25%(9/36)。结论 肺炎支原体肺炎住院患儿合并肺不张的发病率10.03%;远期随访发现肺炎支原体肺炎后肺部后遗症主要为支气管扩张、闭塞性细支气管炎。早期行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治疗,可能会减少肺部后遗症的发生;肺功能随访,提示肺炎支原体肺炎感染后部分患儿存在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并观察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总结120例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特点、实验室检查、X线表现、支气管镜、肺功能检测特点及应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的效果.结果 支原体肺炎表现为发热,阵发性连续性咳嗽;肺部体征出现较晚,X线表现为单侧病变多于双侧,不完全节段性或大叶实变及斑片状密度增高影...  相似文献   

13.
目的回顾性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呼吸道感染时血常规改变,以期寻求早期判断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简单方法。方法对153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134例细菌性肺炎患儿、142例门诊体检正常小儿分别检测末梢血常规比较其特点。结果与细菌性肺炎组比较,肺炎支原体肺炎组患儿白细胞总数较低、单核细胞比例及绝对值增高、血红蛋白含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性粒细胞比例及绝对值、淋巴细胞比例及绝对值、C反应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炎支原体肺炎组贫血、血小板减少和白细胞减少的比例较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可有贫血、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单核细胞比例及绝对值增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喜炎平注射液辅助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肺炎支原体(MP)感染患儿11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常规使用红霉素及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喜炎平注射液0.2 mL/(kg.d)静脉滴注,共7 d,疗程均为2~3周。观察治疗前后患儿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8.44%(63/64)、热程(3.8±2.3)d、咳嗽消失时间(5.5±3.1)d、肺部啰音消失时间(8.8±3.6)d、肺X线示浸润影消失时间(12.3±5.1)d;对照组总有效率87.76%(43/49)、热程(4.8±2.6)d,咳嗽消失时间(7.9±4.2)d、肺部啰音消失时间(10.9±4.3)d、X线示肺浸润影消失时间(15.7±3.6)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喜炎平注射液辅助红霉素治疗MPP可较快改善病情,缩短病程,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痰热清注射液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临床确诊为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给予阿奇霉素加痰热清静脉滴注;对照组单纯使用阿奇霉素治疗。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后退热、咳嗽消失、肺部听诊恢复正常及住院时间,X线胸片及血常规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8.33%(59/60)高于对照组88.33%(52/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退热、咳嗽消失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痰热清联合阿奇霉素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症状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阿奇霉素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为其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129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分为观察组65例和对照组64例。观察组应用阿奇霉素注射液静脉滴注,对照组应用红霉素注射液静脉滴注,疗程10~14d,观察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3%(60/65),高于对照组75.0%(48/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在退热时间、胸片大片影及胸腔积液消退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奇霉素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对减轻临床症状,缩短疗程,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方面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儿童大叶性肺炎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方法分析对36例小儿大叶性肺炎误诊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病原学特点及治疗转归情况。结果小儿大叶性肺炎早期体征不明显,以发热、咳嗽为主要临床特点,X线全部可见节段或大叶分布的大片状密度增高影。结论小儿大叶性肺炎近年来有增多趋势,但误诊病例也明显增多。诊断主要是依靠胸片检查。对于发热和(或)咳嗽1周以上者,不论有无肺部体征,应常规做X线胸片检查。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的临床治疗成果并加以分析。方法:122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采用抗生素治疗.并给予辅助支持疗法。患儿入院经临床确诊为小儿支原体感染型肺炎后应立即采用阿奇霉素通过对患儿进行静脉注射给药。阿奇霉素用量为10mg/kg,一天一次,连续给药七至十天。若患儿临床症状得到有救控制后将阿奇霉素用药方法由静脉注射给药变为口服给药继续进行序贯疗法。对于重度支原体肺炎患儿进行短疗程的地塞米松给药。在所有小儿支原体感染型肺炎惠儿治疗中均可根据患儿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祛除痰液的治疗方法。结果:对所有122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进行x射线检查,结果显示患儿单侧大叶性肺炎86例,占总数的70.49%,两侧肺出现斑片状阴影30例,占患儿总数的24.59%,患儿出现肺门影增浓现象6例,占总数的4.92%。即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中单侧大叶性肺炎占大多数。利用抗生素阿奇霉素进行小儿支原体肺炎的治疗,可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患儿体温及肺部阴影X射线显示均有所下降。122例小儿肺炎患者均治愈出院。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儿童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度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热、咳嗽是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主要症状;婴幼儿伴发喘息的较多;影像学检查以肺内单侧斑片状阴影为多见;阿奇霉素及红霉素治疗有效。结论:支原体肺炎发病率较高,早期症状较重,体征较轻,胸部X线阴影明显。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有效,尤其是阿奇霉素,安全、效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儿童社区感染大叶性肺炎的临床特点及病原学变迁。方法选择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东阳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大叶性肺炎患儿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120例大叶性肺炎病例的临床及病原学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高发年龄为3~6岁;肺炎支原体感染73例(60.8%),10例病毒感染(8.3%),9例痰培养阳性(7.5%);累及部位右肺为45.8%(55/120),多于左肺36.7%(44/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系统治疗后,大部分患儿预后良好。结论我院住院儿童社区感染大叶性肺炎中,肺炎支原体感染患病率较高,高发年龄为3~6岁,经治疗后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