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内专家认为"干针"的实质是针刺入人体治疗疾病,属于针刺疗法的范畴,但这一认知并未能从针灸学的定义中体现出来。20世纪70年代以来针灸的各种定义都与中医理论紧密相连,在这个定义规范下,针灸学被限制在很小的范围内,这样做的弊端是限制了针灸理论的发展,缩小了针灸学的内涵,不利于中国传统针灸疗法的传播。无论是理论还是技术,当代针灸疗法的内涵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的针刺疗法主要有神经干刺激疗法、大脑皮层功能定位疗法、生物全息疗法、筋膜刺激疗法、激痛点疗法等,这些方法除了使用的器械与传统针灸学一样外,如果按照目前针灸学的定义,都不应算作针灸学。基于以上考虑,笔者试为针灸学定义如下:针灸学是研究以针法和灸法为代表的通过刺激机体来防治疾病的一类治疗器具的方法与机制的学科,其理论基础包括中国传统医学理论但不限于该理论。  相似文献   

2.
分析浮针现象,论证浮针疗法的传统针灸学属性、创新点及对传统针灸学的发展作用。笔者认为,浮针去经络化现象与汉代以前的经络内涵大致无异;去腧穴现象重现了穴位演变过程,浮针进针点与传统腧穴存在部分重叠;操作手法脱胎于传统针刺手法,同时借鉴了肌肉能量技术、筋膜学等现代医学理论和方法;浮针针具及扫散手法为浮针疗法的最大创新点。浮针疗法具有鲜明的传统针灸学属性。  相似文献   

3.
针灸的国际化必然伴随着针灸在国外的本地化。美国"干针"事件的发生,除了利益竞争之外,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针灸在美国的本地化进程。"干针疗法"是以人体解剖和生理学等生物医学理论为基础,与传统中医学的经络理论、脏腑理论、气血理论无关。在传统中医学体系之外探求针灸理论基础的本地化努力,对我国学术界提出了严峻挑战,发展以神经-内分泌-网络学说及腧穴作用规律、针刺作用四大规律为理论核心的现代针灸学体系才能引领学术潮流。现代针灸学与传统针灸学不能相互取代,二者是一种补充关系。  相似文献   

4.
建立现代针灸学理论指导下的针灸治疗体系   总被引:6,自引:9,他引:6  
针灸治疗方案的科学化是提高疗效的基础,关键内容包括取穴组方、针刺时机、针刺手法、留针时间、针刺频次等几个方面,这些关键因素的确定均应当遵循腧穴作用的基本规律和针刺作用的基本规律。现代针灸学研究及现代针灸学理论的建立能够为制定合理的针灸治疗方案奠定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5.
通过收集整理20部民国时期针灸教材中的毫针刺法内容,分析进针法、补泻法、针刺异常情况处理以及手技、注痛法等毫针操作技术,发现民国时期针灸教材处于传统针术向现代针术的转变时期,将捻入作为进针过程中的主要手法,完成了对于管针进针法的引进及简化;出现新式补泻理论及方法;所载针刺异常情况种类与现在相异,并未形成全国适用的操作规范。《高等针灸学讲义·针治学灸治学》《中国针灸学讲义》《新针灸学》等是当时影响力较大的教材。民国时期的针灸教材受到针灸教育模式转变、汉译日本针灸医籍传入、针灸大家学术思想、针具制作工艺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针灸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临床实用性强,具有可操作性与趣味性,是医学院校学生比较喜欢和感兴趣的中医课程之一。但在毫针刺法实训教学中发现,由于手法熟练程度和紧张怕痛等原因,大部分同学在针刺练习中自身练习和同学之间相互练针这一环节上,很难取得令人满意的练针效果,学习兴趣和效率也因此大打折扣。笔者提出,是否可以在毫针刺法练习中指力练习、手法练习之后,自身练习和同学之间相互练针之前再加入一个环节———在针刺模型(一种模拟人皮肤、肌肉的弹性和韧性的特殊针灸模型)上练针,以期实现在纸垫和棉团上练针向人体身上针刺练习的有效过渡,保持学生对《针灸学》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和激情,以取得更加满意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针刺强弱刺激法与补泻手法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刺疗法是通过针的刺激作用于相关经络腧穴 ,来调整机体阴阳平衡 ,从而达到治疗目的。一定强弱刺激或不同的补泻手法都是为达到调整的目的。1 源流比较强弱刺激法在针灸上的应用 ,可追溯到中西汇通派承淡安的《中国针灸学》及朱琏的《新针灸学》,它形成的理论基础是现代神经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学说 ,使我国针灸学者对刺激与兴奋抑制关系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强弱刺激理论得到发展和提高。关于强弱刺激手法的针灸作用机理 ,朱琏在她的《新针灸学》[1]里指出 :“针灸能治病 ,不是直接以外因为对手 ,而是激发与调整神经的调节机能…  相似文献   

8.
笔者研究了"干针"的操作,回顾了中国古代和现代的针灸文献,发现"干针"与中国传统针灸刺法中的齐刺、浮刺、合谷刺、围刺法等十分相像;即使是在中国现代,在"干针"发明的先后,也诞生了一些独特的疗法,如阿是穴斜刺疗法、银质针疗法、浮针疗法、长圆针疗法等。由此可以看出,"干针"疗法其实是中国传统针灸在国际化传播中的一种分化。中国传统针灸在西方的传播是"干针"疗法发明的基础,"干针"疗法则发展和丰富了中国传统针灸。  相似文献   

9.
正电热针是根据电针原理发明的一种能使针体发热,当破入机体的一定穴位后可治疗疾病的新的针刺治疗方法,具有温针和针刺之两重功效。它是在中医学的经络学说和针灸"粹刺"(火针)的理论基础上,结合现代科学技术而改进的一种针刺方法,对经络学说的探讨、针麻原理的研究、针刺手法的改进、临床疗效的提高、扩大针灸的治疗病种均有一定的价值~([1])。它使针灸学逐步成为定量科学,为其进一步发展与完善奠定了基础。本文从中医脾胃、肿瘤、骨关  相似文献   

10.
传统针刺手法是针灸学中不可多得的瑰宝。刘世琼教授在针灸临床、教学工作中,特别注重对传统针刺手法的研究,形成了系统的理论。她认为调和阴阳是传统针刺手法的总则,通调经脉是传统针刺手法的根本,取准穴位是传统针刺手法的条件,针刺得气是传统针刺手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凌楠 《中医药学刊》2001,19(6):585-585,590
对《灵枢》针刺补泻进行初步探讨。《灵枢》针刺补泻首先是针对虚实而言,《灵枢》制定针刺补泻原则,归纳有迎随、徐疾、捻捻、提插、开合等几种针刺补泻手法,这些针刺补泻原则和补泻手法为后世针灸学家所遵循。认为《灵枢》针刺补泻理论对当代针灸教学、临床、科研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学习针灸,应了解和掌握《灵枢》针刺补泻的内涵。  相似文献   

12.
对《灵枢》针刺补泻进行初步探讨.《灵枢》针刺补泻首先是针对虚实而言,《灵枢》制定针刺补泻原则,归纳有迎随、徐疾、捻转、提插、开合等几种针刺补泻手法,这些针刺补泻原则和补泻手法为后世针灸学家所遵循.认为《灵柩》针刺补泻理论对当代针灸教学、临床、科研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学习针灸,应了解和掌握《灵柩》针刺补泻的内涵.  相似文献   

13.
<正>张缙是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教授、著名针灸学家,从事针灸工作50余年来,穷其毕生精力致力于运用针刺手法提高针灸临床疗效的研究。张师临床用针少,取穴巧,擅长飞经走气、气至病所及针刺取热取凉等手法,尤其运用针刺疗法治疗眼科、妇科及胃肠等疾病疗效颇佳。笔者有幸师从张缙教授,获益匪浅。现撷其疑难杂症验案4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道家针灸特殊手法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家针灸,是道家医学家发明的有别于一般针灸的独特针灸术。道家针灸学也不同于现行的一般针灸学,他是以太极阴阳、九宫八卦、河图洛书、于支甲子等具有强烈时空观的道学理论为基础理论的,所以特别讲究时辰禁忌、时间针法、八卦针法等。道家针灸不仅在治病选穴上与一般针灸不同,在针刺手法上尤为独特,常常是同一穴位手法不同,疗效调异。因此掌握道家特殊针刺手法十分必要。现以宋代琼瑶真人《针灸神书》为例,介绍其特殊针刺手法。1特殊手法琼瑶真人在《针灸神书)}上介绍了几种道家针灸用得最广、疗效最好的特殊针刺手法,即现行针…  相似文献   

15.
<正>针刺手法是针灸取效的重要手段,学习针灸必须学好针刺手法。已故山东省著名针灸学家焦勉斋先生对针刺手法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体会,先生的《针术手法》一书至今已发行整整半个世纪了,虽仅有41页,可这是先生几十年临床经验的总结,兹将其针刺手法撮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针刺手法是针灸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现代医家发展出琳琅满目的各种针法。笔者主要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引起的疼痛,常使用合谷刺、苍龟探穴、齐刺、捣刺、恢刺、傍针刺等针刺手法,在接触了现代“针刀医学”等理论后,笔者认为,可以尝试以现代的思维方式来重新看待、解释合谷刺、苍龟探穴针法等古代针刺手法,现试述如下。1“不松则痛”的现代理论现代针灸学对于治疗疼痛,尤其是慢性疼痛提出“不松则痛”的理论,认为针灸临床所见的慢性疼痛常为慢性软组织损伤,造成局部软组织发生粘连、疤痕、挛缩等状况,从而局部缺血缺氧,或压迫皮神经而产生疼痛,而治疗的思路就是“松解”,这种思路在朱汉章教授的针刀医学[1]、董福慧教授的皮神经卡压综合征学说(采用铍针治疗)[2]论述中均得到了清晰的体现。在这种理论的指导下,或通过针刀切割,或通过铍针治疗,其目的均是为了破坏、解除局部软组织的粘连、疤痕、挛缩,从而达到“松则不痛”的治疗目的。2合谷刺、苍龟探穴、齐刺、捣刺、恢刺、傍针刺的相同之处合谷刺,又名“合刺”,但非刺合谷穴也。合谷刺是《内经》五刺之一,《灵枢·官针》云:“合谷刺者,左右鸡足,针于分肉之间,以取肌痹,此脾之应也”。《儒门事亲·卷七》中有病案提...  相似文献   

17.
石学敏院士穴位刺法精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明星 《中国针灸》2008,28(10):743
在传统的针灸理论和现代解剖知识的指导下,结合长期的临床实践和临床研究,石学敏院士对治疗中风病及其相关病症的穴位制定了科学、严谨的针刺方法和相应的量学要求,它包括医患的体位、针刺的角度、手法、得气的量等。正确掌握这些穴位的刺法是学习、理解《石学敏针灸学》以及"醒脑开窍"针法和针刺手法量学理论的关键。本文就石学敏院士穴位针刺的部分经验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8.
干针疗法的出现在国际上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干针疗法与针刺疗法有很多相似之处,它的出现给针刺疗法的发展带来了挑战,引发了思考。本文阐述了干针疗法的起源和兴起过程,并比较了干针疗法与针刺疗法的异同,强调针刺手法的应用与否是两者的主要差异,提出应加强对针刺手法的研究,促进针刺手法的传承、应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平衡针疗法是北京军区总医院针灸专家王文远主任经过20余年的临床研究,所创立的一门现代针灸学,是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在针灸领域相结合的一门科学,是以中医阴阳整体学说为理论基础,以西医神经调控学说为物质基础,以针刺为手段,利用人体的信息系统,在大脑中枢的调节下,间接地依靠病人自己达到自我修复、自我完善、自我治愈疾病的单穴平衡疗法。  相似文献   

20.
针刺的方向问题,在古代针灸文献中极少论述;目前,中医学院针灸学教本中,已编列一节,作专题讨论谓:“进针之方向,亦即针进入肌肉时应保持之角度。”“针身与皮肤呈90度为直刺,针身倾斜与皮肤呈45度为斜刺,针身与皮肤呈15~20度者为横刺。”“不同的针刺角度,应根据腧穴部位和治疗目的来决定。”笔者在近几年中,通过临床实践,体会到掌握不同针刺方向,不仅是为了适合在不同腧穴部位作针刺,也是构成导气、补泻手法的主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针某些腧穴时,只有通过不同的方向来针刺,才能较好地发挥其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