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深入研究Ward区做为骨密度随访指标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美国Norland XR-600双能X线骨密度仪,通过测定58例骨质疏松或骨量减少患者6个月内左股骨近端、正位腰椎、全身骨密度,观察股骨颈、Ward区、L2-4、全身骨密度(BMD)及骨矿含量与瘦体重的百分比(%TBMC/FFM)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及临床特点;通过测定58例患者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等生化指标,分析其与骨密度的相关性。结果 1所有患者全身BMD降低,%TBMC/FFM低于5%或为正常低值。2服药治疗组6个月后Ward区BMD显著增加,P=0.002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股骨颈、L2-4、全身BMD、%TBMC/FFM变化量的P值均大于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未服药组所有观测部位BMD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所有患者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ALP)等生化指标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 Ward区对骨密度变化敏感性高,做为骨质疏松患者的临床随访指标,优于其他部位的骨密度测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深入研究Ward三角区骨密度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美国Norland XR-600双能X线骨密度仪,通过测定1189例病人的左股骨近端骨密度,评估计算机自动生成的Ward三角区的特点;通过测定30例志愿者左右股骨近端骨密度,评估不同肢体侧别的骨密度是否存在差异;通过对72例随访病人3~6月内进行左股骨近端骨密度测定,观察Ward三角区骨密度在较短时间内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及临床特点。结果 1Ward三角区由计算机根据骨密度最低值自动搜索形成,大部分受试者(86.7%)Ward三角区位于股骨颈底边附近,少部分受试者(5.2%)位于股骨颈外,以大粗隆最为常见,与解剖位置不完全对应;2部分受试者(8.7%)Ward三角区骨密度并非股骨上段最低值,最低值出现在大粗隆。3计算机自动生成的Ward三角区小方块前后两次位置无明显变化。4Ward三角区骨密度值的精确度误差(2.27%)大于股骨颈(1.05%)及大粗隆(1.57%)。5正常人双髋骨密度无显著性差异(P=0.32,P0.05)。672例随访患者Ward三角区的骨密度(BMD)变化先于股骨颈及正位腰椎出现。结论髋关节采用标准体位摆放,Ward三角区位置较为固定,可用于临床随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定量超声法(QUS)在骨质疏松诊断中的意义及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法(DEXA)在骨结构评价中的作用.方法采用Osteospace定量超声跟骨测定仪及HologicQDR4500A型双能骨密度测定仪,对40例健康体检者同时测定跟骨超声声速(SOS)、声衰减(BUA)以及全身、正位腰椎、侧位腰椎、侧位腰椎感兴趣区、股骨近端骨密度(BMD).结果BUA、SOS与大多数部位BMD相关关系显著(r=0.35~0.62,P<0.05或P<0.01);股骨近端及正位腰椎2BMD与BUA及SOS的直线回归关系显著(P<0.05).结论QUS是诊断骨质疏松和评价骨强度的良好方法.在DEXA测定部位中,股骨近端及正位腰椎2BMD有较高的评价骨结构特性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不同性别高龄老人每年骨密度(BMD)变化情况。方法 对1006例高龄老人(男843例、女163例)进行股骨近端和腰椎正位BMD测定,并在12个月后再次进行BMD测定,计算?BMD。然后比较不同性别高龄老人在初次BMD和?BMD上的差异。结果 高龄男性股骨近端和腰椎正位的初次BMD都高于高龄女性(P<0.001),但是不同性别高龄老人在?BMD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高龄老人股骨近端(除女性大粗隆外)BMD下降,而腰椎正位BMD上升。结论 不同性别高龄老人每年BMD的变化相似,其中股骨近端BMD呈逐年下降趋势,而腰椎正位呈逐年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维持性腹膜透析(contin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CAPD)患者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情况进行测定,了解骨质疏松患病情况。方法:选择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深圳市人民医院肾内科37例CAPD患者及体检科健康人群40例作为对照组,以双能X线吸收(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EXA)骨密度仪测定左髋部股骨颈(Neck)、Ward’s三角区及股骨大转子(Troch)骨密度,同时采集其临床、生化、免疫指标。结果:35.1%CAPD患者骨质疏松,37.8%骨量减少,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老年CAPD患者股骨骨质疏松总患病率明显高于中青年CAPD患者组(P0.05)。CAPD患者组三个不同部位BMD值有区别,股骨颈的BMD值降低最明显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组不同性别比较Neck、Ward’s区及Torch三个不同部位BMD值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PD患者股骨颈的BMD值下降最明显。老年CAPD患者骨质疏松患病率高,建议应早期给予针对性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不同体重指数患者的腰椎和股骨近端、股骨颈、Ward’s三角区的骨密度及T值评分,探讨体重指数对绝经老年妇女不同部位骨密度的影响。方法以我院225例年龄均为60以上的绝经老年妇女为研究对象,计算体重指数将患者分为体瘦组、正常组和肥胖组,检测患者腰椎和股骨近端、股骨颈、Ward’s三角区的骨密度,分析各部位骨密度变化与体重指数的关系。结果体瘦组的患者各部位骨密度明显低于正常和肥胖组的患者,体瘦组与正常组或肥胖组比较,腰椎(L1~L4)、股骨颈、股骨近端、Ward’s三角区的骨密度均有显著的差异(P<0.01);正常组与肥胖组比较,仅L3和L4的骨密度有显著的差异(P<0.05),其余部位的骨密度无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体重和体重指数是影响骨密度的一个重要因素,体重和体重指数与绝经老年妇女不同部位的骨密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低体重指数的绝经老年妇女,骨丢失而引起的骨量减少明显,易发生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7.
背景:脊柱结核是骨结核中最常见的类型。近年来,老年性脊柱结核的发病率逐渐升高,甚至伴发骨质疏松。而结核病是否会引起患者骨量减低的研究相对较少。目的:通过对脊柱结核患者和健康正常人群的骨密度及骨生化指标的分析比较,探讨脊柱结核与骨量减低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纳入110例脊柱结核患者和98例健康正常人。双光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正位腰椎(L3-L4)及左股骨颈、股骨大转子、Ward角、整体髋的骨密度;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骨碱性磷酸酶(BAP)、骨钙素(BGP)、I型胶原羧基端前肽(CTX)。结果:两组间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脊柱结核组腰椎及左侧股骨颈、股骨大转子、Ward三角、整体髋骨密度低于对照组(P〈0.05),且脊柱结核组骨量减少、骨质疏松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在骨生化指标方面,脊柱结核组CTX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脊柱结核患者腰椎及左侧股骨颈、股骨大转子、Ward三角、整体髋骨密度与CTX水平呈负相关(P〈O.05)。结论:脊柱结核可能会导致骨量减少,其发生与破骨细胞活性增强,促进骨吸收有关;骨质疏松预防性治疗可减少脊柱结核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该地区绝经期妇女随绝经年限延长,腰椎及股骨近端骨密度减低情况,及绝经对骨密度的影响。方法应用法国DMS公司生产的CHALLENGER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正位腰椎(L2-4)及股骨近端(NECK区、Troch区)BMD。结果各组腰椎(L2-4)BMD低于股骨近端(NECK区、Troch区)的BMD,并且配对t检验显示腰椎BMD与股骨颈及股骨大转子部位BMD差异有显著性(P<0.01)。随绝经年限的增加腰椎及股骨近端(NECK区、Troch区)的BMD有下降的趋势。在绝经前10年内,骨密度相对丢失较快,尤其腰椎BMD下降明显。排除了年龄和BMD的影响,对40~49岁的围绝经期妇女按是否绝经为因变量腰椎及股骨近端(NECK区、Troch区)BMD协方差分析结果:腰椎BMD(F=13.28,P=0.0004);股骨NECK区BMD(F=15.47,P=0.0001);股骨Troch区BMD(F=4.79,P=0.0305),由此可见,绝经作为一个因素在绝经期初期妇女的骨密度影响较大。结论该地区绝经期妇女随绝经年限延长,腰椎及股骨近端骨密度减低速度在绝经后10年内较快,绝经作为一个因素对中年妇女骨密度的减低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芳香化酶抑制剂(aromatase inhibitors,AIs)对绝经后乳腺癌患者骨密度(bonemineral density,BMD)的影响。方法利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203例绝经后乳腺癌妇女进行腰椎正位(L1-L4)、左侧股骨颈以及左侧全髋的BMD测定,其中103例患者接受了AIs治疗,对照组为100例同年龄段未接受AIs治疗的乳腺癌患者。结果接受AIs治疗患者的腰椎、左股骨颈和左侧全髋三个部位的BM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中有67例(65.0%)被诊断为骨量减少,24例(23.3%)被诊断为骨质疏松;对照组中有60例(60.0%)被诊断为骨量减少,19例(19.0%)被诊断为骨质疏松。病例组患者中骨质疏松加骨量减少的总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绝经后乳腺癌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芳香化酶抑制剂对乳腺癌患者的骨密度具有负面影响,对接受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的绝经后乳腺癌患者,应当定期监测其骨密度和采取适当的预防性骨质疏松治疗,以减少骨质疏松和骨折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105例Ⅱ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变化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Ⅱ型糖尿病患骨密度的变化规律和临床特点,更深入了解糖尿病对骨代谢的影响。方法 使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仪测定105例Ⅱ型糖尿病患腰椎L1~L4、Ward’s三角区、股骨颈、股骨大转子区的骨密度(BMD),并以同年龄、同性别的健康的骨密度比较,研究其骨密度的变化规律和临床特点。结果 ①女性Ⅱ型糖尿病患BMD测定值与同年龄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性。②男性Ⅱ型糖尿病患BMD测定值除了51~60岁年龄组差异有显性外,61岁以上年龄组差异无显性。③男性Ⅱ型糖尿病患BMD测定值明显高于同年龄的女性。各年龄组Ward’s三角区BMD测定值明显低于腰椎和股骨颈及股骨大转子区。结论 ①雌激素水平下降是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的主要原因。②Ⅱ型糖尿病能使部分老年患易患有骨质疏松症。③骨质疏松患最早出现骨密度改变在Ward’s三角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