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我院近年分娩112名40岁以上高龄孕妇的骨密度情况。方法超声骨密度仪对112名40岁以上早孕期妇女进行桡骨骨密度测定,共有初产妇44人,经产妇68人,为A组。选取同期35~39岁高龄孕妇224人,为B组,34岁及以下孕妇224人,为C组,所有孕妇进行早孕期生化检查,包括血钙、血磷、白蛋白的检测。结果 40岁以上高龄孕妇骨量减少者占19.6%,骨质疏松者占2.7%,骨密度、血钙、血磷与40岁以下孕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产妇与经产妇骨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妇孕前体重指数与骨密度呈正相关。结论 40岁以上高龄孕妇早孕期骨密度与年轻孕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早孕期骨密度测量对发现及预防骨质疏松有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子痫前期妇女骨密度情况及血钙水平与正常孕妇有无差异。方法回顾性病例分析,入组单胎孕妇270人,其中诊断子痫前期者150人,为子痫前期组,包括轻度子痫前期与重度子痫前期,无子痫前期及妊娠期高血压诊断者120人,为对照组。查询所有孕妇早孕期超声骨密度结果,早孕及晚孕生化检查,包括血钙、铁的检测。结果子痫前期组骨密度超声波传导速度(speed of sound,SOS)值明显低于对照组(t=-2.052,P=0.043),骨密度T值明显低于对照组(t=-2.041,P=0.044),子痫前期组早孕期血钙与对照组无差异,晚孕期血钙低于对照组(t=-2.247,P=0.016)。早孕期及晚孕期血铁水平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孕早期的超声骨密度检查及孕期的血钙等生化指标测定,对于子痫前期有一定的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早孕期骨密度正常妇女产褥期骨密度情况,分析产前、产时、产后各种因素对产褥期骨密度的影响。方法对210名在海淀妇幼保健院建档并住院分娩的早孕期桡骨骨密度正常的妇女在产褥期进行超声骨密度测定,分析孕前体重指数、孕期体重增长、分娩方式、胎儿体重、产后出血、产后喂养方式、产后补钙情况、产后户外活动等对产褥期骨密度的影响。结果早孕期骨密度正常的妇女在产褥期骨密度正常者占90.5%,骨量减少占9.5%,骨质疏松0%。210名妇女产褥期骨密度较早孕期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出血量多于500m L,孕期体重增加超过12.5kg,产后未补钙及产后户外活动少的产妇,产褥期骨密度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孕前体重指数、分娩方式、胎儿体重、产后喂养方式对产褥期骨密度无影响(P0.05)。结论产褥期骨密度较早孕期下降,孕期控制体重增长、产褥期补钙、适当户外活动,可减少骨量流失。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高危妊娠孕妇孕期集体心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334例高危妊娠孕妇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67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产检和随访;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6次集体心理干预课程,其中5次为高危妊娠孕妇心理课程,1次为配偶课程。在孕早中期、孕晚期、产后3 d和42 d采用产后抑郁筛查量表(PDSS)对两组进行评估。结果干预组孕晚期、产后3 d和42 d的PD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参加不同频次干预课程的高危妊娠孕妇孕晚期、产后3 d和42 d的PD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丈夫是否参加干预课程的高危妊娠孕妇PD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期集体心理干预有利于降低高危妊娠孕妇围生期抑郁发生率,但其治疗的依从性和家庭支持系统有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初次剖宫产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二次剖宫产的母婴结局。方法选择2016-05—2018-06间在偃师市妇幼保健院行再次剖宫产的196例瘢痕子宫孕妇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在该院行初次剖宫产的196例非瘢痕子宫孕妇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母婴结局。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恶露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均多于对照组;盆腔粘连、产后出血、胎盘植入及婴儿窒息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子宫破裂发生率、5 min内Apgar评分及感染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二次剖宫产,可增加母婴不良结局的风险。对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妇应个体化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甲亢母亲所娩新生儿骨密度不足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180名妊娠合并甲亢母亲(甲亢组)和180名妊娠期正常母亲(对照组)。分析两组母亲所产新生儿的骨密度情况。收集甲亢组临床资料,分析妊娠合并甲亢母亲所娩新生儿骨密度的影响因素。结果甲亢组所产新生儿骨密度不足发生率为27.22%(49/18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8%(14/1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孕期日均户外活动1 h、未规律补钙、未规律补充维生素D、血清钙≤2.45 mmol/L、骨钙素(OC)6.20μg/L和碱性磷酸酶(ALP)171.47μ/L是妊娠合并甲亢母亲所娩新生儿骨密度不足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妊娠合并甲亢母亲所娩新生儿骨密度不足与孕期户外活动少、孕期未规律补钙和维生素D以及血清钙、OC、ALP水平低下有关。提倡孕妇适当户外活动,规律补钙和维生素D。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的合理分娩方式.方法:系统回顾2006年-2010年.280例瘢痕子宫孕妇再次分娩方式的选择结果的区别,其中130例选择阴道试产为观察组(1),随机选择同期阴道分娩子宫无瘢痕的孕妇130例为对照组(1),瘢痕子宫150例选择刮宫产为观察组(2),无瘢痕子宫剖宫产150列为对照组(2).结果:观察组130例孕妇阴道试产成功110例,占(84.62%)瘢痕子宫阴道分娩的产妇与无子宫瘢痕阴道分娩的产妇其新生儿Apger评分、产程、出血量对比,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与无剖宫产史剖宫产比较,其新生儿Apger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术中平均出血量以及术中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初次剖宫产患者,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瘢痕子宫妊娠孕妇,再次剖宫产与阴道分娩比较,新生儿APger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平均出血量比较差异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瘢痕子宫妊娠再次分娩方式的选择应多方面考虑,阴道试产是一种可选择的措施,可进一步提高产科质量,降低剖宫产率,促进国产医学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食物交换份法干预妊娠期糖尿病(GDM)后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以确诊为GDM且住院分娩的112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组),选择无GDM的正常孕产妇112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妊娠结局的差异.结果:研究组孕妇糖化血红蛋白干预制后显著降低(P<0.01);研究组羊水过多、产后出血、巨大儿、先天畸形、早产、剖宫产率及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新食物交换份法干预GDM可有效控制GDM妊娠期血糖并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不同年龄组孕期及非孕期生育年龄女性的骨密度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孕期女性1131例,非孕期生育年龄女性667例,按年龄分为30岁组,30~39岁组和39岁组。采用以色列定量超声骨强度仪测定其骨密度,按骨密度T值分为骨量正常组与骨量减少组(包括骨质疏松组)并记录一般情况。结果孕期与非孕期各年龄组组间内骨密度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生育期女性中小于30岁年龄组的骨量较其余两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30~39岁组和大于39岁组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期与非孕期骨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期与非孕期生育年龄女性中低年龄段女性发生骨质减少更为明显,低年龄段生育期女性骨健康情况不容忽视,必须重视钙剂的及时补充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初步探讨基于移动医疗的孕期健康管理对妊娠期糖尿病(GDM)发病率的影响。方法多中心选择2017年11月在北京市7家医院建档产检的孕妇240例进行前瞻性研究,按建档时间随机编号,单数为对照组,双数为干预组,每组各120例。对照组孕妇参加传统的门诊常规产检及孕期线上孕妇学校,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运用移动医疗平台进行全方位、个体化、实时的、同伴性质的孕期健康管理,时间持续至孕28周前完成GDM的筛查,比较两组GDM的发病情况。结果最终按研究要求完成GDM筛查的入组孕妇共198例(干预组108例,对照组90例)。根据随访成功的回收数据显示,干预组的GDM发病率为18.5%(20/108),对照组的GDM发病率为24.4%(22/90),干预组GDM的发病率有低于对照组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移动医疗的孕期健康管理对GDM的预防效果尚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探讨,但其在GDM患者这一特殊人群中的积极作用值得期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