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系统性血管炎临床表现复杂,对于缺乏特征性表现者的诊断和病情严重程度评估,临床医生面临巨大的挑战。现有影像学检查手段对系统性血管炎的早期、活动性病变敏感性较低。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与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对系统性血管炎中巨细胞动脉炎风湿性多肌痛、大动脉炎等大血管炎的诊断具有比较高的敏感新和特异性,特别是在疾病的早期和活动期,而对于中小血管受累的系统性血管炎并无太大帮助。通过PETCT可以全面了解系统性血管炎的解剖和功能定位,弥补其他影像学检查的不足。应注意在PETCT上系统性血管炎与其他血管疾病的鉴别。PETCT检查在系统性血管炎疗效评估中的作用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正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扫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是目前全球最高端的医学影像诊断设备,它的出现使肿瘤和治疗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特别是对肺部阴影的鉴别诊断,确定是否有全身转移,对肺癌分期及治疗方案确定均有重要指导意义,已广泛应用于临床[1-2]。PET/CT检查是一项新型医学影  相似文献   

3.
结直肠癌是消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是我国居民恶性肿瘤发病与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肿瘤的早期诊断、精准的分期及再分期是结直肠癌规范化治疗的前提,有利于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的判断,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状态.随着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在临床广泛应用,其在结直肠癌的诊断、分期及再分期、治疗决策和疗效及预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也得到肯定.本文就PET/CT在结直肠癌诊治中的应用与进展作简要介绍,以期临床医生更全面地认识PET/CT对结直肠癌的诊疗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是现代大型影像设备之一,它的问世是医学史上一个划时代的里程碑,它已从实验研究进入实用阶段。CT 的成像原理是通过体外放射源-X 线管球发射 X 线管透机体,根据不同组织对 X 线的吸收差别,由计算机处理重建断层影像,所得影像反应机体和组织的结构和形态,故称为解剖影像。PET 则不同于 CT,是通过示踪技术,将具有选择性聚集在特定脏器或病变的正电子放射性核素或其标记化合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18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18F-FDG PET/CT)判断胃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7年5至7月对24例临床疑诊胃恶性肿瘤患者进行18F-FDGPET/CT显像检查,根据初次胃镜及病理活检结果将患者分为确诊组(胃镜和病理检查均提示恶性,9例)和未确诊组(胃镜下疑似恶性但病理检查提示良性,15例).确诊组行PET/CT以助术前评估,之后行手术治疗.未确诊组行PET/CT以判断病灶良恶性,之后再行胃镜和活检病理复查,符合手术指征者行手术治疗,无手术指征者临床随访.最终诊断以手术病理或临床随访结果为准.分析18F-FDG PET/CT对胃恶性肿瘤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对腺癌患者l临床分期的作用.结果 18F-FDG PET/CT检出胃恶性肿瘤患者16例(确诊组9例、未确诊组7例),胃部原发灶16处,腔外增殖性病灶1处侵犯肝脏、胰腺及腹膜,肝转移1处,肺转移1处,空回肠病变3处,累及淋巴结13处,均获术后病理确诊.另有1例未确诊组患者PET/CT疑似恶性病变,术后病理确诊为良性间质瘤;1例未确诊组腺癌患者PET/CT漏诊.PET/CT诊断胃恶性肿瘤的灵敏度为16/17,特异度为6/7,阳性预测值16/17,阴性预测值6/7.对Ⅲ、Ⅳ期胃癌患者的分期正确率为6/6.结论 18F-FDG PET/CT为简单易行、安全、无创及有前景的检查方法,对胃恶性肿瘤的检出及良恶性肿瘤的鉴别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胃镜检查的补充手段和制定手术方案的辅助工具.  相似文献   

6.
将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与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相结合的PET/CT显像是功能显像及解剖显像的有机结合,可实现PET与CT的优势互补,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率.本文将重点对氟代脱氧葡萄糖PET/CT显像在胃肠道肿瘤中的应用现状及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PET)是一种新的定量核医学显像技术,其标记的同位素多为人体有机化合物的组成成份,故在临床上的应用较为广泛。本文重点讨论PET技术在支气管肺癌及急性肺损伤、肺栓塞、阻塞性肺部疾病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正>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计算机断层摄影(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是将功能显像(PET)与解剖形态显像(CT)相互结合的一种综合性分子影像手段。其能够同时提供恶性肿瘤的代谢活性及解剖位置双重信息,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已作为淋巴瘤分期、疗效判定及预后评价的主要手段。本文回顾近期文献及国际会议热点,结合临床实际,对PET/CT在淋巴瘤应用上的进展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9.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与缺血性卒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 (PET)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基本病理生理过程以及缺血性卒中的脑血流、脑代谢和神经受体及其临床表现相关性的研究中已被广泛应用并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山东医药》2006,46(29):F0003-F0003
山东省立医院PET/CT中心于2002年初成立。PET/CT是将PET(全称为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功能分子成像技术与CT成像技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一种全新的大型高档医学诊断设备。与以往的影像学检查相比,其优势在于一次扫描既能获得人体全身CT的解剖图像,又能够获得全身PET的功能代谢图像,灵敏度高,可实现对疾病的早期诊断,性质判断,精确定位及疗效评价等。  相似文献   

11.
借助代射性示踪剂2-脱氧-2〔F-18〕氟-D-葡萄糖(F-18FDG)和L-〔甲基-C-11〕甲硫氨酸(C-11Me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PET)可用于多种肿瘤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包括良恶性鉴别、恶性程度和预后判断等。用F-18 FDG PET 扫描评价肿瘤的疗效,在头颈部肿瘤、肝癌和肺癌中已有初步报道。但在疗效评价与复发判断方面,PET 的潜在作用与常规显象(如CT 扫描)的比较研究,临床上详细报道还不多。比较研究了C-11 Met PET 检查和CT 扫描对肺癌患者放疗后复发的长期随访。患者1,男,52岁。主诉右肩部疼痛,诊断为右肺上叶肿瘤侵犯纵隔,针吸活检为大细胞肺癌。放疗前,  相似文献   

12.
对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早期缺血半暗带判定中的作用进行了综述。PET不但能早期发现半暗带的部位及大小,而且可以判定其中存活组织的生存状态,并能预测其转归,为缺血性脑血管病早期治疗对象的筛选及缺血半暗带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肺动脉同时受累的多发性大动脉炎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2例诊断为冠状动脉、肺动脉同时受累的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的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文献复习。结果:2例患者均有主动脉及分支不同程度、部位的受累,例1患者合并右冠状动脉主干开口管腔重度狭窄,右肺动脉闭塞。例2患者左冠状动脉主干管腔次全闭塞,右冠状动脉开口处管壁不规则增厚,右上肺动脉及其分支闭塞,2例患者均经激素免疫抑制剂等治疗,症状改善。经文献检索国外报道2例冠状动脉、肺动脉同时受累的大动脉炎病例,复习文献发现: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TA)、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可用于早期诊断及炎症活动的评估,术前术后的免疫抑制治疗是手术成功的关键。结论:冠状动脉、肺动脉同时受累的大动脉炎患者,血管病变广泛,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预后极差。因此应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早期诊断意识,规范免疫抑制治疗,必要时介入及手术干预,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4.
消化道穿孔的计算机断层成像技术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集2002年4月-2005年10月本院32例消化道穿孔病例,对其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加以分析,探讨计算机断层成像技术(CT)在消化道穿孔中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18)F-FDG符合线路正电子发射计算机及扫描(PET)/计算机断层扫描(CT)联合增强CT在老年胰腺癌临床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40例疑似胰腺癌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最后经手术病理确诊。回顾性分析所有入选对象的~(18)F-FDG符合线路PET/CT、增强CT检测相关资料,观察并比较各种检测方法在老年胰腺癌诊断方面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准确率。结果 ~(18)F-FDG PET/CT检测显示,胰腺癌假阴性率为21.4%(3/14),假阳性率为11.5%(3/26);增强CT检测显示,胰腺癌假阴性率为43.7%(7/16),假阳性率为20.8%(5/24);联合检测显示,胰腺癌假阴性率为0.0%(0/13),假阳性率为3.7%(1/27)。~(18)F-FDG符合线路PET/CT单独检测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准确率依次分别为88.5%、78.6%、85.0%;增强CT单独检测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准确率依次分别为73.1%、64.3%、70.0%;~(18)F-FDG符合线路PET/CT联合增强CT检测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准确率依次分别为100.0%、92.9%、97.5%。结论 ~(18)F-FDG符合线路PET/CT、增强CT单独检测对临床医学诊治老年胰腺癌均具有一定参考意义;但两者联合检测能明显提高老年胰腺癌诊治灵敏度与特异度、准确率,临床应用与参考价值高。  相似文献   

16.
黄钢 《胃肠病学》1999,4(2):119-122
近年来,随着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象(PET)装置的改进及有效视野的扩大,作为目前影象技术中最有前途的方法.已从实验研究进入临床检查口。众所周知.大多数后天性疾病的发生与发展过程,首先为脏器的生理及生化方面的改变,然后表现出病理解剖结构的异常,而PET的作用正是以非创伤性研究人体生理及生化改变为其特点.通过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提高对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istiocytic necrotizing lymphadenitis HNL)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的认识。方法报道本院2例病理确诊的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的PET/CT表现,并检索复习文献。结果 2例患者都有高热,大部分检查结果无明显异常,其中1例颈部淋巴结明显肿大,抗感染治疗无效,怀疑淋巴瘤,PET/CT检查发现患者大部分受累淋巴结18F-FDG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2.50,摄取18F-FDG最高的部位在颈部,SUVmax最高达8.45。颈部淋巴结活检,病理证实为HNL,激素治疗有效。复习文献,发现摄取18F-FDG最高部位的淋巴结活检阳性率高。结论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患者在PET/CT上多表现为淋巴结摄取18F-FDG异常增高,颈部淋巴结受累最多见,不易与淋巴瘤相鉴别。但PET/CT可以发现全身淋巴结受累情况,尤其对于深部淋巴结或体积较小的淋巴结,有助于活检定位。  相似文献   

18.
丁志凌  陈跃 《山东医药》2009,49(12):105-107
如何更准确的对肿瘤做出诊断、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有效的评价治疗效果、治疗后再分期、选择必要的补救措施等对肿瘤的积极治疗是必需的。这就需要有一种或一系列更为准确的评价方法,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一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图像融合的应用,已经在这个方向显示出了巨大的应用前景。本文就近几年来PET、PET/CT在实体瘤化疗、化放疗疗效评价的应用发展以及一些问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SPECT和PET显像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生理病理状态的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放射性核素脑显像按照显像原理不同,分为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两大类。SPECT显像主要用于测定脑血流量;PET显像是以代谢显像和定量分析为基础,研究人体生理、生化、化学递质、受体乃至基因改变,是活体内分子水平的研究。而CT、MRI主要用于观察形态学变化。  相似文献   

20.
正脑卒中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和健康的主要原因,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发展中国家均已位居首列[1]。颈动脉粥样硬化中易损斑块(vulnerable plaque)与缺血性脑卒中密切相关[2]。因此,早期识别易损斑块,评价斑块的稳定性,对于预防和控制缺血性脑卒中事件的发生尤为重要。目前,在该领域,超声、CT、MRI以及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SPECT)、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均能提供相应的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