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摘 要 目的:建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住院患者全程化药学服务模式,考察其对患者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前瞻性试验方法,将COPD住院患者随机分至试验组和对照组中。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的住院医疗服务项目,试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全程化药学服务。考察两组患者入院时和出院1个月随访时的用药依从性,患者满意度、用药偏差、药品不良事件(ADE)发生率和12个月后的非预约再入院率。结果:试验组出院1个月随访时的用药依从性较本组入院时明显提高(P<0.01),且显著高于同时期的对照组(P<0.01)。试验组对医疗过程及用药指导的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1年后非预约入院1次的比例和总的用药偏差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发生的ADE(2例)少于对照组(9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药师对患者进行全程化药学服务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和满意度、减少非预约再入院率、降低用药偏差,保证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药学服务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用药依从性及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 将21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105例.试验组给予患者由临床药师提供的药学服务,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医护服务.分别在患者出院后1、3、6、12个月时随访用药依从性,比较2组患者出院1年内心肌梗死再发率、心力衰竭发生率、再住院率及...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规范化药学监护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出院后用药依从性等指标的影响。方法:设计一项随机、对照、前瞻性试验,试验组患者接受临床药师提供的全程化药学服务,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医疗服务。在患者出院1个月后随访调查,考察患者出院后的用药依从性、药品不良事件(ADE)发生率、复诊(或再入院)率和满意度等各项指标,评价患者住院期间所接受的药学服务对其出院后用药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患者对于胰岛素、促泌剂、双胍类、α-糖苷酶抑制剂的数量依从性及时间依从性,均显示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对噻唑烷二酮类药的依从性无统计学差异(P>0.05);2组患者总的ADE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可预防的和严重ADE的发生率比较2组均有统计学差异(分别为P<0.05和P<0.01);复诊(或再入院)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满意度有极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为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提供规范化的药学监护,可改善患者出院后对于多数药品的用药依从性,提高患者的满意度,降低可预防的和严重ADE的发生率,而对于患者复诊(或再入院)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中国药房》2017,(20):2847-2851
目的:评价规范化药学服务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临床治疗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5年3月于我院呼吸内科治疗的AECOPD患者127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3例)和观察组(64例)。对照组患者仅接受传统的医疗服务和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由临床药师参照AECOPD临床药学路径给予规范化的药学服务,并于出院1个月后进行电话随访。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住院期间及出院后的用药依从性、药品不良事件(ADE)发生情况、满意度和用药偏差,以及出院后患者对ADE的知晓程度和复诊率。结果:住院期间两组各有1例患者脱落;有33例患者未完成出院后随访。住院期间,观察组患者的用药依从率以及对一般医疗过程和用药指导的总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抗菌药物使用率、抗菌药物联合使用率、使用强度、ADE发生率和用药偏差的比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观察组患者的ADE知晓率以及对用药指导的总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ADE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用药依从率、复诊率和用药偏差的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化的药学服务可明显提高住院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和满意度,有助于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可降低ADE的发生率,减少用药偏差,但对出院后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复诊率和用药偏差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5.
《中南药学》2017,(6):827-830
目的评价全程化药学服务对口服抗癫痫药患者治疗效果及用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2013年1月-2015年10月经本院神经内科确诊为癫痫的成人患者26例,详细记录患者实施干预前治疗效果及用药依从性,征得患者同意后,临床药师实施全程化药学服务,如预测患者不同给药剂量下药物的稳态血药谷浓度、向患者提供《癫痫用药及健康教育手册》及《癫痫用药日记》、嘱咐复诊并进行血药浓度监测(TDM)、定期(每3个月1次)随访等,1年后记录患者治疗效果及用药依从性。结果临床药师实施全程化药学服务后,患者癫痫发作次数、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癫痫用药知识知晓率、用药依从性明显提高,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化药学服务对提高口服抗癫痫药患者治疗效果及用药依从性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药学路径干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7年8月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科住院患者90例,随机分为药学干预组45例和常规组45例,药学干预组实施药物指导、用药知识教育等药学干预,常规组未开展药学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药物的使用情况、药物不良事件发生率(ADE)、患者满意度、健康教育知晓率等。结果:与常规组相比,药学干预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满意度、健康教育知晓率均更高,而用药偏差则较前者更低(P<0.01)。结论:遵循药学服务路径对于接受多药治疗的COPD住院患者进行全程化的药学干预,可改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满意度、健康教育知晓情况,降低用药偏差,为临床药师药学路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评价基于多学科协作(MDT)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药物治疗管理(MTM)的效果。方法:AECOPD住院患者323例随机分为试验组(n=165)和对照组(n=158)。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患者给予MDT模式下的MTM。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住院天数、住院总费用和满意度;以及出院1个月后的用药依从性评分、CAT评分及吸入剂的使用合理性评分变化。结果:住院期间试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次数、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住院天数、住院总费用以及满意度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出院1个月后的用药依从性、CAT及吸入剂使用评分均较入院时明显改善(P<0.05),且试验组上述指标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AECOPD住院患者提供MDT模式下的MTM,有利于提高药学服务质量和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门诊就诊的咳喘慢性疾病患者建立药学服务模式,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于上饶市立医院门诊就诊的60例咳喘慢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根据药物治疗管理(MTM)药学服务方法,融合咳喘慢性疾病患者的特定监护内容和流程,建立门诊药学服务模式。干预组实施咳喘慢性疾病患者门诊药学服务模式,对照组按门诊行常规治疗和复诊,均连续干预1个月。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用药依从性,两组用药偏差、药品不良事件发生率、再入院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干预后,两组的Morisky用药依从性量表(MMAS)、用药信念特异性问卷(BMQ-S)评分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MMAS、BMQ-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干预后用药偏差、药品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再入院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干预后的一般医疗过程、用药指导过程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MTM方法构建咳喘慢性疾病患者的门诊药学服务模式,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提供全程化药学服务对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为临床改善用药依从性提供建议。方法选择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高血压患者152例,采用随机数字对照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6例,观察组提供全程化药学服务,对照组作为自然人群用药,进行用药依从性评估。结果观察组服药依从率为47.4%,比自然人群的30.2%明显为高。结论全程化药学服务能明显提高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可与医疗、护理服务共同完成治疗过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住院药师药学服务对精神科出院患者用药依从性和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江门市第三人民医院精神科带药出院患者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给予常规住院诊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出院带药指导,观察组采用住院药师出院带药用药指导药学服务。2组出院后7 d进行电话回访,比较2组依从性、满意度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总依从性和总满意度为96.67%、90.00%,高于对照组的70.00%、46.67%(P均<0.01);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30.00%,低于对照组的66.67%(χ2=8.076,P=0.004)。结论 住院药师出院带药用药指导药学服务用于精神科出院患者中,能提升患者自我管理水平,提高用药依从性和药学服务满意度,有助于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主导的药学路径服务模式对脑梗死患者住院期间用药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7年6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09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4例)和研究组(55例)。两组患者均予基础治疗,对照组患者予常规医疗服务,研究组患者予临床药师主导药学路径的药学服务。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合理用药水平、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患者对药学服务的满意度,并对患者出院后1个月的用药依从性进行随访。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4.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63%(P<0.05);研究组用药医嘱不合理率为1.4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4%(P<0.05);研究组患者对药学服务的满意度为94.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63%(P<0.05);研究组患者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2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52%(P<0.05);研究组患者用药依从率为94.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78%(P<0.05)。结论临床药师主导的药学路径服务模式用于脑梗死的治疗有积极作用,可提高临床疗效,降低不合理用药水平及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对用药服务的满意度和用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药学干预对于接受多药治疗的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的影响。方法:设计一项随机、对照、前瞻性的实验,由临床药师主导药学干预过程,考察指标为患者的用药依从性、药物不良事件发生率、满意度和用药偏差。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药学干预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显著增高(P<0.05);可预防的和全部药物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患者对于一般医疗过程和用药指导过程的满意度均显著提高(分别为P<0.05和P<0.01);用药偏差显著降低(P<0.05)。结论:遵循药学服务路径对于接受多药治疗的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进行全程化的药学干预,可改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满意度,降低用药偏差,但药物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药学服务对推动特殊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1月医院门诊收治的500例患者建立档案,开展药学服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学服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药师亲自了解患者的特点,与医师共同制定合理化给药。对患者用药依从性、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用药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深入开展药学服务可以全面提高合理用药水平、避免医疗资源浪费、改善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干预对心内科冠心病患者用药干预模式,评价出院后药学干预对用药依从性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6月期间我院心内科冠心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0例实施出院时及出院后药学干预,包括出院时发放用药指导单、建立出院后药学服务档案、出院后电话随访用药情况等,对照组40例仅给予住院期间常规药学监护及用药教育,两组患者均于出院6个月后进行电话随访,比较分析其用药依从性、病情控制情况、再住院率.结果:干预6个月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再住院率均得到明显改善,血压及血脂达标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药师干预可以有效改善心内科冠心病患者用药依从性及预后.  相似文献   

15.
《中国药房》2017,(8):1126-1129
目的:探讨出院后药学干预对基层医院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冠心病患者用药依从性及其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5月于我院行PCI的冠心病患者180例,根据其是否接受出院后药学干预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学服务和出院教育;试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出院后药学干预(包括建立药学服务档案、电话随访、患者教育等),比较出院后1年内两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和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出院后1年内,试验组用药依从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部分依从和不依从的患者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1年内心力衰竭和再次血运重建的发生率、住院病死率和全因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出院后药学干预可提高基层医院PCI术后冠心病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改善其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构建冠心病(CHD)患者全程化药学监护(PC)模式,并分析其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7~9月出院的未进行PC干预的52例CHD患者临床资料,纳入对照组;同时收集2020年10~12月住院的进行全程化PC模式干预的52例CHD患者临床资料,纳入干预组。2组均持续随访12个月,评估患者用药依从性[Morisky用药依从性问卷(MMAS-8)评估]、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率、再次入院率情况。结果 采用广义估计方程分析,结果显示,与出院时比较,2组出院6个月、出院12个月时MMAS-8评分均降低,且干预组出院时、出院6个月、出院12个月时MMAS-8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12个月,干预组ADR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再入院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5,P=0.713)。结论 全程化PC模式干预可提高CHD患者用药依从性,降低ADR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朱万婷  王小红 《北方药学》2021,18(3):117-118
目的:观察基层医院药学服务对老年慢阻肺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德阳市旌阳区东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45例老年AECOPD患者为对照组,接受未加强药学管理的常规药学服务,老年AECOPD患者为观察组,接受加强药学管理的全程药学服务,两组均干预2个月.比较两组对药物治疗方案的理解、用药依从性及药物服务满意度.结果:干预2个月后,观察组对药物治疗方案的理解得分、用药依从性得分及药物服务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学服务可提高老年AECOPD患者对药物治疗的理解及用药依从性,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药学监护对肿瘤患者用药依从性、给药规范性等方面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2月我院住院肿瘤患者140例,根据是否接受药学监护将患者分为观察组(75例)和对照组(65例),比较两组患者干预4个月后用药依从性、住院费用、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化疗方案给药规范性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平均住院费用和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化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肿瘤患者实施药学监护,是提高用药依从性、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药学服务对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250例门诊药房取药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25例。对照组采取传统取药服务模式,研究组采取新药学服务模式。对比2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结果研究组完全依从率高于对照组,部分依从率和完全不依从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学服务对患者用药依从性有显著影响,提供高质量的药学服务,对于提升患者用药依从性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药学服务对门诊老年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药学服务对门诊老年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136例门诊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68例,对照组以药物为中心,采用传统的给药方式。试验组以患者为中心,注重患者的心理、行为、环境、经济、生活方式、职业等,主动参与到患者的治疗中,提供药物咨询、用药指导等与药物有关的药学服务,达到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的目的。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显著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患者为中心的药学服务可提高门诊老年患者用药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