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无缝合固定方法对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2016年外科ICU、内科ICU、内科CCU入院后留置中心静脉导管≥2d的患者3 680例,2014年1月-2015年6月采用传统缝合固定导管集束化作为对照组1 730例,2015年7月-2016年12月采用无缝合固定导管集束化作为干预组1 950例,比较两组患者CRBSI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患者千日导管感染率为4.08‰、高于对照组的1.54‰;对照组针刺伤发生15例,发生率为0.87%,干预组未发生针刺伤;对照组导管维护时间为(17.26±2.56)min,干预组导管维护时间为(12.00±1.65)min,经统计分析,两组患者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缝合集束化干预能有效降低针刺伤、缩短导管维护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集束化管理措施在中心静脉导管(PICC)患者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6年5月医院接受治疗的PICC肿瘤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分析PICC导管及集束化管理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常规组与集束化组,各75例;常规组为传统管理法,集束化组为PICC导管集束化管理法,观察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情况与PICC导管的利用率。结果集束化组患者置导管时长(236.43±10.12)d,短于常规组的(238.67±9.35)d,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080,P=0.1612);集束化组患者的导管平均用时为(136.43±10.49)d,大于常规组的(88.45±9.12)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集束化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236.43±8.49)d,常规组患者为(257.02.02±10.37)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集束化组患者仅有4例出现CRBSI,其发生率为12.70‰,常规组患者出现18例CRBSI,其发生率为33.5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集束化组患者的导管利用率为53.12%,常规组患者为33.8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集束化管理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可以显著提高PICC导管的利用率和降低血流感染,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集束化干预管理预防肝移植患者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效果,为临床预防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及规范化护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2011年11月-2012年10月32例肝移植患者行PICC术未采取集束化干预管理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2年11月-2013年10月29例肝移植患者行PICC术采取集束化干预管理的患者作为试验组,比较两组CRBSI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患者导管留置时间3 840d,发生CRBSI 7例,CRBSI发生率1.82‰;试验组29例,导管留置时间4 524d,发生CRBSI 3例,CRBSI发生率0.66‰;两组CRBSI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干预管理可以有效预防肝移植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情况,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在预防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中的作用,为降低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提供临床护理经验。方法选择2012年6-12月医院行血液透析患者48例为对照组,另选取2013年1-12月医院行血液透析患者81例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则采用集束化护理干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导管留置时间和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导管留置时间观察组为(25.57±10.38)d,对照组为(33.32±14.4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3例,感染率为3.70%,对照组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8例,感染率为16.67%,两组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检出病原菌13株,其中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共8株占61.54%。结论集束化护理干预将指南及概念转化为了具体的临床实践,将其应用到血液透析患者中,可以显著减少导管留置时间和降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具有现实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知信行理论模式提高护士中心静脉导管集束化策略实施的依从性,以便控制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方法本研究知信行理论模式实施对象为2016年1月-2017年6月在医院成人ICU工作的护士,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入住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成人ICU,并由ICU医生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184例为评价对象,其中2016年1月-2016年8月的87例患者列入对照组,2016年10月-2017年6月的97例患者列入试验组;2016年8月前,科室采用集中授课+示教为主的常规教育培训,2016年9月开始由静脉质量监控小组对ICU护士实施CRBSI集束化策略知信行干预;比较知信行模式运行前后两组患者CRBSI千日感染率及ICU护士对于集束化干预策略的依从性。结果最终纳入ICU护士36名,知信行干预后,ICU护士CRBSI集束化干预策略的依从性在知、信、行三方面的问卷评分均高于实施前(P<0.05);试验组患者CRBSI千日感染率1.1‰(1/913)低于对照组的7.3‰(6/818)(P<0.05)。结论知信行理论模式可提高ICU护士中心静脉导管集束化干预策略实施依从性,降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相似文献   

6.
集束干预策略对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集束干预策略对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CVC-RI)发生的影响。方法对2005年8月-2007年8月使用中心静脉导管214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对其进行回顾性调查,了解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情况;采用集束干预策略对2007年9月-2009年9月使用中心静脉导管305例设为试验组进行管理,比较两组CVC-RI的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CVC-RI发生率为10.46%,平均住院(6.88±0.89)d,ICU总住院费用(32 015±1306.57)元;试验组CVC-RI发生率为6.91%,平均住院(4.76±0.91)d,ICU总住院费用(22 386±1236.48)元。结论采用集束干预策略是预防和减少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有效方法,能降低ICU患者CVC-RI的发生率、缩短在ICU的住院天数,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预防重症监护病房(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效果,为临床降低CRBSI发生率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3年6月ICU收治的行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患者163例,分为对照组80例和观察组8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集束化护理;记录两组患者置管部位、置管时间、感染情况以及感染病例病原菌构成。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置管时间分别为11.90d和10.84d;对照组置管部位中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和股静脉分别有8、61例和11例,观察组分别有10、67例和6例;两组患者在置管部位、置管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CRBSI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20%和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集束化护理可降低ICU CRBSI的发生率,应加强ICU集束化护理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锁骨下静脉精确置管对危重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影响,以降低血流感染率。方法随机选取ICU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危重患者260例,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130例,对照组采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进行深静脉置管,试验组采用超声引导锁骨下静脉置管法进行深静脉置管,比较两组患者置管平均穿刺所需时间、一次穿刺成功率、平均导管留置时间及患者置管后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结果对照组患者的穿刺所需时间为(8.76±3.68)min,一次穿刺成功为112例,成功率为86.15%,导管留置时间为(58.34±6.78)d,患者置管后发生血流感染8例,感染率为6.15%;试验组患者穿刺所需时间为(9.34±3.17)min,一次穿刺成功124例,成功率为95.38%,导管留置时间为(59.07±5.97)d,置管后发生血流感染1例,感染率为0.77%,两组患者置管穿刺所需时间和导管留置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要高于对照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锁骨下静脉精确置管能有效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危重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现代医院》2017,(12):1871-1872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对预防血液透析置管相关性感染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1月—6月收治的148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常规护理方法;将2016年7月—12月163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实验组,采用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置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导管留置总天数为27 972 d,发生置管相关性感染12例,发生率为0.429‰;实验组导管留置总天数为29 335 d,发生置管相关性感染5例,发生率为0.1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集束化护理策略可有效减少血液透析患者置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集束护理(centralline bundle)在预防ICU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成效。方法参照美国IHI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预防的集束护理措施,制定ICUCRBSI预防的集束护理措施,培训一线医护人员,将其运用于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和维护的过程中,并进行感染监测,对集束护理的成效进行分析。结果导管使用率从67.6%升至72.4%,导管感染事件间隔时间从9~94d上升到178~181d,感染率从4.29‰降低到0.65‰,下降了85.0%,干预前后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集束护理对预防CRBSI有着重要的意义,提高集束护理措施的依从性和相关的感染监测是降低CRBSI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