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李丽敏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9):234-235
目的:对比观察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45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其中对照组行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组采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术后复发率明显小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P〈0.01);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小于对照组,两组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手术时间少于治疗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治疗效果优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子宫肌瘤剔除术对患者机体炎性应激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子宫肌瘤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经阴道组)和对照组(开腹组),各45例,观察两组的手术情况、皮质醇和C-反应蛋白(CRP)。结果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前皮质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两组皮质醇水平较术前升高,观察组升高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2 h,对照组皮质醇水平高于术前,观察组皮质醇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两组CRP水平较术前升高,观察组升高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2 h,对照组CRP水平高于术前,观察组CR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比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对机体应激小、创伤小,有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唐娟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9):188-189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改良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2011年3月~2013年8月收治的110例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观察组给予腹腔镜下改良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3.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改良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优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分析腹腔镜下和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效果,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09年2月-2011年10月收治入院的160例子宫肌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两组,采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的80例患者为观察组,采用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8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并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文两组患者手术均获成功,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天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5%,对照组为1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较传统开腹手术效果好,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张晓娜  杨恒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2):255-256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6~2009年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58例,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30例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腹腔镜组有1例因手术困难转开腹手术。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比开腹组术中出血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肛门排气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住院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及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在一定范围内优越于开腹手术,但不能完全取代。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117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1例和对照组56例。观察组行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对照组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2组手术情况、术后恢复、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均无中转开腹。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引流量、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总治疗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发热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符合微创手术原则,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相比具有明显优势,是治疗子宫肌瘤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7.
林洁琼 《中国医药指南》2023,(22):149-151+155
目的 就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的护理方案进行讨论,重点分析优质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20年2月至2023年2月收入本院的60例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干预措施的不同均分为30例/组。对照组为常规护理,观察组为优质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从数据可见,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与抑郁自评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经过不同护理模式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GCO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此外,在创伤性应激障碍自评量表中,观察组的各项目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0.05)。最后,观察组患者的SF-MPQ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针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对患者存在的不良情绪亦有积极改善效果,同时可改善患者的住院期舒适度,患者的疼痛感以及应激障碍得到有效的缓解,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腹腔镜子宫肌瘤"开矿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其术式可行性。方法选择同期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256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126例行传统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组130例行经腹腔镜子宫肌瘤"开矿术",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等。结果治疗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开矿术"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出血明显减少,减少了特殊器械的使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腹腔镜下原位旋切剔除术治疗巨大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2月-2013年11月收治的102例巨大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内镜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小切口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内镜组患者实施腹腔镜下原位旋切剔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并观察排气时间及排尿时间。结果内镜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内镜组患者的排气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术后排尿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原位旋切剔除术治疗巨大子宫肌瘤切实而可行,效果显著,可显著减少术中失血量,缩短排气时间,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垂体后叶素止血药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价值,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3年4月本院收治的70例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缩宫素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垂体后叶素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无效6例,治愈29例,治愈率为82.9%,观察组无效5例,治愈30例,治愈率为85.7%,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幅度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15 min后,观察组的收缩压较对照组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30 min后,两组患者的舒张压都趋于稳定。结论垂体后叶素能明显缩短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值得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快速康复护理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74例,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32例和研究组(快速康复护理)42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膀胱激惹发生率等。结果研究组肛门恢复排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膀胱激惹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对腹腔镜下进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进行快速康复护理,可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术后不良反应,达到患者快速康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80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围术期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焦虑、术后24 h疼痛情况、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和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 入院时,两组患者HAMA-14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2h,两组患者HAMA-14评分较入院时均下降(P<0.05),但是观察组改善更明显,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和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分别为92.50%和95.00%,均高于对照组的75.00%和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24 h疼痛VAS评分为(4.16±1.1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00±1.2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围术期实施护理干预,有助于患者认识和了解疾病相关知识,降低焦虑程度,减轻心理负担和术后疼痛,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钱丹  朱好 《中国当代医药》2013,(36):168-169,171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联合子宫动脉阻断术在子宫肌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60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单独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的患者30例为对照组。经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联合子宫动脉阻断术治疗的患者30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离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同时随访患者6个月,1、2年的肌瘤复发率及月经改善情况。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离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均较对照组少(P〈0.05);观察组随访6个月、1年、2年患者的肌瘤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随访6个月、1年后的月经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而2年后两组的月经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剔除术联合子宫动脉阻断术治疗子宫肌瘤临床效果好。不仅损伤小、恢复快,且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均明显降低,月经改善情况良好,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人性化护理在患者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围手术期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于我院神经外科接受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共104例,将患者随机分至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观察组患者给予系统化的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围手术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满意度、康复周期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按百分制计算,观察组患者平均生活质量为(98.45±10.53)分,对照组患者为(96.22±9.54)分,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8.08%,与对照组的94.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康复周期、并发症发生率为(13.14±2.46)天、36.54%,对照组分别为(19.32±3.21)天、65.38%,观察组患者康复周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短(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围手术期给予系统的人性化的护理措施,可以明显缩短患者的康复周期、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患者预后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高血压上腹部手术患者术中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80例老年高血压手术患者,按照平均性原则分为2组,每组患者30例,即观察Ⅰ组(单纯全身麻醉)与观察Ⅱ组(全身麻醉与硬膜外阻滞联合).2组患者均通过4个阶段(术前、切皮时、手术60min、拔管时)对肾上腺素、皮质醇、内皮素含量以及HR(心率值)、血流动力学MAP(平均动脉压值)进行测定.结果 观察Ⅱ组患者在手术60min及拔管时的皮质醇及肾上腺素水平明显低于观察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切皮时、手术60min、拔管时的内皮素水平也明显低于观察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Ⅱ组患者的HR在切皮时、手术60min、拔管时明显低于观察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拔管时的MAP也明显低于观察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身麻醉与硬膜外阻滞联合应用可以有效控制高血压老年患者术中的应激反应,临床值得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改良式前外侧切口在肺癌手术中的临床效果。以选择最佳胸部切口方式。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42例行肺癌手术患者,根据手术切口选择分为两组,22例采用改良式前外侧切口的患者为观察组,20例后外侧切口的患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手术平均开胸时间、平均关胸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及术后疼痛VAS评分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术后VAS疼痛评分为(5.3±3.4),对照组(7.4±2.1)分,观察组平均开胸时间为(12.2±3.5)min,平均关胸时间为(18.5±3.2)min分别比对照组短8.3min和7.9min;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与平均出血量虽较对照组短,但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式前外侧切口入路是肺癌手术较理想的切入方式,可减少术中对患者肌肉、支配神经及肋间的损伤,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腹股沟疝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8月~2013年9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腹股沟疝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围术期采用外科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住院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的术前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观察组患者的总满意度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可明显缩短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腹股沟疝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8.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4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伟  肖勇  温达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5):67-68
目的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病例选择标准的80例胆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结果 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成功率均达100.00%,2组相比无差异(P>0.05)。手术时间观察组平均为(48.8±10.4)min,对照组平均为(92.5±18.5)min,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观察组平均为(58.6±10.8)mL,对照组平均为(143.5±16.3)mL,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肛门排气时间观察组平均为(18.4±4.7)h,对照组平均为(43.5±8.4)h,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观察组平均为(6.8±1.5)d,对照组平均为(8.9±2.6)d,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止痛药物应用率观察组为17.50%(7/40),对照组为62.50(25/40),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为7.50%(3/40),对照组为22.50%(10/40),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临床疗效好,手术成功率高,且对患者损伤小,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剔除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收治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将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55例患者列为治疗组,行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51例患者列为对照组:对治疗组和对照组术中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进行观察,并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组手术时间比对照组长(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排气时间及住院天数比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术后热病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极低、术后住院时间短,患者恢复快等优点,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微创性手术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术前卡孕栓阴道给药减少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9月至2013年1月64例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卡孕栓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卡孕栓组在术前阴道放置卡孕栓2枚,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结果卡孕栓组与对照组相比,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出血显著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卡孕栓组与对照组相比,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卡孕栓阴道给药能缩短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手术时间,减少出血,促进术后肠功能恢复,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